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榴莲在大陆及其随想乱谈

(2008-08-10 22:18:11) 下一个

初识榴莲,约在20年前。那时只在使用外汇券的地方上看到这种怪物与芒果之类的
泊来品被捧为上宾,家长自然不会花钱为我买来解馋,嗅一嗅气味,跑开。

后来到了狮城,唐人街飘散着榴莲的味道,在当地同事的怂恿下,吃了三次,从此
对此物产生了好感,每隔一段时间就买来尝尝。本人在吃的方面还是舍得的,在狮
城吃过苏丹,D24,红虾等知名品牌的榴莲,甚至和同事们周末驾车去马来西亚游玩
顺便吃榴莲。以我850的月入,一次花2,30元买粒榴莲来吃,也应了当地人所说的
“当了沙笼吃榴莲”。

那时新加坡正上演一部电视剧<<金枕头>>,反映了泰国的特产金枕头榴莲。我去泰
国每次都吃,感觉还是马来西亚榴莲味道更佳,老饕们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可是每次回国,看到榴莲在国内日渐普及,颇受青年一代的欢迎。可是,国内市场
兜售的全是泰国榴莲以及其引种品种,金枕头一词似乎了极品榴莲的代名词。马来
西亚榴莲在大陆却是闻所未闻,更不用提及什么苏丹,红虾了。怎么闻名遐迩的马
来西亚榴莲到了大陆却是如此无声无息?

仔细想想,除了马来西亚榴莲进入中国市场晚于泰国同类产品,恐怕也是与马国商
人早年缺乏统筹策略低估甚至忽略了大陆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相应的消费能力有关。
泰国早年固然是出于易货贸易的方式将榴莲输入中国,可马国华商几乎也是同步进
入中国市场,却忽略了泰国榴莲这一同类产品的先入为主,只看到当时的中国百姓
囊中不丰,榴莲在柜台上被束之高阁,乏人问津,于是便不理会这个小小的份额。
直到泰国榴莲在中国引种成功,金枕头榴莲家喻户晓,再想以正宗果王的原产国进入
大陆市场,在规模,价格和品牌效应上已经无力回天了。

这一点,不仅仅是大马华侨看走了眼。类似的还有早期进入大陆市场的麦氏速溶咖
啡,童年时代看麦氏速溶咖啡得电视广告可以说是一件乐事,“滴滴香浓,意犹未
尽”的广告词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时喝咖啡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可是几年后,雀
巢就铺天盖地而来,占领了中国市场,大街小巷的咖啡馆里充斥着雀巢的广告。实
事求是地说,我个人觉得还是麦氏口感好些,不理解麦氏咖啡为什么会轻易放弃中
国这个市场,仅仅是因为对80年代初期中国百姓的消费能力和品味缺乏信心吗?

同时代,也有一句广告词家喻户晓:“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说的
很到位,当年大家都说日本人是经济动物,早在冷战时期就贼溜溜盯上了中国这个
潜在的大市场,最早把民用汽车打入了中国市场,以换取中国的原油原煤原木。那
时的日本,真是摆出大小通吃,一分钱一分货,什么样的报价都可以谈,当然也是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车型销往中国。渐渐地,随着国门洞开,中国人见识了西方汽车,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肯把同样型号的汽车以低价卖过我们:因为销往欧美的
同型号汽车根本不是同一质量同一标准的产品。随着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这一导
火索,大学生们首先喊出了“抵制日货”,同期的我们虽然还戴着红领巾,但已经
知道了日本车并不是真正的高档车,因为奔驰这个牌子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可是据说,奔驰在80年代并没有在大陆赚到钱,或许由于中国当时的消费能力,或许
由于日产车和水货的不对称优势竞争,但奔驰创立了自己昂贵而质优的信誉,赢得
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有种说法“中国人(华人)喜欢耍小聪明,日本人是中智慧,西方人是大智慧。”倒
也不无道理,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一夜之间似乎变得一贫如洗,中国的商家们抓紧
时机搞边贸搞易货贸易。当时的中国商家无论国营还是都是玩一锤子买卖,把假冒
伪劣的民生用品一股脑儿抛入处于困境的前苏联市场,老毛子因为没有硬通货只能
别无选择地接受。那时,我刚刚毕业,参与一个投资总额为25亿的中俄合作项目的技
术联络。在双边会议上,初出茅庐的我不知深浅地指责对方技术水平落后于西方,只
是相当于70年代的国际水平,因为解体,很多配件都是用库存十年的备用品供货。对
方毫不示弱地回击,我们的设备不算先进,但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可是你们用来
交换的热水瓶羽绒服有多少合格的?那时的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人均产值只有500美
元,是穷国中的富国;同期的俄国日薄西山任人宰割,人均产值还是维持在今4000美
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还是富国中的穷国。很快,中国货在俄罗斯名誉扫地,
很多商家甚至挂出“本店不卖中国货”的招牌,直至今日,中国货在俄罗斯依然无
法打入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市场。



偏偏中国政府和商界一错再错,始终无法树立长远的战略意识和品牌意识,总是报
着今天能赚一笔是一笔的心态走低成本低价位低质量的老路。90年代中后期,我在越
南西贡也是注意到了那里的经济蓄势待发,人民安居乐业,中国民生产品在那里很
受欢迎。但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商家货不对办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中国商家
对于越南始终抱有贫穷落后的印象,处处流露出大国沙文主义的心态,没有建立品
牌意识和信誉至上的经商策略,更没有预测到十年后的越南惊人的增长势头和消费
能力。现在,越南经济腾飞了,市场上的中国摩托车和家电也沦为质量低劣的滞销
货物,取而代之的是日韩同类产品。


国产品牌商品同样的一幕现在也在东南亚,非洲上演着,似乎还在走过去的老路。
一切似乎都是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同时也堵住了自己以及中国同类产品
的发展道路。如果能够由政府统一策划,高中低档产品同时入场,明码实际价,不
为短期利益搞恶性竞争,而是着眼于未来,先期的投入尽管可能造成短期的亏损,
但一旦建立起品牌形象,不仅仅为自己也可以为国内其他产品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扬子江酒店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大学里的新加坡帅哥告诉我他去当兵的时候,晚上就在榴莲树下等着那些熟的榴莲掉下来,我觉得好笑,半夜等榴莲,干吗不上树摘呢,他说熟了自会掉下来,不用摘的。
从来也没试过,一闻味道就逃,可他们说吃多了会上瘾的。看了你的文章,也许哪天会去试试。
tonycalgary 回复 悄悄话 从榴涟想到产品质量,妙!
绿蝶 回复 悄悄话 同感!
如今中国货成了质次价廉的代名词,深想一想生产这些产品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