正文

【原创】为什么要林彪一个病人去苏联谈判之一

(2004-12-01 13:32:13) 下一个

【原创】为什么要林彪一个病人去苏联谈判之一

 

可以说林彪是一个政治和组织性都很强的一个人。在很多问题上,虽然不同意上层的意见,但是还是坚决执行上层的命令,例如战四平,打锦州等。后来的抗美援朝挂帅也是如此。只是913之后,很多事情都是变了味的。要不你解释不了为什么林彪的威信一直很高-既使林很孤傲-说明了林在被抹黑之前确实有独到之处-除了其本人个人生活没有多少问题外。

 

虽然13兵团调动,兵团部临阵换将,均为林彪一手操办。楚成瑞的回忆则提到,林彪家为准备林彪入朝事,很是忙乱了一阵。林彪虽然在抗美援朝的问题上配合中央的部署进行人员的安排和调动,但是在要不要抗美援朝的问题上是坚持己见的。

 

《周恩来传》中是这样描述的,要下这样大的决心赴朝参战,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中央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雷英夫回忆道:例如林彪就提出反对出兵。并不愿担任我志愿军统帅。当时,他在军委常委居仁堂会议上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败蒋介石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国军队很难说。……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不能打就不打,这是上策”(雷英夫1994年发表在《党的文献》第1期上)

 

整个政治局呢,作出的决定,和林的想法差不多。毛转记载,从十月一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国出兵,到十九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仅仅十八天。但对毛泽东来说,却似乎走过一个漫长的路程。在这决策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出现在他面前。他要对世界大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敌我友三方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能应付自如,迅速作出决断。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不容易! 这说明大多数人是不同意出兵的。我们来看,参加会议的名单,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据考证,现在知道持不同意出兵的有刘周高聂等人。

 

二十年以后,一九七0年十月十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时,共同回忆了这段曲折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事情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毛亲自讲了周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

 

但是为什么要派周林去呢?不仅仅是周是管外交林同斯大林相识之因的,我们来看下老毛在历次“斗争” 中的策略。 老毛开会,若会议通不过他的想法,一般是采用暂不做结论,缓议的手法,然后私下做工作。洛川会议,是老毛在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滑铁卢” ,大部分人物和军中大将不赞成老东、闻天提出的分散游击壮大势力之议,老东即采取此策。 后来高饶事件中,批薄射刘,薄一波检讨通不过,老东采取的是搬救兵策略,即搬来陈云邓小平,使结论通过。绕过抗美援朝, 1959年的庐山会议,请林彪和江青上山,压倒彭德怀。 1966年的八届十一次全会之前,从大连搬来林彪站军队的岗搞刘少奇。可见老毛做事是有前科和规律可寻的。抗美援朝出兵,老东的策略是调开反对派同时搬来救兵。由于13兵团是林彪的部队,所以林彪的态度,对参战决议能否通过,对于13兵团将士的影响巨大。另一位被调开的是周,因为周也是不赞成出兵的。一位在军事上影响巨大,一位在政治组织方面影响巨大,可见老老是早就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让谁去苏联早就想好了。同时,商议朝鲜战事,老东搬了救兵——彭德怀。

 

然后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林彪的养病:内战结束后,一大批高级军官病倒——这有点类似紧张工作多年后突然退休的人,生活工作环境突然改变,使多年积累的疾病和身体不适爆发。四野南下作战时,101就已经病倒,是躺在担架上指挥的。不过,从调动13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及参加十月份高层会议来看,林彪并没有病到不能视事的程度。另外,还有个精神因素,林是老军痞出身,一听有仗打,难免兴奋算病得难受,支撑不了,但大战在即,准备投入作战的又是自己的嫡系,非要养病,也没必要千里迢迢跑去苏联,毕竟还有大批老军人就在国内疗养,想来国内的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林不是一个讲享受讲条件的人。从这方面来讲,如果说毛硬要林彪挂帅的话,林彪也会照样领兵出征。可见,毛除了调开林,好让政治局通过自己的想法外,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