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

水,是最柔软的物质,也是最坚硬的物质。滴水穿石,以柔克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历史文化,错过了大家的讨论,也来凑个热闹。

(2007-04-08 16:53:45) 下一个



这几天看了论坛里朋友们对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认同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没能赶上讨论,特写此贴谈谈个人看法。


我认为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应该是在对这种文化和历史的学习中得到的一种理性的认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政治的,经济的,生活习俗的,甚至是地理的原因。各种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都带着历史的烙印。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必然会带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这样那样的局限。但一种文化所以能源远流长,能传袭甚至能对其他文化造成一种影响(象中国文化曾经影响其他国家那样),这本身就证明了这种文化的优越和生命力。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的存在是科学的精神。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面客观的镜子,而不应该是一面人为改变的放大或缩小的镜子,甚至变成哈哈镜。我体会我们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本民族文化历史教育时应该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知识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的有限,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培养孩子一种客观的方式,正视我们文化中负面或者说是糟粕的地方,承认它的存在,反思它的根源正是一种自信和理性。特别是当孩子长大,学习了相当的历史知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作为父母就更应用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学习才能给孩子形成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帮助孩子能够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看待一种文化的缺陷,是历史地去看待过去的事件,而不是简单地对和错,好和坏。孩子们生长在西方的文化环境里,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理念,加上他们对中国的社会各个方面没有切身体会,对我们文化中比较负面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与西方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会有疑虑,误解甚至偏见。这些就需要我们父母对他们有一个正确客观而且理性公正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在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信仰,追求,乃至行为举止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等等。

另外,我觉得在父母对孩子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时,应把“爱”根植到孩子的心底,而不是仇恨。昨天,我看了“我虽死去”这个片子,非常震撼。我为卞仲云的死痛心,为他的丈夫,孩子,她的家庭痛心。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的这场空前的浩劫痛心。同时我也为这些“红卫兵”痛心。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使得这些处在花样年华的孩子,这些花季少女本来都应该是多么娇柔美丽,却具有这么狠的心,下这么毒的手,治人于死地却没有丝毫的起码的人间怜悯和良知。我看到后面有一个评论说道“这些老师是被他们亲手培养起来的学生打死的。”(记不清原话)虽然有点片面但确也点中一些要害。这些学生是那时教育的牺牲品。除去当时政治的原因,教育给予他们的除了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和爱以外(而且这些爱对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过於抽象,过於概念化)他们接受的就是“阶级斗争,就是对敌人不可心慈手软,就是仇恨,就是爱憎分明。(我不反对作人要爱憎分明,是非分明,但过於的强调憎恨,对人的心灵无疑是摧残和扭曲)。加上年轻的盲从,在政治的煽动下,心底里的恨就得到了无限的膨胀,无限的扭曲。当然,我相信,就是在当时,这种打人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对此有看法,有良知,但却无法有丝毫的反抗和阻止。原因就是一种政治的狂热和高压,将国家所有的国家机器,法制,秩序,道德,价值观全部打碎使这种少数人的疯狂达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顶点。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自觉不自觉地只能是去随着这个趋势和潮流,任何的不同意见,观点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所以更多的只能是明哲保身,或自身难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全民族的精神沦丧,是全民族的悲哀。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很有其历史原因的,那是一个无政府,无法制,凭“阶级” 鉴定人的特定历史条件。我也注意一个地方,就是王老先生的家里挂着一张画,圣母怀抱她的儿子。他说,他并不信基督,他是个无神论者,但他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两双眼睛,两双充满爱的眼睛。是啊,如果当时我们的教育中能更多的强调爱,强调公正,善良,从人性的角度强调无私无畏。。。,那很多人为的悲剧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我并不是从任何宗教的角度来谈“爱”,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很“迂腐”的见解,但我认为这是一种信念。我们作为父母如能把这种信念教给我们的孩子,孩子再教给孩子,我们的世界就会美好很多。当然我们也会告诉孩子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阴暗,丑恶的一面。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还存在着很多我们已经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邪恶的东西。我们要在这样的社会上生存,只有爱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良知,有道德,有警醒,有保护自己乃至他人的能力和精神。相信孩子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他们会对这些事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和判断。再比如我们看待“南京大屠杀”,我认为我们要让孩子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同时,告诉孩子的是记住历史,我们的民族曾因落后,贫穷而遭受这样的痛苦,侮辱,屠杀,我们世世代代学习和牢记这段历史不是要去过份地强调仇恨,而是要激励我们的后代发愤,使我们的国家强大。侵略和战争带来的是苦难,死亡,是仇恨,我们绝不能允许这样的历史重演。

我们民族的精神可以也应该贯穿在父母对历史对文化的理性的分析,客观的尊重之中。孩子通过这些学习,会为我们的文化,历史而骄傲,自豪。会激励他们对中华文化好的精华的继承。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判断,分析不会偏离。他们从父辈的勤劳,坚韧,智慧,富于牺牲等等美德中了解中国文化,敬仰这种文化,从中吸取力量。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见,欢迎批评讨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张小丽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中华文化真的是特有的,我自己就非常热爱它。我几乎不能容忍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满口英文,不懂谦逊,不知收放不知深浅的孩子。

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和洋人在一起说英文,和华人在一起说中文的人,我希望他成为一个谦逊,平和,内敛,懂得时时自省的人,他用不着捧着大部头读经典,但我希望他能真正具有真儒士的精神,我也深信一旦他成为这样的人,无论他将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