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瑞士纪行 (1)
瑞士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小国,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面积41277 平方公里,也就是约为我所居住的印第安纳州的一半。在当今世界列国之中,瑞士国土面积虽小但名气却大。这个国家不仅山清水秀,号称“世界公园”,而且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都把总部设在了瑞士。
瑞士历史上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直到十三世纪末,乌里州、施维茨州和下瓦尔登州三个州在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成永久同盟,才开始建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此后,瑞士本土从未卷入过任何形式的战争,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未受战火波及。
因此,很多人把瑞士当作生命中的避风港和歇脚站。尼采有阵子喜欢跑到瑞士乡下,在这个“地球上最迷人的角落”里思考高深的哲学问题。一次大战期间,列宁同志为躲避追捕,也隐居到了瑞士,直到俄罗斯帝国被推翻,才在德国人的帮助下重返俄国领导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戏剧大师卓别林带着老婆孩子在瑞士转了一圈后,立马做出决定,搬到瑞士来养老。瑞士就是这么一个神秘的国度!
苏黎世印象
苏黎世(Zurich)既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也是瑞士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不但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银行的总部,也有链接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我们这次瑞士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苏黎世。
由于改变航班,中途在伦敦多停了一站,原本应在早晨到达苏黎世便推迟到了傍晚。多年前路过苏黎世曾在城里逛了逛,印象中的苏黎世依山傍水,古朴而奢华。这次来苏黎世,特想感受一下这个瑞士最大城市特有的城市风情。
出租车刚到旅馆门口,便看到先来的朋友们出来迎接,倍感温馨。
我们的旅馆坐落在尼德道尔夫(Niederdorfstrasse)街上。这是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步行街,许多老字号隐藏在纵横交错的狭小街道中,赋予了这条街厚重的历史底蕴。这里酒吧餐馆鳞次栉比,游人闲人摩肩擦踵,咖啡厅餐馆都在外面摆放着桌椅,且都坐满了人,使街道略显拥挤,但人气爆棚。
饭后在街上散步,欣赏苏黎世老城风光,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苏黎世的中央火车站。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个规模宏伟的火车站,继续显示工业革命时代的辉煌。
苏黎世中央火车站是个庞然大物。由于明天要专门来这里,我们便绕过火车站,信步来到班霍夫大街 (Bahnhof strasse)。早就听说过这条号称“瑞士的华尔街”的大街,这里不但银行密集,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市”。
果然,街上醒目的银行招牌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走在街上,看着这些光鲜亮丽的门脸,不得不佩服瑞士发达的金融业。这些银行都有为客户保密的极高信誉,所以才能誉满全球,成为有钱人的安全避风港。最近有消息说,瑞士要公布某些客户的存款信息,也不知这些银行是否执行,但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抗议来看,也不是空穴来风。在这个世界上,啥事都在变,只有变化本身是不变的。
说实在的,我对瑞士的银行没什么兴趣,主要原因还是咱没钱往瑞士银行里存。除了银行,班霍夫大街上的名牌商店多少还能认识一些,一圈走下来才发现,这里的名牌店比比皆是,密集程度绝不亚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和芝加哥的一英里黄金购物街。这些商店的橱窗布置得就像博物馆,商品少而精,让人有看一眼就像进去的冲动。
瑞士是个钟表王国,这在班霍夫大街上表现得再明显不过。街上的许多橱窗都有手表展示,很多耳熟能详的名表,如劳力士、欧米茄、伯爵等名表,都是大大方方地躺在橱窗里供人欣赏。
不用说,这里是购物天堂。疫情前,这条街上喜欢买买买的中国游客绝不会少,现在还能看到有些商店的中文标牌。我们在街上闲逛之时,竟未遇上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看来疫情不但阻挡了中国游客周游世界的脚步,也对这些名牌店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百年老店Sprüngli苏黎世分店门前。这个店的手工制作高品质巧克力遐迩闻名,白天开门营业的时候总是排队。同行的朋友下午已来这里给我们买好了巧克力,虽然现已停止营业,但仍能感觉到白天这家店的火爆。
重游苏黎世,我更感兴趣的还是老城里的那些老建筑。
夜幕下的利马特河(Limmat)风光旖旎,繁华的城市倒映在河面上,引人无限遐想。酒吧里传出的音乐在水面漂荡,胜似清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从苏黎世湖畔的布尔克利广场(Bürkliplatz)到我们下榻旅馆的路上,苏黎世大教堂、圣母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苏黎世市政厅等标志性建筑在河边争妍斗艳,不遑多让。原来苏黎世的夜景竟是这样迷人!
由于旅途劳顿,回到旅馆后,来不及感受一下尼德道尔夫街上的热闹气氛,便匆匆进入梦乡。
翌日清晨,爬上林登霍夫公园,苏黎世又是另一番亮丽清新的景色。公园里一对年轻的恋人依偎在临河的长椅上,他们尽情享受着公园里安静,融入苏黎世的美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在欧洲国家旅行,我最感兴趣的建筑就是教堂、大学和坟墓。
苏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r)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也是苏黎世的地标之一。这座教堂始建于1100年前后,其建筑风格以罗曼式的双塔闻名。在当年的宗教改革运动中,苏黎世大教堂扮演了瑞士德语区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点和大本营的重要角色。1518年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乌利希·慈运理(Ulrich Zwingli),成为苏黎世大教堂的神父,在此开始宣扬宗教改革学说。在他的推动下,最终导致当地政权批准教会与罗马教宗断绝关系。著名的苏黎世大学的历史便可追溯到1525年他在此设立的神学院。
我们来到教堂的时候,还没开门,只好在门前的广场等候。望着教堂高耸云霄的双塔,便下定决心登上去看看。进入教堂后,径直奔上塔楼。
站在塔楼上,老城风光尽收眼底。苏黎世湖,波光潋滟,白帆点点;远方群山,郁郁葱葱,雄伟壮观。
从塔楼上下来,在教堂大厅里快速转了一圈。比起欧洲其他著名教堂来,这里的内部陈设显得颇为简朴,这倒符合新教倡导和坚持的宗教文化传统。据介绍,教堂内的彩画玻璃和凯撒大帝的画像是瑞士现代艺术大师贾科梅蒂的杰作。
苏黎世大教堂内还设有宗教改革博物馆,但由于我们要赶去列支敦士登的车,没时间参观博物馆,小有遗憾。转念一想,过几天还要去日内瓦大学,一个更为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遗迹,又感到一丝宽慰。
列支敦士登一日游
世界上有几个在欧洲的袖珍国家,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甭看这些国家小,但都各有特色。列支敦士登离苏黎世不远。既然都到了苏黎世,不如顺便过去看看这个袖珍小国,满足一下好奇心。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是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60,000欧元,以阿尔卑斯山的美丽风光、避税天堂和高生活水准而著称。
搭乘旅游大巴车进入列支敦士登之前,先来到拉珀斯维尔(Rapperswil),即玫瑰之城。这里有个中世纪城堡,保存完好。我们进入城堡时,看到一对年轻人正准备在这里举办婚礼,场面还挺隆重。婚宴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做准备工作,几十张铺着雪白桌布的餐桌与古老的古堡城墙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在古堡里举办的婚礼比在星级饭店举办的婚礼显得更有特色,更有情调。看到在葡萄园里更换服装的新娘新郎,衷心祝福他们百年好合,幸福快乐。
在湖边享用午歺后,继续前行去参观海蒂之乡迈恩费尔德(Maienfeld),瑞士儿童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小说《海蒂》的主人公——阿尔卑斯山少女海蒂和爷爷生活的地方。
《海蒂》是西方儿童文学史上一部公认的经典,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因此,海蒂之乡也成了受人追捧的网红之地。作者在书中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讲述了当地朴实敦厚的风土人情,塑造了海蒂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热爱生活,浑身散发着正能量的少女形象。
《海蒂》不但吸引了全世界大批读者,海蒂之家也成了阿尔卑斯山的一颗明珠。到达迈恩费尔德时,见到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山间的小路上,两旁是一片片整齐的葡萄园。飘忽的白云,湛蓝的天,绵延的山峦,美丽的牧场,一一映入眼帘。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书中的童话世界。
离开海蒂之乡没多久,就进了列支敦士登的地界。两个国家,风景一样。除了小桥两头挂着各自的国旗外,没有任何标志提醒我们已经进入列支敦士登。这个国家的首都叫做瓦杜兹(Vaduz),就像瑞士的乡间小镇,只是街上的行人很少,好像一座假期的大学城。
同车的游人纷纷在一个旅游纪念品商店排队给自己护照上盖了个章,算是来到这个国家的证明。既然来到了这个国家,怎么着也得到街上转转不是?列支敦士登邮票著称于世,但邮票博物馆不开门,只好在街上闲逛。
列支敦士登的街道堪称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可能是由于周末的原因,街上的商店开门营业的不多,连咖啡馆都少见。给人的感觉是,这里的下午静悄悄。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在静谧的街上逡巡,遇到最多的就是雕像。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雕塑,且水平颇高。因此,逛街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演变成了参观露天美术馆。
走马观花伯尔尼
在瑞士旅行,乘火车非常方便。这里的铁路线密密麻麻,铁路交通不但高效亲民,而且准时准点。我们在瑞士旅行期间,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瑞士的自然风光秀丽,坐火车观光观景别是一种享受。
从苏黎世前往伯尔尼,坐火车只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还没过完坐车看景的瘾,就到了目的地。
伯尔尼是瑞士联邦政府所在地,並非法理意义上的首都,然而,很多人依然把伯尔尼当作瑞士的首都。
伯尔尼(Bern)的字意是“熊出没的地方”,熊现仍是这个城市的象征。伯尔尼城始建于十二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建成今天的规模,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从1848年瑞士联邦政府设立在此以来,伯尔尼一直是瑞士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伯尔尼不但有“熊”城之名,且有泉城之誉。城中有许多喷泉,老城中心地区有十二处喷泉,且都以彩色雕塑为标识,各不相同。这些彩色雕塑大体都是与当地宗教历史有关的人物,向人们诉说过往的故事。每个喷泉都有基座和方便饮用的水管,且鲜花环绕。这些喷泉不仅实用,而且是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为此,我们决定在老城按图索骥,寻找这些喷泉,最后到熊苑参观。
在火车站存好行李后,便来到街上闲逛。上午的伯尔尼好像还没从昨晚的喧闹中睡醒,街上静悄悄的。从火车站沿着两边都是骑楼的街道慢慢溜达,一会儿就看到了一座钟塔,正是多次在照片上看到的那座著名钟塔。
钟塔称得上是伯尔尼的城市标志。始建于十三世纪的这座巨型钟塔,原是伯尔尼城的门户,如今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钟塔成了伯尔尼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塔上的钟依然在勤奋地工作着,送走历史,迎接未来。我们来到钟塔时,离整点敲钟只差十来分钟,于是,便与人们一起等待整点报时。看着报时的小机器人准确的动作,不由得不对500年前瑞士人制造钟表的技术产生敬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就住在离钟塔不远的一座楼中。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2年受聘伯尔尼专利局。这位物理学天才在工作之余,钻研学问,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同时,他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在科学界一鸣惊人。
伯尔尼将爱因斯坦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他的住所,并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我虽然对“相对论”是个门外汉,但对爱因斯坦还是充满敬意的。当年他在这里生活的居所,对我就有着格外的吸引力。
爱因斯坦的居所面积不大,只有客厅还保留着原来的面貌,陈旧的家具简单朴素,符合当年他们住在这里时候的经济状况。另外一室辟为展厅,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作为一个曾经的房客,还能有些东西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参观完爱因斯坦故居,我们继续在街上寻找喷泉。才走了几条街,就听到震撼的音乐声从远处传来。循声往访,原来是联邦议会大厦广场,一场露天音乐会正在那里举行。及到跟前一看,一位上了年纪的歌手在几位花甲老人的伴奏下,引吭高歌,吸引着广场上人们的目光。观众越聚越多,我却听不出什么名堂,便悄然来到联邦议会大厦前,独自欣赏门前的雕像。
然而,离联邦议会大厦不远处的伯尔尼阶梯大教堂 (Muenster)对我们的吸引力好像更大。于是,移步大教堂。
伯尔尼阶梯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用了近一个世纪才告竣工。十九世纪末,又在教堂顶上修建了高度为100米的尖塔,使之成为瑞士最高的教堂。与苏黎世大教堂相比,这座教堂显得更高。因此,进入教堂后,率先沿着教堂内的螺旋式楼梯冲向瞭望台。344级台阶,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登上观景台,绝对会有不虚此行之叹。
这座哥特式教堂不仅高,其正门上面的《最后的审判》浮雕以及教堂内瑞士境内最大的管风琴,都使这座教堂在瑞士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就冲这,又在浮雕和管风琴面前逡巡多时。
漫步伯尔尼老城,随时能邂逅古迹。寻找喷泉的过程,像翻阅一本历史书,时不时让你惊喜。老城里的喷泉,相距并不太远。因为不熟悉的缘故,我们多走了不少路,却乐此不疲。走在中世纪的石板路上,喝几口甘甜凛冽的泉水,不知不觉就到了熊苑。
走进熊苑,宛如到了北京动物园的熊虎山,整个一现代化的小公园。然而,这里却是这座城市的发祥地。伯尔尼城始建于十二世纪,至十八世纪建成我们看见的规模,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据传,当年伯尔尼的创建者拜而修特五世一日突发奇想,决定去城外打猎,并用猎获的第一头野兽为城市命名,而他在邻近的森林里最先猎到的是一头熊,“熊城”由此得名。
仅仅在伯尔尼匆匆走了一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伯尔尼老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便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