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感恩节 (2)

(2006-11-24 12:01:55) 下一个

感恩节和印第安人

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没什么直接关系。只是由于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有印第安人参加,而且,印第安人的的确确曾给予英国新移民极大的帮助,所以,很多人总是想当然地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扯到一起。

清教徒举办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对印第安人是表达谢意,很难上升到感恩的高度。从宗教信仰上来看,也不易得出坚持基督教信仰的清教矫悄芄欢阅切┓腔?酵降挠〉诎踩耸褂酶卸骼幢泶锼?切灰獾慕崧邸?/font>

1620 年英国清教徒来到普列茅斯的时候,当地的印第安人不是很多。这是因为1614年曾有一批英国探险者来过马萨诸塞湾区,他们把能够抓到的印第安人抓来当奴隶卖了,留下的天花病毒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消灭得所剩无几。可是,这些“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好像并不清楚这码事,心里还一劲儿犯嘀咕,从英国跑到人家的家园来逃难,占人家的地盘,人家能答应吗?这就有点儿像中央红军投奔陕北根据地,虽说咱自己一直认为坚信咱是正统,但心里仍然吃不准人家是不是买你的账。

一开始,清教徒们最担心的就是印第安人会不会对他们这些不速之客采取不友好措施。这就有点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其实,人家印第安人还没有欧洲人那种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没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精神污染,大多数人都还挺厚道的。所以,这些人一上岸才发现,这新大陆不是比解放区还解放区吗?整个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这下,咱可劲儿撒欢,没人管。

要说这拨新移民也够不容易的。虽说自由了,可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暂时过了宗教迫害这一关,生存环境问题有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不,一个冬天下来,就已经伤亡过半了。尽管都特别虔诚地祈祷,上帝照样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要光是饥寒交迫也就罢了,还得提防着印第安人。指不定哪天,这块地方的主人回来也得有个交代。在欧洲,平白无故占块地,哪国人都不答应。

转过年的3月16日,一个印第安人突然出现在普列茅斯定居点,清教徒们一看,吓了一跳,以为下战书的来了。让他们又下了一跳的是,这个印第安人张口说英文。竖起耳朵一听,还好,他说的是“欢迎”(Welcome),这才让清教徒们放下心来。原来,这个名叫Samoset的印第安人跟曾来北美海岸打鱼的欧洲船员学了几句英文。没过几天,他又带来一哥们,英语说得更好。新移民们纳闷儿了,这印第安人咋会说英文涅,是不是上帝派来帮助我们的天使啊?再一问才知道,这个叫Squanto的印第安人曾经被奴隶贩子逮着,卖到了西班牙和英国,在英国学会了英语。

有人会认为Squanto这人觉悟不高,不懂什么是阶级仇民族恨。可人家不但没想着报复,反而非常热心地帮助英国新移民,尽地主之谊。您说,这是什么精神!?整个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嘛。

据说,Squanto手把手地教这些新移民怎样种庄稼,怎样识别草药和有毒的植物,怎样打渔摸虾,以及在新大陆的生存之道。他还帮助清教徒同普列茅斯定居点最近的印第安部落--the Wampanoag谈判达成和平共处协议,使清教徒们获得十多年和平发展的机会。很多历史学家都给予Squanto很高的评价,可以说,Squanto这个人的出现,对于清教徒在新大陆站住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年,忙完秋收之后,新移民都咧嘴笑了。丰收了,怎么也该庆祝庆祝吧。于是,威廉.布莱福特发话,选个吉日良辰,把 Squanto和其他印第安朋友请来,整点儿威士忌,二锅头什么的,咱们好好地撮一顿,谢谢人家帮忙。Squanto来了,印第安首领Massasoit带着九十个弟兄也来了,大吃大喝三天,共庆丰收。这个吉日良辰,就是后来的感恩节。 这一天大约是在十月中旬,现在没人能够考证出它的确切日子,但它绝不是十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这次活动虽然号称“感恩节”,但感恩的意味远不如庆祝丰收的意味。第二年收成不好,“感恩节”庆祝活动就没举行。第三年遇到大旱,威廉.布莱福特选了个日子要求全体新移民绝食祈祷一天,还真灵,第二天就喜逢甘露。这一年的收成又不错,为了庆祝丰收,当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举办了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照例是大吃大喝一通。

后来的感恩节庆祝活动大都是随机的,有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全体同胞聚在一块儿,弄个仪式,把成绩归功于上帝,叩首谢恩。这种做法,实际上还是沿袭了基督教的文化传统,把一切成绩都归功于党的英明领导。

由于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有印第安人参加,更由于清教徒的第一次丰收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取得的,有些人往往想当然地以为感恩节是清教徒向印第安人表达谢意的纪念日。尽管清教徒同印第安人有过短暂的和平共处时期,但是,还没等感恩节成为传统节日,清教徒们已经对印第安人挥刀相向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清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跑到马萨诸塞湾区定居,和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矛盾终于浮上水面,这一矛盾最终导致清教徒们反客为主。

照理说,清教徒跑到人家印第安人的地盘上建殖民地,设土围子,人家没说什么,不但没把你当成外来侵略者,反倒像对待搬来的新街坊一样热情帮忙,你怎么着也不能生出鸠占鹊巢的坏心眼儿吧?在这方面,如果能跟人家印第安人学学,联合国的和平目标早就实现了。

不幸的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印第安人傻,文化落后,白捡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你印第安人不是没把自己的土地插上地标画上地界用法律的形式证明是你的吗,好,那咱就撒开了跑马占地,连你们家门口都给占了,叫你乖乖地滚蛋。这种做法,连一些第一批来的清教徒都看不过去了,提出反对意见。结果,这些人反倒被踢出教会:好你个内奸,跟异教徒穿一条裤子,阶级立场站哪去了?

就这么着,清教徒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洋枪,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武装扫荡。圣经给了他们精神力量,洋枪则保证了他们无往不胜。印第安人无不望风披靡,抓住年轻的身强力壮的,留下活口给咱当奴隶干活儿,其他的人,甭废话,格杀勿论。

 

当年鬼子进村都还是提心吊胆的,瞧人家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大地就显得大气多了,纵横驰骋,肩负上帝赋予的历史使命,开疆拓土。可是,也有的印第安人,脑子就是不开窍,对殖民主义的宏伟计划就是不理解,所以,在行动上就不配合。

1633年,在康涅狄格河谷地区的印第安部落—The Pequot Nation,竟敢自恃强大,顽固抵抗。那好,咱给你点儿厉害看看。要说打仗,还是人家英国人厉害。印第安人没什么正经打仗的经验啊!这不,没几个回合,就叫人家打得稀里哗啦。英国人这回又乐了,这回不是庄稼丰收,而是俘虏大丰收。当时正是奴隶贸易火的时候,抓奴隶卖可比种庄稼好赚钱。所以,所有妇女和十四岁以上的孩子全都抓起来当奴隶卖,剩下的一律处死,一了百了。

杀人杀多了似乎上瘾。1641年,荷兰殖民地曼哈顿的首领倡议设立人头奖,看谁砍下印第安人的人头最多。英国清教徒积极响应,于是,英荷两国殖民者合兵一处,在新英格兰地区逐村扫荡印第安人,在一次重大胜利之后,曼哈顿教会提出再过一次“感恩节”。除了例行的大吃大喝外,他们在曼哈顿的大街小巷玩起踢球的游戏,那些球可不是真正的足球,那都是印第安人的脑袋。

如果非说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有什么干系的话,那就是每逢他们取得屠杀印第安人的“重大胜利”后,经常会举办“感恩节”庆祝活动。北美大陆上的欧洲殖民者同当地印第安人的关系除了早期那段短暂的和睦共处外,基本上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您可能会问,清教徒刚来时,Wampanoag部落的印第安人不是非常友好吗?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他们不是也参加了吗?您要想找到答案,最好看看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欧洲人倡导的现代文明只强调永恒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Wampanoag部落的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扩张中也没逃脱被消灭的命运,Wampanoag部落头人的脑袋被砍下来挂在普列茅斯的一个旗杆上长达二十四年。

说感恩节是新移民对印第安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设立的节日,至少是忽略了这段历史。有些中国人存在这种误解,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的观点来想当然地诠释感恩节造成的。它不但忽略了美国早期历史,也辜负了党多年来的教育和培养。您要是个党员干部,工作做出了成绩,记者采访,您能不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党,而归功于党外人士(即使他真帮您搞出了成绩)吗?当然,有些人觉得印第安人今日的状况可怜,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联系起来,这种愿望不能不说是善良的,但是,历史无法改变。

看看美国早期历史,可以多少了解一些现代文明的本质。要说这清教徒,在英国也属于弱势团体,受压迫,受迫害,挺可怜的,怎么跑到美洲来,对比他们更弱的印第安人出手就那么狠呢?人家是招你惹你啦?想当初您在英国受欺负的时候,心里不好受吧,您跑出来了,跑到美洲来欺负人家印第安人,您怎么不想想人家印第安人的感受呀?《圣经》上不是说了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人怎么就这德行啊? 咳!

早期的殖民者过感恩节,感谢的是上帝给了他们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能够心安理得地屠杀印第安人。可能,他们确实认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尽管用现在文明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们的做法无疑是不人道的。西方文化很少强调人与人之间知恩图报,更多的倒是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设立感恩节的初衷完全没有向印第安人表达感恩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时毫无愧色的原因。

(未完待续)

注:照片均为网上资源,非本人所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