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杨罗贺的下台和平反-真正的原因以及陆定一的不同性

(2004-10-28 20:45:39) 下一个
杨成武罗瑞卿贺龙的下台和平反-真正的原因以及陆定一的不同性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毛泽东的批准,他们都是垮不了的。 但每个人的下台的原因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一点, 就是都含有林彪的怂恿和作事。 更根本的原因, 则是毛泽东的在主观上对他们的态度。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要看到每个人倒台的大环境,还有的就是, 即使有林彪的怂恿, 毛也没有说言听计从,林在杨倒台的时候,想把聂打倒,毛就没同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林也不是说打倒谁, 谁就下台,而是毛在权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冲突后, 才下定决心, 要打倒谁。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是要负责主要的责任。 罗下台的原因,大家讨论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倒刘的前夕,毛要牢牢抓住军权,这也是毛倒刘最大的本钱,刘在公开场合的言论-罗是什么国防部长之类的话,已经使毛起了疑心。当然,罗的性格也使其得罪了太多的人,我可以说,即使林不怂恿,罗也会倒,但顺便的是,这是给林的一个大礼。整罗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到这是林在整罗,这完全是毛的手腕。从周的话可以看出,你呀,太天真了?为什么,罗要去找毛亲自去解释,而周的这句话,正是说出了谁才是主谋。贺龙的死,实际上并不是毛的本意,与其说是毛的决定,林的迫害,不如说贺本身的性格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可以说,除了刘是必死外,没有其他人是毛一定要他的命。问题是,很多人中就有林江等人的进一步施虐,再加上本人的性格,就造成了很多诸如贺死亡的大悲剧。看看,彭真陆定一没有死就知道了,求生的愿望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我觉得从受益人的角度去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当然,因为利益的驱动,就会使人更加疯狂。从大的当时背景就是,林知道毛需要他,林和毛这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很多政治家们的交易。而林所作得这一切,也是其日后不能真正成为接班人的原因-毛不认为,一个讨价还价的人可以信赖的。当然,我认为,毛根本就没有把林当成一个接班人,如果是的话,刘死的时候,文革就应该结束了。因为毛说文革是解决领导权的问题,刘死了,就好了嘛。 杨的下台,还有一个不为人深知的原因,就是杨本人的华北山头(63军山头)问题。杨本人是郑维山的老上级。杨是63军前身冀中部队司令员;郑维山、傅崇碧,先后担任过该军军长;黄作珍、丁莱夫,先后担任过该军政委;路扬,曾任该军政治部主任;王寿仁,该军参谋长。调入北京卫戍区的189师,是63军的老部队。在早期的“反革命政变”一役,使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谢富治、叶剑英、杨成武及肖华,都是此役中风头甚劲者。区别在於谢、叶、肖等人似乎都没有山头,或者说从不显露出有山头,而杨成武却是有山头的。毛泽东最忌山头,“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毛泽东语)。这也是毛林联合,要拿下杨的原因。 那么平反呢? 以后,林彪死了之后,他们的平反,是老毛的一个手腕,林已死,这是个好机会,既要推卸责任又要拉拢一下。毛在这方面做法不是只对杨罗才有,对粟大将军也有过(1960年1月,粟裕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而陆定一没有平反,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彭罗陆杨,罗和杨同彭陆本质上是不同的,罗杨是毛的嫡系,彭和陆却是刘派。所以,待遇有很大的区别。对於平反后的待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杨的倒台,林起的作用大些,毛主观上少一些,而在罗的问题上,正好相反。所以,杨复出后,任副总参谋长,罗瑞卿是军委顾问,谁的真正权力更大,很清楚,还有值得的一提的是,罗和其家人,都认为罗的真正复出是文革后。 所以,即使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这些批罗杨是林发动的,如果毛在主观上如果不想打倒他们,象聂一样,那也只能是林的一相情愿,区别在於,毛的主观上想打倒他们的意愿有强弱之分,加上整个利益的权衡而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