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北美

在美国,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谋发展,我虽一直想写些什么记下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可还真不曾想过要写成一本书。但经过9。11事件......
正文

全球化

(2005-06-22 18:49:52) 下一个
全球化   沈敏特   在印刷技术出现之前,只有懂得拉丁文的主教、神父才能看到《圣经》,他们垄断了《圣经》的宣读权、解释权;人们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听到神的声音,他们成了神的当然的代言人。   而今日之前,虽然通讯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电报、广播听到千万里外的声音,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因而,人们听什么、看什么,都是可管理的。于是,拥有这样管理权的人,成了“真理”的当然的代言人;他讲什么,你就听什么;他讲什么,你就信什么。真理不得不按等级来分配;他拥有这种管理权,他的级别就比你高,也似乎他就比你拥有更多的真理。   在这样的科学水平下,所谓教育就是对听和看的某种规定。孔夫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原则,以不同的形式存活于各种教育系统之中。   让你看的,你就看,让你听的,你就听。附加的很多原则都与“禁止”、“不准”连接在一起。人们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才能突破种种限制获取更多的信息,但能够不断改变自己地理位置的人毕竟是少而又少的少数。而当信息科学降临到人间,这一切“禁止”与“不准”从软弱变得无能,就像一个衰竭的老妇人声嘶力竭而感染不了任何人的叫喊。   这个场合不许看,却可能轻易地在另一个场合看到。   这个场合不许听,却可能轻易地在另一个场合听到。   于是,对各种“禁止”、“不准”,人们的态度从遵从、畏惧到嘲笑以至于戏谑。你愈是正儿八经地宣布种种的“禁止”与“不准”,人们的笑声愈显得放肆和轻蔑。这并非人们有意和哪个过不去,而是时代前进了,人们无法返回往昔;一个成人,你非要他变成幼儿,依然天真无邪,哑哑学语,这怎么不可笑呢!   是的,信息只能共享,而无法垄断。人们正在进入一个什么都能听到,什么都能看到的时代。   有人害怕了,以为礼崩乐坏,无法阻挡,人们将在这种信息的交汇中,迷失方向,陷入永劫不复的堕落之中。而这一切的结果是,教育将失去教育功能,从人类生活中被排除出去。   而其实,恰恰相反,教育依然存在,功能更加强大,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不再是一种对于视、听的限制,而是转向强化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   人是有意志的动物,而世界永远是五花八门,百色杂陈的。人们因意志的强度不同,意志的文化内涵不同,面对信息进行不同的选择,正是这不同的选择标志着人们素质的高下。于是,怎样提高和强化人们的选择能力成了教育的中心。   独立选择的意志是人的特性。   谁都知道有强盗,人并不因为获得这个信息都去当强盗。谁都知道有娼妓,人并不因为获得这个信息,女人都去当娼妓,男的都去当嫖客。   在选择空间狭小的条件下,人的选择能力必然萎缩;30多年前那个“红海洋”时代,几亿人口丧失了对世界、对民族、甚至对普通是非的认识能力。在“政治觉悟普遍提高”的喧嚣中,实际上是人口素质大面积的“减产”。这更证明,一个什么都能听到,什么都能看到的时代,正是强化人的选择能力,培养千千万万能够自觉坚持正确人生方向的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有人说,教育工作难做了,宣传工作难做了。我们说,是的。因为,你的教育和宣传,必须货真价实,独具魅力。一切瞒和骗,一切俨然“导师”,以势压人,都只能在一片哄笑中从人们的心灵中被排除出去??这正是教育、宣传水平真正提高的重大标志。   信息时代,是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契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