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 2009年09月18日
(2009-09-20 06:27:07)
下一个
奥巴马宣布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的计划
【华盛顿消息】 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7号宣布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的计划,但是他同时警告,伊朗实施的导弹计划仍然是一种威胁。国防部长盖茨当天也表示,美国计划2015年在波兰和捷克部署新的导弹防御系统。
奥巴马17日在白宫表示,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的计划,是为了采取更加有效的新技术,以强化美国的导弹防卫能力,
美国总统奥巴马 表示:“我们在欧洲部署的新型导弹系统,将为美国军对与美国盟国提供更强大,更精准与更快速的防卫能力,这将比旧系统更全面,所提供的功能也证明是更有效率,同时也持续我们对保护美国国土免于远程导弹威胁的承诺。”
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基地是布什政府的计划,去年美国才与捷克和波兰就反导基地问题达成协议,但奥巴马上台後政策大转弯,国防部长盖茨17日解释,由于新的情报显示伊朗在短程及中程导弹的发展对美国与盟国造成更大威胁,因此美方改变策略,但美国仍打算在2015年在波兰和捷克部署陆基标准3型反导弹系统。这项系统属于新型远程防空导弹,可用来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美国情报单位现在评估显示,伊朗短程与中程导弹的发展比原先预计的快速,这对我们在欧洲的武力造成更大更直接的威胁,这也同时威胁我们的同盟。”
白宫官员透露,上周日奥巴马在国安团队的建议下,决定撤回这项计划,并且於16日分别致电捷克和波兰总理说明原因,布什政府要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一直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综合消息】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 :“我们在欧洲部署的新型导弹系统,将为美国军队与美国盟国提供更强大,更精准与更快速的防卫能力,这将比旧系统更全面,所提供的功能也证明是更有效率,同时也持续我们对保护美国国土免于远程导弹威胁的承诺。”
●“大国角力”之重压下的“权宜之举”
仅就内容而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原因”果真如上述所描述的那样,那么,这位演讲能力非常出众的美国总统显然在领导一个“搞不清楚状况的美国情报部门与美国国防部”。
显然,真正迫使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计划的,不是什么技术原因(因为这个所谓导弹防御系统本身就有巨大的局限性,这不是新闻),更不是什么“最新情报显示伊朗在短程及中程导弹的发展对美国与盟国造成更大威胁”这种情报上的失误,而是“大国角力”之重压下的“权宜之举”。
在我们具体展开之前,再来阅读几则新闻。
俄罗斯外长:俄罗斯不会参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莫斯科消息】据俄新网17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8226;拉夫罗夫否定了俄罗斯会加入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可能。
拉夫罗夫在评价记者所说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意欲在近日委以俄罗斯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的重任”时说:“我确信,那些紧张的寻求这一绝境的出口的人,甚至在他们最疯狂的幻想中也没指望俄罗斯会在某个时参与军事解决这一冲突的行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同时表示,俄罗斯祝愿在阿富汗行动的联军取得成功。
内贾德称伊朗不需要拥核但不排除获得核武器
【综合消息】 美国NBC电视台17日播出了对伊朗总统内贾德的专访。内贾德在专访中表示,伊朗不需要拥有核武器,但是也不排除获得核武器的可能性。
据法新社报道,在NBC电视台17日夜间播出的专访中,内贾德说:“伊朗长久以来赞成对话与谈判的方式。这是我们的思维,并没有改变。”
但是,NBC网站上还引用了内贾德这样的话:“铀浓缩完全可以和平利用,伊朗绝不会停止铀浓缩的工作。”
他说:“核武器是历史的产物,属于上一代人。我不认为核武器是必需品。”
但内贾德同时也表示,不能明确排除伊朗获难得核武器的可能性。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5日表示,在10月1日伊朗与六国的会谈中,伊朗必须“正面地”回应国际社会对它核计划的忧虑。
她说,这次会谈,是伊朗是否真正准备好就外界忧虑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试金石。
希拉里还说,美国正在为会谈做两手准备,即胡萝卜与大棒两种方式,以处理伊朗核问题。
以色列国防部长称中东形势动荡难以禁止核武器
【综合消息】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在17日媒体出版的访谈中表示,中东地区形势太动荡,要在整个地区全面禁止核武器,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据美联社报道,巴拉克是在接受《以色列日报》(Yediot Ahronot)访谈时说这番话的。
巴拉克在访谈中再次重申,伊朗的核计划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当记者问及以色列会否在“无核中东条约”上签字时,巴拉克说:“在从马拉克什到孟加拉国的穆斯林世界,与西欧人一样行事时,就不需要在核裁军问题上辩论了。”
以色列认为伊朗在开发核武器,但伊朗对此予以否认。外界普遍认为,以色列已经拥有核武库,但是以色列对此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阿根廷对中国等国自行车橡胶轮胎实施反倾销
【布宜诺斯艾利斯消息】阿根廷生产部17日宣布,将对从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自行车橡胶(17285,-360.00,-2.04%)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
阿根廷生产部工业秘书处发布的公告称,调查证实,从中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自行车橡胶轮胎存在倾销行为,对阿根廷相关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阿生产部的决定,阿海关将对上述国家出口到阿市场的自行车橡胶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此外,阿生产部还决定对从新西兰进口的玻璃纤维实施反倾销措施。上述反倾销措施有效期均为五年。
自去年10月以来,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进口产品的措施。阿企业界人士对此提出批评,指出这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利于阿经济的长远发展。
金正日会见胡锦涛特使 称中朝友谊牢不可破
【平壤消息】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18日在平壤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使、国务委员戴秉国。戴秉国转交了胡锦涛主席致金正日的信函。
金正日感谢胡锦涛主席派特使访朝,并带来亲署信,请戴秉国转达他对胡锦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金正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朝鲜党和人民为此感到自豪,衷心祝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朝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努力。金正日说,朝中传统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牢不可破。朝中关系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朝鲜党、政府和人民有意愿和决心继承和发扬朝中传统友谊,希望以两国建交60周年和朝中友好年为新的起点,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及各领域合作,推动朝中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金正日阐述了朝方对朝鲜半岛局势及朝核问题的立场,表示朝方将继续坚持无核化目标,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愿通过双边及多边对话解决有关问题。
【时事点评】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说了,真正迫使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计划的,不是什么技术原因,更不是什么情报上的失误,而奥巴马主义在“大国角力”之重压下的“权宜之举”。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首先要强调的是,这种“权宜之举”表层似乎在针对“中、东欧”,深层似乎在着眼于“中、南亚”,但骨子里却是瞄着“地中海与科索沃”,是“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的最新演绎。
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上述内容,我们曾经断断续续地给出一组观点与论据,为了更好地认清今天的局势,在此归纳如下:
●美国终究不敢在南亚方向“独自挑衅”中国重中之重的无奈之举
第一,我们认为,所谓“变革版尼克松主义”也好,“美国全面重返东南亚”也罢,对华盛顿决策层而言,不过是一对“无奈的举动”。
在我们看来,尽管美国国务聊希拉里的那“一连串声明”听起来显得“非常主动”(用西方媒体的文字来解读也就是所谓的“预示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改前任布什政府忽视东盟的政策,传递出对这一地区安全和经济事务施加影响的强烈信号”),然而,演绎至今的结果刚刚相反,且恰如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强调的那样:“美国重回东南亚”不仅没有什么“主动”可言,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被逼无奈,本质上看,是“美国急于在南亚破局、但因欧盟拒绝提供南亚合作,而中国又默认朝鲜第二次核试、准备在东亚破局、从而万不得已就从西太平洋方向一举颠覆美国全球安全框架”之后的“无奈”之举,是美国终究不敢在南亚方向“独自挑衅”中国重中之重的“无奈”之举。
●“企图跳出”这种“无奈”,美国被迫宣布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计划
显然,美国被迫宣布放弃在东欧设立导弹防御基地计划,也与这种“无奈”并“企图跳出”这种无奈直接相关。这一点,我们将在稍后再做展开。
●从俄罗斯方面“相关立场表白”中去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再去观察“俄罗斯外长:俄罗斯不会参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的新闻,也就不难从俄罗斯方面“相关立场表白”中去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评价记者所说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意欲在近日委以俄罗斯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的重任”时说:“我确信,那些紧张的寻求这一绝境的出口的人,甚至在他们最疯狂的幻想中也没指望俄罗斯会在某个时参与军事解决这一冲突的行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相信任何人都不难提炼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尽管美国以种种“可笑的理由”、不顾波兰等“亲美中东欧国家被美国出卖后的强烈不满”、宣布“暂时放弃(对翻脸如翻书的美国而言,宣布放弃之后还可视需要随时宣布恢复)”在东欧布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但俄罗斯不是傻瓜,仅仅一个“暂时放弃布署反导”的“口头承诺”是不可能换取来自俄罗斯的、实实在在的“南亚配合”的。
●俄罗斯公开强调“不会参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的潜台词
不仅如此,从俄罗斯外长的态度来看,起码到目前为止,华盛顿的“口头承诺”甚至连莫斯科的“口头承诺”也没有淘换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罗斯公开强调“不会参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在公开声明:在美国进一步满足俄罗斯的要求之前,俄罗斯承诺向驻阿美军提供的那条补给通道,由于没有一只“驻阿俄军”所代表的“背书”,那实质上不过是一张口头协议与临时协议,或者是一张“可撤销信用证”。
●美国要想将那条通道办成“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还有许多“后续手续”需要办理
显然,从这位俄罗斯外长用诸如“确信...”、“绝境....”、“最疯狂的幻想....”、“绝不可能....”等没有回旋余地的用词,断然封死俄罗斯准备参与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任何可能性的情况来看,美国要想将那条俄罗斯通道办成一张“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还有许多“后续手续”需要办理。
●美国人必须补办的头一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条“后续手续”
非常清楚,在俄罗斯眼里,美国人必须补办的“后续手续”中,头一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条,就是“美国必须以不可逆转的方式”保证容忍“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及乌克兰政局恢复影响力的任何努力”、继而保证容忍“俄罗斯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恢复影响力的任何努力”,实质上,也就是保证容忍“俄罗斯对‘中东欧’增强影响力的任何努力”,
●再谈俄罗斯的重中之重、欧美的当务之急
然而,包括乌克兰、波兰、立陶宛等在内的“中东欧”,既是“俄美”全球战略争夺的焦点之一,也是“俄欧”全球战略争夺的焦点之一,不仅如此,它还是俄罗斯的重中之重,是欧盟的当务之急。
另外,由于俄罗斯与欧盟中的主要国家都有意构建所谓的“俄欧新关系框架”,并打算将“俄欧新关系框架”作为欧洲安全组织的三根支柱之一(另两根是欧盟与北约),从而与美国主导的北约并架齐驱;还有,“俄欧”之间还有意在“俄欧新关系框架”的基础上,在科索沃独立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独立的“承认问题”上“有话好好说”,并以此为起点,在针对大中东计划的地中海计划上“有所合作”;
●“中东欧”其实与美国“准备强行破局”的南亚方向一样,也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欧盟将利比亚拔高为地中海方向(包括了科索沃问题)的战略支点,鉴于俄罗斯与北约(实际上是欧盟)的军事力量在搜寻“北冰洋号”时曾进行了一段“富有成效的军事合作”,即便是为了维护北约(实际上是美国)在欧洲安全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即便是为了保住北约(实际上是美国)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中起到控制局面的主要角色,能否继续有效地控制住“中东欧”,其实与美国“准备强行破局”的南亚方向一样,随着中国初步成功地将“中欧俄美”间利益交换的主要舞台由自己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给顶回到了欧美的重中之重--巴尔干、科索沃方向,也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
●在美国是否做到了“尽可能地与俄罗斯有话好好说”的问题上,最具指标意义的是两个先行指标
值得强调的是,通过中东欧(波兰、乌克兰、格鲁吉亚)可以控制由俄罗斯、里海输往欧洲的能源,这是一条近年来已经使用了数次的绞索--一条一旦需要便可立刻勒住欧盟、俄罗斯脖子的绞索,这也是一条隔离俄欧战略接近、防止俄欧构建“俄欧新关系框架”的、效率非常高的隔离带。
因此,对美国而言,与俄罗斯之间在“东欧与南亚利益交换”的问题上,“尽可能地”有话好好说是一回事,真到了“具体兑现”这个层面时,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人是否做到了“尽可能地与俄罗斯有话好好说”的问题上,最具指标意义的,恐怕就是所谓的两个“先行指标”了。
●再谈“俄美”能否“有话好好说”的两个先行指标
众所周知,在之前的点评中,准确地讲,在奥巴马政府刚刚上台、美国国务聊希拉里拿一个象征“美俄关系重新启动”的“开关模型”高调访问莫斯科、从而与俄罗斯合伙摆出一副准备在“北约框架之外(对美而言)”与“上合框架之外(对俄而言)”有话好好说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将“石油价格能否重上70美元一桶”列为“美俄之间能否有话好好说”的经济先行指标,同时将“美国是否强行布署东欧反导系统”列为一项政治先行指标。
●如果这两条“先行指标”都不能达标,那么......
请大家注意,不论是经济先行指标还是政治先行指标,本质上都不过是我们进一步判断美俄之间能否坐下来“有话好好说”的“先行指标”,换句话说,如果这两条“先行指标”都不能达标,那么,别说“实际交割”什么“东欧与南亚利益交换”,恐怕连坐下来“有话好好说”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真实的情况就是:在美国国务聊希拉里拿着那块“开关模型”访问莫斯科之后的漫长日子里,“美俄”之间在南亚问题上坐下来“有话好好说”的场面绝不多见,反倒是在东欧问题(特别是格鲁吉亚、乌克兰问题)上的“恶语相向”始终维持着一种常态。
●在可见的几个月内,国际原油价格极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另外,在讨论过程中,东方经济评论员则提醒大家注意,在奥巴马正式宣布暂停在东欧布署反导系统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仍然”在70美元一桶的附近地带“卧倒不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整整3个月了。
在我们的讨论中,70美元一桶的原油价格,基本上是个平衡点,是个既能让石油的主要生产者之一的俄罗斯经济勉强支撑,又能对石油主要消费者之一的“中国经济运行成本”施加一定战略压力的平衡点。
●更像是一笔“政治协议”、或者一笔“政治订金”
显然,在我们看来,在70美元一桶的价格带持续3个月的时间小幅盘整,对美俄而言,更像是一笔“政治协议”、或者一笔“政治订金”。
非常清楚,国际市场显然也从俄罗斯外长的那番态度中看到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即便奥巴马政府在“两个先行指标”上业已达标,也不过是刚刚摆出了一个“尽可能地与俄罗斯有话好好说”的“明确态度”而已,距离“俄美”之间“真正兑现”、完成利益交割、还远着呢!
●美国为驻阿美军补给线“必须支付”的一笔买路钱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俄罗斯外长立刻抛出“俄罗斯不可能参与军事解决阿富汗问题”的表态来看,俄罗斯似乎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尽管美国人在“两个先行指标”的问题上已经达标,但站在俄罗斯的立场来看问题,那都是双方能否坐下来“有话好好说”的前提条件。
因此,作为“有话好好说”的下一个层次问题,在美国有求于俄罗斯的情况下,国际石油价格能否再上一个台阶、并至少维持住几个月,恐怕是华尔街资本“租借”一条驻阿美军补给线而“必须支付”的“定金”;至于国际石油价格能否继续突破100美元关口,站在俄罗斯利益看问题,恐怕可以视为华尔街资本是否愿意为这条“临时补给线”支付足够的买路钱。
●既做南亚破局的最后准备、也对中国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从而迈出“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的关键一步
第二层意思,显然在“说给北京听”,由于美国在东欧问题上对俄罗斯如此这般的低声下气,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想强调“美国有不惜代价也要借道俄罗斯、增兵阿富汗的决心”,一方面做“南亚强行破局”的最后准备,一方面以“此最后准备”对“视南亚稳定为自己重中之重的”中国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从而迈出“变革版尼克松主义”最为关键一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的主要着眼点仍然在于欧洲(欧元)、在于维持美元本位制,要做好这一点,在策略上,就要对有能力策应欧元的中国(人民币)施加最大的压力、迫使中国(人民币)实行有利于美国(美元)的政策。
●奥巴马政府在这个时间点针对中国连续出手的意图何在?
我们认为,奥巴马政府宣布放弃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也有着明显的“分化中俄、拆解上合”的企图心,这不是什么秘密。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奥巴马政府在这个时间点针对中国连续出手,分别在经济层面(签署轮胎特保案)、军事层面(美国防长公开点名中国、称中国对美国太平洋安全构成新威胁),不惜将“G2”吃进肚子、自己打自己的脸,也要对中国火力全开,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想将攻击点集中在中国身上,诱导“方方面面(包括北方与南方国家)”、基于各自的私心、从各个层面(包括政治与经济、甚至军事)对中国予取予夺。
在这个问题上,在经济层面,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就是“同属南方国家、且对美不满的”阿根庭基于自己的私心,也开始仿效美国的做法,其生产部也在今天宣布:将对从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自行车橡胶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
再一个就是“属北方国家、目前最需要与中国一道反对贸易保护行为、且对美国金融霸权不满”的德国,其太阳能行业打算向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展反倾销调查。
在军事层面,最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中国的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印度媒体正在狂炒中国对印度的军事威胁,印度政府也在“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一局面。
●或许是美国人在“现学现用”
总体上看,美国的策略似乎也是想以“发动群众”的方式、对中国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国以“发动群众”的方式,暂时打破西方资本控制的三大铁矿公司对国际铁矿砂现货价格的垄断之后,这或许是美国人在“现学现用”。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事实上,正是基于对这一局面的担心,我们才始终认为,对来自美国方向的任何贸易保护行为,中国必须予以坚决反击,毫无退路可言。即便与美国打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也在所不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应该像毛泽东主席当年决定“抗美援朝”时所想的那样: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在“发动群众”的问题上,北京可谓是“以革命的一手对付反革命的一手”!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注意到,在美国通过“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之后,中国立刻启动针对美国鸡肉产品、汽车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这就是在针锋相对:它不仅瞄着对美国影响面很大的行业与产品的一着,也瞄着“三边撕裂”的一着(欧美日在汽车业上竞争非常激烈)、还是瞄着“南北撕裂”的一着(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没有进展,就在于欧美对农产品补贴过多,严重损害南方经济的利益)。
因此,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最终全面爆发,除了严重损害中美双方的实体经济之外,还将对世界经济造成致命打击,从而对急待修补的“华尔街金融永动机”致以致命的一击。
对中国经济而言,大不了就过几年苦日子、顺便在“北方经济与南方经济的全部萧条中”,在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上多用点儿心思。
非常清楚,在“发动群众”的问题上,北京可谓是“以革命的一手对付反革命的一手”!在贸易战、甚至金融战的问题上,“中国经济”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准备与决心,要有“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的手段。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非如此则不足以”打退美国、甚至是欧美联手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
●俄罗斯“说给北京听”的意图
因此, 俄罗斯“说给北京听”的意图,在表面上,既在于强调上合团结、也在于强调在上合框架内的中俄团结。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除云谁都知道的表面意图,俄罗斯“说给北京听”的实际用意、则在于“真心希望”不论华盛顿施加多大的战略压力,北京都能继续强硬下去。因为只有这样,俄罗斯才有机会在“中欧美”之间最大限度地牟取战略利益。
●华盛顿还有三个非常隐匿的战略意图
有必要补充一点的是,美国在东欧问题上对俄罗斯如此这般的低声下气,除了急于“借道”俄罗斯、从而表现出一种“一定向阿富汗增兵、一定要在南亚破局”的战略决心,从而对中国施加最大战略压力之外,还有三个非常隐匿的战略意图。
●在如何处理两个“当务之急”的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似乎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前面说了,随着局势的变化,东欧方向与美国急于破局的南亚方向一样,也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因此,在如何处理两个“当务之急”的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似乎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第三次G20国际金融峰会即将举行的情况下,在“中欧”有意在G20金融峰会上再次联手攻击美国金融霸权的情况下,在科索沃问题“正在”取代南亚问题而成为“中欧俄美”利益交换的主要舞台的情况下,在人民币正在加快走出去的力度与速度、全力配合欧元对美元施加最大战略压力的情况下,在除“俄美”之外、俄欧也在东欧一线争斗不休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奥巴马即将访华、从而急需访华筹码的情况下,美国选择这个时候宣布放弃(实际是暂停)布署东欧反导系统,以实现“两个先行指标”全面达标的方式,向俄罗斯充分表达“愿意尽可能地有话好好说的态度”,其真实目的非常隐蔽。
●华盛顿是想在东欧问题上“欲擒故纵”
首先,美国是想在东欧问题上“欲擒故纵”,并继续扰乱俄罗斯的软腹。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美国的当务之急,作为美国同时制衡欧盟与俄罗斯的战略工具,作为阻止俄欧战略接近的“高效隔离带”,在俄罗斯总统日前再次呼吁欧盟加快“俄欧新关系”进程、以共同挤压美国在中东欧势力的情况下,美国是不可能就这样全面让出东欧的。
事实上,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奥巴马并没有说“永不布署”东欧反导系统,而是准备在晚几年布署更先进的全球反导系统(陆基与海基),且强调将继续与波兰、捷克等国家加强安全合作,这除了想安抚被美国交易掉的波兰、捷克之外,也是在强调“美国不会撤出东欧”,从而既可在“俄欧”之间(准确地讲,是在俄罗斯、西欧与东欧之间)留下一根楔子,好让两者之间(准确地讲是三者之间)继续“剪不断、理还乱”,以这种“欲走还留”的态度、让“俄欧新关系进程”突然失去着力点。
显然,如果美国彻底撤出东欧,那么,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似乎更加容易处理科索沃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问题,但问题就在于,美国并不打算全面撤出东欧。
这样,波兰、乌克兰、格鲁吉亚等中东欧国家就有本钱继续在西欧与俄罗斯之间游戏、并拿“随时准备美国反导回归”、在俄罗斯与西欧之间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不难明白奥巴马为何是“暂时停止、而不是永远停止布署东欧反导计划”的真实用意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突然放弃东欧反导计划,不仅不意味着美国彻底让出东欧,反而意味着还没有来得及谈好的“俄欧新关系进程”,可能因突然失去美国这个第三者,这个需要“俄欧(西欧)”联手共同挤压的对象、而陷入停滞,继而让“俄欧”之间在科索沃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问题不那么容易达成妥协,从而直接减轻美国在地中海方向的科索沃问题上所承受的战略压力,并一定程度地卸掉中国通过科索沃问题、在地中海方向对美国施加的强大压力。
●美国想“尽可能地”防止“中俄欧”在自己的后院另外打造一张“利益交换平台”
其次,美国是想尽可能稳定自己的后院,尽可能地防止“中俄欧”在自己的后院另外打造一张“利益交换平台”。
我们注意到,俄罗斯刚刚与美国后院的反美英雄--查韦斯签定了一大堆军事合同与能源合同,且包括核技术合作;“南美经济抗美中心”--巴西也宣称自己能制造核武器;中国近期还与“南美政治抗美中心”-古巴签定了一大堆合作文件、与委内瑞拉签了一单160亿美元的商业合同;
显然,如果能以两个“先行指标”全面达标为条件、换取“美俄”坐下来,在包括中东核扩散、南美州核扩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话好好说”,那么,站在美国角度看问题,不论将来“双方能将好话说到哪一层次”,只要能延缓这些问题,争取到一定喘息时间,尽可能地防止“中俄欧”在自己的后院另外打造一张“利益交换平台”,对美国利益都是“有所助益”的。
●刻意制造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大气候”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刻意制造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大气候”,从而诱导各怀私心方方面面、对中国的“重中之重”施加最大限度的压力。
这一操作原理,就如同前期欧盟拔高利比亚的地位,准备用地中海计划掩护科索沃独立后续进程的和平发展,而中国也配合将“大国利益交易平台”从南亚方向推向科索沃方向的操作原理类似:就是要在地中海上空形成一种不利美国的“大气候”,激发“方方面面”的私心,促使它们纷纷瞄着美国利益“扔石头”。
●想将“大国利益交换的主要平台”再从地中海、科索沃方向“挪回”南亚方向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强调:在相当程度上,通过死盯“美元本位制”,加大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力度”与“速度”、全面冲击美元地位的办法,中国成功地维系了在伊核问题上建立、并运转起来的“中欧俄”战略协调,并已经初步地实现了将大国间利益交换的主要舞台,从自己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推向对方的重中之重(地中海区域的科索沃方向)的战略目的。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愿意、或者刻意摆出一个“尽可能地与莫斯科有话好好说”的态度之后,是既出于“着重强调”这份“与俄有话好好说”的态度或者诚意,也出于“配合针对中国贸易限制措施”的意图、以进一步对“中国经济运行成本”施加一定战略压力、进一步干扰中国经济运行的目的;但更出于对中国重中之重--南亚方向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的需要,是想通过摆出一副“决心”将南亚破局从“准备阶段”提升至“正式实施阶段”的姿态,鼓动“方方面面”(特别是印度),与美国一道,将“大国利益交换的主要平台”再从地中海、科索沃方向“挪回”南亚方向,对中国施加最大的压力,并以此作为“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的关键一步,直至促成北京(人民币)做出有利华盛顿(美元)的战略选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示意下,刚刚送走达赖的马英九,与日本一道,又在钓鱼岛方向弄出了新闻,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是“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继“达赖牌”之后,再一次利用台湾对中国施加战略压力的举动。
●一旦类似决议被通过,也就意味着一向由美国主导的“中东局势”走到了嬗变边缘
非常清楚,这种“挪回”的企图未必符合欧盟(欧元)的“现时利益”,也正是如此,我们注意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稍晚时候将举行会议,有消息称,会议极可能在中国与欧盟联手的情况下,通过一项决议,决议内容与“核查以色列”相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类似决议被通过,也就意味着一向由美国主导的“中东局势”、也就走到了嬗变的边缘。
●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也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
第一,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当下,我们更加关注现在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地中海方向,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地中海上空的“大气候”必将决定、并作用于东亚(包括东南亚)方向的“小气候”,而“大气候”与“小气候”又将直接影响南亚的风云变幻。
第二,“不能完难全排除”未来几个月美国、特别是“美元本位制”有承受不了巨大“内外压力”而狗急跳墙的可能性。
但就目前而言,尽管华盛顿在中国周围拼命搞事,但在地中海方向(包括中东、科索沃)已经成为大国角力的主要舞台之后,它想在南亚方向“成功找寻”替自己火中取栗者的可能性并不大。
只要中国有随时在南亚方向打一场“巴式抗美援朝”、或者“阿式越南战争”的准备与决心,并在军事上弹压住印度的“政治野心”,那么,在南亚方向,华盛顿在军事“单独挑衅”中国的胜算极小,美军在南亚方向最终狗急跳墙的可能性倒也不大!
第三,一旦局势发展到大国间的主要交易平台被顶回科索沃方向,而最终无计可施的美国人还要“准备”强行在南亚破局以图迅速翻盘,从而实质性地对中国下最后通牒,迫使中国在最后关头做出有利于美元本位制的政治、经济选择,延缓那个近乎无解的美国金融问题,那么,对中国而言,最有力的反击都将着眼于“美元本位制”,但在具体手段上有两个选择:
其一,要么在科索沃方向直接挑起欧元与美元的冲突,办法是对美元升值,对欧元贬值,从而以世界最大美元储备持有者的身份,世界上最大商品提供者的身份,在其它经济体的帮助下,影响欧元、美元的价值预期,影响欧美市场的长期利率,导引东亚经济圈的货币运行方向、东亚经济圈实务商品的输出方向,从而直接决定欧元与美元的市场份额“预期”,迫使“欧美”在科索沃问题上“表态”,从而全面打破现有国际金融体系。
其二,就是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核查”以色列的主张,并将以色列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捆绑在一起,共同核查、一体解决,其结果是,要么迫使以色列在地中海计划与大中东计划中做出明确选择(如果核查证实以色列没有核武器,以色列就必须如此),要么就放手伊朗跨入核门槛(如果核查以色列有核、或者以色列拒绝核查,那么伊朗就有必要如此),从而全面打破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秩序,当然也包括现有国际金融秩序。
●就目前而言,中国优先采取了“其二”的方案
显然,从美国正式宣布放弃东欧反导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大的意外,美国下一个动作必然“正式宣布”大规模增兵阿富汗、并“正式启用”俄罗斯通道,从而“准备强行在南亚破局以图迅速翻盘,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正式宣布.....”、还是“正式启用....“,更或者是”准备强行在南亚破局....”,在所有这一切“没有正式、全部成为事实之前(请注意我们的用词)”,本质上都属于“对中国下最后通牒”。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了一项“涉及核查以色列”的决议文,也就可以视为中国与欧盟在中东问题上、地中海问题上的“公开联手”,也就意味着中国优先采取了“其二”的方案。
●不论是伊朗、还是以色列、都在“准备下一步”了
显然,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再去观察“内贾德称伊朗不需要拥核但不排除获得核武器”、以及“以色列国防部长称中东形势动荡难以禁止核武器”的新闻,也就不难明白,不论是伊朗、还是以色列、都在“准备下一步”了。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事态的最后发展果真如以色列所说的“中东形势动荡难以禁止核武器”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伊朗“必须跨入核门槛”,也就意味着美国苦心经营的中东格局将彻底破局。
●方方面面”正在努力形成的“大气候”,到底对谁更加的不利?
在这种前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地球上,“方方面面”正在努力形成的“大气候”,如果只考核所谓的“G2”成员,到底是对中国不利的成分大呢?还是对美国不利的成分大?
显然,我们认为,这个“大气候”更多地不利于那个“于气极败坏中、不得不将G2吃回肚子”的“G2”成员。
●为了诱导俄罗斯的私心、或者“购买”俄罗斯的南亚配合,不排除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显然,为了扭转不利,为了诱导俄罗斯的私心、或者“购买”俄罗斯的南亚配合,从而尽可能地制造一种“不利于中国的大气候”,我们认为,不排除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可见的几个月内,华尔街金融资本控制下的国际原油价格极可能再上一个台阶,运行在80至90美元区间,甚至不排除重上100美元的可能性。
●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所谓“东欧与南亚利益交换”,其核心要义在于两点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所谓“东欧与南亚利益交换”,其核心要义在于两点:
第一,对美国而言,一旦美国在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将“准备实施翻盘”提升至“实际实施翻盘”(彻底搞乱巴基斯坦、或者直接挑起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克什米尔战争,将中国拖入其中),那么,美国需要俄罗斯承诺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中立,同时向美国驻阿富汗军队“提供补给通道”
在这里补充两点:
其一,所谓“准备实施翻盘”,在我们的讨论中,主要包括了用各种手段(主要是民主政治、或者恐怖袭击那一套)将巴基斯坦政府“低效率化”、并尽一切办法企图在印巴之间挑起克什米尔战争。
显然,这是美国人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其二,所谓“实际实施翻盘”,在我们的讨论中,主要包括这么几点:
首先,是美国直接出手、再利用巴基斯坦国内各部落、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彻底搞乱、或肢解巴基斯坦,美国直接出手的具体手段可能包括“以保护巴基斯坦核武库免落激进组织”之类的名义直接出兵巴基斯坦;
其次,以“首先”为威胁手段,迫使“低效率化”的巴基斯坦政府接受美国的威胁,并彻底开通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洋的陆上通道,从而“实质性地”调整与中国的战略关系。
再次,由于“首先”与“其次”的难度太大、风险太高,因此,对美国决策层而言,最具操作性的办法就是瞄着克什米尔问题做文章,通过制造相关事端、直接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挑起一场克什米尔战争,并迫使中国卷入。
●美国人要想顺利实现“再次”这一步,仍然非常困难
而一旦北京卷入,不论克什米尔战争的进程如何,站在华盛顿的立场考虑问题,这势必令印度更加依靠来自美国、或者北约的政治、军事、包括经济上的支持,从而立刻让美国在中亚、南亚问题上占居主导地位。
但从孟买恐怖袭击至今,印度辛格政府在大打悲情牌的同时却也始终保持着必要冷静、从而未如美国或者北约所愿地发动一场克什米尔战争的“冷静记录”来看,美国人要想顺利实现“再次”这一步,仍然非常困难。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印度辛格政府虽然不失冷静但也明显暴露出一种战略投机心理
但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对美国决策者而言,“非常困难”不等于“必须放弃”,因为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印度辛格政府在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失控的国内问题与南亚局势时,虽然不失冷静但也明显暴露出一种战略投机心理。
显然,在这种事关南亚、甚至印度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印度政府的投机心理,自然会被美国、甚至北约(欧美)所窥见并为其所利用。
●印度也知道,其投机战略能否运作得当,关键在于这样几点
非常清楚,现在的南亚局势是,“中美俄欧”、特别是“中美”都希望印度政府最终执行有利自己南亚战略的政策,这对印度而言,只要战略运作得当,可谓是一个通吃“中美”双方、甚至通吃“中欧俄美”四方,并借势压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让步、进一步扩张其南亚势力、更大程度上控制印度洋的战略机会。
显然,印度也知道,其投机战略能否运作得当,关键在于这样几点:
第一,绝对不能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否则,由于实力的差距、再加上“欧美资本”在伺机涌入印度、准备接管印度,并以此作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备选方案,因此,最终控制军事冲突规模、方式的主动权不在印方,而在中方;
第二,绝对不能因自己的主动行动引发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战争,否则,由于巴基斯坦也有核武器,且中国不会坐视“美国以解除巴基斯坦核武器的方式支援印度”,因此,中国对克什米尔战争的“必将卷入”,美国、欧盟对克什米尔战争的“必将利用”,也将令印度最终失去控制战争规模的主动性,且更加依赖欧美,在这种情况下,欧美资本仍然有可能捞到机会“接管”印度经济。
就第二点而言,怎么做在于印度自己,印度也清楚克什米尔极容易为欧美所利用而导致局面失控,反而表现得极为小心,反到是在“第一”的问题上,极尽其“投机嘴脸”,企图“借美国之需”最大限度地在“中美”之间渔利。
就目前而言,印度已经成功地从美国那里拿到了一大批先进武器、包括大型预警指挥机、核技术、航天技术,并迫使美国南亚政策更加利于印度而不利于巴基斯坦;
它现在想做的,就是凭借这些玩意,在战略投机的心理驱动下,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逼迫中国让步,从而实现“中美通吃”。
●在必要时候,不惜以小规模军事冲突“严重警告”印度
基于“第一”的评估,我们仍然认为,对印度的这份“不顾自己有可能亡国灭种、也要投机弄巧”的“政治野心”,北京有必要在军事上进行弹压,在必要时候,不惜以小规模军事冲突“严重警告”印度,让印度决策层在“现实面前”继续保持一份冷静。
根据我们对中印边境、南亚局面的观察,我们认为,让印度决策层继续保持一份冷静的“努力”,正在发挥效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胡锦涛主席特使在这个时候访问进行了二次核试验、且已放风“掌握了钚核技术”的朝鲜,而朝鲜明确表示“继续加强中朝牢不可破的友谊”,恐怕就与“这份努力”直接相关。
显然,我们认为,在日本鸠山政府“有意调查日美核密约”、有意与中国一道搞东亚共同体,从而日本都在“重设”美日同盟的东亚形势下,而英国也不顾美国的感受、着力拔高利比亚地位的地中海地位的形势下,特别是,在伊朗核问题、以色列核问题极有可能面临重大转折的新形势下,如果朝鲜再次发出一道“更高技术的”核冲击波的话,那么,其冲击力极可能在东亚的韩国与日本,南亚的巴基斯坦、西亚的伊朗、地中海旁边的叙利亚、利比亚、埃及、美国后院的委内瑞拉、古巴、巴西产生一连串“核反应”,从而彻底打破现有全球安全格局,并直接影响到贸易格局与金融结算体制,即刻动摇美元本位制。
●一条极富变化的“俄罗斯之道”
在这种可怕前景下,美国除了想诱骗印度帮助自己在南亚破局,或者全力造势以实现“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的主要意图(迫使北京做出有利于华盛顿的战略选择)之外,它有独自强行在南亚破局的胆量与决心吗?
就俄罗斯外长的那份“明确态度”而言,“暂时放弃东欧反导系统”的美国人,恐怕也非常清楚,对驻阿美军而言,不论美国能用什么办法、令俄罗斯同意将“俄罗斯之道”开立成一张“不可撤销信用证”,但在大国核心利益面前,任何协议都是可以改变,这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的事实,因此,我们认为:
第一,对一个不过想诱骗印度帮助自己在南亚破局,或者全力造势以实现“变革版尼克松主义”的美国而言,所谓的“俄罗斯之道”的确是条“生命线”,凭借它,美国可以继续去努力、努力地将“大国利益交易平台”从地中海、科索沃方向挪回南亚方向,但是否能成功,那就是后话了!
第二,但对一个果真想在南亚强行破局的美国而言,这条所谓的“俄罗斯之道”,必将成为一条“绞索”,一条在关键时刻、俄罗斯最大限度勒紧“美国全球战略”的“绞索”,显然,一旦美国在南亚军事介入,并遭遇一场“巴式越南战争”、或者“巴式朝鲜战争”、更或者一场“苏式阿富汗战争”,那么,这条“俄罗斯之道”将成为方方面面“绞死”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行刑工具”。
第三,也是最为有趣的,不论是“第一”还是“第二”,这条“俄罗斯之道”将相当程度地影响那部“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继而相当程度地影响国际石油价格。
显然,这也是俄罗斯非常乐意借道于美国的经济利益之所在。不难想像,一旦美国亲自动手、在南亚破局,那么,对美国而言,这条可能最安全的补给线,也同时可能是最为昂贵的补给线。
可以预期的是,假如那部“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弄不出一个令莫斯科满意的石油价格来,美国人就得小心了,小心俄罗斯人在“借道”费用的问题上“不断地做加法”!
同样不用怀疑的是,即便是那部“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弄出一个令莫斯科满意的石油价格来,但只要美国妨碍俄罗斯恢复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控制力的努力,妨碍了俄罗斯夺取能源、甚至金融定价权的努力,那么,美国人还是得小心,小心俄罗斯人在“借道”费用的问题上“不断地做加法、甚至做乘法”!美国人能满足俄罗斯的这个要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