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建国三十年历程

(2004-10-29 00:20:32) 下一个
建国三十年历程-周遭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生产发展 在建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部分由於朝战的关系(有正负两方面的关系),总的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时的国际环境是相当恶劣的,有战争,有美国的封锁,也有苏联的帮忙,但内因大於外因,主要是经济政策对头,我想这没有人去否定这一点。 在随之而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央的既定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而是代之以老毛的瞎指挥,天公也不作美,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啊,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有中苏的交恶。这也是外因吧。 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国处於苏美的夹缝中,是1962年农村经济政策调整,通过恢复“队为基础”和允许农民“三自一包”,重新恢复了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经济的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难道在国内发展生产,就会削弱中苏美人民的共产拳社与资本拳社不共戴天的信仰嘛?我看不是,如果,经济发展了,更说明我们的制度好过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中的中国的任何发展进步都必须要在这个共产拳社的信仰旗帜下(悄悄)进行嘛?我看也不是。我想,毛发动的很多活动例如大跃进等都是声势号大,以至于后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说这都是为了中国的大踏步,也没有说要悄悄的进行。 中苏的蜜月结束了,那时的中国还有考虑过自己作得事情会影响苏联走共产主义道路的决心嘛?看看“九评”赫鲁晓夫就知道了。 不用多说了,我们再回头看,在经济恢复之后,随后而来的文革,又让人晕了。 我的结论是:我们回头看建国的一开始的头三十年,看看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影响嘛?有是有,要不是怎么会抓革命促生产呢?可惜的是,这是打着促生产的名义搞运动,最后促成了文革。再一个,我们分析的是当政者的失误,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的认为,而是偏了方向,最为关键的是,就是有些地方因为打着当时国际形势需要的幌子,做的确是另一回事-反帝反修,是反了,还反了不少,结果呢?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有孤立地看中国的问题嘛?即使有,在讨论当政者的主要失误时,我想也不需要主要因为是不重要。 当然还有就是,当初的执政们已经考虑了当时的国际环境了,所以我们再讨论他们的事情,也就包含了,呵呵。 BTW:关于具体的数据例如五年计划的成就,三年自然灾害的惨重,网上很多,不在此多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