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封
小语:
上几封信的话题愈来愈沉重,看来得喘口气,换个轻松的话题。这封信咱们谈谈时尚吧。十五年后的你,正当追逐时尚的年龄。
这个话题不假思索,很轻松;细细辨察,却不知从何说起。
你很容易想起T型台上那些身高瘦细、表情冷峻、走着猫步的模特儿;想起大街上那些俊男靓女,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发型、服饰上,挖空心思、永不疲倦的变换花样。
如今更扩而大之,家电、手机、汽车、房屋装修以至社交方式和整个生活方式,都在讲究时尚。
这与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大不一样。那时的人们像是得了“惧怕美丽”症,讲时髦,那就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破破烂烂、邋邋遢遢,是“革命本色”。如今讲时尚求美丽,当然是一个进步。
至于什么是时尚呢?却说不清。有人干脆给时尚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时尚是什么?就是你不懂别人的生活方式,那个让你不懂的人自己也不懂。只有不懂,时尚才谓之时尚。”
粗粗一想,有点儿道理。
你看,先是不大不小的裤筒,忽而有人把它变小,绷紧屁股和大腿,。人们说,这是时尚。为什么非得如此才是时尚?说不清。又忽而变得肥大,裤筒变得像倒空的面粉口袋。人们说,这是时尚。位什么非得如此才是时尚?说不清。
再看,我们一直把女人之美说成是“娇媚”。忽而有一天,变了,美要达到“酷”才是时尚。为什么?说不清。形容女人的美发,我们用“乌亮”二字。忽而有一天,女人开始不满足于黑发,于是满街飞扬起金黄、麻黄、棕红的头发。人们说,这是时尚。为什`么?说不清。
而确实,你如果死心眼,老跟在别人后面追问“为什么”,这个要弄“懂”的行为本身,就很不时尚。别人的裤筒、发型变了,你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这叫时尚?对方就会投来轻蔑的目光,潜台词是“保守落后”,是“阿土”,北京人会说“傻冒”,上海会说“阿木林”。不懂,也不想懂,才是彻底的时尚。不是流行歌曲这么唱的吗,要“跟着感觉走”。
我呢,偏要“土”一回,来试说时尚。
时尚有一个特点:变幻无常。这是很有人性味儿的。动物靠本能生存,没有要变的欲望。而人性中有一个突出的东西—— 创造性。创造性是人性的实现,人性的发展。表现在自然科学中叫发明;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叫变革,叫革命;表现在日常生活特别是穿着打扮中,就是没完没了的花样翻新。推翻清王朝,男人以剪辫子为“革命”,不剪就是“顽固不化”;而如今又变过来了,最“前卫”的男人扎辫子。女人的头发更是长、短、卷、直,变得眼花缭乱;变到无可在变的时候,干脆剃光头;如今最前卫、最时尚的Miss是剃光头的。当然,没几天又得蓄起来,老光着,又不时尚了。
孤立地看,为什么此时长比短时尚,彼时短比长时尚,确实说不清。联系起来,宏观地看,这就是涌动于人心中的,求变求新的创造欲望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糟粕,就是拒绝变异,派斥异端,稍有新奇就惊慌失措、深恶痛绝。如今的女孩子,把头发染黄了,把嘴唇涂黑了,把眼睛画得像大熊猫,虽不一定人人喜欢,但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至少是一种进步。
纵观历史,一个停滞沉闷的时代,是时尚追逐萎缩的时代,也是人性遭到压抑的时代。
文化大革命中,我就遇到这样的趣事。军代表为了批判我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派学生去调查我一个月理几次发,一星期换几次衣服,头发、衣服与大家有什么不同,等等。试想,这都成了“反动罪行”,还能追逐时尚吗?
时尚由此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检验标尺:是一个发展变革的时代,还是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是一个人性张扬的时代,还是一个人性压抑的时代。
所以,时尚是什么?回答:人性。
人性的发展条件是什么?回答:时代。
因为人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时尚的追逐也就现出了不同的层次。
时尚追逐的最低层次的是:从众。
你穿什么,我就跟着穿什么。上海话中有一个词:“行(读昂)伐?”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流行吗?我有一个女朋友,很会穿着,于是在她后面就有了一帮追逐者,她穿什么,她们就跟着穿什么。甚至到她家索取旧衣服,有时还开玩笑,趁她不在,干脆把衣服拿走了。殊不知她穿着好看,你穿就未必好看。所以,美丽的西施带来了一个成语:东施效颦。西施的颦,美;东施的颦,不美。颦是蹙眉的意思。西施蹙眉,表达着淡淡的忧郁,让人怜爱,是一种美。东施蹙眉,只是模仿,一种借来的表情,让人感到虚假,能美吗?
当然,从众心理有很大的商业价值。靠着这种心理,商家可以进行低成本的批量生产。
时尚追逐的又一个层次是:求异。
说白了,要和大家不一样。你们这样,我偏不这样。希望一种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效果。这在西方很突出。在人们追求豪华靓丽的时候,我干脆穿破衣服,有意在好好的衣服上剪一个洞;我想“乞丐服”就是这么来的。你们把头发梳的油光雪亮,我就乱七八糟;甚至东剃一块,西剪一撮,搞的像生了癩头疮。
这是内心贫乏而又不甘于平庸的一种可悲、可怜的心理表现;这需要经过人生磨练;有了充实的内涵和底气,才能把求异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时尚追逐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审美性与整体素质的统一。
这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有充足内涵的外露。最近美国有一次关于时尚的活动。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女演员奥黛丽-赫本,虽已去世多年,在顶级国际时装杂志《Vogue》举办的时尚代表人物的选举活动中,位居榜首,被推举为时尚的“风向标”。为什么?她与众不同,但不怪异;靓丽,但不张扬;性感,但不风骚;开放,但不失控;谈吐优雅,但不矫揉造作。。。。。。给人一种增一分多,减一分少的适度感。活动发言人特别指出,她的特点是“高贵又有气质”。在此,人的气质被认为是美的核心,于是,“她的美丽永恒不变”。
这样的时尚追逐,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人性的升华,它脱离肤浅,脱离庸俗。
人们更注意到当今时尚追逐的危机。
在我们的身边,你可以遭遇无数令人作呕的时尚追逐。我已不愿一一列举,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严重脱节。它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道德败坏、社会不宁的原因之一。
时尚追逐正在考核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质量。这个问题看来还有深入的必要。
敏特
200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