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水浒:为什么宋代骑兵数量如此少?
(2006-11-21 04:49:27)
下一个
读<<水浒>>之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战役为步兵撕杀,大规模的骑兵迂回包抄很少,装
备也多以轻装骑兵为主(呼延灼的重装骑兵是书中唯一出现的可与欧洲骑兵媲美的部
队)。将领有马,属下步行为书中的主要行伍模式,连林冲一次缴获600匹战马也成
为大功一件,可见北宋年间马匹数量较少。这直接导致军队的机动性和冲击性弱于
北部蛮夷。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指出,见北宋军力不振,重要原因之一是东北西北马场
被契丹西夏所占,故有宋一代缺乏马匹,不能培育战略性的骑兵力量在平原地区和
北方少数民族作战。这种解释我们平时也经常看到,比如我们知道王安石还搞过民
间养马,但不成功。但是我始终有些疑惑。宋代面临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强大军
事压力,这是开国之初就存在的事实,为什么一个多世纪里都无法找到较为有效的
缓解方式?养马真的必须在草原上吗?北宋虽然疆域较小,但毕竟占有中原江南,
当时人口不多(最多不会超过一亿),应该说还有很多空闲的山川平原丘谷可以畜
养马匹。所养之马或者质量不如蒙古马,但用于一般性的作战应该还是可以的。以
宋代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组织程度,如果国家把养马提到战略高度上来,难道就没
有办法找到因应之道吗?我不占有史料,可是从一般人的直觉来看,觉得北宋养几
十万军马应该不是迈不过去的坎。再说了,西汉时期大规模养马也不是在塞上草原
上吧,应该也是在中原、关中等地啊。为什么到了北宋就不行了呢?汉代为积蓄力
量抗衡匈奴的措施之一就是鼓励民间养马,以至50年后长安城大街小巷马匹充斥,
为汉政府组织远征军彻底击溃匈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反观北宋,与西夏,辽
国交战,竟然需要跨海与金国易货而得到战马,后来南宋不得不与大理国交易以保
证军马来源,以宋代经济科技实力执世界牛耳而言,建立上百个良种军马场应该不
成问题,当时的海上贸易完全可以将阿拉伯马输入中国繁衍开来。说到底,还是宋
代重文抑武的恶习所引起,几个实际长期积弱,只思偏安,以夷制夷,却不能从根
本上了解蛮夷的作战特点及长处,胡服骑射的思想荡然无存,最终灭于蒙古铁骑的
迂回大理的包抄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