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4)
2009 (117)
2010 (106)
2012 (75)
2013 (117)
2014 (105)
2015 (93)
2016 (72)
滚君 摇滚客
在全美贫穷和犯罪最严重的贫民窟,住着一个91岁的中国老奶奶。
她出生在旧社会,双脚因为缠足变得畸形,耳朵失聪,无时无刻不受着血栓的折磨。
与常人相比,她的胃被切掉了十分之九,剩下的一节像肠子一样挂在那里。
她的家人都在国内,他们视她为流亡海外的叛徒,拒绝和她相认。
国内对她的舆论争执不休,谩骂声不绝于耳,无数人等待她像蜡炬一样燃尽生命油尽灯枯。
是的,他们觉得她是“国家的罪人”!
为了揭露病患真相,她一把扯掉权威的裤子,为了行医治病,她抛家舍业,散光了所有财产。
这个女人胆敢跳出来质问,皇帝怎么没穿衣服,凭什么不被全民当作“罪人”?
而今她风烛残年独身一人,在异国他乡逼仄的角落里,独自等待命运的审判,功过是非任凭后人去说。
她叫高耀洁,一个假装“罪人”的女人。
(一)
高耀洁的坎坷,从她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写定。
1927年,高耀洁生在山东一个富庶的家庭,四岁识文断字,五岁就能熟读各种诗文古籍。
优渥的家提供坏境在滋养她文化修养的同时,也给了伴随她一生的伤疤。
五岁那年,家人拿来长长的白布,在她尚未发育成型的小脚上裹挟缠紧,钻心的痛苦深入骨髓。
“大户人家的女孩都要裹脚的,这样才能嫁个好人家”,家人这样和她解释。
她的妈妈,妈妈的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
她含泪倾听,怀着极大地善意去对待这个世界带来的伤害,却想不到这只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多年后的一场政治运动,将把她折磨得体无完肤,让她一心求死,但是求死不能...
高耀洁在一天天长大,27岁那年,她顺利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妇科医生。
在那个条件并不发达的年代,妇女生产比现在要危险的多。
可能是因为童年时的恐怖经历,她总是怀着悲悯去对待每一个病患,昼夜不停地奋战在第一线,拼着命抢救下很多人。
她成了十里八乡的名医,备受同仁、乡亲们的尊敬。
但是1966年的春天过去后,文革爆发,天也就塌了。
同事们把她堪称阶级敌人,和她划清界限,领导把她调离一线,每天让她干非人的体力劳动。
最让她寒心的是,乡亲们看她的眼神都变了,他们视她为毒草、害人精,全然不顾她曾救过他们的命。
她不相信,自己接受过的教育会一夜之间崩坏,更不相信,平时笑脸相迎的同侪们竟会恨她不死。
于是她选择了一个更加错误的决定,更是这个决定令她终生残疾,还连累了爱子。
她决定要反抗。
在一次游行前,她拒绝挂牌,更不顾眼前的小将们的推搡,宁死不屈。
但事实是,这帮愣头青根本不会管她是男是女,更不会管她是多大年纪,举起皮鞭砖块就是猛打。
虽然在那些摩拳擦掌的革命小将眼里,她只是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她胸中悲愤激荡,刚想发作,就被人下了死手狠狠重击了胃部,口喷鲜血。
为了保命,医院切掉了她四分之三的胃部,剩下一节像肠子一样耷拉着。
他们把她在太平间里关了大半年,让她夜夜和尸体在一起,不给食物和水,甚至还篡改她儿子的年龄,拉上刑场批斗。
高耀洁认识的一个女工,每天都会偷来少得可怜的剩饭给她,就是靠着这些东西她才勉强活了下来。
十年动乱之后,她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废了,但是得到平反的她还想救更多的人。
所以人们能看到,有这么一个面色蜡黄、带着一副红色眼睛的女人,脚步不稳却忙忙碌碌窜梭的各个病房。
好像昨天那场踏天大祸跟她并没有关系。
初到九十年代,63岁的高耀洁正式退休了。无数病人欢送她,怀她救过的产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她,赞许她做过的工作...
这个时候,收获了无数赞赏和鲜花的她,本可以安心在家里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但令她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是,另一个艰难千万倍的选择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或者天伦之乐,或者万丈深渊,这个六旬的老妪,必须独自做出选择。
只有你能做出选择,你也必须做出选择,因为这背后关乎几亿人的身家性命!
(二)
那年,她因为巧合认识了一个艾滋病女病人。
这个女人生在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既没有条件吸毒,更不可能乱性。
这个事情太蹊跷,背后一定隐藏着惊天的秘密。
年近70岁的高耀洁身体力行,开始了调查取证的工作:
病人全家都没有感染这个疾病,病毒唯一可能的来源,便是曾在医院曾输过血。
随着越来越接近事情的真相,高耀洁越来越觉得恐惧。如果她脑海中的假设成立,医院的血库早已被污染!
感染病毒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这么简单了。数以万计的人,将暴露在艾滋病的阴影下,毫无防备。
她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能这样下去!如果跑不过时间,这片土地都会变成阿鼻炼狱。
拖着年迈的躯壳,她只身前往河南某村调查情况,结果她看到了自己终生难忘的一幕:
在一间破败的小院,一个农妇脖子上系着一根草绳,悬挂在房梁上摇摇欲坠。身体冰凉,看来已经死去多时了。
下面,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嚎啕大哭,“妈你下来,下来...”,因为饥饿,他抱着尸体的脚,和着鼻涕眼泪就开始嘬。
他们都是艾滋病患者,不久后,孩子也死于非命。
那个村子被人们叫做——艾滋村。
时至今天,这座村子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极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人们的视线里。
如果你还有印象,2011年顾长卫指导、章子怡、郭富城出演的电影《最爱》,讲述的就是这块地方讳莫如深的往事。
这个片子最开始的名字叫《魔术时代》,后来改成了《魔术外传》、《罪爱》,最后才变成了现在的《最爱》...
电影《最爱》海报
因为这个村子来历,充满了魔幻却悲哀的意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掀起了一阵卖血热,加上地方上的支持,各个采血点纷纷打出了“一人献血,全家光荣”、“积极献血、快速致富”的口号响应。
这就是地方上提出的,所谓的“血浆经济”。
仅仅在河南一省,仅合法的血站就有230家,非法血站更是不计其数。
“一管血换五十块大洋”,当他们拿着崭新的钞票给亲友们看时,越来越对人投身这场拿钱换钱的疯狂运动中。
灭顶之灾在上百万人头上盘旋,可他们还在数着钱,对将要发生的一切浑然不察。
更可怕的是,还有人在尽力粉饰着这一切。
高耀洁说,那些专门拍马屁的人,不让世人知道真相,掩盖真相,不说是卖血,说是同性恋或是吸毒,造成了病情的一再恶化。
她要把一切揭露出来!不止为了这些病人,更是为了整个民族的未来!
那年,全国最大的一场“灾难”被公诸于众,无数人家破人亡,也有无数人惶惶不可终日。
官方数据表示,当时河南全省累计有5.9万人感染艾滋病,而这个数字远不及真实数字的一个零头。
每分钟都有成批的艾滋病人死去,整个村都死于艾滋的更是屡见不鲜,几十万亡灵无处伸冤!
史称“中原血祸”。
因“血祸”患上艾滋病的儿童
当城里人对“艾滋村”都敬而远之,村里人都在终日等死之时,却有一个老迈的身影,踽踽蹒跚在各个村落里。
她是高耀洁。
她花光了几乎所有财产,先后编撰印刷了《艾滋病、性病的防治》、《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等书。
除此之外,面对大部分不识字的农村人口,她就一个字一个字给人家讲解,丝毫没有嫌隙。
本图片来自《凯迪》
她资助了一百六十多个艾滋孤儿,亲眼看到有孩子在胳膊上用刀刻下一个忍字,发誓要杀死血头。
几年下来,她的棺材本也全搭进去了。
不仅如此,在陪同那些艾滋村里将死的妇孺老幼时,他的丈夫因病突然离世!
她沉默不语,只是挥笔写下了十个字以明心志——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三)
与此同时,高耀洁和国内一些艾滋病专家的看法发生了冲突。
当时国内的主流看法是,全国艾滋病患者共几十万,并且主要靠异性间传播。
高耀洁却不以为然,她说:我走过这么多城市,去过这么多乡村,艾滋病患绝对不止那几十万!
这个天文数字也绝非异型间的传播就能够达到!
问题,一定出在血上!
之前有媒体统计过,全国四十万医生,敢站出来揭露场“人祸”的惟有四人,十万分之一耳。
而撑到今天,仍在固执己见的,唯有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妇一人而已。
她的所作所为拯救了不计其数的普通人,却也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对于动了他们蛋糕的人,他们向来是不肯手下留情的。
那些黑血站的老板,一方面对她和家人进行恐吓威胁,另一方面派人对她进行24小时监视监听。
“老东西,再不闭嘴今天就弄死你!”
当地的有关部门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不许她见记者,做演讲。在“艾滋村”里,如果有村民举报高耀洁来了,村干部会奖励500元。
还有一些和她意见相左的同行,叫停她的演讲,阻碍她的研究,甚至不允许她继续编写防治艾滋病的书。
她腹背受敌、处处碰壁,纵然有心再做点什么,可是冰冷的现实却让她撞得头破血流。
她心有不甘,只得一声叹息:“好多人盼着我死,那些吃艾滋饭的人、怕我说话的人,都恨死我了!”
但是,她不甘就此放任自流。
2003年,副总理吴仪问她:“有人告诉我,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吸毒传播和性传播。”
她义正辞严:“他们都是在骗你!”
“你跑了这么多趟、花了这么多钱能改变什么?你得罪了这么多人,不怕被他们报复吗?”
“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世界应该是有规矩的世界。”
那年,她拿到了感动中国人物奖,和杨利伟、巴金、成龙站到了同一个领奖台上,台上的她似乎看到——
她的希望已经近在咫尺了,只要努把力,再努把力,一定能把血祸从这片土地上根除。
但是,她把问题想简单了,也低估了眼前的敌人。恨她不死的人,从来都不在少数。
(四)
2007年,因为对艾滋病做出的特殊贡献,国外给她颁布了两个奖项。她听闻后欣然前往。
但是这一次,她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挠。
地方上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用尽各种方法阻挠她领奖,希望这个垂垂老矣的妇人能知难而退。
事情越闹越大,矛盾也从高耀洁个人,上升到了她的全家。
那天晚上,她的儿子跪倒在她的面前,重重地磕头,前额撞击地板发出咚咚地声音——
“这次,您就听我们一次劝,别去了好不好。”
“咱们呀,惹不起他们。”
整个春节,老人家都没有过好,她又想到了文革动乱,儿子因她做了三年打牢。思来想去,她惊坐而起,提笔写下了一句话:
“本人行为本人负责,一切概与儿子无关!”
写毕,她飞往国外,只留下两袖清风,一声冷笑。
比起一双儿女的前程,比起自己的安危,她更在乎的是,有人要为全国不计其数艾滋病患正名。
领奖当天,她穿了一件中式外套,她说那是病人送的——
“我这次来,是代表中国艾滋病患者来的,我要为那千千万万死者服丧!”
彼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诧异地望向这个小脚老太太,看她在名宿如云的现场,慷慨激昂,灼灼生辉。
高耀洁这个举动,无异于打了更多人的脸。
回到国内,她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罪人:
儿子因为这件事与她决裂,母子再也不相认;
小女儿也因为捕风捉影的原因,丢掉了工作远走他乡;
甚至很多国内网民,称她是丢了中国人脸的“叛徒”;
她想不通,自己抱着对国家,对这个民族负责的拳拳之心,凭什么就变成了全民的“叛徒”,变成了民族的“罪人”。
所以,当时的她随身带着毒药,她说:“一旦有不测,就服毒自尽!誓死也要留个清白在人间。”
她已不愿对身边人的看法再做考虑,只希望能有一方书桌,继续写完自己未尽的最后作品。
可是,这也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求。
(五)
不管是家人、同行、血站黑势力,甚至是一些有关机构,都在阻挠她写作,以及出版的进度。
没人在乎这个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她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他们只想让她闭嘴,让她消失!
在这样的环境下苦熬了两年,2009年,她流亡海外,她说自己不怕死,只想让自己的三本书出版。
全国无数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她必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否则,死不瞑目。
那年,憋了一肚子气的老人家负气出走,一个人住到了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小房子里,和家人朋友全断了音讯。
据说当初家人给她寄来一封家书,上面写着:“你在走让国人谩骂的路,你继续这样折腾下去吧,你将在孤独和寂寞中死去。”
字字诛心。
她为病患一生奔波不但没有受到表扬,而且还众叛亲离、被人辱骂,老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此时,有很多境外势力找上了这个看上去柔弱无助的老人。他们答应改善她的生活条件、给她名誉,只要——
她肯出面侮辱国家,做为他们代言的傀儡。
她大义凛然地拒绝:我生前的建树和成就,决不能成为嚣小鼠辈沽名钓誉的工具!
“我要保住晚节,不能和假货们混在一起。”、“我死后,尽可将我的骨灰洒进黄河...”
本图片来自《人物杂志》
因为拒绝合作,老人在境外的生活条件实际上恶劣得超乎想象。
每个月600美金的低保,是她生活的全部来源,她把面包撕成拇指大的碎片沾白开水,就是一顿饭;
房间狭小,除了堆积的书山,找不到其他更值钱的东西;
双耳失聪、行动不便,心脏病、血栓把她折磨得不成人形,可是她连打车去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邻居的眼里,她只是一个举止奇怪的亚裔老人,没有家人、没有朋友,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消失,并在腐臭后被救护车拉走。
年近90的高耀洁躺在家中
几年前,有南方周末的记者去了老人的家里,意外地发现屋里虽然破旧,却非常干净。屋里还陈列着一盆小花。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花不会诈骗、拉帮结派、阳奉阴违”,像是在讲述自己这个“罪人”一生的过往。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那年,她已经写好了自己的遗书,寥寥一百多个字,道尽她的钢骨正气,只留清白在人间。
高耀洁遗书
她摘掉厚厚的眼镜:“一旦书完稿,那就是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我想好了,我最好的死法和去处,是死在飞往中国的飞机上!”
(六)
老人渴望死在飞机上,因为她无法面对自己的家人,面对众多不知情的陌生人,在他们眼里,她有罪。
她不该死磕地方权贵和奸商,不该抛家舍业流亡,更不该破坏了儿女的好前途,最后闹出了这么大的事。这对一个还有理智的人来说,难道不是“罪过”吗?
然而,我们永远要记得,她所做的不仅是为了她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你我他的生命安全。
恰如作家刘震云所说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知道万万同胞会拿自己的血沾馒头吃。”
对于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各位,被微博热搜上的“演员结婚”、“偶遇歌手”塞满耳朵和大脑时,我想借用两句诗:
“为众人抱薪者, 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 不可使他困顿于荆棘。”
这样一个正义而勇敢的老人,我们怎能让她一个人战斗?
而今,这位老人已经走过了91岁,我只希望她能完成夙愿,平安回家...
1927年出生于山东省一个富庶家庭,还缠足?
我只知道我两位祖母出生于1910年前后,小时候缠过足,后来又不缠了,称为“解放脚”。这是河北省。
不过,听我爷爷说,晋东南地区,有些三十年代出生的人仍然缠过足。
而我爷爷的婶娘,出生于1899年的天津,是天足,后来读书当小学老师。
最重要的标志,是1928年(民国17年),蒋介石北伐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选举和放足运动,地处平原地区的山东曹县有这么落后?我的一个堂爷爷在山东曹县当汉奸(解放后唐山市的唯一一个民主党派),娶回来的堂奶奶生于1920年(长得有些像江青,白净,嘴不太好看),是当然的天足,还是我的小学老师,当过半年班主任。
不说了,推理代替不了事实,高耀洁是裹脚过得。而我们村另一个97岁的老太太,仍然健在,是没有裹脚的。都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