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日本车,即使不是丰田,也有安全隐患
润涛阎
2-15-2010
(一)丰田油门踏板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丰田(Toyota )因为突然加速并刹不住车而引发的“丰田安全危机”风暴席卷全球,目前我们知道丰田已经开始维修,就是在油门踏板上加一个铁片!为了说明到底是咋回事,我把从丰田网站上的图找来贴在这里,图内有部分解释,我让大家知道丰田加一个铁片的道理,也能明白丰田是靠改装这个玩意忽悠它的消费者,还是真的能解决问题。
图一:油门踏板,可以看出,丰田车用的两种油门踏板(一个是美国 CTS 公司造的,一个是日本 Denso 公司造的)外表是差不多的,看上去是可以互换的。
-------------------------------------------------------------
图二:示意图。可看出铁片加的地方。对敌勒来说,这个活太容易了。一个铁片造价很低。丰田计算的是成本。比较抠门。加一个铁片的目的就是不让 A 过多进入 B ,这样,最大油门得不到了,但也够用的。
--------------------------------------------------------------
图四: Denso 的油门踏板。这个设计不存在粘住问题。要是出了问题的话,比如 sensor 坏了,那可不是靠加一个铁片就能解决的!
那么,为何丰田不把召回的车统统换成 Denso 的油门踏板呢?有人抱怨说如果换成新的油门踏板,丰田要出更多的血,买踏板要比买铁片贵多了。这是所谓的“内行”们非常恼火丰田的地方。然而,润涛阎告诉您:这两种油门踏板给出的信号可能是不一样的。 CTS 出的那个踏板测出的可能是“电流”信号然后送给电脑。而 Denso 出的那个,中间是塑料的,测出来的可能是光学原理。中间那个塑料滚轮滚动的角度大小可以用简单的光学信号交给电脑。这样,如果丰田把召回的车换成 Denso 的油门踏板,那个电脑里边的信号处理器要更换的。 所以,可能不是丰田想省钱那么简单。
在美国,修车店里的人不会拆开电脑去换里边的部件的,要换就得把整个电脑换掉。我担心的是:在日本出的用 Denso 油门踏板的车,不仅仅油门踏板不同而导致的电脑里的信号处理器不同,而且还有其它零件不同,比如电子油门开关。一旦换了电脑,那个部位也要换才成。这样,每部车需要数千美元(工钱加上零件钱), 900 万辆的规模,那就是数百亿美元,丰田没有那么多现金,就只好破产保护了。
这里说一下:润涛阎自己从来都不会买丰田车的,所以,写此文不是自己恨丰田,更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真正的站在中间立场,地地道道的旁观者。也是为很多中国人的安全着想。我不在车行工作,也没有可能得到任何汽车制造厂的好处。所以,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谈论这个话题。
根据介绍(看文章后面的英文文章),猜测这个CTS油门踏板卡住的原因是因为A和B是塑料的,本来上面有纹路,由于磨损,纹路浅了,摩擦力就大了。为了减小摩擦力,就加入这个铁片。文章怀疑:过一段时间这个塑料还会变薄而卡住。
(二)我在1985 年发现:日本车是垃圾
我在高中毕业后不能立刻上大学,有机会修理内燃机,所以,那时在国内我有内燃机修理证,英文叫 License 。到了美国,我买了一部福特二手车,花了5350 美刀(详情看润涛阎旧作《内燃机修配厂里的女人们》)。我有一位国内的老同学,他姓李,也跟我先后来到美国读博,但跟我不是同一个系,他让我帮他买一辆二手车。刚好我们系里一位实验员(美国白人)要卖她的两年新的丰田 Toyota Tercel. 由于她腰部有了伤,不能开手动档,需要买一部自动档的二手车,就想把那部两年新的丰田手动档车卖掉。我跟老李商量,因为她卖车的原因清楚,可以买这辆车。老李听我的,我就帮他讨价还价,最后以 1650 美刀成交。办手续那天可热闹了!她丈夫就是老李一个导师的博士生!老李没有跟他提买车的事,因为他认为求我帮忙就够了,再说人家美国人不会关心别人的私事。我在中间讨价还价,结果人家二人是同一实验室同一老板的博士生。同学归同学,生意归生意。价格就这么定了。
都是两年新,我的福特5350 美刀,而他的丰田只有1650 ,相差三倍多,而且我的车迈数比他的高。
从此以后,老李就跟我学修车。我在国内修车有个习惯:把报废的旧零件用斧子砸,看看那个厂子的零件是不是好东西。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丰田车也好,本田车也罢,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比如说吧,那个 master cylinder (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也就是跟筷子差不多粗细,我用榔头一震,就把里边的软铁芯给拉出来了!就这么点材料,日本人还是要精打细算的,还要做成里边是软铁,外面是硬钢。
有的零件,外面的薄皮很薄,用榔头一砸,一下子就陷下去了。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而日本车零件,用钢锉只要锉几下就可看到光亮的外表包着的黑色的软铁。
老李当时就明白了为何日本车如此便宜(那时候,日本车便宜得很)。可惜,老李因为肝癌几年前去世了,否则,今天让他写一篇精彩的文章很容易。
10 年后,我的新家一位邻居是日本人,他的工作就是在美国造汽车零件。他是那个厂子的经理。由于他女儿跟我女儿是同班同学,都在读小学,时常在一起做作业或玩。两家的接触就很多了。他用中文给我写出他的名字“小林青”(或者是“小林清”,我忘记了)。我跟他谈论最多的就是汽车零件了。我告诉他,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他听后脸上通红,然后他问我是从哪家媒体暴露的。我说是我自己砸出来的。他才笑了。我拿 Honda Civic 后闸刹车泵里的零件被我用锉刀锉开后看到的两层皮让他看。
听他介绍以后,我也不认为日本车是垃圾了。由于遭到了我的鄙视,他还愤愤不平,说日本人这一手可是跟你们中国学的!我一听很好奇,因为我在国内时根本就没有发现中国的零件是两层皮的。他说,当年日本的军刀都是好钢,所以,大兵只能扛长枪,只有军官才有军刀。后来得知,中国有“好钢用在刀刃上”一说,研究发现中国的刀是两种材料:刀刃上的是好钢,其它地方都是软铁。
从此,我再也没资格跟他提日本车零件是忽悠人的垃圾这个话题了。但我告诉他:“迟早有一天这种造汽车零件的方式会捅出大漏子来的!”他摇头不信。
今天,听说他的公司搬到佛罗里达了,我不知道他的通讯地址,否则,我一定跟他谈论这个话题。
(三)丰田油门踏板的毛病
油门踏板的 A 与 B 靠在一起了,你即使松开油门踏板,踏板也回不来了,因为 A 与 B 之间太紧密了,摩擦力太大了,超过了弹簧的张力。
那为何丰田车子会突然加速呢?按照物理学常识,油门踏板由于 A 与 B 过紧而不能弹回来,那油门也不会加大,虽然不会减小。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没看到解释。以润涛阎的猜测,也就是理论和逻辑推理,是因为开车的人发现油门没回来,卡住了,就想去踩一下,让它弹回来。可这一踩不要紧,油门踏板的 A 与 B 的接触面更大了,摩擦力也更大了,它就无法弹回来了不算,油门也加大了。这就是那位警察开Lexus 车子跑到120 迈的速度才撞毁的缘故。
问题在于:丰田没有在油门踏板的设计上下功夫,导致了这样34 人死亡的悲剧。按照润涛阎的推理,丰田油门踏板设计者太大意了,日本人只是知道中国人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成语,不知道有“大意失荆州”的典故。毕竟不是发动机,也不是变速箱,一个踏板而已。所以,不起眼的地方,大意了,说不定就把公司给毁了。战争也是一样,不起眼的一个家伙当了叛徒,军事机密敌人知道了而满盘皆输的历史故事太多了。
以上是推理,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油门卡住回不来,丰田也没有给出答案。
(四)油门踏板回不来,为何刹车不灵了?
很多搞电脑的猜测是因为丰田在造车的时候,把电脑里的程序设置搞得出了问题,比如:油门不回来,电脑就告诉刹车别干活。
润涛阎告诉您这个奥秘:当油门开到最大的时候,真空管里的真空就没有了。而刹车用的 power brake (动力刹车系统),需要-17的真空。当油门踏板被开车的人用脚踩到了底(就是因为发现油门回不来了,才想再踩一下让它回来),油门全部打开了,此时,真空管里的真空没有了,power brake 就无效了。当然,如果碰上了体重500 磅的驾驶员,他一抬屁股就可以在右脚上踩到200 磅。200 磅是可以把刹车踩住的。因为 power brake 动力制动比人工制动大出20 倍。一般10 磅的力量就可刹住70 迈的车,要是没有了动力制动,靠脚的力量那要 200 磅。通常我们的体重还不到200 磅,很多女人100 磅左右,又不知道抬屁股刹车,一旦真空管里没有了真空,就刹不住了。
但是,这里有个救命的窍门,您看了润涛阎这篇文章,说不定万一遇到类似情况(未必是油门踏板,电脑控制的油门开关也有坏的时候!),润涛阎就成了你的救命恩人呢!
当油门开到最大的时候,真空管里没有了真空,但只要你不放开刹车,用力刹,里边的真空不会泄露出来,你就可以把车刹住!
那为何有19 个人因为刹不住车死了呢?
因为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发现刹车不那么灵,就把刹车松开然后再踩。这就麻烦了,因为一旦松开刹车,里边的真空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办法了。所以,您看到了润涛阎的这篇科普文章,您以后万一发现车子油门很大,千万别松开刹车,只要你坚持踩刹车,你肯定会把车刹住的。
(五)丰田给加一块铁片,道理何在?有没有用?
您如果仔仔细细读完了上面润涛阎的解释,您就应该知道了:加上一块铁片,油门踏板的 A 与 B 就无法让油门开到最大了。因为油门开不到最大,真空管里的真空就能够让刹车不失灵。也就是说,丰田的这个补救办法不是说车子以后不会卡住油门了,而是卡住后,也不会刹不住车。即使驾驶员反复放开刹车,因为真空没问题,车子还会刹住的。
当然,丰田说以后不会卡住了。其实,道理在于:由于 A 与 B 的接触面积不能达到原来那么大了,摩擦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但润涛阎以为:那块铁片不能太厚,因为太厚就无法加速了。也就是说,卡住的事还会发生的,只是即使发生,刹车系统不失灵,导致送命的情况就少了。车子能刹住,发动机发疯,那就让它疯一会好了。等你停下来,把发动机关掉,车子冷下来后,油门踏板一冷缩, A 与 B 之间就不那么紧了,弹簧就把它弹回来了。你再上路,继续享受开车的刺激。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有点刺激是人生的一种额外享受,要不怎么那么多人花钱去转那个6 flag 、迪尼斯之类的呢?
(六)加个铁片是治标,那如何治本?
如果您在2000 年以前开过车,您应该知道,那时候的车油门踏板是直接连到油门开关上的,也就是说,你踩的是油门本身。后来,电脑的发展用在了汽车上。油门踏板不再跟油门开关相连,而是跟电脑相连。你踩的不是油门,是电脑。电脑根据信号,再给油门开关下命令。所以,问题就大了。首先,油门踏板是否会出问题,是否会卡住。然后,即使没有卡住,那个sensor 是否坏了。一旦坏了,你踩油门了,车不走。但不会加速。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车的电脑都有 default setting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论电脑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电脑得不到信号,那就死火。断不会有电脑坏了而加速的设置。但要是油门开关本身卡住了,就像油门踏板卡住一样,那就不能减速了。
聪明的人总是有的!在2002 年,有人研究出了“brake override system”( 中文有人翻译成“刹车优先系统”,其实 override 在这里不是“优先”,而是“霸道” 。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刹车是爷”。爷来了,孙子们都给我让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踩刹车,不论油门信号是什么,供油系统立刻把油减小到最小,专业词汇叫“怠速”,英文叫 idle ,就是发动机的转速在你不给油门的时候,小于这个转速,发动机就会死火。大于这个转速,发动机耗油太多,浪费。怠速一般是 550 ---750 转/ 分钟。这个差异取决于发动机里边的惯性轮的重量。
凭记忆,我知道大约在2002年,奔驰买了这个专利就把奔驰车装上了这个brake override system( 刹车是爷系统 ) 。2003 年,美国车,比如Chryslers 也买了这个专利把新车安装了这个系统。接着,宝马、大众(vw )等欧洲其它车也都安装上了这个系统。如果你买的是2010 年的日本车,除了Nissan 外,其它的车都没有这个系统。2011 年以后,美国可能不允许在美国卖车,除非安装了这个系统。
下面谈谈有没有这个系统的差异。首先,别说丰田车导致19 条人命,即使不死人,车祸也不是小事。
同样的车,安装不安装这个系统,刹车的容易程度差异很大。比如,在70 迈的速度下刹车,有没有这个系统,刹住车所需要的距离相差超过12 英尺!车子体重差不多的6 缸 Nissan 出的2010 Infiniti G37 ,由于有“刹车是爷系统”,比6 缸的Toyota 出的2010 车,在100 迈的速度下刹车,刹住的距离相差24英尺之巨!
为何差那么多呢?
这里需要给您介绍一下为何这个系统叫“刹车是爷系统”。在2000 年以前的车,你可以看到发动机顶部有油门开关,一个半圆形的上面有钢丝拉着。这个钢丝就直接通往你的油门脚踏板。你一踩油门踏板,这个钢丝就拉着那个油门开关把油门打开。但你会发现有两根钢丝。其中一个是通往油门踏板的,另一个是被一个油门缓冲器拉着。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缓冲器,你的脚一放开油门踏板,油门立刻回到怠速,你会感到“咯噔”一下的。这个钢丝被一个弹簧拉着,你松开油门,油门不会一下子下来,而是缓慢下来。这样,你就感觉不到“咯噔”一下了。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你松开油门去踩刹车,刹车刹的不仅仅是车子的惯性,还有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因为油门没有回来。
有了这个“刹车是爷系统”,只要你踩刹车,油门的供油系统立刻回到怠速位置,哪怕你另一唤湃ゲ扔兔牛?蛘哂兔趴ㄗ×耍?膊换岣?⒍??佑汀?
那么,这个系统价值是多少呢?告诉你,你肯定会骂人!这个系统,包括专利,每辆车只有 30-50 美刀!当然看车子产量。越多,越便宜。润涛阎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日本人太缺德,就那么几十美刀,就不给安装!别说撞死人,就是刹车,在70 迈的速度下,也差10 英尺之外!很多日本车追尾导致前边后边撞烂,买日本车的人从不开欧洲车,比如大众 VW ,并不比日本车贵,他们不知道刹车的差异有多大。
你明天去开一开装上了这个系统的Nissan 出的Infiniti 和没有装上这个系统的丰田出的Lexus ,同一个级别的,比如都是轿车,或都是SUV。你也可以比较一下其它牌子的车。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有人说,本田就没问题。其实,目前还没有看到本田召回的消息,并不等于没有问题。我知道两个中国人去年买的本田新车,发现在路上突然加速。当然没有发生车祸。中国人不愿意告状。说不定哪天你会听到美国人状告本田,你不需要吃惊。因为本田的零件也是两层皮的!即使油门踏板不出毛病,刹车的时候油门还在高处,刹车的同时还要刹大油门的发动机,追尾是时常发生的。再说了,电动油门开关也难免不出错,汽车的近2万个零部件,没有哪个绝对不出毛病的。一旦出了毛病,车子突然自己加速了,要是没有“刹车是爷系统”,即使刹住,也要走很远的路程,说不定就追尾把前边的车给撞了。
(七)日本车的另一安全隐患
提起这件事,很多人就很生气。大家买车子时都看车子安全评级。日本车的安全评级不低,可大家不知道,这个安全评级的 5 星级是根据前边撞击、侧面撞击测出的。而顶部加压只给一个参考,甚至很多车子都不测这一项。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车子一旦翻过来了,四轮朝上了,车里边的人有没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根据车子的自身重量,在车顶部往下压,看看能否经得住。假如你的车重量是 4000 磅,翻过去的时候车子还有惯性应力,不会像我们把它抬起来翻过去慢慢放下那么柔和,就要加上一个系数。比如用 4500 磅的压力。经得住的,就是G(Good ) , 然后是A(Acceptable ),后面就糟糕了。
在所有的日本车中,只有Subaru 出的所有车种都是达标的G (好),其它的日本车有一个是本田的 Honda Element 达标外,全部不达标。只是因为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还没有把翻车能活下来作为指标,日本人就钻这个空子。尤其是丰田,连一辆达标的车都没有,丰田出了那么多种车,没有一种车是 G 。假如你开的不是Subaru ,而是其它日本车,那你就要小心了,千万别翻车,一旦翻车,你和乘客性命难保。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车子的窗户框上。日本车为了减少成本,比如丰田,每一种车型的窗户框所用的钢材硬度都很差,单薄,而且里边是塑料。事实上,我看到过翻车四轮朝上的,一共有两次。我有一同事,曾经翻车四轮朝上了,但他的车是美国oldsmobile ,车窗框经得住车身的压力,否则他的脑袋就压扁了。
只要你不翻车,开日本车是可以的。如果翻车,命可是难保,除非你开的是Subaru 。
(八)日本车是穷人开的车
美国历史上,第一辆打入美国的日本车是 Subaru ,那是日本车里最好的车。其实,就是今天,日本车寿命最长的还是Subaru 。很多中国人尤其是90 年以后才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没经历过日本车便宜地跟大白菜似的。就不知道日本车的历史,那就是:日本车是为美国的穷人造的。
1958 年,日本的Subaru 打入美国,理由就是:美国很多穷人买不起新车,需要给这个群体造车。 1958 年,Subaru 共1 万辆进入美国,每辆车售价1997 美刀。我到了美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美国市场上的车。那时候没有古狗,只能到图书馆看书,了解美国的汽车历史。
打从日本的Subaru 打入美国,美国的穷人也就有机会开新车了。一直这样,大约30 年吧,日本车是穷人开的车就成了共识,毕竟30 年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人有几个30 年啊。即使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日本车已经开始涨价了,但那时候一看你开日本车,美国人还是认为你是穷人。这个传统很难改变,后来,年轻人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穷人富人的,社会毕竟发展了。但欧洲人就比较保守了,至今很多欧洲人依然认为开日本车的人是穷人,很掉价。
这个是汽车文化现象,与日本车是否可靠关系不大。比如,中国人被日本人打服了,瞧得起日本人,也就觉得开日本车不掉价。但韩国人没把中国人打服过,中国人开韩国车觉得掉价,就跟美国人欧洲人开日本车觉得掉价一个道理。这与韩国车的质量、价格无关,韩国车也有八缸豪华车,但中国人看到你开的是10 万迈保修、八缸韩国车,你那牌子是啥中国人都不打听,反正认为那是掉价的,不如开日本车。
这种汽车文化是传统造成的,当然是不科学的。车子,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交通工具,没有必要与身份挂钩。社会会朝着这个方向走的无疑。但改变传统是很难的。只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个事,还以为自己开日本车很风光。
(九)为何在海外的中国人喜欢丰田?
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别人买什么车我买什么车。买车前根本就不去开一开别的车是咋样的。我每次跟中国人建议别买日本车,都是无效的。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同向思维”这符合独裁者培养奴才的文化。大家都往一处想,独裁者管理起来就容易了。
事实上,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比如,在30 年代以前,福特车遥遥领先,它肆无忌惮地乱造车,也不担心卖不掉。后来,通用超过了福特,全球第一,也学福特当年,只想扩大销售量,不在乎质量了。后来,就有了丰田。丰田也一样,只顾扩大利润,质量就不在乎了。其实, 2010 年的车,福特和通用的车要比日本车质量好得多,因为质量上不去,那就彻底完了。没有退路。
我小的时候都知道这个道理,因为我一边上小学,一边倒小买卖。我明白千万别随大流。大家都种白菜,我肯定种萝卜。
小结一下:
1. 我修过的车,最近五年的车里,丰田是非常糟糕的。它的 starter, water pump (水泵)寿命极短。即使 2010 年的车,丰田车不敢像韩国车那样10 万迈保修,Infiniti, Lexus, Acura 也不敢像Cadillac 那样10 万迈保修。
2. 丰田油门踏板的毛病出在踏板本身,不是什么脚垫之类的胡扯。
3. 加上了一块铁片,目的是防止真空管里的真空导致刹车失灵。防止卡住的作用有限。
4. 不论你开什么车,只要发现油门回不来,要立刻踩刹车,而且别松开。同时,用右手把档换到N。如果有的车在高速时不让你换到空档,你就往后拉,一旦拉到1 档的位置,最大油门,车也只能跑 20 迈 / 小时。而不论什么车,有的可能不许你在高速的时候换成N 档,但绝不会有不让你拉回到2 档和1 档的。只要你脚踩刹车不放松,你一定能把档拉回到最后的 1 档。车子不会直接给你挂一档但就会慢慢减速了。你这么做了,白捡了一条甚至多条命,别忘了感谢润涛阎夜里不睡觉给你打字。
5. 没有“Brake Override System (刹车是爷系统)”的日本车(2010 年的Nissan 除外),刹车很难刹住。你如果没开过日本车,那你在出门租车的时候千万别租没有刹车是爷系统的日本车,因为你刹不住而导致追尾。那位警察租的 Lexus ,本来他可以刹住的,但他发现刹车不怎么管用,就以为刹车失灵了,才松开刹车,把真空放掉了,再刹车,就真的失灵了,最后导致四人死亡。警察一般是不开日本车的,所以,他不熟悉日本车的刹车。
6. 在西方人眼里,日本车是穷人开的。当然,很多有钱人喜欢别人认为自己是穷人,这样安全。如果您也是这样,或者开日本车就是想改变美国人的传统文化,那恭喜您。但如果您是想显示您是富人,您开日本车,不论什么牌子,您开的都是穷人车。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就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美国人。美国人也不会当面告诉您这。美国人有不少瞧不起女人或黑人的,但很少有当面说出来的,两口子都不会暴露的。你可以说这是虚伪,也可以说这是教养。但骨子里的东西,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
7. 别到人多的地方去站着,因为真理只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你买丰田就是因为丰田销售量第一,以及你身边很多中国人买丰田,你就是与在纳斯达克5500 的时候买入的那些人是同类水平;如果你买的车,身边的中国人没有人买这个牌子的车,对于中国人来说,你就是真牛逼,因为你的心理很强大,逃出了中国传统奴性文化的束缚,你的脑袋已经属于你自己了。再过两年后,假如中国人都不再买丰田了,而你买,那表明你是牛逼中的牛逼。因为丰田一旦两年翻不过身,那它以后再造的车就像今年美国通用和福特造的车一样物美价廉、性能可靠、安全舒适。否则,就是退出历史舞台关门大吉一途。
8. 凡是看到润涛阎这篇文章的,需要做一件事,当然你把文章打印出来甚至转给别人都可以,但我要说的是:您需要做一次演习:别着急把车开走,而是坐在车里演练一下。假如你的车子突然自己加速了,你立刻踩刹车不放松。同时,右手把档推到空档不行就往回拉,拉到最后的 1 档。当然,你不要打火。就比划一下即可。为何要有地震、火灾演练?因为演练一遍以后,真到了那个时刻,你就不慌张了。一旦慌张,看过的文章就记不得了,但演练过的程序不会忘掉。脚踩刹车,右手拉档。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在高速路上撞车死了,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因为刹车故障,因为不管什么车,哪个零部件都有坏掉的可能。很多人就眼看着自己的车子往前跑而惊慌失措或者束手无策,其实,很简单:把档拉回到最后,即使刹车彻底失灵,车子也要回到20迈以下,因为油门最大的时候,1档只能跑到20迈/小时的速度,通常撞击测验用的都是35迈以上,20迈的时速是死不了人的。这么简单的演练,你只要做了,你就能保命了。这与什么车无关,什么车都有零部件失灵的可能。
9.车子的安全是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所以,要掌握处理应急的技巧,无外乎突然加速、刹车失灵、突然转向。掌握技巧和安全驾驶比车子的牌子重要。
回复评论:
1。 关于刹车产生热量而不能踩刹车:任何车,在上市前必须通过刹车试验,就是在100迈的速度直接刹到0,刹车系统不会因为过热而失效。否则,不能上市。现在,由于刹车皮是陶瓷的,130迈刹到停车,不会有问题。
2。 有一位网友问及为何油门最大时,真空为零。在动力刹车系统里装上power brake vaccum reservior.就是把真空储藏起来的作用。这个储藏器是密封的,当早上你不打火,踩刹车,照样轻松踩下去,就是因为这个真空储藏器的真空可以利用。但你松开后再踩,就踩不下去了,因为真空用完了。
在高速路上,你即使把油门踩到最大,没有了真空,因为有真空储藏,你刹车没问题。因为油门和刹车是用同一只脚,当你离开油门去踩刹车,油门就减小了,真空立刻恢复。这样,即使你松开刹车,再踩,真空也没问题了。但对丰田有问题,因为油门在高处卡住回不来了,真空不能恢复,所以,踩刹车不能松开。一旦松开,刹车因为没有了真空,就真的失灵了。
下面是英文报道的详细油门踏板改装步骤。大家可以看看。
The CTS pedal has a friction arm that is designed to generate a certain degree of friction necessary for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electronic gas pedal. In our earlier tear down and analysis, we pointed out that the CTS design is inferior to others, such as the Denso unit also used in Toyotas. The friction arm is subject to wear and contamination that increases friction to the point of creating a sticky gas pedal.
The friction arm is a pivoted fulcrum; the end with the “friction teeth” rides in two grooved channels in the pedal assembly. Both these parts are made from plastic. The other end of the friction arm is held in place by the return spring, which exerts the pressure necessary to generate the friction. As the friction teeth wear, the gap on the other end increases in relation to the housing. Toyota’s shim is inserted in this gap in order to reduce/limit the amount of friction, and to compensate for wear.
The gap is to be measured by a feeler gauge (photo above), which determines the thickness of shim that is then inserted in the gap. The shim then limits the travel of the fulctum on the spring end, there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riction on the teeth as they ride in the grooves.
The next step is to open the gap by inserting a narrow-shank screwdriver, so that the correctly-sized shim can be installed. The unit has been turned upside down to facilitate that.
The shim (gray steel) is now slid in, and positioned behind a lip that serves to retain it. The shim is kept in place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turn spring on the fulcrum, but we wonder whether a strong jolt might not be able to dislodge it. If it did become dislodged, it could potentially cause serious problems. No one would ever design a unit like this with a loose metal shim that was held in place by spring pressure only.
The next picture shows the shim all the way in place behind the lip. It’s a good thing that lip exists, otherwise this fix would not be possible.
The photo above shows the inside of the unit, with the friction arm extending forward. The shim is clearly visible as the shiny gray rectangle. The pivot axles extending out on both sides of the fulcrum/friction arm are visible as two small white/gray pieces, just below and to both sides of the shim. The friction teeth are visible towards the front of the unit, riding (now higher) in their grooves.
This photo above was taken previously of the same pedal. It’s difficult to tell exactly from the slightly different angles whether the teeth are riding higher with the shim, but it does appear so. And a subjective impression was that the pedal had somewhat less friction. So the fix may well reduce the friction below a dangerous level, but for how long?
The only way we interpret the necessity of measuring the friction arm gap and choosing an appropriately sized shim is that the older units with more wear will have a smaller gap than the new(er) ones. The shim will compensate for that wear, but in a static, not dynamic way. As soon as the continued wear on the friction arm changes its size or other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edal is potentially back to the same sticky situation as before.
The shim’s effect on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riction will presumably slow down the wear process, but intrinsically, this is not a permanent fix to a very critical part, from a safety point of view. This is why the CTS-type pedal design is flawed, because it is subject to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friction it generates due to wear and other factors.
The only other explanation for the varying gap size and different shims is that the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are so great, that this is necessary to compensate for them. That’s that hard to imagine, for such a critical part. But if so, it raises other serious questions about this unit. Either way, it reinforces our position that Toyota needs to replace all the CTS pedals with Denso pedals or another proven pedal design, as soon as they are available. The shim fix is a Band Aid, and does not inspire the confidence that Toyota urgently needs to instill in its customers and the market place at this critical time.
Update: Given that Toyota has acknowledged that these pedal assemblies cost them $15, it would obviously be cheaper (and more reliable) to swap out the CTS units with the Denso unit rather than this fussier and riskier fix. The problem is time; it could take many months if not a year or more to change tooling and produce 2.3 million units. Meanwhile, making these shims was obviously something that a stamping manufacturer could do in days.
再次用老农民都看得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刹车系统与真空的关系:
刹车是靠真空助力的,这句明白不?明白了,咱来下句:
真空管里的真空取决于油门。当油门最小时,真空最大;油门最大时,真空为零。刹车需要的真空助力是-17,油门最大时,就达不到了,理论上虽然不等于零,但对刹车来说,就没用了。这句可能不容易明白,但这是事实。
解释一下原理:
你把一个吸管放入你的嘴里,另一头用手指堵上,然后,你用嘴吸吸管。你的手指头相当于油门。你本身是发动机。
发动机不转,就等于你的嘴巴不吸吸管。当你把手指头松开一点点,此时“发动机”就是你的嘴巴开始吸,
手指头不松开的时候你的嘴巴也不吸。
当你的手指头松开最小的时候,比如挡住吸管99%,你用力吸,此时吸管里的真空最大。等你把手指头全部放开,
吸管里就没有了真空!
如果这个吸管也通往刹车系统,没有了真空,刹车就没有了助力。(这个吸管的比喻是我在车坛的朋友TBx形象地比喻,
比我用发动机的构造作解释对于外行人搞明白容易多了。)
能听明白不?如果还是有人听不明白,那就自己用吸管示范一下,如果吸管是软的,你用力吸,手指放开很少堵的比较严
的时候,吸管会瘪下去的,因为真空的原因。嘴巴就等于发动机,你的手指就等于油门。
想问问你的看法, 咱对车是外行.
谢了.
你有本事也写个东东出来论证你的观点,不然就别在这屁话
那时候我不信。今天,我信了。
你熄火了,助力转向还有吗?你方向盘还能操纵吗?
博主劝各位买美国车,他自己开的却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车。
刹车真空助力不等于液压刹车装置本身,但没有真空助力,液压刹车需要力量太大。靠液压没错,但需要真空助力。你可以去古狗刹车真空助力的图片,看完你就明白了。评论里不让贴图,否则,图表贴上你就明白了。
国内的FQ赶过来声援了,关于两层皮的说法连阎先生都自己承认有错,像您这种就别来掺乎了,自己百度材料知识,关于渗碳和氮化,低碳高合金钢怎么做实现强韧性的,低廉的高碳工具钢普通淬火就能实现高硬度,但强韧性比心部软表面硬度高的低碳马氏体合金钢差太多了。 现代工业凡是需要考虑耐磨的基本上都要考虑渗碳或者氮化或者TIC涂层处理,那种靠高碳钢获取耐磨性的方法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
本来是想来请教一下刹车真空的问题的,结果打岔了。
我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真空可以起到刹车助力的作用。难道刹车助力不是靠液压或者空气压缩的吗?
一个管子,抽成完全真空,那外界顶多也才一个大气压的压强,接近15 PSI 的样子。要提供200磅的助力,管子直径要4英寸,车里有这么粗的真空管吗?
如果是液压或者压缩空气倒是更好理解。记得小时候乘坐解放卡车走山路,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下坡时一不能放空挡,二不能放开油门,以免刹车没了气压。毕竟这个压缩空气增压比真空似乎更好理解一些。
“专家”给解释一下“韧”和“软”的区别行吗?既然你也认为表面热处理后物理特性是渐变的,那个两层皮现象是怎么出来的?
我比较喜欢找专家。
楼主:
如阁下不删除这篇文章,本人自当将阁下的原来本版错到无伦的版本,传往所有汽车网页,...
问一句,什么叫“错到无论”?再问一句,什么叫“本版”?日本人不要以为学了两句中文就可以冒充中国人了,中文不是这么说的。
阎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风趣朴实的文笔带给广大读者无穷乐趣和思考。
最近因为丰田车事件,阎先生在国内也出了大名,于是反动派们逐一登场。各色自封的XX学博士,砖家纷纷撰文倒阎。对这种人,我是很鄙视的。平时不见他们做出任何有益群众,丰富读者业余文化生活的贡献,现在逐个跳出来借用阎先生的名气发泄自己不别人认同的失落。你真有才,也去开个博,写几篇好文章,自有读者捧场。没那本事就到别人的地盘胡说八道一通,自以为得计,然后每天来刷几遍页面看看自己的评论有没有人看,是否被阎先生留意到了,可悲啊!
建议阎先生不用理会这些跳梁小丑,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我也是几天前才因为丰田汽车的博文才来到阎先生的博客。阅历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从这个角度讲,阎先生比世上大多数人都富有。
就像润涛阎自己说的,我确实很感谢他深夜打字写这些东西,让我从多个侧面开阔了视野.
关于铁和钢,我在第一次读到两层皮和软铁的时候,也留意到了这个概念的问题;但根本没有必要叫板较真儿. 如此说法,形象而简洁,好的!
如果cecil也为丰田事件写一些图文并茂的文章普及个大家,我也一定来捧场!
cecil 你到底是何许人也?
首先声明,我不确定楼主观点对否。但就算楼主的文章技术上有误,单凭其多次提醒刹车失灵时的操作(多数是常事),我相信其出发点是好的。你犯得着如此上纲上线?这篇文章动到你哪根神经了?
http://www.autoincar.com/toyota-tops-gm-in-china-jan-sept-car-sales/
楼主好心你用下脑罢,懂英文一上网就找到资料,楼主的英文水平看来好差劲,脑袋也有点问题。
Toyota Motor Corp.’s China car sales beat General Motors Corp.’s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the year, as the Japanese company threatens to end GM’s 77-year reign as the world’s largest automaker.
Toyota’s two Chinese ventures boosted nine-month sales 30 percent to 407,427 cars and sport-utility vehicles. GM’s car sales were little changed at 373,945, according to Bloomberg calculations based on data issued by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如阁下不删除这篇文章,本人自当将阁下的原来本版错到无伦的版本,传往所有汽车网页,包括美国,以及向英文网投诉阁下无版权下取用文章和图片,楼主你身在美国,你应该自己美国网页版权持有人不会放过你。阁下好自为之。
你又有什麽统计?有什麽研究来支持你的讲法?
唉,又是人讲你又讲,请拿出全证据,证明日本车维修费较贵。不要说网上或什麽大家说。
告诉了你上文的大红箭咀是错的,你更改了吗?我们提你一句就改一句。倒不如我代你写文章罢楼主,你好可怜。
楼主你还是回去写你心情文章,技术文章够了罢?
国内关于日本车的视频海着去了。整个丰田所有的品牌车,在国内的销售量还不如美国的别克,就别跟通用比了。国内的都知道日本车是怎么回事。省油,毛病少,但撞车就很难修了。人未必死,但中国人还是在乎修车费用的。国内人都精明得紧。尤其是在修车费用方面。这是为何那个视频里请修车的专家谈论,而非医院的人谈论。去看我的新文章好了。
不知道您认同阎先生的什么道理?日本车是垃圾?还是开日本车的都是穷人?您意思是夸张的文风可以不顾基本事实和肆意侮辱别人? 这样的人在中国叫fq。可没见过这么老的。
日本人对中国过去犯下了滔天罪行,很多中国人抵制日货,主要是抵制日本车,但我想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的崛起是值得人深思的,中国民族企业要崛起,要认真研究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比一味的抵制日货强。楼主一句中国人被日本人打服了,所以买日本车,真的是拿无知当个性,太雷人了。 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到现在都不喜欢日本人,经常都有人在汽车论坛写抵制日车的帖子。
在中国论坛上像阎先生这种貌似汽车专家大肆挞伐日系车的帖子数不胜数,现在披上一个美籍华人专家的外衣更是有煽动力。中国各大汽车论坛都在转载他的文章。
本人写些评论绝不是替日本人辩护,丰田之所以有今天是咎由自取,任何一家企业如果不尊重消费者,不将质量当成生命,必然是走向衰落,这不正是通用破产的启示吗?现在轮到丰田了。
我们全家都开日本车,不过并没觉得被楼主看扁了。只觉得楼主的话比较夸张,但很有道理。
至于解决方法那一段,老司机和新司机都应该知道减档用发动机制动的原理。但是在汽车油门卡住的紧急状态,在几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没有几个人能及时想到并正确运用减档来减速。对于决大多数人,事先知道可行的紧急措施,才可能有效地应付紧急情况。所以值得这么大书特书!
Cecil,我相信您很专业,不过太过于全盘否定了,楼主本来就不在这里发表学术论文,细节错误是很可能的,文章并不是以技术语言写成的,技术细节不可能精确。至于"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 it is just a figure of speech. I don't take it literally.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要点,楼主的风格就是夸张个人观点!This is a place for expressing yourself. One's writing style may be exaggerated but entertaining, as long as the main ideas are based on facts. It does not have to be politically correct, or academically measured?
bbbttttt及本人出文指出这位楼主的多处错误,不单这些细节,而是全篇都错,根本无论据可谈,而楼主因为其他人及我们指出他的大错特错,楼主又学习改下篇文章,但现在已经改了几次,但全篇文仍然错误百出。
我都不想在这里重新贴回楼主指 "丰田回收修车後会令极速减低,而普通车主不觉",这种不负责任和诽谤的言论。记录我是有的,楼主你更改就得吗?文章可以更改,但无知是改不了,这些全无技术的批评简直是小孩都不如,何况是出自个博士的文章???
本人就不是博士,不是 a range of car 的车主,不是经常发表 Blog, 这里出文都是因为楼主而注册。
期望合理的讨论。
注:本人出文全部有副本及时间纪录,任何人删除会再贴又贴。
(本人曾为香港汽车会授权汽车杂?中英技术翻译)
原野青蛙出文如下:
“一篇充满资料、分析和数据的文章,且都不是道听途说或单一例子,而是个人长期丰富经验及钻研一系列的汽车。
那些只拥有过数辆汽车而乐於在此评论的人,都是怀有好意但却能反面证实上述。他们应该广阔视野和学懂如何辩论,而不是只留下几句而说上述不正确。”
本人现回应原野青蛙而简单出文,不要说我只留几句,但这篇文楼主错误百出,论点和事实都错,而得出极的结论,如何指出呢?逐句写来指出其错处?
本人或其他前人已经指出好多好多,楼主改来改去都错,因为成篇文章以丰田汽车出问题而加上楼主其他经验,而定论日本车是要不得的。
这种立论,简直是太空泛,连写学士论文都不会取这种题目。
回讲楼主出文,版友不断讲冶金术和技术的先进,需要专家的实验室定论而非一个人在家中拿个锤头 ,就说日本人/车就是如此。这种拿锤头就有定论的不学无术的人,如何令大众信服??
丰田回收,修车的过程,楼主上网左抄右抄,楼主话回收後,极速会降低,简直又简单是完全不懂机械常识,本人是机械工程师,实在看不过眼,抱歉,我不是你所讲的只拥有过几台车的人,顺带提醒阁下,拥有过好多车的人,并不能於了解汽车,或者他就是汽车专家,我好难理解阁下的出文说一个人有开多几架车就是专家。
我这篇文章,无须探讨技术,已经足够指出阁下出文的无知。
阁下可以出英文回答,本人自当准确翻译再回文。
本人中文回答,让更多人了解这篇文章的进展。
一看阎大先生的签名档,就感觉您忒牛,博士,上山下乡,会修机车,您是专家呀。怪不得国内这么多粉丝。
既然是专家,是不是应该有点严谨的科学精神? 从您用斧子砸汽车配件,还有日本车配件两层皮的高论,我这个从来崇美的美分党不得不怀疑美国的工科水平了,wisewind说得很透彻了,不用赘述,这本不该需要博士生就能搞清楚的科学知识,却导致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认为日车是垃圾。⊙﹏⊙b汗。
另外一个立论也很雷人,开日本车的都是穷人,看样子姚明哥哥,比尔盖兹大叔(曾拥有Lexus)还有那位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跳河死算了。国内开大众车的多,墨西哥到处都是大众车,您意思是敢情美国穷人比中国和墨西哥多?
其他关于DENSO和CTS的油门踏板说明,希望阁下在引用原文的时候要尊重人家的知识产权。关于解决方法那一段,国内开过十年以上车的老司机都知道减档用发动机制动,值得博士这么大书特书吗?
国内论坛有一句名言:莫装B装逼被B劈
本人座驾是福特福克斯
一看阎大先生的签名档,就感觉您忒牛,博士,上山下乡,会修机车,您是专家呀。怪不得国内这么多粉丝。
既然是专家,是不是应该有点严谨的科学精神? 从您用斧子砸汽车配件,还有日本车配件两层皮的高论,我这个从来崇美的美分党不得不怀疑美国的工科水平了,wisewind说得很透彻了,不用赘述,这本不该需要博士生就能搞清楚的科学知识,却导致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认为日车是垃圾。⊙﹏⊙b汗。
另外一个立论也很雷人,开日本车的都是穷人,看样子姚明哥哥,比尔盖兹大叔(曾拥有Lexus)还有那位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跳河死算了。国内开大众车的多,墨西哥到处都是大众车,您意思是敢情美国穷人比中国和墨西哥多?
其他关于DENSO和CTS的油门踏板说明,希望阁下在引用原文的时候要尊重人家的知识产权。关于解决方法那一段,国内开过十年以上车的老司机都知道减档用发动机制动,值得博士这么大书特书吗?
国内论坛有一句名言:莫装B装逼被B劈,还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先生讲的,您博文把开丰田的华人都骂得跟sb似的,确希望别人在评价您的时候不要留下不友好信息,O(∩_∩)O~,大⊙﹏⊙b汗。果然有党国范儿,难怪涛哥润之是您哥,(#‵′)凸。
本人座驾是福特福克斯
本人浏览了一下润涛阎先生这篇博文的跟贴,发现对于润涛阎先生所说“……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绝大多数网友是相信的,有些网友则是半信半疑。
这个问题涉及材料科学及热处理的许多专门知识,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为了使广大网友对这个问题获得基本正确的认知,本人再作以下简要说明(顺便说一下,本人具有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你可以放心地将本人的以下说明看成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
(1)“铁””和“钢”是两个概念,“铁”中含碳量小于0.02%,而汽车用钢含碳量为0.3-0.6%左右;
(2)汽车零部件里,没有任何一个是用“铁”制成的,即使“部分使用铁制成”的情况也没有,因为铁强度太低;
(3)润涛阎先生所说“……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的情况,在日本汽车的所有零部件里都不存在。日本车与美国车一样,每个零部件从里到外都是使用同一种钢材制成的;
(4)对于某些工作时受力情况表面和内部不一样的零部件,比如活塞及齿轮,表面受摩擦力,内部受冲击力,通常就要对它们进行表面热处理,这样同一个活塞(或齿轮)虽然从里到外都是使用同一种钢材制成的,但经过表面热处理以后,从表面到内部,显微组织与性能却不一样了,表面硬而耐磨,内部仍是原来的显微组织韧而抗冲击;
(5)对于大多数需要改变表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零部件,比如活塞及齿轮,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进行表面热处理就足够了。对于某些表面硬度要求更高的零部件,仅仅使用高频感应加热进行表面热处理就不够了,这时通常使用表面渗碳提高表面层的含碳量,从而使表面硬度比内部高得多。
(6)不管是普通的表面热处理还是表面渗碳,零部件经过热处理后,从表面到内部,显微组织与性能都是连续变化的,没有突变。日本汽车的零部件里,不存在这样一个界面,界面外和界面内的组织完全不同,好像两种钢一样。如润涛阎先生所说“……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外面是…好钢;里边…是软铁”,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7)如象润涛阎先生所说,用斧子砸以后,发现日本车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里边是软铁,外面是硬钢”(正确的说法应是“里边的钢组织较软,外面的钢组织较硬”)的话,那证明日本车厂对这个小活塞的表面热处理是成功的,这个小活塞的性能是很好的!
(8)如果真象润涛阎先生所说,用斧子砸以后,发现美国车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正确的说法也许应是“里边和外面硬度一样”)的话,那证明美国车厂对这个小活塞的表面热处理是失败的,这个小活塞的性能是不好的!(怪不得美国车开一段时间后故障那么多呢!)
(9)虽然润涛阎先生“习惯用斧子砸,看看那个厂子的零件是不是好东西”,这个检验手段本身是错误的,但是,润涛阎先生用斧子砸以后,“发现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这样的信息,还是很有价值的。当然,润涛阎先生的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日本车的零件,凡是需要抗磨擦的,表面和里面性能不一样,表面都硬而抗磨,而里面仍有良好的韧性。……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性能”;
(10)润涛阎先生“发现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如果这个发现是真实的,那就证明了日本车厂对这些零部件的表面热处理是成功的,这些零部件的性能是符合使用要求的;而美国车厂的表面热处理是失败的,这些零部件的性能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
(11)从润涛阎先生的发现之正确表述“日本车的零件,凡是需要抗磨擦的,表面和里面性能不一样,表面都硬而抗磨,而里面仍有良好的韧性。……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性能”中,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日本车好,美国车不好!而润涛阎先生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日本车不好,美国车好!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12)本人以为,润涛阎先生从正确的现象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不是润涛阎先生要故意误导网友,而是因为他缺乏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又没有与专家探讨所至,以后应引以为戒!
Those who have owned less than a handful of cars but are willing to comment have a good will, too, to prove from the other sides.
But they need to widen the perspective and learn how to debate, rather than merely drop a line or two saying it is not valid.
您说的跟bbbtttt先生说的是一样的,那个踏板的构造我同意了他的看法,你看前两天我们讨论的评论。文章改写了,图表有点问题,但我把英文的图表贴上了。
回复鲁鸣的评论:国内到处都是日本车的视频,我的文章不值得也没必要让人家看。我是放在我博客里建议朋友在紧急时刻如何刹车保命。您要是让别人看,就告诉人家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很简单。
我会写一篇更具体的介绍。这篇谈了安全性,没有涉及可靠性和车子的持久性。下一篇您看后一起告诉人家比较全面些,有个整体概念。
谢谢!
可能你中文文学修养很好,但你这篇关於丰田回收的技术文章,大部份论点和结论是全错的啊!!!
1. 加slim的位置不是在你大红箭咀的地方,反而是在这图中小东西的後上方( 即红弹弓後面)
2. 加上slim後,你说会减低最高速度,即大能达到以前的加油的极点,这是全错的,加了slim只是令油门脚踏的回弹和维持定位较困难,因为磨擦力减少了,是磨擦力减低,而绝非你说的油门以後不能全开。这样简单的结果,你都不能了解,又那有能力写这篇评论人家的技术文章?
3. 上述磨擦力的V型槽,不是用来感应油门大小的,只是提供油门减慢回弹速度,又达致油门稳定性。油门大小靠另一组磁铁(不在你所有图中)
4. 你懂看TTAC汽车网站,为什麽看不懂结论?你写出一篇全错的技术文章,我只能怀疑你的技术英语水平和技术理论。技术不是文学呢。
5. 已经有其他网友指出的多处错误,你还是继续写的.....,希望你检讨一下。
6. 至於你批评日本车的材料和其他问题,只能反映出老兄对炼金学的不通,我也是几十岁人,但我不是一个固执一成不变的人,技术要讲实验和证据,你举出那些link指日本车尾巴没有什麽钢条,那些真是要不得的表面看法,一般看法盖楼要有柱子,否则天花板就要掉下来,那麽香港的机场一条柱子都没有,代表什麽呢?代表技术不是看表面,要看实际,讲日本车尾巴没有钢条,那麽拿所有车去撞一撞尾车才知道人家的尾巴是否真的不成,只要眼睛看有用吗?实验是证据,不是眼睛,你说对吗?
http://www.thetruthaboutcars.com/ttacs-complete-guide-to-toyotas-gas-pedals-teardown-pictures-toyotas-fix-analysis-commentary/
唉,我都不是个喜欢日本的人,但我会事实去评论,而非人云亦云。
再次用老农民都看得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刹车系统与真空的关系:
刹车是靠真空助力的,这句明白不?明白了,咱来下句:
真空管里的真空取决于油门。当油门最小时,真空最大;油门最大时,真空为零。这句可能不容易明白,但这是事实。
解释一下原理:
你把一个吸管放入你的嘴里,另一头用手指堵上,然后,你用嘴吸吸管。你的手指头相当于油门。你本身是发动机。
发动机不转,就等于你的嘴巴不吸吸管。当你把手指头松开一点点,此时“发动机”就是你的嘴巴开始吸,手指头不松开的时候你的
嘴巴也不吸。
当你的手指头松开最小的时候,比如挡住吸管99%,你用力吸,此时吸管里的真空最大。等你把手指头全部放开,吸管里就没有了真空!
如果这个吸管也通往刹车系统,没有了真空,刹车就没有了助力。
(这个吸管的比喻是我在车坛的朋友TBx形象地比喻,比我用发动机
的构造作解释对于外行人搞明白容易多了。)
日本的汽车行业是非常幸运的,我会有专文论及。周末写。
我的名字好玩,跟红朝都是属于水德。六点水的泽东润之打下天下,能坐稳龙庭的只有六点水的江泽民和三点水的胡锦涛(还得加上三点水的温家宝)。润之是我大哥,锦涛是我二个,阎锡山是我三哥。我是他们的三个代表。他们有权,我没权有笔。他们玩人,我玩字。他们不敢随意说话,我可以天马行空。
您说的有道理,美国专家也说那个铁片是权宜之计。至于为何有那么多中国人给日本人卖力气,有一部分是在日本汽车行业工作的,有一部分是崇拜日本车的,也有一部分是看我文章就生气的。这个,没必要研究。
谢谢!
谢谢指教,明白了。另外,我把两个视频贴在新的文章里了,因为跟贴评论不让贴。
去看新的文章。
谢谢大家对此文的评论!
对于润涛阎先生从善如流的精神,本人深表赞赏!
再补充一小点:润涛阎先生还说:“日本车有的零件,外面的薄皮很薄,用榔头一砸,一下子就陷下去了。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而日本车零件,用钢锉只要锉几下就可看到光亮的外表包着的黑色的软铁。”
我想润涛阎先生这里所说的应该是汽车中某些在工作状态下表面不承受磨擦力,但温度较高,或靠近高温区,因而不能用涂漆的方法来访锈的零部件。
对于这些零部件,通常进行所谓“发黑处理”,即将零部件放在特殊配制的溶液内蒸煮,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黑色致密光亮的四氧化三铁,以保护零部件表面,使其不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由于这层黑色致密光亮的四氧化三铁只有几十微米厚,所以“用钢锉只要锉几下”就可除掉。但你干嘛要用钢锉去锉它呢?
1. 关于两层皮的问题,我本来不是在材料科学领域,也许他说的完全正确。我的文章里说了,我听到日本人的简短说明后也认为日本车不是我想象的垃圾。我把真实经历讲了出来而已。内行说的是对的。谢谢!
2.关于为何很多中国人不认同日本车的安全隐患,我刚看了视频,在文学城的“爱车一族”里有人给贴的,非常震撼。日本车与欧洲车美国车的构造比较。我先搞明白如何贴视频,我就把它贴过来。稍候。
3.关于刹车。如果发现油门回不来了,就别松开刹车。可试试把档换到N,如果行,就踩刹车直到停下来为止。如果挂不上N,就挂低档。但不能踩刹车松开,再踩,再松开。这么整,如果发动机在大油门时卡住了,或在高速时死火了,你就完了。因为不论是卡住油门,还是死火了,真空都没有了,储藏的真空千万别放掉。你不能反复折腾刹车。
问一下,开车时会不会有刹车失灵,需要松开,然后再踩才能刹住的情况。
另外不知你说的两层皮试不时我isewind 说的那样。
1.你习惯把报废的汽车旧零件“用斧子砸,看看那个厂子的零件是不是好东西”,这个检验手段本身就是错误的!请问:有多少汽车零部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受力状况相当于被“斧子砸”呢?
2. 你把报废的汽车旧零件用斧子砸以后,“发现日本车的零件是两层皮的!凡是摩擦的外面,都是特硬的好钢;里边的就是软铁。……美国车零件,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由此你认定:日本车不好,美国车好。
首先我想你在这里有一个误解,其实日本车的零件不可能是两种钢材做的(外面是好钢,里面是软铁),因为这样做比整个零件只用一种“好钢”成本更高;因此我想告诉你的是:日本车的零件和美国车零件一样,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只不过日本车的零件经过表面热处理后,外面硬而耐磨,里面仍是原来的钢材软而抗冲击,如此而已。
3. 以你说的刹车泵为例:你说“里边的小活塞,也就是跟筷子差不多粗细,……还要做成里边是软铁,外面是硬钢。”我在(2)中已说过:“日本车的零件和美国车零件一样,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这里就不重复了。我只想问:小活塞虽然只跟筷子差不多粗细,但是日本车“做成里边是软铁,外面是硬钢”究竟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好!因为这符合活塞工作时受力情况:表面受摩擦力,里面受冲击力!相反,如果真象你所说,美国车里的这个小活塞,里外都是一样的钢材,那显然从设计思想到零件制造全都错了!!!
4.仍以你说的刹车泵为例:小活塞是用来工作的,如果它表面耐摩擦,里面耐冲击,它就是一个好活塞!至于它在“被榔头震”时表面硬而脆的一层会脱落,而只剩下里面的软而韧的部分,则不在设计考虑之列,因为刹车泵的缸体和里面的活塞是用来工作的,不是用来被榔头敲击的。
最后本人想建议润涛阎先生,在写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文章时是否可与该领域的专家探讨一下,这样至少文章中的核心观点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顺便问个问题,不知道谁能帮忙解答一下,一个日本车厂的车处理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比日本人还着急,甚至恨不得拉中国去给日本厂子垫背,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昔有润之,
今有润涛。
毛润之 加 胡锦涛,这名儿起的,定能成大事。
这就是“价值工程”在起作用。工程师在为市场服务,不是为技术服务。日本人做到极限,难免出现问题。
能换到N档当然刹车就容易了。但别忘了,此时发动机还在最大油门的转速下旋转,真空就没有了。所以,踩刹车不能松开,要利用“brake vaccum reservior"里边的真空把车刹住。但假如有的车不能让你在高速时把档换成N,你就得靠刹车了,我认为把档换到1档,可以帮助刹车。有人害怕换成1档后变速箱会被毁掉。其实变速箱不会一下子让车回到1档的,是慢慢来。再说了,人命要紧,到了那份上了,还在乎什么变速箱是否损坏。保命要紧啊。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车都让你在高速时换成N档,这要一个个去问敌 勒,甚至亲自去试。
关发动机?这个太危险了。没有了动力,车子如何控制?我不知道,因为没有试验过在如此高速下关掉发动机会是什么样子。我肯定不敢这么干。但我会用力把车刹住。换不成N档,就换到低档。当然,如果你把刹车真空放掉了,刹车没用了,换成N档也不能把速度减下来,就换1档,还来不及,看到前边马上就撞上了,那就看看路边有没有机会逃脱撞前边的车,如果也不行,那就只好关发动机了,因为没有刹车了,跟死了差不多了。反正也是死,那就试试关掉发动机。刹车没用了的话,也关不掉发动机的话(有的车不让你关),就跳车。跳车能活的。扒火车跳火车的很多,可以活下来的。反正得想方设法活下来。那位打电话的乘客,临死前跳车,说不定能活下来。跳车也来不及了,那就在死前喊一声“丰田,你不给安装刹车是爷系统,爷死给你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顺便建议:再过半年,2011年的丰田出的车,统统安装上 brake override system,您就把您的2010或以前的丰田出的车trade-in,换成2011年的。有了这个系统,不仅仅不担心油门回不来,在平时刹车时也容易多了,很少追尾撞车事故了。丰田为了拉住客户,估计会给优惠。别错过这个机会。
是不是有人抄你的?
“等周末俺画一个3D的图来解释吧。”
好。我想弄明白为何加上铁片后再磨损也不会加大摩擦面积了。时间不着急,反正咱们也不是给丰田做零件的。都是吃饱了撑的,瞎操心。
我周末写美国车和德国车。到时请你接着讨论。
没错啊,是顶视图啊。我的看法是:那个槽的横切面不是个平面,而是下面窄上面宽(倒过来看就是上面窄下面宽),这样,越磨损,接触面积越大。所以,新出厂的时候不会发生卡住现象。一旦磨损了,接触面积就增加了。加上铁片后,除非不磨损,一旦磨损,接触面积必然增加。
不是的,参看图4的右边,回位弹簧(图中没有画出)一边将踏板向右顶回原位,一边将左边的塑料件的下半截向左压。左边的塑料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支点就是塑料件左边中间的小圆圈,象靶标样子的。塑料件下半边向左压,塑料件绕支点旋转、上半边就会向右压,压阻尼轮从而产生阻尼力。加了垫片后塑料件下半边向左的位移被限死了,所以摩擦力的增加会被封顶、过后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另外,我不了解你是否看机械图,图4中的圆圈中的齿条和槽轮是顶视图--从顶上看下去的结构。
就是那个槽与齿。要是平面,我想就不会因为磨损而卡住了。
我知道您的意思,但它里边有个弹簧。用铁片把A抬高了,减少了摩擦。但塑料很容易磨掉的,一旦磨掉一部分,那摩擦力又很大了,因为那是个斜面,越摩擦接触面积越大。它的设计毛病出在这里。要是个平面,靠弹簧的推力,就不会卡住了。理论上讲,从新出厂到加入铁片之前的磨损,与铁片抬高的高度,应该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再过同样长的磨损时间,它又回到了刚出厂时的状况。
如果把英文部分的第五和六张图逆时针转90度看,就会知道中文部分图四中的圆圈中的左右两个带齿的部件实际是什么了。
那段英文的解释不完全正确,他没有看到铁片会限制塑料片的最大位移或最大压力。原先的问题是磨损后、轮上的中间环(突起的比较小的环)也参与啮合,这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加铁片后,中间的环不会有机会参加啮合,就不会出现卡死的问题。参看你文中图4左边圆圈中加铁片前四个红点位置,和加铁片后的示意图。
您还别说,我对机动零件用塑料非常反感,即使我买的割草机因为里边塑料零件太多,5年就得换新的。还有,洗衣机里边塑料零件太多,连水泵都是塑料的,寿命也就七八年。
看这段:
“So the fix may well reduce the friction below a dangerous level, but for how long?
The only way we interpret the necessity of measuring the friction arm gap and choosing an appropriately sized shim is that the older units with more wear will have a smaller gap than the new(er) ones. The shim will compensate for that wear, but in a static, not dynamic way. As soon as the continued wear on the friction arm changes its size or other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edal is potentially back to the same sticky situation as before.”
谢谢!我明白了CTS的构造。把文章改写了,也把英文解释加上了。但他的文章里说加一个新铁片也是短期效果,以后那个塑料可能还会磨损而导致卡住。
“...加一个铁片只是暂时有用,那个塑料磨擦版以后还会加大摩擦力而卡住。”
不是这样的,这个铁片是永久性解决问题。当那个塑料摩擦板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塑料片和摩擦轮的摩擦力将不再增大、因为塑料片的位移被铁片限制死了,只有可能油门回位变快,不可能会锁死。所以我说丰田的解决方案看起来简单,但从专业角度来说,十分高明。
另外,你的评论中有笔误。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让大家明白,油门卡住后别慌张。刹车是能够刹住的,一慌张乱来,踩刹车,放开;再踩,就麻烦了。
i can't agree more.
您说的没错。就是因为在油门最大时没有了真空。那个brake vaccum reservior里的真空一旦放掉就完蛋了,踩刹车除非你有200磅的脚力。所以,踩住刹车后就别松开,直到把车刹住。
“主进气阀门”开得越大,“负压”就越小,甚至变为零(“负压”消失)。
气门在大开的位置被卡死,“负压”消失,依赖负压才能工作的刹车系统的“真空助力器”不起作用。此状态下,刹车系统并没有失效,只是失去“助力”、被操作的灵敏度大大降低,所以,必须象lz建议的那样要拼命地去踩它。
A certain drug was suspected of suddenly causing deaths to patients in China. The top authority set a deadline to experts to solve the problem. All the tests showed the product was OK. Meanwhile, the police opened a separat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detectives interviewed all the production staff. The police knew nothing about technology, but they did find out the only change was an insignificant procedure in another product.This clue from police helped the experts to identify the tiny amount of impurity.
By the way, Black Swan is a good book about the improbabl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nFp2yLBnNQ
http://www.thetruthaboutcars.com/ttac-does-the-toyota-pedal-shim-fix-stop-gap-solution-at-best/
第一个链接是有人把CTS的油门踏板拆了,解释的很清楚sensor部分是如何工作的,但没有解释阻尼部分--也就是出问题的部分。
第二个链接解释了阻尼部分(加这次丰田的维修方式),里边的解释比较准确。
我猜你的文章所引用的原文是这个:
http://www.thetruthaboutcars.com/exclusive-ttac-takes-apart-both-toyota-gas-pedals/
这篇链接里的解释许多都是错的。
我相信你应该很容易看懂,可以把你的文章改写一下,关于CTS及丰田维修方案的部分。
这个还是要先分清型号才好说, 是什么日车碰了什么美车? Corolla碰了Explorer, 还是GEO Metro? 或者Chevy Cavalier碰了Land Cruiser?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however,"the explanation with different thermal expansion for brake failure" is not what i thought. i said that "the explanation with different thermal expansion ... for gas pedal...".
i believe that the vaccum is the cause for the brake failure.
Best regards!
The rare and non-reproducible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for inside experts. The president of Toyota admitted this and asked for outside help. Unfortunately he turned to the wrong people, or quality control people, for help. Quality control is the strength of Japanese cars. Mr. Toyoda should ask someone like the author for help.
另外, 你说的"真空"是压力储存罐吧? 我觉得助理方向盘高速时压力为零可以理解, 助理刹车为零就不可理解了, 除非他们共用一个液压泵
I bought a 2009 Toyota Corolla LE. Since the VIN of this car starts with "J", I did not receive any letter for recall.
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 of car manufactured in Japan and in other country?
I have driven this car for 10 months. It is still pretty good and smooth. Do you suggest I should sell this car?
Thanks a lot
您说得对,我早就答复了大家,挂空档等于安装上了“刹车是爷系统”,但如果有的车在高速时不让你挂空档,那就挂低档。但刹车不能放开,要刹住。我文章和最早给的回复都是这样讲的。
不管你是不是开丰田车,按照NHTSA的建议:油门卡住后,踩住刹车不放,把车换到"N"档!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后再关闭引擎。
(http://www.nhtsa.dot.gov/portal/site/nhtsa/template.MAXIMIZE/menuitem.f2217bee37fb302f6d7c121046108a0c/?javax.portlet.tpst=1e51531b2220b0f8ea14201046108a0c_ws_MX&javax.portlet.prp_1e51531b2220b0f8ea14201046108a0c_viewID=detail_view&itemID=bdab8d2dd68b6210VgnVCM1000002fd17898RCRD&pressReleaseYearSelect=2010)
我家没有一辆丰田车,而且我工作的是小车厂,丰田倒霉对我们不是坏事,他们一直是我们遥不可及的竞争对手,现在被打下神坛来了才好呢。
这篇文章中关于召回的刹车的图解是非常好的。
不过引申开去的什么xx国的车是xx人开的,还有塑料啊,钢材的厚度什么的,是前两年汽车论坛里非常典型的民科二杆子言论,最近很少有人提到了,没想到还有老师傅给翻出来。
有这种论点的文章几乎就不可能是严肃的讨论。
丰田很多车种最近质量确实在下降,他们最近的问题恰恰就是学美国,美国化,全球化。在日本围绕丰田市四周的很多配件工厂,规模可能不大,质量控制要严的多。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不眠不休也要尽快得出结论,召回更换。不象这次长期根本查不出原因,只能一开始怀疑脚垫什么的,后来长期CTS踢来踢去的。
丰田某些车种油门失控的问题之所以很长时间查不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是非常偶尔才出现的。有丰田车的人不要自己吓自己。大多数人说汽车突然往前冲,都是搞错油门刹车,看看NHTSA和保险公司的数据统计就知道了。当然大家报告的时候不一定会这么说,有些确实是自己不知道,有些就是心理因素了,有了最近的新闻后,这样的报告最近会越来越多。
丰田某个车型的刹车比别的弱是非常可能的,不过这和这次的油门踏板没什么关系,是考虑到车速,重量,驾驶习惯,还有成本(!)后,选择的碟,盘系统的效率问题。经常高速开车的人,确实要在试车时好好体验一下刹车,象Camry这种房车确实不适合开猛车的人。
最后,最重要的,是再提醒一下大家,不管你是不是开丰田车,按照NHTSA的建议:油门卡住后,踩住刹车放,把车换到"N"档!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后再关闭引擎。
(http://www.nhtsa.dot.gov/portal/site/nhtsa/template.MAXIMIZE/menuitem.f2217bee37fb302f6d7c121046108a0c/?javax.portlet.tpst=1e51531b2220b0f8ea14201046108a0c_ws_MX&javax.portlet.prp_1e51531b2220b0f8ea14201046108a0c_viewID=detail_view&itemID=bdab8d2dd68b6210VgnVCM1000002fd17898RCRD&pressReleaseYearSelect=2010)
911接线员当初如果能这样正确建议,就能救那个警察一命!
先生:我的文章里根本就没谈论车的操纵性等,只谈论安全隐患,没说哪个车是垃圾。别上纲上线。
你把真空管拔下来,看看液压的转向是否立刻变小。你去试试看。
另外,真空在怠速时最大,最低限度是-17,然后随着转速增加而减小,油门最大时为0。这是我对死的那34个人刹车失灵的看法。您认为不是?还是认为我说的有道理?这个是问题的关健,因为丰田没给出解释,我猜测是这个原因。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因为您在这行业是专家。想听听您的高见。
前天也足了IMPALA,感觉油门很沉,开了两天,脚都疼了。方向盘很沉,不过也可以说成比较沉稳。
但是CAMERY和IMPALA不在一个级别上,要比应该和MALIBU去比。
总体感觉,日车的操控较好,故障率低。美车的SUNFIRE和CAVALIAR基本都是垃圾,撞起来还不一定有花冠和CIVIC结实。另外,如果操控性差,发生车祸的几率会提高。
如果买豪华车,可以考虑欧美车,但是百姓家用的,还是日系车。市场也说明了这一点。日车不是完美的,但是也不想楼主所讲那样,如同垃圾。
先生,您就别理那些人了。连真空在怠速时最高(超过-17),而随着转速增加而减小的事实他们都不知道。告诉他们也白搭。可能是在日本车行卖车的?搞不懂。反正他们不会告诉你为何34个人(不是原来报道的19个人)死了,为何油门加速,回不来。为何刹车失灵了。没看到他们谁给出了解释。他们就让你说丰田车安全就完事大吉了。
我不再跟他们纠缠了。
今天的新闻说丰田的corolla也可能因为方向盘转向系统而召回。
不要激动. 没人说丰田没问题, 这次丰田显然出了大问题.
但你这这篇里错误和误导很多. 对CTS油门踏板的原理描述完全错误. CTS油门踏板的材料,塑料的硬说是钢的. 还有什么两层皮零件, 这会让人笑话的. 还有关于什么"真空"的描述, 让学过初中物理的人看都会笑掉大牙.
> 1. 你如果想说"刹车泵", 那应是"Master pump" 才对! "Master cylinder"整体是铸件, 根本就不需要硬钢! 照你的说法, 日本人把铸件车好内孔, 再嵌进便宜点的软铁? 你还是让机械背景的人去评评理去吧.
你在画靶射箭,箭所射中的是你自己。LZ的原文是:“比如说吧,那个 master cylinder (刹车泵),里边的小活塞,也就是跟筷子差不多粗细,我用榔头一震,就把里边的软铁芯给拉出来了!”
> 3. 丰田车窗户框里边是塑料? 能告诉我是那款车型吗? 我每天看丰田车从铁皮变成车身, 怎么从来没见过塑料在夹层里? 车身成型后, 在喷漆间要过烘房, 什么塑料能经得住那样的温度? 夹层里的材料有专门的名称: Expansion foam. 不便宜的材料! 车身成型时放到夹层, 过烘房是受热膨胀, 填满空腔, 但不是用来增强, 而是用来降低噪音的(Wind noise)!
请问:喷漆烘房的温度是多少?什么塑料不能经得住那样的温度?
power brake and power steering 都是液压,但都需要真空。不需要真空的2008年以后的corolla今天新闻说可能召回,因为方向盘失控。
我也搞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似乎是说丰田车没问题,不会油门回不来,不会刹车失灵。哪个零件设计都无懈可击。那为何召回呢?他们就不给出解释,而只是给丰田车辩护。
看来我得写一篇美国车出毛病的文章,这样,他们就心理平衡了。
首先,我文章里边讲了:如果有的车在高速时不让你换到空档,在这样的情况下,换到低档,同时踩刹车。车子会逐渐减速,当然电脑不是一下子让车突然换到最低。这比什么都不干干等死或给警察打电话强得多。当然,最好是安装上“刹车是爷系统”。由于日本车没安这个系统,据有人亲自试验过:在高速的时候,有的丰田车不让你挂到空档。
回复蔡真妮、行者、皆空、FKJP等网友:谢谢大家,也祝大家春节快乐!
> 总体说来,所有作动(ACTION)都是由主控电脑(PCM)发出指令来操作的,指令的依据来自各个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信号,车速信号,刹车信号,爆震信号,,,甚至包括大气压力信号),我们所做的事只是给出这个信号。比方,你要加速,就踩下“油门”,其实这个油门跟油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拉开了节气门(进多少空气),节气门开度信号(TPS)传给PCM,PCM根据其他工况信号,根据理想空燃比的原则,再给喷油嘴一个脉频宽度--就是喷油时间吧。喷油嘴就是一个螺线管,高中生都知道,通电,柱塞就被拉开,断电弹簧就把它拉回去了。
秀才在纸上谈兵吧?
> 刹车加速,更是见鬼,你只要一点刹车,PCM就把油给断了,何来动力加速?除非:1,下坡,肉眼看不见的下坡;2,幻觉,超长途驾驶,幻觉是最主要杀手。
秀才:如果没有问题,车厂为何停产、回收?
秀才呵:是那些遇到故障的车主有幻觉?或是车厂有幻觉?还是另外有人有幻觉?
Follow NHTSA's recommendation and shift to "Neutral" when the gas pade is stuck!
changing to softer brake pads helps. The 350Z's brake is very very good although the pads don't last long.
回复jgbg的评论:本人2002年买的丰田,由于刹车问题,前后撞了4次,第4次车头撞了变形并报废(气垫也没有弹出)。所辛人没有受伤。太太老是抱怨车子刹不住。不过,她还是顽固不化,坚持买日本的车子。我开了10美国车子,从来没有发生刹车问题,质量问题也少。家有两种车子,时间一长,质量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1) is incorrect. If brake parts (rotors and pads) become too hot, brake will not function normally and that's called "Fade". That's why you should not put your foot on brake when going down hill for a long time. I personally experienced brake "fake" with Nissan 350Z for several times. Read "Car and Driver" and you will find that this is a common issue with sports cars.
我也是收到了朋友群发的邮件才找到这里。
谢谢老阎,码这么多字没有几个小时是下不来的,这份助人的心思更是难得。
祝老阎及全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真妮合十
另外,高速行驶中如果刹车失灵:
1、千万稳住方向盘,不要因为惊慌而随便乱打方向
2、挂低速档最好,可以拖档减速,空档只能防止继续加速而不能辅助减速
3、避免猛踩刹车,绝对不能拉手刹
老阎过年好
中国人里买日本车的太多了,所以博主的话让这些人不舒服。
老阎不要往心里去,大多数网友都感谢你这篇文章。我的邮箱中受到朋友把此文做成Word文档群发的邮件,此文已经在网上广为流传。
1。 关于刹车产生热量:任何车,在上市前必须通过刹车试验,就是在100迈的速度直接刹到0,刹车系统不会因为过热而失效。否则,不能上市。现在,由于刹车皮是陶瓷的,130迈刹到停车,不会有问题。
2。 有一位网友问及为何油门最大时,真空为零。这要把真空的历史演变讲一下。
在70年代,有大约一半的人不喜欢Power Steering,因为方向盘动力转向系统也用真空,在早期,真空管只要发动机开着就有真空。我们开过没有动力转向系统的车都有体会:在车子启动时,方向盘转不动,但到了高速,方向盘非常舒服。而动了转向系统的方向盘,在启动时也非常容易转向,但在高速时,方向盘太灵,受不了。这是那时候很多人不喜欢动力转向系统的原因,因为方向盘过于灵敏。
后来,大约是在1980年还是1982年,有人发明了另一套系统,直到今天,都用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项:一是,真空调节系统,在油门最小的怠速时真空最大,在油门最大时关死。这样,动力转向系统就非常舒服了。第二个,就是在动力刹车系统里装上power brake vaccum reservior.就是把真空储藏起来的作用。这个储藏器是密封的,当早上你不打火,踩刹车,照样轻松踩下去,就是因为这个真空储藏器的真空可以利用。但你松开后再踩,就踩不下去了,因为真空用完了。
在高速路上,你即使把油门踩到最大,没有了真空,因为有真空储藏,你刹车没问题。因为油门和刹车是用用一只脚,当你离开油门去踩刹车,油门就减小了,真空立刻恢复。这样,即使你松开刹车,再踩,真空也没问题了。但对丰田有问题,因为油门在高处卡住回不来了。
这个问题,一些“办把刀”,没有经历过“动力转向系统太灵”的年代,不知道真空的历史,也就无法明白了。
其它的一些胡言乱语的评论,就免了。
谢谢大家!
Japanese carmaker Toyota will add a brake-override system to all new vehicles as it seeks to recover from a global car recall.
http://news.bbc.co.uk/1/hi/business/8519534.stm
不太肯定accelerator pedal踩到底真空就没了。如果是这样,在设计时,应给考虑到这个因素。即使刹车不工作,那PCM应该能发现刹车不工作,可以切断油路,或者脱开transmission.
生命诚可贵,修车价不高。比起命来,每个月都去检查车辆也值啊!
出车祸是个小概率事件,开了10年,20年,30年的,人平安,车子都没有毛病,严格说,是没有什么大毛病,只能说你很幸运。
看看民族性格,就知道该买什么车了。
我选择通用的SAAB。
关于汽车设计各个公司有自己的定位,所谓特点。日系车来自亚洲,由于汽车技术文化的原因很少有人象先生那样懂车会修车的,所以其中一个定位在低维护性耐用上。另外也为了争夺二手车的市场去培养消费者。日系车零部件的维修周期长于美系,即往往7~8年后才会出现零件更换,而美系车5年左右就要换零部件了。日系车节省了使用周期中的人工成本,带来“耐用”的市场形象。北美有租车使用的习惯,3~5年就会换车,所以美系车很多零部件的使用周期按照5年设计。本地人相当多的懂车,自己到时候就换了。对于他们来说感觉使用周期中的成本并不高。对于广大亚裔用户来说就不是了。这种产品技术定位是根据市场来的。韩系车为了争夺用户推出的保修计划还在有待验证的周期中,利益和风险并存。美系车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大家都坚持自己的风格定位争取市场份额。这个小小踏板会让丰田付出些代价,结果会是其质量等级会上一个台阶。十年树车,百年树人。质量印象不是一天两天树立的。
12万分敬慕
反映汽车质量最权威的是顾客的质量反馈统计,去看看美国及欧洲每年的评选结果,故障最少的还是丰田和本田.
啥事都不能太绝对.
文章说便宜人才买便宜车事不对的。到此为止吧。
两个好观点:1、发生发动机飞车时换到1档或N档,平常演练一下有帮助。2、Brake Override是个好咚咚,日本车应当采用。
以下为重大错误:
1、车顶结构强度(Rollover,翻车时的保护),日本人钻法律的空子:完全错误。美国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 201,208,216都有规定,其中216是专门关于车顶静压实验,不过关根本不能销售。说日本车的roof不如美国车的结实,基本是错误的,可参看有关网站,如美国政府NHTSA的网站。实验数据不会说谎。
2、油门全开真空丢失,制动助力失效:完全错误。真空助力器的真空来源是发动机,只要发动机还在转,真空就总是存在,无论你踩多少次刹车。当然,如果真空管泄漏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泄漏与发动机飞车无关。而且,多踩几次刹车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油管有微量泄漏,油路中有微量气泡,油路有轻微阻塞,等等,通常多踩几次刹车会有效。当然有ABS的车刹车感觉与人们通常想象的有些不同。
3、这次CTS油门踏板的问题:文中的描述完全错误。传感器是磁铁和电子线路组成的,电子线路部分浇铸在塑料中,与要加的垫片没有任何关系。垫片所要解决的是阻力装置阻力过大问题,就是图中的几个槽,注意槽的材料全是塑料的。而这个阻力是必须的,否则油门回位太快。
4、就俺的专业眼光看,这次丰田的维修措施是非常高明的,尽管看起来简单。
丰田有大问题,需要改进,但说日本车不如美国车,就不敢苟同了。最后,选什么车是个人的选择。日本车占美国市场40%,中国人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要说什么车安全,可查阅美国联邦NHTSA的网站。同等大小的车,日本车平均售价比美国车贵不少,决不是靠牺牲安全性换来的。
Conclusion: either the author purposefully misleads readers, or he does not know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你们这么多人指责楼主政治错误也就罢了。你们能不能说说这种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出现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
既然丰田是这么好的一辆车,总不能我刹不住车而且油门降不下来的时候,我就那么快乐地享受丰田的优质质量吧?
那么能否详细地讲讲这次丰田刹不住车具体究竟是什么原因以及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
另外,你是暗示这个造成的原因是美国CTS的零件供应不合格么?
有点技术含量吧
(((所以,您看到了润涛阎的这篇科普文章,您以后万一发现车子油门很大,千万别松开刹车,只要你坚持踩刹车,你肯定会把车刹住的。 )))
别的方面乱说就算了, 这一点勾起我骂人的欲望了.
高速上如果长时间踩刹车, 会引起刹车失灵(braking fading). 原因是,高速刹车产生的热量惊人,刹车盘会变红热, 刹车片的磨擦材料会烧焦. 我亲眼看到过的一次骇人的高速刹车失灵情形: 1)刹车片的磨擦材料变焦, 指甲一扣就掉! 2)刹车盘由于高温, 冷却后部分变青色! 3)刹车盘后的挡尘板(backing plate) 由于高温烘烤, 油漆都剥落了. 试想一下, 这样的刹车怎么会停得住车子?
想奉劝各位不是很懂车的朋友, 别的听他乱说就罢了, 反正你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一点千万别听他, 性命攸关!!
万一碰到这种情况(高速上), 最最重要的是切断动力 - 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 手动档最简单, 左脚把离合踩到底就行了; 自动档可以切换到空档(N). 千万不要换错成R 或P.
难怪喜欢那些傻大粗黑的美国车了
车子是用来开和乘坐的, 不是用来砸的, 美国车的可靠性, 舒适性, 耐用性差太远, 就算整个车是坦克那么坚固也没用。
一块钱的窝头和一块钱的蛋糕, 楼主一定觉得买蛋糕亏了, 因为用窝头用面粉比较多啊
到不是什么money, 不过是抵制日货者借题发挥. 抵制日货这是个人选择, 我支持. 不过冒充专家忽悠人不好.
华裔人口占美国人口总数1.2%, 日本车占美国市场40%, 华裔就是一人一年买10辆也撑不起来.
这篇文章太有问题。我看不是懂不同的问题。看来有MONEY在里面。
出问题的都是自动车,手动车根本不存在此问题。
加铁片过程这里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3941gAVsHE
楼主或者“润涛阎”是典型的不懂乱说。哪怕拆过一个丰田的踏板,也不至于错成这样。请楼主以后**知道什么再说什么**!
可惜晚看了一年多。要是一年前看到这篇文章,本老华侨写《为什么90%的华人买日本车? 》(见: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4/thread646293.html)的时候,就有了非常好的参考!
尤其在和人们辩论日本车安全性时,人们总是拿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安全评级说事。我还纳闷,明明身边的无数事例显示在撞车时,更多的是日本汽车吃亏,可为什么日本车的安全评级不低。
今天看到,获益匪浅。
看来,专业论述,胜过感性分析。
可惜晚看了一年多。要是一年前看到这篇文章,本老华侨写《为什么90%的华人买日本车? 》(见: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4/thread646293.html)的时候,就有了非常好的参考!
尤其在和人们辩论日本车安全性时,人们总是拿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安全评级说事。我还纳闷,明明身边的无数事例显示在撞车时,更多的是日本汽车吃亏,可为什么日本车的安全评级不低。
今天看到,获益匪浅。
看来,专业论述,胜过感性分析。
2. 信号不是塑料件A 与 B 产生的! 图二中B 下方, 近红色弹簧处的"U"型缺口是磁体; B 右面的零件, 方形深坑中的条型突起是金属 - 与"U"磁体咬合. 说到这, 你该明白信号是怎么产生了吧?
3. "铁片" 不是加在A, B之间的. 仔细看一下图四! A 与B 是在蓝色圆圈里, 离加"铁片"处远着呢!
我敢纠正你这些, 是因为我已经拆修过无数个CTS踏板了. 我是靠干这个养家糊口的! 其他:
1. 你如果想说"刹车泵", 那应是"Master pump" 才对! "Master cylinder"整体是铸件, 根本就不需要硬钢! 照你的说法, 日本人把铸件车好内孔, 再嵌进便宜点的软铁? 你还是让机械背景的人去评评理去吧.
2. 实在搞不懂你说的"黑色的软铁"是什么?
3. 丰田车窗户框里边是塑料? 能告诉我是那款车型吗? 我每天看丰田车从铁皮变成车身, 怎么从来没见过塑料在夹层里? 车身成型后, 在喷漆间要过烘房, 什么塑料能经得住那样的温度? 夹层里的材料有专门的名称: Expansion foam. 不便宜的材料! 车身成型时放到夹层, 过烘房是受热膨胀, 填满空腔, 但不是用来增强, 而是用来降低噪音的(Wind noise)!
不想写太多, 不过想建议你说事还是有点根据好, 别误导人! 我靠丰田吃饭, 我还是相信丰田, 尽管丰田现在有这么大的麻烦!
我不解的是,丰田凌志已经是好几年被北美评为最安全舒适的豪华房车,但现在又被讲得如此不堪,象只有穷人才开的车。
其实,我个人认为,美国这次拼命排挤日本车,根本原因有三:
1.首先是敲打敲打日本,让他认清老大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2.其次是为振兴美国造车业而帮忙抢夺日本车的市场份儿。
3.再次是美国政府为抢救日益下滑的民望而出的招,跟上次硬拼华尔街如出一辙。
你们这帮一鼓就动的中国民众,美国政府真该谢谢你们!
2. 油门卡住, 为什么不挂空档, 而要搞什么1,2档?
"里边的真空不会泄露出来"
等等是说的什么啊?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看起来不象是笔误.文章中有好几个地方有类似的说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nFp2yLBnNQ&feature=fvw
Maybe the driver accidentally dropped a piece of magnetic stone or something, that caused a a confusion.
Boy, taking a closer look at this pedal, i am so scared, it "IS CONNECTED TO THIN ELECTRONIC WIRES!!!!!", I always imagined there is a metal lever connect to the throttle! Does anyone know if a BMW X5 (2006 model) is also connected through a wire?
以前开过Lexus,感觉刹车不灵敏,原来是这么回事。
对于油门失灵的紧急停车步骤,丰田网站上是这么说的:
1。双脚使劲踩刹车,不要松开。
2。将档位放到N档。Sports模式下,将档位经过D档放到N档。
有些车不允许在高速下降档位放到N档,那么:
1。双脚使劲踩刹车,不要松开。
2。将车钥匙扭到ACC位置关闭发动机,但不要拔出。如有Power Start/Stop按钮,按住此按钮超过3秒也能关闭发动机。
不少朋友都是开奔驰,
有个美国人朋友拿了退休金一次买了两BENZ, 三年后说: 我就算中了POWER BALL, 也不会再买一辆奔驰了, 他开得是SL500和C43 AMG
一位老中朋友说: 买了个奔驰E350, 开一年, 后悔了三年
我的MERCEDE e320 过了保用期后修车的钱可以买一辆COROLLA 了
开LEXUS的朋友从没有听过类似的评论,我的GX470也开了50,000迈了, 感觉很不错
前面几行是意见,后面几行是诅咒。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1)美国车基本上是垃圾,这是常识啊。
Pontiac、Oldsmobile、Ford、Neon、Dodge、Mercury、Saturn,包括Jeep甚至Chrysler几乎都和Trash、Junk、Gabbage同义。
不然怎么会连老美都买外国车,怎么会那么多车型Discontinue,怎么会汽车厂每年都亏本要政府救济呢?
(2)亚裔开亚洲车,不仅是出于种族的考虑,也是因为亚洲车的设计本来就非常适合亚裔。大多数亚裔如果开Cadilac长车或者Lincoln SUV,恐怕连油门煞车都踩/够不到,不知道比丰田的煞车问题危险多少倍。这也是常识啊。
(3)楼主说日本车是给穷人开的,但是最穷的家伙开韩国车,次穷的开美国车,日本车只是比欧洲车低一档,这也是常识啊。
我是亚裔,只买亚洲车(当然中国车最好),看着美国车卖不出去,看着这个国家奄奄一息,我很开心。
我真的不明白这种心态要得不,哈哈哈......
您这个思路有个朋友也有
1. 招回的才是好车,不招回的不好,因为有故障不报
2. 凡使用人多的,必为好东西
3. 凡评级评奖多的,必为好东西
您继续在工业帝国为您编制的美梦中生活下去吧
希望您还能继续无恙的生活个几十年
这篇文章千万不能当真!!! 因为他不是专家(半桶水). 特别是按他的办法刹不了车出事是没赔偿的. 要请教真正的行家才行.
这位同学,看清帖子才回啊,没有人说踩刹车加油啊。
不胡说的话,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博客?
1. A 与 B 根本就不是钢, 是塑料
2. 信号不是在A 与B 间产生的! 第二张图中"B"下放的一个U型缺口(红色弹簧所指的地方)是一块磁体, 旁边的一个零件的方型坑中有一块条状突起是金属. 二者一起产生信号.
3. "铁片"不是加在A 与 B 之间,仔细看一下你的第四张图, A 与B 是在蓝圈里!
我敢纠正这些, 是因为我亲自动手拆/修理过无数个CTS踏板,不是为了好玩, 是工作! Denso 结构确实与CTS 不一样, 不过我没拆过, 不能乱说.
此次丰田车的缺陷是事实!当然是丰田的责任。关于普通车的故障是刹车踏板,同类型车使用日本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公司)的车辆没有任何问题,而使用北美零件供应商的大范围国家的车辆出现了问题。关于混合动力车的缺陷是刹车系统的程序设计问题(刹车时ABS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出现0.06秒的失控)。过失就是过失,不能逃避。但正常人都知道任何人造的产品没有任何是十全十美的。都可能出现问题。在高大的巨人也有摔跤的时候,再聪明的智者也有失误的时候。但巨人就是巨人,智者就是智者!以质量著称的日本车出现质量问题使人感到意外,需要引起重视。但以此边说日本车本来就是“垃圾”,这种提法本身就是很“垃圾”的。一位卫星城网友比喻的很贴切,大意是:美国人对丰田的攻击,如同一个满脸麻子的人在攻击一个眉目清秀的人为什么脸上长出一粒粉刺!
熄火后方向机没有助力,不是没有方向。况且时速越高方向越轻。没有多少人可以保证在你说的那种情况下能控制自己只死死踩住一脚刹车,我讲的是在实际操作及事故是否发生的判断中。 熄火保命机会比较好把握一些。
光看你在这里夸日本车,能不能讲讲这个刹车失灵,不能降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总不能是因为车太好了造成的吧?
如果是因为车太好的原因,那也请解释一下,到时候我们也好知道怎么处理。
刚才说的是丰田车油门故障,刹车失灵,生死极速的时候如何让车停下来保命。
那美国这几起刹车失灵突然加速的事故又怎么解释呢?
1。日本车做工精细但不经撞,美国车经撞但做工粗糙,这个 开车的人都知道。之
所以人们多买日本车,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耐用性的考虑。买车也是权衡各种利弊
的一个过程。今后人们在选车时可能会把安全性的权重加高而选择欧美车,毕竟生
命的意义远高于其他一切。日本车肯定会失去一部分market share, American car
may get some。但恐怕欧洲车会 gain the most if think about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2。没看懂为什么油门全打开后刹车的真空会lost。感觉给油和刹车是两个不同的系
统。难道它们是coupled的吗?如果是coupled的,那很可能电控和软件may play bigger
roles in the failure。懂行的给解释一下?
3。跟换档一样,switch off "Over drive" 也可以改变齿轮的传速比达到减速的目
的。
4。对一个复杂系统的failure analysis,是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参数滴。阎老的解释
有一定的道理,但基本上还是从机械的角度做分析。相信电子过程师或软件过程师
也能列出一堆故障原因。本台实际上也听到过一些他们的解释。最终的解释还应该
以权威报告为准。
1. 关火。这个肯定不行,车要是死了还在跑,你估计命没了。
2. 日本车是不是穷人开。这个是说它的历史由来。人的观念在变化。但日本车在欧洲几乎很难卖,不是因为别的,文化占主流。
3. 日本车曾经因为重量轻而省油,今天,美国车和德国车耗油量也有好的。但美国人对安全看得重。这一点,不是省油能代替的。所以,这次丰田召回跟其它车因为出毛病而召回不是一码事。
4.前边有人问了不少问题,比如买那个车,我无法给出建议。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5.丰田的油门踏板卡住的原因,我想不出来其它了。因为丰田也没给出合理的解释。
6.有人喜欢丰田,我不反对。我只是告诉大家,不论什么车,万一刹车失灵怎么救命。万一油门回不来,怎么刹住车。
7.最后,祝大家好运!新年快乐!
有一点说错了,不能拔钥匙,会所死方向盘的。抱歉!
1) Camry has weak brakes. This is true. But Honda and Nissan have good brakes. I own a Camry, a Odessey and a Nissan 350Z. The camry brake is really really weak and my wife almost tailgated the car in front the first time she drove it. Toyota really did a poor job on the brake.
2) Poor American drives Japanese cars. This is not true. A lot of my co-workers, some of them are rich and none of them are poor, drive Japanese cars. They buy Japanese cars because American cars have developed very poor reputation in the last 20 years.
3) Used Toyotas are priced cheap. This is no longer true in last 10 years. Toyotas resale value is much higher than American cars now (before the recalls).
事故警察开的Lexus如果是新款的点火方式(非钥匙),没试过可不可以!
关掉发动机减速,是不是把车匙拔出来?
有点离题了!XX佬贬义词,歧视意勿用为好!如果你不愿意被人称你“XX"佬,此事也一样。
爱国本身就是狭义和盲目的,无可厚非。
如果有华车进入美国,到那时也会有人开!不信,拭目。
关掉发动机减速,是不是把车匙拔出来?
你反正要追尾的,撞东西的,那还是捡15年以上的美国车买吧,不心疼。
没有转向,除非路是笔直的,你不定撞什么了。你力气比较大,不需要助力转向,不代表别人都不需要。挂空挡,减速效果和你关发动机一样,还多了转向助力,也适合大多数人。
汽车是用来“跑”的, 不是用来“学习”的, 跑过之后, 你就知道“富人”开的美国车是多么的垃圾了。
美国车销量能挺过这几十年, 还是拜托一群乡村型傻乎乎的美国佬比较盲目的爱国和孤陋寡闻
now i have a second thought about Japanese cars.... thought they are the best quality ones even though I've driven German and American cars....
我常去BUSINESS TRIP,十个小时以下车程都自己租车开,以前的租车公司都是用美国经济型车, 而且里数都很低,
但是美国车第一天开十个小时还行, 第二天开回来十多个小时就觉得大多数美国车都有点好像疲劳过度似的, 引擎杂音很多,
所以车子的性能差距不是来一两个小时的短程能体味的, 不行你拿一辆美国车和日本车一起不停跑上二十小时, 看看美国车能不能挺住
我也不知道PCM出错的概率是几百万分之一,不过,你可以拿出计算器来试试,看看1+1=2,什么时候计算器算成1+1=3来。
不是很同意"两层皮"是问题根源的观点. 在1990-2005年间, 日本车厂出产了最为可靠的大众交通工具, 受到过日子精打细算的中国人的追捧是必然的. 很少人会深究开哪个牌子的车会被白人看作有钱人, 每天早上送小孩不要迟到才是最要紧的. 我刚刚卖了我的95年TOYOTA CAMRY, 15年间除了换易损件没有进过修车店. TOYOTA的问题是近几年总体质量下降, CAMRY在CONSUMER REPORT 上的质量评分已降到了3分(平均), 而福特的同类车的质量评分上升到了5分. 我这次换车就买了FORD FUSION HYBRID来替换CAMRY. 不管是哪国的车, 质量上乘才是首选. 在犹太把持的CONSUMER REPORT上, 质量分低于3分的, 再好的车也不被推荐. 中国人和犹太人的价值取向还是很接近的.
闫哥的很多文章,我是佩服得骂娘的。但这一次,请闫哥先去学习一下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再来侃不迟。
总体说来,所有作动(ACTION)都是由主控电脑(PCM)发出指令来操作的,指令的依据来自各个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信号,车速信号,刹车信号,爆震信号,,,甚至包括大气压力信号),我们所做的事只是给出这个信号。比方,你要加速,就踩下“油门”,其实这个油门跟油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拉开了节气门(进多少空气),节气门开度信号(TPS)传给PCM,PCM根据其他工况信号,根据理想空燃比的原则,再给喷油嘴一个脉频宽度--就是喷油时间吧。喷油嘴就是一个螺线管,高中生都知道,通电,柱塞就被拉开,断电弹簧就把它拉回去了。刹车加速,更是见鬼,你只要一点刹车,PCM就把油给断了,何来动力加速?除非:1,下坡,肉眼看不见的下坡;2,幻觉,超长途驾驶,幻觉是最主要杀手。
如果车开到120麦你还需要转向吗?
再说,有车速的时候没有助力是可以开车的!!
不支持对作者的攻击。还是谈技术吧。
谢谢
我相信,在高速上,你使劲踩刹车,刹车盘和闸片很快就会变红,变软,和没有了差不多。这样最后牺牲的同志们一定要去找博主索命啊。不是那么傻的人还是挂空档吧,关发动机是不成的,没有转向助力了。
数据不说谎。对车顶施加压力,看峰值压力到哪个值的时候车顶开始变形,IIHS测试结果(单位:lb):
Chevrolet Aveo:7935; Mini Cooper: 8810;Toyota Yaris: 9072; Hyundai Accent:9526。
很明显Yaris的车顶结构强度比Mini Cooper要好。其实车顶强度这个不单只跟材料有关,最主要还跟车顶的形状有关。Mini Cooper那种要求是平顶外形的结构,就对结构强度比较不利。
凡事都说“材料不行”这种大而空的套话的,一般就属于“半桶水”的这种层次。
Not really. Nissan's brake is very efficient.
I have Toyota RAV4.
我有PhD,电子,机械和热工都学过,从小就喜欢修东西,来美后当然修过很多车,包括文中提到的Break Boost,当年花了不少时间搞清楚其原理(真空负压助推)。
Break boost是一张碗大的膜片,前面接刹车踏板,后面接真空系统。因为后面是真空,轻轻一踩刹车,就往下走。如果后面的真空没有了,往下踩就非常吃力。到你的车里去,别点火,踩一踩刹车,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第一次踩下去,很轻松,因为有残留的真空;第二次再踩,就踩不下去了,因为上次把真空用光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懂车的,哈哈,周老兄才是。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有疑问:为什么油门踩到最大就没真空了?
总之,不要买大马力的丰田车。小马力的车就是把油门踩到底,也快不到哪里去,既安全,又省油。
幸亏这位润涛阎不是真的在车厂里工作,否则恐怕连他都不敢开他自己参与“设计”的车子。
、
润大侠说“把档拉回到最后的 1 档。车子立刻就减速了” - 这“立刻”还不一定。 去年我在Colorado开I-70,几个mile的大下坡当然减档减速。我开的是2006 Honda Odyssey, 在70 mile 左右我从D退到3 (overdrive button push), 之后一会儿又退到2,车速慢慢减到了50, 过了几分钟这大坡还没完,车速又有点回升,我又从2退到1,这时车速一点没慢下来,转速表指在4-5之间。我点了两次刹车后,嗡,嗡,1档才进去了。
如大侠说,退1档或空档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好多车没有了2和1档,取而代之的是D档旁"+" "-"的Sport Drive. "-"就是减档。
非常同意文中提的“演练”,这对那些没有手排挡经验的女同学来说尤其重要。
说到“别人买什么车我买什么车(丰田)”,我不觉得适用于我; 我想是道听途说和第一印象让我上了Corolla和后来的Camry。当年试验室老板告诉我FORD is "Found On Road Dead",当我买了“靠肉拉”后他又说我的名字应是Richard Cranium。 不过我的Corolla买时8万mile, 开了8万; 2000 Camry V6全新开了14万mile还卖了$5500, 这两个车真是一点大问题没有,特别是Camry, 我只换过电池,轮胎,还有all the scheduled maintanance at dealer.
不过在美这么久,真是给好多同学朋友推荐买了Toyota的。我想10年前toyota的质量应该是不错的。我是NPR CarTalk的忠实听众,还记得他们说Camry是almost perfect except being dull, 说Land Cruiser是the perfect luxury SUV to escape when alien invades the earth.
后来工作,添丁,Land Cruiser又买不起,接着开toyota有不甘心,先后便lease了Honda CRV, BMW 325,Odyssey 04,买了Odyssey 06至今,以及现在lease的MDX 08。
给好多同学朋友推荐买了Toyota,但有一好哥么就是不从,他说看中国店门口那么多的“疯本”就烦,就上了00年的Dodge Intrepid, 结果车烂的一塌胡涂,后来开了Cadi的DeVille ‘02,现在一直在用,pretty impressive.
“车子的安全是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 -谢谢润大侠好文与大家分享。
写技术文章最好就事论事,不要带上这种政治倾向,否则让人怀疑你的诚意。
另外很反感这种把别人都当作洗脑的语言,你有焉知自己不是被洗脑。凡是都反对与凡是都支持一样,也是一种无主见的典型。
就说一点吧,不知道那些车算是给穷人开的,很多家给10万迈的保修就是为了和丰田竞争,哪怕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和价格战是一个道理,还有高级车还搞送终身机油这样的小花招呢,而丰田,本田就是不跟进,牛吧?
现在嘛,老大开始收拾它们了。不过取代他们地位的一定是韩国车,不会是美国车。
另外把一个零件用两种材料分成两部分组合在一起,反而成了省成本了?可以一次性铸造而成的部件,现在反而要做两个模子,然后分别铸成两部分,还要加一道工序粘合在一起——不用专业知识,常人都知道这样成本反而会高很多。
你文中:中国人习惯“同向思维”说,非常同意。我以前从国内到国外一直开日车,习惯了日车的操控性,省油(可能是轻的缘故),内饰精致,倒也觉着还成。直到上个月修车时租了一辆新款IMPALA开,才豁然明白,比起我原先的日车安静,路噪小的多,沉稳、舒适,一座进去就觉着非常有安全感。等我原先的车修好后再一开起来都不适应了,真就跟开一玩具似的,以前别人说我也不信,主要是这么多年日车开过来,思维都习惯了,这期间没怎么摸过美车,没有比较。别人说美车怎么怎么好,打死也不相信。建议没开美车的同志先不急买,租一辆新款开上两天,保证会有新的感受。
美国车10万英里就扛不住了.
当初大家都这么说的.
Isuzu 是GM的另外一个牌子。Good luck!!!
总的来说,日车少毛病,美车是垃圾。现在美国政府也选用日车。
七十年代国产某铁路机车零件使用寿命是日德产的十分之一以下。买来日德的类似产品发现是很次材料制的“两层皮”。技术人员骂过娘后,不由佩服人家的思考。。。
话说回来,这次丰田是玩过了。
我对日本车的印象是,从来美国那天起所有的中国人都建议我买日本车,美国车是垃圾。因此我的前三辆车都是日本车。来美国的前4年我每年买一辆车。自己亲身体会了三年日本车(第一辆是旧的)后,越来越感觉到日本车的缺点。刹车不灵,刹车距离长是非常致命的缺点。我的toyota camary XLE应该是好车吧,但是刹车距离非常长,常常差点追尾。我的第四辆车决定不再买日车,我选择了福特的expedition。这是一辆大型SUV,价格非常满意。这辆车至今我已经开了5年,从来没有出过任何毛病,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如此大型的车刹车距离比丰田camary车要短很多。我当年所在的小城里的中国人至今都还是开日本车,即使是买van/SUV 也一定选择日本车。 我是唯一的另类。
小时在国内学开车,老司机告诉我,刹车时小踩弹回,后实踩。这样效果好 (好比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先小压 拉回,在重打下去,以多进气).可能30年前的车用液压传递,先小踩后,排除点空气,再踩踏板就效果更好了. 问,现在的车已不存在这问题吧。而要如你说踩下刹车板,别放松!
我开99本田,6缸,新车时,我一开始就感觉到,急速下刹车不马上见效,会有一点点的延迟。不象德国车一踩刹车,立马见效,让你心里有数。问,日本车是否都如此. 据说德,日车的刹车系统不一样?
因此,我给小孩用AUDI A4,以测安全.
我的地址: zheng88usa@yahoo.com.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1. Is 日本车 the only one that has recall?
others recall voluntarily, toyota is the only one not so voluntarily.
2. Is this the first recall ever happen to 日本车?
same as 1.
3. Why this recall has such high publicity?
think it this way, if you hold all the recalls from past 10 years into one day, did you think it will get high publicity? I would say it not high enough yet.
4. There are 19 death caused by car issue. What's the default % from all the people who owns 日本车?
are you saying when SUA happens, only certain % of your body will die?
5. How many people had accident due to reasons are not car defacts?
what's the difference? the accident caused by car defect are not accident?
6. Does every part necessary to be built by steel? If so, you probably need to drive a tank rather than car.
so you are driving a car made of plastic, uh, in another word, a toy car?
7. Some non-Jap car makers products will require frequent visit to dealership, even the warranty is free. Is that high quality?
jap quality is not high quality, when I was in china, I did repair a lot electronics, and I learned what beauty on surface means by open those jap electronics. after came here I start repair cars, and I learned it again by open those jap cars.
I personally think this recall hype is 08's way of promoting US cars.
obviously you came here not long. if u know that happened to Audi during 80s and Mitsubishi during 90s, you will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now.
恐怖啊! "商"人竞争,什么坏事都会做!
大家不要想的太单纯!!!
我的车只有P R N D 四个档。您是指拉回到那个档啊?Parking档吗?
(我的车是宝马X3)
多谢。
我是在开日本车,以前被美国车搞怕了,大众听说小毛病更多。最后弄了个Subaru Impreza说实话我觉得操控没话说,就是车身还是单薄。可是这个没有"刹车师爷"系统,这个咋办?推空档,拉手刹?
Before we conclude that 日本车 are all poorly built, let's ask ourselves following questions:
1. Is 日本车 the only one that has recall?
2. Is this the first recall ever happen to 日本车?
3. Why this recall has such high publicity?
4. There are 19 death caused by car issue. What's the default % from all the people who owns 日本车?
5. How many people had accident due to reasons are not car defacts?
6. Does every part necessary to be built by steel? If so, you probably need to drive a tank rather than car.
7. Some non-Jap car makers products will require frequent visit to dealership, even the warranty is free. Is that high quality?
I personally think this recall hype is 08's way of promoting US cars.
Does it have brake assitant? Is that good?
We are lucky. We just sold our Camry last summer and we have two VW now.
不胜感激。
http://cid-a66ab3c6a730e96c.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Japanese%20Car%20Crash
如果你比较一下美车和日车百万辆死亡数据(美国的实际数据), 你就知道到底什么车安全了, 这个数据很容易得到
认为
这是一件商业竞争
设计出来的
陷害之计.
恐怖啊!
"商"人竞争,什么坏事都会做!
大家不要想的太单纯!!!
不过,美国车的毛病不断,也的确是事实,我在美国开了至少30年车,家里总共买过10来辆车,除了第一辆是2万哩的二手野马,其他全是买新的。福特,通用还有富豪都买过,不过都是一两万就开始毛病不断,一辆福特还为了路上不断死火连续到车行修了六次才修好,然后就是冷气,变速箱,气缸漏油,风扇不转什么的。反而是几辆丰田,10年了从来没有过大毛病,除了换刹车和轮胎,电池,还真的没有进车行修过。(补充一下,第一辆丰田的确是水泵盖漏水,其他几辆就没有这个毛病)。
说到安全方面,只要看看记录,相信美国车也不怎么光彩,看来只好开坦克比较安全。
在我身边听到,看到太多的日本人干得下三滥的事情了。能避免日货就应避免。这不是用户什么共产党,而是作为对小日的惩罚!!
说实话, 我们家两辆车都是日本车, 一辆Toyota, 一辆 Honda. 我的第一辆车是88年的Chevrolette, 开了九年, 十万迈不到, 车子里的黑象皮管都老化的不能用了.
之所以买日本车, 还真是出于迷信. 大家都说日本车好, 就买了. 好在我的安全意识好些, 至今开车已经十几万迈, 无一事故 (只有一次被人撞的经历).
您还别说, 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加上党的几十年不余遗力的洗脑, 要想改变 “惯性思维”, 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看看有多少人, 人都来到自由的世界里了, 还总是在为独裁和专制辩护.
扯远了. 打住.
不管什么东西,物极必反。而且,哀兵必胜。
回复老弟:福特的F150, 2008年的纪录是:发动机100万迈。但在这100万迈中,变速箱更换了5个,也就是说,福特的变速箱平均每个寿命20万迈。但如果按时换transmission fluid,应该能开50万迈。
回复千重雪:brake assist是90年代初奔驰发明的,很老的技术了。很快被其它欧洲车和美国车利用上了。大约过了10年,日本车也都用了。这个跟现在的brake override system不是一个东西,因为它只是增加刹车制动力,管不了油门。它只能是:“刹车是爹”,而算不上“刹车是爷”那个级别。
回复太极梭:“出现刹不住车时将车换回空档且同时踩住刹车行吗?”
答复:如果刹车失灵,空档没用。如果刹车没有失灵,空档可以取消了发动机捣乱,等于安装上了“刹车是爷”。关健是判断到底是油门回不来,还是刹车系统坏了。要是前者,挂空档有效;如果是后者,挂空档无效,挂1档有效。
有道理,记得股市里有一招儿(记不清叫什么了),说的是跟大众逆向走,比如,如果有70%人买,你就卖
其实很简单:大财团靠赚谁的钱?就是绝大多数人白白送的。大财团掌握着媒体,猛忽悠你。等到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就跑了。房地产、股市也是这样的。等大多数人都套进去了,他们悄悄逃跑了。
我古狗了一下,两个还真是不一样,不过要是读得明白得需要一些基本功的。
平时要是有yard work,就去enterprise租F-150 (有2 wheel/4-hi/4-lo),感觉非常好,想买一辆,太太是坚决反对的,说是等要考虑第三辆车的时候再说吧。
涛哥觉得hybrid技术是否已经够成熟?谢俺哥
all wheel drive 不等于4 wheel drive.有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原理。你需要的是4轮驱动(4 wheel drive),不是所有的轮驱动(all wheel drive)。
顺便问一下我哥,什么样的all-wheel-drive 能禁得住这场雪的考验?
谢涛哥好文
那到不一定!几年后如果没人买丰田车了,你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