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闲聊红军“教父”朱德的军事才能

(2004-10-28 19:55:39) 下一个
【探讨】闲聊红军“教父”朱德的军事才能 说起建国将帅的军事才能,大家都会想起林彪,粟裕,刘伯承和徐向前等人。其实我们的总司令朱德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不仅战术战略上,还体现在战略的眼光上。朱德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专科” 毕业的,只是到苏联进修过,虽然没有刘帅的“伏龙之军事学院” 有名(也是海归派,呵呵),可也是预科班出身。真正让朱德成为“四大金刚” 之首的是纳溪一战。在此战中,朱德率领部队守卫纳溪城东郊的棉花坡高地,与敌激战40余天。朱德更是根据北洋军的顽于守而疲于攻的特点,只留少量部队留守,亲率大部奇袭敌营部夺回一制高点,从而将敌人围困在三个高地中间的洼地里。战斗历时月余,在自损一千击毙或伤装备远胜于自己的敌人四千多,以少胜多。在后续的反击战斗中朱德率两个营进击女儿井,发现守卫在工事内部的敌军因地形困难而运动不易,朱德便命步兵发动猛烈进攻而炮兵则猛烈轰击作掩护,这可是早期不同军种配合作战的典型战例,呵呵。   在三次反“围剿” 作战中,毛泽东“诱敌深入” 和“后发制人” 成了军以弱胜强、以寡击众的法宝。然而狡猾的敌人的在第四次“围剿” 中吸取了前三次的经验教训,采取的是分阶段进攻,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时任总司令的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根据敌情,改变作战方针,红军采取攻势行动,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接着又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战术,从而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朱德、周恩来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的部署尚未完成之际,从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间,先后发动的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及金溪、游湾战役,为粉碎第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1月24日,中共临时中央命令中央红军强攻南丰城。但以陈诚为赣粤闽边区“进剿军”中路总指挥统率12个师在蒋介石的部署下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和一个预备师队准备开始合围中央红军。2月12日强攻失败。朱德和周恩来根据敌情毅然采取退却,实行诱敌深入、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以一部兵力继续佯攻南丰,将主力部队从南丰撤围,并于27日在宜黄南部的黄陂地区歼灭增援南丰的敌五十二师和随后赶来的敌五十九师四个团。3月21日,红军一、三、五各军团主力,在独立师、团等地方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又取得了草台冈战役的胜利,歼敌十一师大部和九师小部。黄陂和东陂两战役歼敌近三个师,是朱德和周恩来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大兵团伏击战的先例。蒋介石对这次失败十分伤心,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 。第四次反“围剿充分体现了朱德从敌我双方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灵活用兵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 在游击战的领域中,不只毛泽东是高手,朱德也是大家。“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据说也是朱德先提出的,是平定匪乱的战场中得出的经验。朱德不仅将游击战术运用于打老蒋,也用来打小日本。朱德曾对国民党将领龙云讲:“共产党有正规军,也有游击兵团。我们的游击大军,将以华北、东北、东南的敌战区为大战场。游击大军,集散迅速,兵员众多,要十万有十万,要百万有百万,将使敌寇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打国际战有什么不行?” 自1937年1941年,朱德公开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论著。从理论到实践,从抗日游击队组建与发展到并提出抗日游击战的十种具体战术(其中地道战和地雷战深为大家熟悉) 。和毛泽东不同的是,朱德较长时间直接在一线指挥八路军抗战,故朱德的游击战术更显得实用。例如如何作侦察工作?要挑沉着、勇敢、灵敏的游击队员作侦察人员,侦察不仅要侦察敌情还要侦察地形,不仅有军事侦察还要政治侦察。朱德的游击战术通俗易懂,就象解释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为“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八路军人数发展到40多万,开辟了六千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同朱德的抗日游击战术是分不开的。 朱德对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略决战也作出了科学预见:预见三大战役并指出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并预示1948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和傅作义部最终将被歼灭。1948年11月26日,朱德在战况汇报会上说:“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平津决战也即将开始。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部解决后,徐州敌人也跑不了……傅作义很可能固守平津,但其结果仍逃不出被歼的命运。” 傅作义固守平津而且也逃不出被歼的命运正如朱德所预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