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郑和大战哥伦布

(2004-12-02 08:04:42) 下一个

郑和大战哥伦布

今年十月十一日是哥伦布纪念日,邮局放假。这类事情人们似乎不太关注,但是,我的一位朋友急着要发信,发不成,就把牢骚发到哥伦布身上了。他说,哥伦布当初要去的是亚洲,但因为地理和航海知识欠佳,误把美洲当成亚洲,反倒稀里糊涂地完成了今人视为地理大发现的壮举。倘若他的本事再大点,能如愿以偿的率船队到亚洲,说不定会出现一场郑和大战哥伦布的热闹场面,他的几条小船保险会变成日本的船--满丸(完)。我告诉他,郑和大战哥伦布就像关公战秦琼一样不可能,因为哥伦布驾船出海的时候,三宝太监郑和已辞世多年。这位仁兄听了并不扫兴,依然兴致勃勃的发挥他的历史演义,说即使让哥伦布早生半个世纪,郑和也会照胜不误。这也就是说,西方人这点儿历史文明和咱中国相比,差远了。言语之间,颇有为郑和未能受到后人应有的礼遇而鸣不平之意。

郑和大战哥伦布的宏论引起我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历史文明呢?从表面上看,郑和七下西洋早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半个多世纪,且其船队规模巨大,拥有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曾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郑和时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哥伦布船队与郑和船队相比也的确相形见拙。因此,郑和下西洋就象修建万里长城一样,成了众多炎黄子孙的骄傲。郑和大战哥伦布虽属虚幻,但它反映了人们总爱以自己祖先的丰功伟绩来光耀自己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在那些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民族中表现得尤为强烈。然而,我们是否仔细想过,郑和下西洋并未带动中国向海外发展,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最早发明的火药没有幻化出坚船利炮,却使北京的昆明湖上出现了一幢富丽堂皇的石舫以及歌舞升平时必不可少的鞭炮礼花。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却为西欧资本主义向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

韦伯在研究东西方社会发展时指出,东西方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准备时期,并不存在重大差别。若以哥伦布和郑和相比,中国在科技方面还居领先地位。韦伯从文化角度解释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趋向,把资本主义最早在西方出现归结于新教伦理。虽然此说颇多争议,但是,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却多少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哥伦布是意大利水手,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对富庶的东方极其向往。当时,鲁滨逊式的探险精神弥漫于西方社会,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向海外扩张提出了要求,西班牙葡萄牙争霸海权的斗争业已展开。于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船远航.此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开拓海路,寻求扩张之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对西欧国家在建立殖民地,对外移民和海上贸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郑和下西洋则是明朝皇室政治斗争的直接产物.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取明建文帝朱允文而代之。鉴于建文帝的残余势力犹众,且有人"犹思兴复",伪装归附,却暗地谋刺朱棣("明史"卷103"景清传")。朱棣除用暴力残酷镇压政敌外,为了瓦解政敌的社会基础,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采取了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方针,借以调和国内矛盾,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万国来朝"历来被具有大国心态的中国统治者视为皇帝圣明,太平治世的标志。于是,朱棣便派遣在"靖难之役"中出入战阵多建功勋的郑和出使西洋。其实,郑和下西洋还负有到海外察访建文帝的使命。建文帝被推翻后,下落不明,传闻亡命海外。这使忠于故君的残余势力反叛之心不死,对安定团结极为不利。因此,朱棣想藉郑和下西洋查出建文帝的下落,以绝后患。

郑和下西洋造访多国,均以赠送珍贵礼品为手段,换取对方上层人物的好感。礼尚往来,他们再派使臣回访中国。这种高价购买"万国来朝"的举动,不但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助长了统治者狂妄自大的心理。他们把这种国际交往看作是"四夷宾服",有的朝臣竟以此上书永乐皇帝朱棣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德垂之万世"。郑和下西洋确实显示了中国当时的国力,然而,唯我独大的天朝心态也因此而愈益膨胀。郑和的随员费信在其所著"星槎胜览序"中说,看他的书,不用到外国去,就可以知道"中国之大,华夷之辩",也可以了解"殊方末俗之卑陋"。

正当中国君臣热衷于窝里斗,自以为了不起的时候,新大陆的发现使整个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变。才几百年的光景,西人便携坚船利炮前来扣关。此番不再是"四夷宾服",却是洋鬼子欺负天朝.真刀真枪的干了几个回合之后,天朝君臣方晓得洋鬼子厉害,自己已然技不如人,但悔之晚矣。百年来,我们受够了洋鬼子的欺负,至今也还生活在西方文化霸权的阴影之中。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炎黄子孙,梦寐以求。但是,拿万里长城,兵马俑和郑和下西洋等祖先的"丰功伟绩"来炫耀非但无法激发民族的自强精神,反倒显示出一种没落户式的无奈。姑且不论盲目崇拜祖先是否就能获得心理补偿,难道我们不该认真反省一下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些"丰功伟绩"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氮! 回复 悄悄话 郑和“大战”哥伦布
上帝啊!我们从来就不了解您!究竟是你创造了人类,还是人类发现了上帝?
尽管有个关於哥伦布的笑话∶说是一苹蟑螂卡住了哥伦布的罗盘,使得哥伦布误打误撞,一直向西航行二个月,终於发现了新大陆。
这个想象出来的笑话,其实一点不好笑,至少比不上最近网路盛传的“郑和发现新大陆”。
英国业馀历史学家孟席斯,在皇家地理会会议上解释,郑和在十五世纪时已率领其舰队,作出了人类史上首次环绕地球之旅。郑和的创举比较葡萄牙的麦哲伦(Fernao de Magalhaes)和义大利的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要早得多。也比英国的库克更早到达澳洲,并一度航海到南极附近。
好家夥,郑和瞒著皇帝环球旅行去了,发现了澳洲,还到过南极,不过郑和是偷偷派遣属下分遣进行的。
所以,这个英国天才,研究了郑和十几年的前潜舰舰长,同时还揭发了郑和的天大秘密,发现新大陆也不禀告皇上也就算了,他居然把地球是圆的也瞒住了─他把所有的海图用长条型绘出来,以免被发现地球是圆的。
至於在加勒比海被发现的唯一证据,数条中国古船,爲了保密原因暂不公布,等他的新书「1421年∶世界从此改变」出版後,真相便可大白。
以上若不当作笑话,信不信也由不得你,反正二十九家媒体实况转播,新闻在网路已经充斥,谣言已经漫天,你不信才是怪物。
真实的情况却是;义大利人哥伦布因爲看过马可波罗的东方传记,加上当时已经普及的地圆学说,引起航海家哥伦布的西航动机,费了七年的时间,曾经企图说服葡萄牙皇室,最後总算说服西班牙女皇伊莎贝尔,资助哥伦布出发西航,他坚持向西,沿著北纬二十八度航行,在69天後抵达瓜达哈尼岛,他并命名该岛爲圣萨尔瓦多岛。
哥伦布前後一共西航四次,最後在巴拿马,听当地土人说西岸还有一个大洋,後来这些讯息被哥伦布的小儿子记录下来,终於引发如达伽马、麦哲伦等环球航行的动机。
後来林白等横渡大西洋、环球飞行的创举,都是出自同一个概念。
尽管哥伦布率领的三艘船尼娜、圣塔马尼雅、品松号,没有任何一艘大过郑和的船舰,他四次率领的探险队人数总和,也比不上郑和任一次航行的舰队规模和人数,以今天的观点,船苹的大小、人数的多寡、航行的距离,已经不代表成就,从商业角度看投资报酬率,当然轻薄短小的哥伦布收获较大,从文化传播和历史的角度,哥伦布的成就更高。
相对于郑和七次的出航,显然直航美洲有著不同的意义,毕竟文化和历史的背景差异,使哥伦布这种独特意志力,让一个义大利移民摇身一变,成爲当时的杰出英雄,被西班牙王室封爲“爵士”的贵族身分,并任命爲新大陆“总督”。像神话般的传奇色彩,才是西方资本主义者的追求目标,它的含意背後就是;任何一个有合理根据支援的构想,只要得到适当资助,就可以获得数百倍的利益,即使他的出身仅仅是个平民百姓,甚至还可以被封爲贵族。而这个叫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的移民出身,更加强了成功英雄的传奇性,导致,经过文艺复兴的欧洲,展开了历史文明的新页,由资本主义脱颖而出。
西班牙航海家出发爲追求黄金、香料的梦想,成爲每个移民对新世界的向往,迄於今日。
作爲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哥伦布和郑和的航行成就,从开始出发前就已经决定了。
1.郑和是官派的。哥伦布是出於自愿争取的。
2.郑和爲监军、通使西方、开拓海上丝路。哥伦布爲发现航路而出航。
3.郑和携大军、粮草绥靖沿海。哥伦布轻船简从,粮食淡水有限,形同有去无回的冒险。
4.郑和以上国姿态,沿海岸巡航。哥伦布以朝圣东方的心态,远离海岸直航。
5.郑和是回族中官兼以信仰妈祖。哥伦布爲意裔移民,信仰上帝及耶稣教。
6.郑和抵达目地後携宝物返航,人民自行渡海。哥伦布三次增补、移民,欧洲各国竞争。
7.郑和发现南洋许多可通使或朝贡的国度。哥伦布以新世界的观念“殖民地”经营美洲。
8.郑和之後,明清两代继续海禁锁国。哥伦布引发地理的大发现时代,西人东来。
9.郑和的航海记录散佚,哥伦布的事迹广爲西方流传。
10.郑和的出航成爲东方单一的历史事件。哥伦布促成帝国主义的海权时代。
以及,还有更多的无法统计的,未经证实整理的人类文化影响。
无论如何,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动机,目前的解答,依然是找寻通往东方的中国海上贸易航路,并不是前往“发现”新大陆,当时他们以爲到达了印度东边群岛。
引用电影“哥伦布”中所谓;西班牙女皇授与哥伦布对发现地点的统治权利,(Governor of all Island or land discovered or as will be discovered by him.)换句话说,他只要宣称任何他到达的土地是他“发现”,就归他统治,即使他到达中国?
看来像是一场皇室和平民的打赌,显然逻辑上不能成立。
可笑的是,人类近代文明,却是经由这些荒谬的游戏所创造的。
假如哥伦布真的直达中国,女皇也无权封他爲中国总督,因爲他无论如何不能算发现中国,问题是,他凭藉什麽宣称他“发现”美洲?却不能宣称发现中国?
逻辑上说,他的目的地既然是中国,必然针对从中国带回的黄金、丝绸、瓷器、香料等索取红利,以及其他新发现的海上岛屿或陆地管辖权,即使他根本没有统治的能力。最多,授权与任命总督是在哥伦布登陆後,第二次出航前。逻辑上可以接受西班牙皇室任命他爲总督,治理这个他宣称“发现”新天地,反正西班牙皇室并无能力实际统治,由哥伦布去殖民何尝不可。事後证明,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的一场投资游戏,两蒙其利,这却是中国当时的封建观念中所没有的。这份平民哥伦布与西班牙皇室的合约,显然毫无效力,甚至值得鉴定真僞。
第二个“哥伦布”电影中的谬误,却描写成合约是在哥伦布登上陆地的一刻签下的。巧妙的掩饰了合约签订的时机合理性;应在第一次登陆到第二次出发之前。这种安排当然难以排除见证人的存在必要,视“抵达中国或发现新陆地而定。”。
错觉在於,以当时的情境“发现陆地”和发现美洲相差十万八千里,何况只是一个热带小岛,你不可以拾起一片树叶,然後宣称你拥有这棵树。所以,经过後续的探索,才确定了新大陆存在。显然,当初这份合约也实在大有疑问。最不合情理法的却是,他无法推翻岛上有“人类”的事实,却可以当场说他代表人类发现“美洲”,见证人是西班牙皇室,以及一份合约,这一点,哥伦布带回的土著,说明了文明建立的主从关系。
当时,原住民是否可以说∶“有一天,我发现海上飘来了一群义大利人,他们饥渴得半死,我们救活了他们,死了约三分之一,然後,我们给他们足够的粮食饮水,以及一些黄金饰物,送走他们,他们很感激的邀请我的族人,跟他们一起离开,有些族人相信祖先传说的上帝出现,就跟随他们前往他们宣称的”义大利“天堂,过了一年,义大利上帝又回来了,带来许多大炮┅┅。
我们的错误就在於,我们从来不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看美洲。
印第安人的错误就在於,他们把白人误当成上帝的使者。
毕竟,若是哥伦布什麽也没有发现,或者有去无回,这张废纸便成了西班牙笑话。若合约果真是在哥伦布出发前签署,只能说从来没有一个人将“发现”卖得如此高价。或者说从来没有一个皇室,签署一个连自己都无权授权的合约,将“发现”的定义权力拱手割让。
除非他比中国的皇帝,更相信他是世界唯一的统治者─上帝。
情况可能是这样;当西班牙皇室明白,哥伦布完成的是人类历史的创举,反过来必须奉承,并尊哥伦布爲爵士,只得“僞造”这份合约,以独占或分享这份荣耀吧!再不然,西班牙皇室如何宣称,抵达中国的任务已经失败?只“发现”了一群热带荒岛。
逻辑上,假若哥伦布的东方之旅是成功的,就不会有日後的麦哲伦横渡太平洋之举。
而後历史证明,接二连三的冒险、奋斗,让游戏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创造行动。海上贸易探险,成爲东西方贸易交流的原动力。
无论如何,哥伦布未曾到达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哥伦布抱憾以终是不会错的,他究竟如何统治他宣称发现的土地,一切是後话,包括电影“哥伦布”最後,西班牙人发生内哄战争,两派互相杀戮,土著首领唾弃白人,哥伦布挽留他共同重建,土人回应哥伦布,你爲何不学我们的语言?然後弃他进入丛林而去。
既然哥伦布不能抵达中国,那只好让郑和发现新大陆吧!
今年三月,这位英国研究者宣布,在加勒比海的一批中国沈船,可以证明中国人先“发现”美洲,并且宣布这个发现跟郑和有关。
果真如此,那麽晚郑和近一百年抵达美洲的哥伦布,并不算首先“发现”者,除非“发现”这个名词允许排列先後,并且,被发现的“原住民”接受被其他人类发现的逻辑,否则“发现新大陆”仅爲欧洲人的发现,和东方中国人无关。
反正,有一个人在五百年後,发现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郑和才是,虽然郑和本人并没有去,但他的船去了就算,而原来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迄今不知道他是被“发现”的,而且还被发现了两次,两次间隔一百年。至於那些沈船中发现美洲的人呢?
反正死无对证了,当然死的无名人不能算发现者,这是资本主义法则,谁叫郑和没在英国开记者会。
我实在弄不懂这种白种人逻辑,总是不把“有色”人种当人。
或者说∶资本主义“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不可以骗天下人,但你可以骗半个天下人。”
这样,至少有一半人想不出推翻你的理由,其中的一半,还在沾沾自喜分享收获。
幸好,这个讯息已经不再扩大了。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并不知曾经有这样一个重大的新闻。
西方曾经爲亚美利加和哥伦布谁发现美洲,争论是否该改称哥伦布洲?其过程与今相似,结果美洲已经不能改成“哥洲”了。当然,中国人翻译(America)亚美利加时,巧妙的避开(Asia)亚洲,改从“美”洲,所以从来不知这件争执,也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告诉我。
因此争论郑和与哥伦布谁先发现美洲,的确没有意义。把历史用逻辑拿来辩论,也是没有意义,证据出土的时候,笑话就不好笑了。
网路上却有数百个网站,抢先传播这个新闻。
以西方发现(DISCOVER)的定义标准,当时郑和发现了南洋、印度、中亚、非洲各国,七次出航,却没有被“天国”皇帝授权统治任何“发现”的属地,更没有合约证明他的统治权。原来郑和还吃亏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他是被派出航,其实也不用太在意,後来美国独立了,英、法、西班牙都没有沾到好处,二次大战後,许多殖民地国家明白这一点∶“没有人有权发现别人。”也就纷纷独立了,南洋却对中国朝贡了几世纪之久。
哥伦布登陆美洲时,除了土著部落,并没有高文明国度,因此可以被授权统治。但他必须从头建立一个新文民,把没有贵族的、平等、自由观念带入美洲。於是他开始探索(EXPL ORE),最终的办法就是殖民。十六世纪,各国竞相投入航海的结果,促成大发现时代。
迄於今天的美国太空计划,太空梭分别以发现号、哥伦布号、探险号等命名,并进入二十一世纪。
太空计划最终目标还是发现其他宇宙生命,进而移民太空。如今,许多国家已经明白太空探索的重要,继地理大发现後,纷纷展开了人类另一阶段的大探索时代。
郑和七次下西洋,却没有推动殖民的文字记载,却有著东南亚二亿华侨人口的事实,恰好接近今天美国的总人口数位,是巧合吧?也许封建制度比较踏实一些,郑和随从兵士有没有战死一半?郑和也没有杀光当地原住民?虽然当时郑和船舰上已经有了大炮。
奇怪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声称过,“发现”南洋各国。金巴达、阿里巴巴也没有类似的观念文字记载!北欧维京人就没有到过格陵兰吗?文明是唯一的决定标准吗?
由於中国当时是封建制度吧!所以连“发现”的意义都不懂,所以,郑和根本都不能发现哪儿,所以──根据这种逻辑,早去一百年也没有用,美洲还是哥伦布“发现”的。否则,万一郑和当年到达了欧洲,当时欧洲相对落後中国,郑和不是发现了欧洲吗?
不知道我对“发现”的认知是否错了?我也不想以这个名词爲题,写一篇论文。
我们的错误就在於,我们从来不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看美洲。
同时,也从不站在阿拉伯回族人的角度看回教世界,他们既不是资本主义,又不是封建社会,所以他们在九一一之後,都成了恐怖份子,我真不了解我爲何不懂回教世界。
原来,我们只有自己的民族主义,从来没有别人的民族主义。
原来,我们都忙著追逐社会主义,继社会主义之後又追逐资本主义,万一又错了呢?
不管郑和是不是人类第一次的地理大发现,不管郑和曾经到过的地方有哪些,问题是这些当代第一手的天文、地理、海洋知识爲何消失了?这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是否还会重演,更多文明会消失的历史?
显然,哥伦布第二次的地理发现,虽然晚了郑和一百年,但是却可以使欧洲文明後来居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