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2008-06-22 19:11:24)
下一个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不可避免的结局,其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肿胀”等范畴。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的病因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笔者就2005年以来,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以经方为基本方 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加工而成的参麦注射液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主要成份为人参、麦冬。莫龙等研究参麦注射液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浆和尿液ADM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浓度水平,最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曲凡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2组治疗后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邓翠娥等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力衰竭,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促进肺部啰音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建设以真武汤单纯中药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136例,28天为1疗程,1疗程后痊愈52例,好转8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魏淑凤等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合用真武汤加味,结果显示真武汤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血气分析及血流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乔文军运用生脉饮加减治疗慢性心衰,发现其在改善慢性心衰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功能分级,减慢心室重塑,较单独应用西药疗效明显。
1.2 专病专方 张子明等临床运用参芪真武颗粒治疗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心电图、心功能明显改善,对电解质、肝肾功能无干扰,临床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张道亮等运用保心合剂(人参、黄芪、丹参、北五加皮、枳实、葶苈子等)治疗慢性心衰。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显示: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搏量与心输出量明显改善,提高早期快速充盈峰值并减少心房收缩充盈值,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心功能。同时治疗组AngⅡ、ALD、L-6、ET-1明显优于对照组。孙元莹等观察参乌冠心冲剂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将118例冠心病心衰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0例、对照组(B组)58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参乌冠心冲剂,B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同时另外设正常人对照组30例(C组),疗程为2周。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复极存在严重差异,参乌冠心冲剂对冠心病心衰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孙寒静等运用心喘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对血浆脑利钠肽的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喘方。结果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3.33%(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每分钟输出量、射血分数也有明显改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辨证治疗 以中医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法与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且中医疗法可能避免或减少西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张忠等发现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生黄芪、太子参、仙灵脾、仙茅、葶苈子、益母草、桃仁、茯苓、泽泻、桂枝、炒酸枣仁、甘草)对心衰有辅助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协同西药有效降低血中ANP、ATⅡ、ET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有关。刘煜将96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独口服倍他乐克、卡托普利、洋地黄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化瘀汤(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桂枝、丹参、桃仁)。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2组间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孙伯青运用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加用中药汤药(由党参、麦冬、丹参、葶苈子等组成)口服、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0%;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期E点至室间隔距离、E峰/A峰比值均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各指标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
2 动物实验研究
朱奔奔等通过大鼠动物实验证实真武汤能调节改善心衰模型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廖习清等研究加减苓桂术甘汤对心力衰竭兔心钠素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证实加减苓桂术甘汤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及心脏的内分泌功能。黄波等在四逆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BNP、IL-6水平的影响的实验中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衰模型组大鼠血清BNP及IL-6水平升高;与心衰模型组比较,使用四逆汤及卡托普利均能降低心衰模型大鼠BNP及IL-6水平(P<0.05);光镜结果显示四逆汤组心肌细胞损伤度明显轻于心衰模型组。刘长玉等观察强心冲剂对后负荷增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家兔心脏质量指数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发现强心冲剂组心脏质量指数、AngⅡ水平较模型组家兔明显降低(P<0.01)。张志霞等观察人参强心滴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心钠素(ANF)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强心滴丸高剂量组、人参强心滴丸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心宝丸)对照组,结果;模型组血浆ANF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各用药组大鼠血浆ANF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模型组LVMI(左室重量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LVM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张一昕等通过大鼠实验探讨人参强心滴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发现人参强心滴丸可通过抑制TNFa的分泌和表达,减轻心肌损伤程度,阻断心室重构过程,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发挥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王振涛掣观察心衰康颗粒对急性心梗后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论示心衰康大剂量组能够抑制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此应为干预实验性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构的机制之一。富宏等研究心衰宁丸对犬慢性心衰的影响,观察犬日服用心衰宁丸分别为0.3g·kg-1、0.6g·kg-1、1.2g·kg-1连续4周后心功能及心肌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心衰宁丸中、高剂量可增加慢性心衰模型犬的心输出量、心输出指数、每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指数、左室做功指数;还可降低肺动脉楔入压、外周血管阻力、左室舒张末压及改善心肌的肥厚程度,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心内膜显著增厚伴黏液变性,部分心肌脂肪变性,心肌间质灶状、网状纤维组织增生及不规则片状纤维瘢痕形成;心衰宁丸中、高剂组心内膜及心肌间质的病变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3 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心衰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了解到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启动是产生症状和体征、促使心衰进行性恶化及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近两年临床及实验研究大多表明,在心衰的标准化治疗外合用中药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及益气温阳古方,对减轻左室重塑,提高LVEF、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轻心衰症状和体征,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死亡率,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相对安全,此类充血性心衰的研究给未来该病的治带来了乐观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