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异位性皮炎

(2008-06-25 11:44:31) 下一个
 异位性皮炎(AD)又名异位性湿疹、体质性痒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多发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部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近些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增加,成人异位性皮炎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本病病程较长,易复发,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故而国内外医学工作者都将目光聚集到了中医药,努力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寻求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异位性皮炎。为了提高对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提高痊愈率,减少复发,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以升清降浊饮对异位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康克非修订的异位性皮炎诊断标准n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52岁,平均16.6~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5.8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54岁,平均16.8岁;病程3个月~31年,平均6.2年。两组的年龄、病情、病程等分布情况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排除病例标准:年龄在6岁以下或5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严重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无故中断随访者。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升清降浊饮(僵蚕、蝉衣、姜黄、大黄、藿香、防风、生石膏、栀子、生甘草等组成)加减,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300mI,分两次温服。对于皮肤干燥较重者加天麦冬、知母、胡麻仁;皮肤渗出较多者加竹叶、白茅根、生薏苡仁、苍术;对皮疹红赤,瘙痒尤甚者,加丹皮、侧柏叶、白蒺藜;儿童患者酌加炒白术、云茯苓、生薏苡仁、焦神曲;对于日久皮损角化增厚者加三棱、莪术、归尾、丹参、皂刺。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有渗出者外用生理盐水湿敷,无渗出者外用1%的氢化考的松霜。服药期间忌食鱼腥、牛奶、鸡蛋等,随访3个月。
  对照组口服开瑞坦片(上海先灵葆亚公司生产),按常规剂量服用。疗程、观察时间、观察项目、注意事项和局部用药同治疗组。
  
  2.结果
  
  2.1疗效标准
  2.1.1评分标准瘙痒:元痒感为O分;痒很轻,不引起烦恼为1分;痒令人烦恼,但可以耐受,不影响工作为2分;痒重,难以忍受或影响工作为3分。皮损:无皮损为0分;红斑为1分;丘疹为2分;渗出为3分;肥厚为4分。皮损面积:起始为5分。治疗后评分,100%消失为0分;减少80%~99%为1分:减少60%~79%为2分;减少40%~59%为3分:减少20%~39%为4分;减少20%以下为5分。以上各项相加为总积分。
  2.1.2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及瘙痒症状全部消退,病情的改善率达100%;显效:病情的改善率达60%~99%;有效:病情的改善率达20%~59%;无效:病情的改善率在20%以下。病情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2.2治疗结果
  2.2.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详见表l。
  由表1可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3两组病例随访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3。
  随访3个月后,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异位性皮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四弯风”“浸淫疮”“胎潋疮”等。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中医文献对本病治疗的论述不多,著名皮肤科专家张志礼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由母体遗热于胎儿或后天饮食失调,致使湿从内生,食滞郁久化热,造成脾虚胃热之体,外感风、湿、热邪,郁久皮肤腠理之间而发病。笔者认为异位性皮炎的发生多因感受湿邪,脾胃气机不利,邪郁肌肤不去,经脉不畅,肌肤失养所致。因本病病史较长,故既可有湿邪郁滞于经络腠理,又可有湿阻经脉后,邪郁日久化燥生火所致津液不能濡润肌肤。对此应深入理解湿邪郁滞和津不润肤同时存在的病机,才可提高异位性皮炎的疗效。机体由于气机运行异常、津液输布不均,湿邪留于经脉腠理,阻滞气机,津液不能输布肌肤,故肌肤失于濡润:况湿邪日久化火益伤津液,则燥象更甚。在治疗本病时,若单纯应用化湿利水或润燥生津之法都各有弊端,化湿利水之法因湿滞日久难去,经脉不畅,水湿排出无门,只能图伤津液;而生津濡润之法难通气机,湿邪反胜;若同时应用化湿和养阴法,燥润杂投,药性拮抗,难有疗效。况津伤为局限性津伤,非全身性津伤,生津之药力难达患处,因此提出调畅气机、清解透疹法和代表方剂升清降浊饮治疗异位性皮炎。
  我们认为治疗异位性皮炎应从调理气机人手,气机旺盛运行则湿浊自去,津液自生,火热自清。异位性皮炎虽表现在肌表,但其根源在脾胃,故治疗应同时注意顾护脾胃,故升清降浊饮由升降散加泻黄散同时组成。升降散源白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其本为治疗感受疫疠之邪,为病所用,但其调畅三焦气机作用显著,方药独特,且无伤阴生湿之弊,堪称调畅气机之良方。方中白僵蚕性味咸、辛、平,其升清降浊、辟秽解毒之力甚强;蝉衣性味成、甘、寒,为升清透邪、解毒退疹圣药,可使邪气从表而解;姜黄性味辛、苦、温,可活血行气通经,驱邪辟恶,可用于通行皮损处受损经络,有利于津液输布;大黄性味苦、寒,有泻热解毒、推陈出新、逐瘀通经之功能,可使邪浊从下而解。泻黄散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能透解脾胃伏火湿毒,清解皮疹所生之源。方中防风散风热,散而兼润,称之为“风中润药”,配藿香可助防风散脾胃伏火,芳香醒脾化湿,舒展脾气,化湿浊,升清阳,达到辛散内热和湿邪之功能;石膏引热下行,栀子即清热又利小便,两药并用能清脾胃三焦热毒。上述四药辛散与寒清相配,即克服了寒凉碍邪之弊,又防止了辛散生火化燥之端,呈辛寒清解之药对:最后佐以生甘草少许调和药性。升清降浊饮既可调畅气机,输达经络,又可清脾泻火,升清降浊,使邪去病退。
  由于本病患者症状各异,不可能抛弃中医灵活治疗的特点,用单一处方治疗疾病。因此在基本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是保证最佳疗效的方法之一。本项临床研究表明升清降浊饮加减,对异位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复发率低,取效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少。无明显毒副作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缺点为汤剂口味较差。加减复杂难掌握。由于异位性皮炎临床症状变异较大,暂无法制定出相对固定的成方用于临床,因此将来进一步向服用方便,医生易于掌握的简单剂型,如浓缩微丸或胶囊的方向发展,还有很长的研究道路。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