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手捧方便面闲聊各地小吃:南洋肉骨茶

(2008-07-20 21:58:34) 下一个

初来新加坡的头两个月,对这里的气候饮食和生活节奏都不太适应。每到午餐时段,看见坡人行色匆匆,如同一群群饥饿的老鼠从四面八方涌向熟食中心,叫了一份快餐风卷残云,顷刻间作鸟兽散。吃来吃去,总是觉得当地华人食物过于单调而且缺油少盐,不如大陆香港来的可口。
有次加班赶一个项目,和同事们忙了一个通宵直到上午十点多,总算交差了。本来想回去睡个懒觉,老板请大家去吃早餐。那时的办公室在丹荣巴葛,随着同事们一起走去那个简陋但以食物闻名狮城的老字号熟食中心-麦士威巴沙。来到一家名为“南京街肉骨茶”的排档前落座,老板看来是这里的常客,以闽南话吆喝了一句,排档主人就笑容可掬地推来一个烧得滚沸的茶炉,并送上一小包铁观音。当地同事熟练地泡上茶,问我以前吃过肉骨茶没有,回答尚未,抬头看看排档的招牌和说着闽南话的排档老板,看来这老板以及买卖与南京没有渊源,倒是肉骨茶的闽南话拼写“Bak Kut Teh”让人觉得有趣。很快,热腾腾的肉骨茶上桌了,只见碗里浓浓的酱汤里放着几条煮得微烂的肋排骨,一股浓郁的中药味道扑面而来,啊,好像北方的炖排骨啊,最喜欢中药烹煮的菜肴了,店家又送上一碗切成一段一段的冷油条,白饭,和泡在浓酱油的碎红辣椒,好久没见过这么北方化的食物了!端起碗来,稀里呼噜大块朵颐,一碗肉骨一碗白饭下肚,却又意犹未尽,向主人讨了一碗肉汤,象本地人一样,夹起油条有模有样地蘸着肉骨汤吃个过瘾,直吃得大汗淋离,齿颊生香。从此,爱上了此物。
工作之余,走街窜巷,体验星洲的风土人情也一并体验当地的特色小吃。肉骨茶是少不了的,渐渐地,也知道阅读当地华文报纸的美食专栏可以按图索骥地抄近路直奔主题。吃来吃去,有两家肉骨茶店成了我常去的地方,一家就是前面提到了的南京街,还有一家就是不远处牛车水的芳林苑中的一楼肉骨茶虽然环境不雅,其他几处知名的肉骨茶档口倒是不敢恭维。令我不解的是,这样油腻的食物本地人偏偏在早上吃,而且即使用浓茶铁观音解腻也是寥寥数盏点到为止,不管怎样,入乡随俗吧,每到周末,先睡个懒觉等到太阳晒屁股很久了,再踏拉了个人字拖慢慢踱去牛车水品尝肉骨茶,往往早午餐一顿解决。其间也有个小插曲,某次见到一个肉骨茶招牌上书“发起人肉骨茶”,读的时候在“肉”字和“骨”字之间略微停顿一一下,不由得哑然失笑了,因为联想起了《水浒传》中菜园子张青夫妇的老本行。
久而久之,对于本地小吃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不过一次在马来西亚同事面前谈及肉骨茶,却被奚落了一顿:“新加坡的Bak Kut Teh比起马来西亚还得远呢,其实Bak Kut Teh就是起源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算什么啊,有空我带你去吃正宗的Bak Kut Teh”啊,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啊,改天去吃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找个了黄道吉日,拉起一队旅友包车去了马六甲,边吃边玩。午餐时分,熟人找了一家当地的木棚屋去品尝肉骨茶,果然那里的肉骨茶比起新加坡的更精彩:是用砂锅熬煮的,药材味道更浓郁,有桂皮、八角、丁香还有很多说不出的味道,没有剥皮的蒜头在肉骨汤中翻滚,取代了新加坡肉骨茶里的胡椒粉味道。肉骨汤里也不单单是肋排骨,还有猪肝、猪腰、猪肠、香菇、生菜,更开心的是,这里的米饭不是单调的白饭而是用菜心和虾干一起烹煮的,而且随便免费添加吃饱为止。旅友们胃口大开,几乎每人都叫了两碗菜心饭我们这桌还加了一煲肉骨茶,直吃到茶足饭饱食,一哨人马(其实根本没有马)才心满意足地上路。
新加坡地域狭小压力不小,快乐只能是自己去寻找,邻国马来西亚就成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去体验一下海滨、古迹,也顺便品尝一下那里的海鲜、榴莲、肉骨茶。也去吉隆坡品尝过著名的巴生肉骨茶,坐在简陋的餐室里,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一杯一杯品尝着浓茶,听着耳边的南国乡音,好像时钟都停滞了。身边的当地人也都是祖上南来的闽粤乡民的后代吧,他们的祖先或投亲靠友或被卖猪仔到了这里割胶采锡,辛苦劳作之余用来自故乡的中草熬制成热腾腾的肉骨茶来滋补自己疲惫的身躯,一边梦想着能衣锦还乡,可是多数再也没能回到故土,终老他乡。我还依稀记得一首广东开平的童谣:
“阿爸离家打工把家养,来到金山好凄凉。好凄凉,挂肚肠。夜里金山入梦乡,梦里不是金山样,梦见阿爸泪沾裳。”
南洋、金山、澳洲,一批又一批的南国先人们为了摆脱贫穷,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忍受着孤独和歧视,艰辛地奋斗着,最终落地生根。如今,我们一批批的后生们也是满怀憧憬离开故土希望一圆自己的成功梦,可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酸甜苦辣百感交集,一碗肉骨茶,无尽故乡情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直觉是金 回复 悄悄话 好!如闻其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