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北美

在美国,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谋发展,我虽一直想写些什么记下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可还真不曾想过要写成一本书。但经过9。11事件......
正文

投资环境与投智环境----《闯荡北美》序

(2004-12-06 06:57:15) 下一个
投资环境与投智环境 ----《闯荡北美》序 沈敏特 在很多书报杂志中,把留学生回国分为三种:一是“不归”派,二是“海归”(又称海龟)派,三就是本书所说的“待归”派。 “不归”派大概有几种情况。过去在大陆上,遭遇太伤心,不堪回首,为躲避回忆而不归。此外,或是有了异国配偶,回不了;或是承担着重要的事业,不能回。 “海归”派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大家比较熟悉,在此不赘了。 比较有意思,有悬念,需要引发深思的是这本书强调的“待归”派。也许,这是留学生中的大多数;包括“不归”派也不一定铁板钉钉,说不准会变成“待归”派;而有些“海归”派可能曾是“待归”派。 “待归”派为什么应当引发深思? “待归”派的态度、情绪、意向反映了我们必须注意、思考、探究解决途径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学家、政治家,如果面对“待归”派感到无足轻重、不予深思,我们只能称之为一种“现代麻木症”。 出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但是,从一百多年的历史看,中国的进步、改革、革命,都与留学生发挥的作用紧密联系。从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到倡导国民革命的孙中山,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再到中国共产党创始期的先驱者,以至于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几乎都是美、法、英、日的留学生。 这就反复证明了一条规律:开放则进步,锁国则倒退,概莫能外。本书主人公陈思进的去国赴美、赴加,就标志了中国的进步。文革中,他已达到了出国的年龄,却没有出国的客观条件。改革开放,才有了出国的可能性。 而故土之情是一种全人类性的文化情结。犹太人在世界上流浪了那么长的时间,还是斩不断建国情结,终于建成了以色列。萧邦的很多代表作是在法国完成的,而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对波兰的思念。这是因为迄今为止,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是与一个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连结在一起的。没有与国家无关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故土之情、爱国之情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待归”派的一个“待”字,反映了他们对故土的思念和期盼。这正是要发展、要进步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是万不可丢失的。 而为什么“待”而未归呢?这特别值得我们反思和深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和建国之初,多少留学生从海外冲破千难万险,舍弃了安定的生活,优厚的待遇,返回祖国,投身于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洪流之中。 但是,此后的发展是令人失望和痛心的。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矛头所向的一个重点,就是排斥、压制、打击、迫害优秀的知识分子,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更是达于史无前例的顶峰。其中留学生几乎无人幸免,更多了一个罪名——“里通外国”。生存和尊严,毕竟是人的所以是人的基本要求,如果连生存和尊严都不给予保证,还要别人留在国内以示“爱国”,岂不是太霸道,太不讲道理了吗!海外留学生要“待”一下,要看一看这种政治运动消除了没有,还有没有后遗症,还会不会死灰复燃、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文革式的迫害不敢说消除殆尽,但基本消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以至于优待人才,也确实推出了一些举措。不论“海归”派的情况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是对中国的进步的一种积极的回应。如果还在搞运动、搞文革,谁敢回来呢!特别要提到市场经济的一定程度的发展,给人才,包括留学生,开辟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创造空间。 但是,如何估价这种进步,应多作横比(与先进国家比),少作纵比(与自己的过去比),保持清醒、审慎的乐观。因为横比才能看到差距,看到危机。这“待归”派还在“待”,就提醒我们,万不可盲目乐观。要看到,“待归”的比率仍高于“海归”。 为什么? 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对于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包括留学生来去自由的政策。但是,目前的危机恰在于满足于已有的政策,而看不到,或是看到了却又不愿承认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就全球的国力竞争而言,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都应该看到,21世纪的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竞争和人才竞争。政治家的价值、政治家有没有“高招”,就看他能不能发展文化、吸引力人才。而留学生是首先吸引的对象。 因此,“待归”派能不能归,什么时候归,有了更高的参照系。 一个优秀人才最根本的要求,不仅是生存和待遇,而是能否发挥创造的潜能。有几条优惠政策是必需的,但远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优秀人才最需要的是发挥创造潜能的整体环境。 我们常说“投资环境”,注意了吸引资金、使用资金、增值资金的环境。但是,“待归”派的存在提了一个醒:我们更需要提出“投智环境”的概念。说深一点,“投智环境”应当成为“投资环境”的核心,是更高层次的环境。没有智,靠什么吸引资金;没有智,靠什么使用资金、增值资金。“投智环境”才是最根本的。 前几年,一些优惠留学生的政策出台了,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归国。但是,一投入工作,很快发现,整体环境的优化是第一位的. 如果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不配套,市场经济提供的自由发展、自由创造的空间是有限的;是可能得而复失的。 如果法制不健全,不与国际接轨,留学生从国外带回来的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经验,是难有用武之地的。 如果官本位的观念、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扼制和改革,科学与民主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就反而会边缘化、另类化,而不能主体化。留学生特有的作用是无法实现的。 。。。。。。 本书主人公陈思进在美国、加拿大闯荡和奋斗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在金钱、权势、社会关系等方面一无依傍的中国青年,虽困难重重、千辛万苦,终于闯入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成为有效发挥作用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不仅是他个人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虽非完美无缺,但远远优于我们的“投智环境”。让我们看到,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大国,有诸多因素,而“投智环境”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待归”派的“待”就是等待的意思。那么,他们等待的是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建立“投智环境”的自觉性,和“投智环境‘的不断优化! 注:沈敏特。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教授,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制作中心创作室主任。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