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文革中毛、林的共鸣和分歧之四-毛林的主要分歧

(2004-11-15 00:52:04) 下一个

【原创】文革中毛、林的共鸣和分歧之四-毛林的主要分歧

 

回顾毛远新的历程,可以看出老毛的苦心。 文革之前的1964年,有这么一篇“毛主席和毛远新的谈话”, 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从此毛远新的名字就和学生革命发生了最直接的联系。    文革一开始,毛就派他回到哈军工,指挥当时的学生造反。毛远新从军工获得文革经验之后,作为“总理联络员” ,在68年被派到辽宁。毛远新去后,以军方作为依靠力量,并很快把反军方的两派压制。 在这之后,他被任命为沈阳军区政委,实际上主管东北地区的军政,并且让陈锡联辅佐。从毛远新被派往东北而不是其他地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北实在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就可以看出不同凡响。

 

而陈锡联此人,一开始是要被打倒的目标,靠发戈一击贺龙而保护了自己。同时,文革中保护陈锡联,也是毛泽东的一着棋。毛不可能让林彪一统军队江湖。特别是在“解放军支持左派”之后,林彪的军队全面接管地方政权。 毛江等人苦心发起的文革,其胜利果实全落入林彪之手,但林彪又不是自己的最终接班人。所以毛必须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人,也就是搀沙子,陈锡联、李德生和许世友是主要的三个。而毛保护陈锡联的目的是,让陈协助毛远新建立自己的班底,无奈毛远新是烂泥巴糊不上墙。

 

而毛远新的实力扩大,对当时的江青和林彪都不是好事。因为在上海的江青的班底一度倾向于毛远新,却最终因为毛远新的无能而告终。 老毛和林的关系恶化实际上同毛远新有密切关系。在文革中,林彪没有理解好老毛怎么处理文革时造反派的政策方针。文革中,各造反派武斗不止,这大出老毛的预料之外。 因为以工人为首的造反派打倒当地的刘少奇委派的领导干部,然后夺权,直接听命于江青的中央文革的上海模式是老毛最喜欢的。但是武斗不息,社会趋向于无政府状态,无奈之下,林彪会同老周,在毛的点头下,利用军管和支左用军队控制了地方政权。这对于毛来讲实际上是个打击,因为这个事情明白无误的告诉老毛和中央文革派在军队面前,都是无力的。而毛的意思却只是想让林彪在文革中把好军队的岗,不曾想到林彪自己用军队把地方政权接管了。这让本来就不曾把林作为接班人的毛大为暗自恼火,在这种背景下,林彪被作为接班人已经被客观的认可,后来在九大前夕,江青顺势提出把林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纲而老毛是在思考一夜后才同意的,用张耀祠的话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这是林彪冒犯毛泽东的最主要的原因。

 

林彪冒犯毛泽东的第二个地方就是他全力培养他的儿子林立果。即使没有全力培养,至少也是没有阻止。 当时林立果被提拔到空军作战部当付部长,在军中都要听林立果的讲话,林彪自己带头听,而且说林立果的水平比他还高。空军当时喊出的口号是“服从林付部长,爱护林付部长,保卫林付部长。” 而毛泽东只是想让林彪作一个陈平或周亚夫那样的角色,保护江清和毛远新接班。 但是林彪的行为,使毛泽东看出,林彪的存在,对于毛远新的接班十分不利。而林彪在文革中利用军队支左的机会,大大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并且林立果的所作所为,又让毛大为担心。 毛一开始就想培养毛远新接班,而且给他精心安排了最好的发展条件。虽然毛远新自己不争气是个阿斗,但是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确有让毛远新接班的意图。这是毛林冲突的第二个地方,实际上最为根本的原因。

 

在九大之后,如果如毛所说,文革是解决当权的走资派,已经完成。那么社会就应该稳定下来。但是没有。就是在林彪死后,也没有。由此,可见毛的文革的真实意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