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事解读 2011年1月21日

(2011-01-23 09:10:39) 下一个

韩国决定接受朝提出的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建议

  

  【首尔消息】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20日表示,决定接受朝鲜的朝韩高级别军事会谈提议。此外,韩国政府还决定向朝方提议举行“军事工作会谈”,为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做准备,还提议举行“韩朝高级别会谈”,专门商讨无核化问题。

    韩国统一部表示,朝鲜当天上午以人民武力部长金英春的名义向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发电提议,举行朝韩高级别军事会谈。对于会谈议题,朝方提出了“就"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交换意见,探讨缓解朝鲜半岛军事紧张的方案”。

    韩国统一部指出,若朝方赞成将承诺就“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采取负责任的措施、不再发起挑衅列入议题,韩方将会接受朝方提议。

    韩方还决定向朝方提议举行韩朝军事工作会谈等预备会谈。

    由于朝方这次提议并未提及韩方一直要求的“无核化诚意”,因此决定提议另行举行韩朝当局的高级别会谈,商讨无核化问题。

    韩国政府计划,在近期内向朝方正式发出包含上述内容的电文。

  

  【时事点评】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韩国政府20日表示,决定接受朝鲜的朝韩高级别军事会谈提议。此外,韩国政府还决定向朝方提议举行“军事工作会谈”,为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做准备,还提议举行“韩朝高级别会谈”,专门商讨无核化问题。

  

  ●在所谓“交换”与“探讨”的文字背后,“天安舰事件”的真相“暂时”就不重要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朝鲜(其实是中国)方面提出这种“韩朝高级别会谈”的意义“首先”在于“要求韩国(其实是美国)启动对话”、至于到底能谈出什么,能谈多久,倒并不重要!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阅读另一段文字,即:韩国统一部表示........对于会谈议题,朝方提出了“就"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交换意见,探讨缓解朝鲜半岛军事紧张的方案”。

  

  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所谓“交换”与“探讨”的文字背后,“天安舰事件”的真相“暂时”就不重要了!当然,如果局势需要,“真相”还是得要的!

  

  ●韩国之前所坚持的“对话前提条件”、突然变得不重要了

  

  而韩国(其实是美国)方面“决定接受朝鲜的朝韩高级别军事会谈提议”,其意义“首先”在于“同意启动对话”、至于“前提条件”是什么,特别是这一“前提条件”在对话中能否落实,倒并不重要!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阅读另一段文字,即:韩国统一部指出,若朝方赞成将承诺就“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采取负责任的措施、不再发起挑衅列入议题,韩方将会接受朝方提议。

  

  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若朝方赞成将承诺就“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采取负责任的措施、不再发起挑衅列入议题,韩方将会接受朝方提议.......的背后,是“朝鲜必须为天安号事件、延坪岛事件进行道歉”之类的“对话前提条件”、突然变得不重要了,甚至“朝鲜必须弃核”之类的漫天要价,更是不见了踪影。

  

  当然,只要“韩国国家利益”没有清算李明博政府,那么,如果美国全球战略需要,这些“前提条件”还是可以再提的。

 ●“美国东北亚政策”向“方方面面”强调:它已经准备“重新做人”了

  

  显然,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想强调的结论就是:随着“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且“胡锦涛主席如期展开访美”,在韩国终于“决定接受朝提出的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建议”的背后,是“美国东北亚政策”向“方方面面”强调:它已经准备“重新做人”了。

  

  ●第三波排列与组合的演绎过程最终突出了这样几个侧面

  

  非常清楚,在我们的讨论中、被定性为“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其演绎过程,最终突出了这样几个侧面,即:

  

  第一个侧面,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访华失败、回国便宣布大规模增兵阿富汗为标志,冲着中国、更冲着“方方面面”摆出一副准备在南亚“强行破局(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的架式。

  

  第二个侧面,针对第一个侧面,中国的应对方式是:于2010年1月11日用“领先美国的”“中段反导”打掉美国“反导技术绝对优势的神话”,从而打掉 “明修栈道式(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南亚破局的“自信心”,还撑起各路“地方王”的信心,并一举打开“尊王攘夷”的战略运行空间。

  

  第三个侧面,针对第二个侧面,美国的应对方式之一是:伙同韩国亲美势力制造“天安号事件”,辅之以伙同越南等所谓“南海国家”掀起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外加伙同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打造“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朝鲜(其实是制裁中国)”的架式为主线,在东亚、特别是东北亚方向对中国利益展开围攻。

  

  第四个侧面,在第二个侧面,美国的应对方式之二是:利用一心想“通吃中美”的欧盟与俄罗斯、以打造“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其实是制裁中国)”的架式为主线 ,在中东、中亚、特别是南亚方向对中国利益展开围攻。

  

  第五个侧面,不论是方式一、还是方式二,美国的意图在于:通过“天下围攻中国”的阵式、实现或“明修栈道式(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或“暗渡陈仓式(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南亚破局的目的。

  

  第六个侧面,是中国循着“尊王攘夷”的策略,策应“有心通吃中美”的欧盟与俄罗斯,在美国核心利益集聚的中东方向,不仅“还”了美国一个“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事件,还正式提出“以色列核问题”,从而以强行介入中东的方式,正式与美国拉开了“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架式,对美国利益进行了猛烈反击,并利用“三边撕裂”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美元本位制”是“世界公敌”的事实,不仅成功地在首尔G20峰会上,形成“天下围攻美国”的架式,还做好了准备“中东破局”、甚至打破全球既有格局的战略准备。

  

  第七个侧面,是以“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为标志,经过美国航母版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再到美国国防部长访华失败,2011年1月11日歼20“首次公开试飞”,中美之间其实又将“第一至六”重新演练了一遍,从而再次测试了对方的战略决心与战略能力。

  

  显然,测试的结果就是:“美国东北亚政策”终于准备“重新做人”了。

 ●我们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的评估是:“阶段性成功”,或者“名义上成功”!

  

  而拿到“美国东北亚政策”这一最新态度的中国,也在向“方方面面”强调:这场始于“奥巴马访华失败(09年11月)”、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期间局势一度千均一发的、欧盟与俄罗斯、甚至印度都曾“通吃中美”的、所谓”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将暂时告一段落。如果“美国东北亚政策”最终决定“重新做人”、从而彻底缓和朝鲜半岛局势、解禁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朝鲜、并兑现中美联合声明中的“技术转让协议”的话!

  

  不难看出,我们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的评估就是三条:

  

  第一条,就《中美联合声明》及国际局势、特别是伊核问题的情况而言,胡锦涛主席访美属于“阶段性成功”、或者“名义上成功”!

  

  ●视局势演化,既有可能转化为“一次极其成功的访问”、也有可能演化为“一次没有任何意义的访问”

  

  第二条,在我们看来,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演化,就最终效果而言,这种“阶段性成功”既有可能转化为“一次极其成功的访问”、也有可能演化为“一次没有任何意义的访问”。

  

  ●中美都愿意看到“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从而为“换个玩法”找出足够空间

  

  第三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条,我们认为,不论是从“国家利益层面”还是“资本利益层面”去观察问题,“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如果有人打心眼儿里相信这一点的话)”都是一种“被成功”。

  

  但是,对“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直接交手”、且“均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的双方而言,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在目前阶段,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中国再次拒绝G2,并用歼20公开藐视盖茨带来的包括经济、特别是金融、以及军事战争威胁)”之后,都愿意看到“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从而为“换个玩法”找出足够的空间。

 ●针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个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个观点,即:

  

  第一,对“方方面面”而言,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强调自己的“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恰恰就是这种背景下、志在争取“各自最好结果”的“最好手段”!

  

  非常清楚,这些东西,原本就与美国“两路人马”分别访问北京与平壤所夹带的“阴谋”与“阳谋”相类似,“中欧俄”等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而已!

  

  第二,“第一”也正是我们强调“盖茨访华失败”并不意味着“其‘阴谋’不成、就顺势‘阳谋’”之策略的终结,但或有“技术”上的“调整”的原因。

  

  第三,我们其实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招式已经用老的情况下,在“盖茨访华失败(中国再次拒绝G2、并以歼20于1月11日公开试飞的方式蔑视美国的战争威胁,崔天凯讲话公开蔑视美国有发动围攻中国的战略能力)”之后,美国可能围绕胡锦涛主席访美、在对上述策略在“技术上”做出调整,至于如何调整?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其实已经提到了,那就是“变通的G2”。

  

  第四,我们注意到,从美国国内学者的动态来看,的确有这种“调整”苗头,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变化。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结合“中段反导”及“歼20”对“美国军事绝对优势”之神话的连续打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论是美国的东北亚政策、还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更或者是美国的南亚战略,特别是美国的经济,都到了“支撑不住”的程度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即:对胡锦涛主席的这次访问,我们并不指望“中美之间”在战略安排上有什么“实质性突破”、只指望“访问结果”能为下一阶段的“排列与组合”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

  

  因此,针对美国的“技术调整”,有必要指出的是:

  

  第一,我们非常想知道,美国在“中美关系”上的“技术调整”,是在“美国国家利益”层面、还是在“美国资本利益”层面做出的技术调整。

  

  第二,“第一”点非常重要!它将决定下一阶段“排列与组合”的“性质(请大家注意这一说法,是国家间、还是资本间的排列与组合)”与“方向(是三边框架内的、还是南北框架内的排列与组合)”!

  

  ●时隔四个多月,曾经抛出“两篇高论”、警告中美或落入“英德战争”的基辛格先生又出来说话了

  

  事实上,就在胡锦涛主席动身访美之前,那位曾经选择欧洲媒体抛出“两篇文章”、严辞警告“‘中美之争”可能落入‘英德战争’之模式”的基辛格先生、又出来说话了。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基辛格老先生这次总算是“回归本土”--北京时间1月15日,他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强调了如下观点:

  

  其一,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应该避免冷战,否则,将全部耗尽中美两国的力量;

 ●“太平洋共同体(concept of a Pacific community)”之“新概念”

  

  其二,他提出:为避免冷战,可考虑“太平洋共同体(concept of a Pacific community)”之“新概念”;

  

  其三,他建议:两国“建立”相互尊重与合作的“架构”,“共同经营”、并建立世界新秩序;

  

  其四,他表示:全球化与现代科技令美国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影响。若美中冷战,国际社会各方就要选边站,这在当今众多领域包括核扩散、环境、能源等全球问题亟需全面合作的时刻,徒增各个地区的内部政治纷争。

  

  其五,他相信:冲突并非必然伴随一个国家的崛起。美国在二十世纪崛起就是一例,她成为卓越的国家但并未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发生冲突。

  

  

  其六,他提出:在将国家远大抱负服从于全球秩序的问题上,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没有经验。

  

  其七,他强调:中美两国各自想当然地认为其国家价值为唯一,且备受其他国人民所仰慕。因此,如何调和两者,是中美关系最深层的挑战。

  

  ●再谈基辛格的“高论(两篇文章)”

  

  在给出我们对基辛格此篇文章的观感之前,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东方评论员对那“两篇高论”的点评。

  

  .............................................

  

  

  不论是基辛格的“高论(两篇文章)”、还是斯坦贝格的“补充”,其实都是在“拐弯抹角”地“再次论证”一个老话题,即:“中美国(G2)”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或者“中美国(G2)”的“极其可行性”与“无比重要性”!

  

  对此,我们应该不难看出三点:

  

  第一点,曾经亲自赴北京兜售过“G2”的基辛格先生,(两篇高论)仍然在“兜售”“原版”的“中美国(G2)”,并将此作为“最重要的药方”;

  

  第二点,曾经亲自赴北京兜售过“G2”、但被北京婉拒的基辛格先生,(两篇高论)似乎也愿意推出一个修改版G2,也就是口中一边念叨着“美国必须放弃与世界为敌”,手中一边写出的“将中美关系提升到欧美关系的水平”的推销方案、并以“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来变相推销“G2”。

●再谈“G2”是美国从金融危机中逃生的“最为高效的一条生路”

  

  在“G2”重要性的问题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以大量的论据论证、并提出:“G2模式”是美国从金融危机中逃生的“最为高效的一条生路”(详细内容见之前讨论纪要)。

  

  第三,也是最有意思的,按基辛格先生的逻辑(两篇高论),如果中国还要拒绝“G2”,那么,中美就要只能重走“德英”的老路了、从而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显然,这对北京而言是一种威胁,对俄罗斯等其它新兴国家也是一种威胁。

  

  

  因此,作为其第二步,就是“美国必须与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工业大国寻求合作而非对抗”,如果我们从美国朝野联手抛出的这个“冲击性变量”中去观察在“预定时间、预定地点、特别是预定背景”下、“预定”要发生的、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事件,也就不难看出,这次在钓鱼岛发生的“突发事件”,即是中国对“美国东北亚政策”是否决心“重心做人”的一次测试,在上述测试的基础上,也同时也是日本对“美日军事同盟”的一次测试;

  

  不仅如此,在“上述两个测试”的基础上,它还是对“美国东北亚政策”有心保留“重新做人”这一变化之“后果(在东北亚问题上选择出卖日本)”的一次 “反击”,在美国“乐观”日本“反击”的基础上,在中国的战略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南亚方向、并着手打破科索沃平静的档口,这“还”是“美日军事同盟”对“中国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策略”的一次要价。

  

  

  ............................................

  

  详细内容见《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0年09月15日至2010年10月12日期间的相关部分,或者《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2010年09月17日及星期五2010年10月08日。请大家在继续阅读今天的讨论纪要之前,花点儿时间重读上述相关部分。

  ........................................................

  

  ●基辛格先生于胡锦涛主席动身访美之前“再发高论”

  

  显然,通过对基辛格先生“两篇高论”的回顾,特别是通过对《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0年09月17日及2010年10月08日的重读,我们不难强烈地感受到:基辛格先生于胡锦涛主席动身访美之前,也就是1月15日,在时隔近四个月后,针对中美关系,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再发高论(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称其为“高论三”),但与“两篇高论”相比,除了推出一个“新概念”之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新意。

  

  我们知道,四个月前,在那“两篇高论”中,基辛格在描述中美关系时,用的是这样的一些语句:

  

  第一,他认为:随着国际事务的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美国必须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信任度方面讲都应该达到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水平。

  

  

  第二,他认为:对于中美之间出现的冲突,类似一百年前德国崛起时与英国之间的情况。当时作为全球主导力量的英国并没有将新兴的德国成功纳入国际体系,最终的结果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他认为:中国和美国的DNA中都有对抗因子,并引导两国关系成为一种不断增长的对立关系,类似于德国和英国从友谊走向对抗一样,除非两国的领导集团采取坚实的步伐来逆转这样的走向。

  

  

  第四,他承认: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北京,在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这方面都没有太多经验;

  

  第五,他建议:中美两国的领导阶层没有比让民众知道如下的事实更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去主导另一个国家;

  

  第六,他担心: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将会耗尽他们的社会资源并损害世界和平的前景。

  

  显然,两相对比,基辛格在“两篇高论”与“高论三”中的言辞大体一样,比如:

  

  “两篇高论”的“第五”对应的是“高论三”中的“其七”,“第六”对应的是“其一”,“第四”对应的是“其六”,“第三”对应的是“其三”,“第一”对应的“其二”,等等。

●直到美国国防部长访华失败、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美国对自己全球战略的定位仍然没有本质变化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述对比并非完全精确,但却非常说明问题,那就是:

  

  

  首先,在国际局势进入“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之后,自美国决策层于四个月前、通过曾经的美国国务聊--基辛格及在位的美国副国务聊--斯坦贝格,“亦朝亦野”地发出了“被我们定性”为“第一个冲击性变量”的“两篇高论”与“补充”之后,直到美国国防部长访华结束、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美国决策层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对国际格局的定位、或者说,美国对自己全球战略的定位仍然没有本质变化。

  

  

  

  ●“高论三”其实是对“两篇高论”的具体化

  

  其次,在把握了“首先”的基础上,我们再去审视“高论三”,也就不难发现,“高论三”其实是对“两篇高论”的具体化。

  

  在这个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在于“两篇高论”的“第一”与“高论三”的“其二”,即:在四个月前,基辛格认为:随着国际事务的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美国必须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信任度方面讲都应该达到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水平。

  

  而在四个月后,他正式提出:为避免冷战,可考虑“太平洋共同体(concept of a Pacific community)”之“新概念”;

  

  

  ●我们很容易将它与“已经存在的欧美之大西洋共同体”去两相对比

  

  显然,在基辛格一再强调“美国和中国应该避免冷战,否则,将全部耗尽中美两国力量”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美国必须强化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信任度方面讲都应该达到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水平”的基础上,去观察这一“新概念”,我们很容易将它与“已经存在的欧美之大西洋共同体”去两相对比。

  

  ●欧美之间有个“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玩意儿

  

  我们知道,欧美之间有个“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玩意儿。在“科索沃独立”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进入“独立后续发展阶段”之后,也就是国际格局正式进入我们谓之为“排列与组合”的第一阶段之后,当时的小布什政府为“筹备”格鲁吉亚战争、反击旨在“拆除石油美元结算制”的普京路线,从而“俄美”都在全力准备“格鲁吉亚回合”的时候,在“北京奥运回合”中出卖欧盟的美国,曾经就是拿这个玩意儿“忽悠”欧盟的。

●在美国试图拿这个玩意儿“忽悠”欧盟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被欧盟所忽悠?

  

  不过,从当时欧盟的外交旗手--法国总统几经扭捏、最终还是决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事实来看;特别是、从北约(欧盟)不论是在格鲁吉亚战争之中、还是“格鲁吉亚战争后续发展”中坚决与美国保持距离的情况来看,在美国试图拿这个玩意儿“忽悠”欧盟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被欧盟所忽悠?

  

  值得强调的是,从美国因“格鲁吉亚战争”的惨败、导致“次贷危机”的脓胞最终无法捂住、不得已、就通过“清盘”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公司、从而一把将欧盟也“清”进了“欧美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又何尝不是在“忽悠(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达赖问题,注意用词)不成反‘被忽悠(注意用词)’”而 “恼羞成怒”?

  

  而从陷入“欧美金融危机”之后欧盟也一把接过俄罗斯高举之“打倒石油美元结算制”的旗帜、奋力高呼“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情况来看,欧盟又何尝不是 “忽悠(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西藏问题,注意用词)不成反‘受其害(注意用词)’”、从而“不得不与美国直接交手”,并形成“第二波排列与组合”的高潮?

  

  ●对所谓的“均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简单说明一下

  

  前面说了,我们认为,不论是从“国家利益层面”还是“资本利益层面”去观察问题,“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如果有人打心眼儿里相信这一点的话)”都是一种“被成功”。

  

  但是,对“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直接交手”、且“均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的双方而言,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在目前阶段,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中国再次拒绝G2,并用歼20公开藐视盖茨带来的包括经济、特别是金融、以及军事战争威胁)”之后,都愿意看到“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从而为“换个玩法”找出足够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首先对所谓的“均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简单说明一下。

  

  在我们看来,从“天安舰事件”、至“南海问题国际化”风潮,总之,围绕“两核”问题,美国拼命构建“表面上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实际上是制裁中国、核心意图是在经济、特别是金融上围攻中国”的“诸多努力”,的确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这个问题上,以天安舰事件为标志,之前非常稳定的中亚局势突然出现吉尔吉斯政权更替,一度缓和的中日政治关系突然迅速恶化,已经启动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突然受到阻碍,特别是,在“天下围攻中国”的气氛中,“中国经济”最后选择“率先加息”等等,都算得上是巨大损失。

  

  然而,在中国循着“尊王攘夷”的策略,断然以“东亚问题中东谈”的手段猛烈反击下,美国原本被动的全球战略应该已经看到、不仅没有改变其全面被动的局面,反而因欧洲借“地中海计划”的掩护,突然启动、并全面加速欧盟的全面整合进程,并策应中国与俄罗斯、一举将“中东局势”弄到了破局的边缘,结果令美国全球战略显得更加被动与窘迫,回旋空间被遽然压缩,可谓是损失巨大。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就显得“一言九鼎”了

  

  我们注意到,俄罗斯总统刚刚访问巴勒斯坦,并再次强调“支持、并承认巴勒斯坦国”、且“再次批评以色列定居点计划”,显然,在欧盟“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南美许多国家都已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之后,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就显得“一言九鼎”了,可以这样说,一旦中国也正式加入“承认巴勒斯坦国” 的“中东大合唱”,以以色列这枚中东钢钉为战略支撑的“美国中东安全框架”,将受到致命一击!而一旦这一框架不稳,以“石油美元结算制”为基础的“美元本位制”将被剧烈摇晃!

●胡锦涛主席是“揣”着是否给“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致命一击的“选择题”动身访美的

  

  有意思的是,在动身访美之前,胡锦涛主席在书面回答美国媒体采访时,还特别强调了这样一层意思,既“美元本位制”已经过时了!

  

  显然,胡锦涛主席是“揣”着是否给“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致命一击的“选择题”动身访美的,因此,其访问结果将决定以“石油美元结算制”为基础的“美元本位制”是否“立刻”会“剧烈摇晃”!

  

  ●“这种剧烈摇晃”将是“美元本位制”确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剧烈摇晃”将是“美元本位制”确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甚至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欧美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都不曾经历过的。因此,就后果而言,它甚至可能导致美元本位制在一夜间瓦解!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或者经济就此“立刻”陷入巨大的动荡之中。

  ●令“美元本位制”在一夜间瓦解,既是个“危”、也是个“机”

  

  显然,站在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令“美元本位制”在一夜间瓦解,既是个“危”、也是个“机”,但我们的评估,中国决策层在这个问题上恐怕也在走一步看一步!

  

  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在“人民币实质性国际化”这只陀螺起旋、并足够稳定地旋转之前,只要有可能,在原则上都要坚持“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策略,但在具体做法上,则要灵活把握好“扶”与“锄”的力度与时机。

  

  ●“扶弱”是相对的、“锄强”是绝对的,让陀螺起旋、直到稳定旋转,这才是我们要的

  

  在我们看来,一个时间的“扶”是为了“锄”、一个时间的“不扶”是为了更好的“锄”,而一个时间的“不锄”却也是为了更好的“扶”与“锄”。

  

  另外,本质上讲,“扶弱”是手段、“锄强”也是手段,让“陀螺”顺利起旋、直到稳定地旋转,这才是目的。

  

  总之,“扶弱”是相对的、“锄强”是绝对的,让陀螺起旋、直到稳定旋转,这才是我们要的。

●如果“美元本位制”始终“油盐不进”,那么......

  

  

  

  但如果“美元本位制”始终“油盐不进”,始终幻想着“南亚破局”、企图一举战略翻盘,并因此而处处与中国直接撕杀,时时阻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且因此持续地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万不得已下,在中东破局的问题对美国核心利益予以致命一击,甚至促成“美元本位制”在一夜间崩溃,也是可以考虑的。至于全球金融、经济是否因此“立刻”陷入巨大的动荡之中,那就是“后话”了。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收拾残局之机会”的“决心、准备、与能力”。

  

  而从中国“强行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并坚定支持“直接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的朝鲜、且选择可能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政治加息”、还连续曝光足以“扯下” “美国军事绝对优势”之“神话”的战略与战术武器系统的态度来看,上述“决心、准备与能力”已经通过“歼20在1月11日首次公开试飞”、让“访华的美国防长盖茨”带给了“美国国家利益集团”,并转给了“欧盟国家利益集团”,还拷贝了一份给“美国、欧洲资本利益集团”。

  

  ●“下一阶段”排列与组合“有可能”的“中心话题”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提前说明一点,既:美国、欧盟的国家利益之间,美国、欧盟资本利益之间,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欧盟国家利益与欧盟资本利益之间,北方国家国家利益与南方国家国家利益之间,北方资本利益与南方资本利益之间,等等,都是既相克、又有相生,而“这”种高度复杂的关系,恰恰是 “美国防长盖茨访华失败”之后,“美国仍然对胡锦涛主席访美充满期待”的原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的“同与不同(请注意顺序)”,也不难看出“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不同与同(请注意顺序)”。

  

  一句话,在我们看来,这些个“不同顺序”的“同与不同”,之间的缝隙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不论是很大还是很小,都是那只陀螺“可能顺利起旋”的“战略空间”。

  

  因此,人民币实质性国际化这只“陀螺”能否顺利起旋、特别是“起旋的陀螺”能否“直接加速”旋转、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稳定旋转”,这恐怕正是“下一阶段”中欧俄美、包括其它国家核心利益之“排列与组合”的“中心话题”。

  

  ●“美国利益集团决策层”的尴尬

  

  因此,坦率地讲,除去“美国经济(其实就是美元本位制,它既是美国国家核心利益、也是美国资本核心利益,但“始终都将是”美国国家核心利益。请大家注意这一说法!)”已到了“刻不容缓”、急需“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因素之外,由于“中东破局”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请求“中国不要落井下石”,是奥巴马(美国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低声下气地”渴望“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从而确立“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最大动机”。

  

  不过,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利益集团决策层”的尴尬在于:她在请求中国不要落井下石之余,当然也知道,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由南亚方向推至中东方向,并形成今天这种“中东破局”之局面的最大推手,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于“天安号事件”之后“强行介入”中东的中国。准确地讲,是中国的“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战果”。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此,在本质上讲,之前向来是美国说了就算的中东安全框架,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即将破局”、且“随时可能破局”的边缘,在美国国家利益也好、在美国资本利益也罢,恐怕又恰恰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谓之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美国“主要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

  

  在为今天的焦点点评做总结的时候,首席评论员就指出:从胡锦涛主席访美取得“暂时性成功”,从而“主要”在“中、美国家利益层面”达成“暂时的共识” 的情况来看,从俄罗斯总统访问巴勒斯坦、并再次强调“支持、并承认巴勒斯坦国”,从而再次迫不及待地“渴望尽快打倒石油美元结算制”的情况来看,以“中美直接交手、且在政治与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同时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将随着美国“主要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而将“暂”告一段落。而仍将继续展开的“排列与组合”极可能以另一种面目展开。

  

  ●再谈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的主要特征

  

  我们知道,在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中,其主线分别为美俄直接交手(主要是政治与军事层面,比如格鲁吉亚战争),欧美直接交手(主要是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比如希腊危机),中美直接交手(范围最广,涵盖了政治与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因此,我们的评估是:今后的“排列与组合”极可能以“间接交手”的面目进行展开、且“资本利益层面”的因素,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对“中、欧、美、俄等国家利益”、也包括对其它重要国家国家利益的“挑动”因素,“各国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因素,都将日益彰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欧美积极插手“科特迪瓦(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象牙海岸)内乱”、埃及内乱、阿尔巴尼亚内乱等,已经显示出一丝痕迹。

  

  在科特迪瓦问题上,我们想强调三点:

  

  第一,在科特迪瓦问题上,请大家务必重视“维基解密”的“作用”。

  

  第二,在科特迪瓦问题上,请大家务必注意,它既发生在非洲、也发生在一个“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的国度。因此,它对伊斯兰国家、特别是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与资本、是个“极具实用性”的“强烈警告”。

  第三,警告的对象,包括中国。

  

  第四,警告对象,也包括“美国国家利益”与“欧盟国家利益”。

  

  显然,我们想说的是:

  

  第一,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取得“暂时性成功”,中美在“中、美国家利益层面”达成“暂时的共识(是否能兑现协议,其实要走一步看一步)”之后,“欧美资本利益”很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中欧俄美”之间的角力、并尽力挑动“这种角力”往有利于“欧、美资本、或者西方资本(请注意用词)”的方向滑动,在这种问题上,“中、欧、俄、美”在“国家利益层面”有“某种合作”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合作在“欧、美资本,特别是西方资本”的“刻意挑动”下,又将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也是我们之前点评中曾经给出的一组观点(由于对今天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特援引如下),既:

事实上,从美国“国内、外局势”现在所面临的严峻局面来看,“美国国家利益”并没有“现在就与中国撕破脸皮、直接与中国火拼”的本钱,由于欧盟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整合进程尽管全面提速、但距离“堪用”还有待时日,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还没有落入“不可逆转的加息周期、并率先加息至不可再加的地步”,因此,“美国资本利益”也没有“现在就与中国撕破脸皮、直接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的本钱。

  

  

  另外,东方评论员想提请人们注意的是:不要小看美国犹太女议员被枪击事件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撕裂”,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撕裂点”。随着时间的积累,特别是,随着‘美国资本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的进一步撕裂,会慢慢发酵的。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定“维基解密”会大出风头。

  

  值得强调的是,从“维基解密”创始人日前开始攻击“中国是网络自由最大的障碍”的情况来看,结合“维基解密”似乎也只是在“挑拔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上,特别是“涉华事件”上才“热心过度”(比如,朝核问题上、说什么中国准备抛弃朝鲜;再比如,声称澳大利亚前总理与美国务聊希拉里对话、建议军事解决中国问题等)等等,总之,“维基解密”这种“明损美国、实损其它”的“技巧虽然高超”,但是,由于它在“欧美国家”之间似乎“无密可解”、在“欧美资本”之间却又“有话可说(它一度威胁要公开美国几大银行的资料)”的事实,不得不让人高度警惕:

  

  首先,我们认为,它的运行与管理,即从属于“欧、美国家利益”或者“欧、美资本利益”,又独立于“欧、美国家利益”或者“欧、美资本利益”;

  

  其次,我们认为,在“首先”的前提下,它的运行与管理,符合“西方国家、与西方资本利益”,至多是”明损暗益“,但绝对不利于“非西方国家、与非西方资本利益”。

  

  ●这虽然不是“引导并控制世界舆论”的“最高境界”,但却是“最为高效”的“非常手段”

  

  

  最后,随着“中欧俄美”之间角力进一发展,在一个特定的阶段,极大的可能是:有关“非西方国家与资本”、特别是制造有关中国的“东东”,将成为“维基解密”的“主业”,而在另一个阶段,有关“欧美国家之间”的“东东”又成为“维基解密”的“重点”,当然了,有关“欧美资本”的秘密,始终会是一个“点缀”。而这个“点缀”的功用恰恰在于:让真实的更加真实,让“不真实的”也看起来“非常真实”,也就是获取世界的相信、从而得到“制造真实”的“绝对权利”。

  显然,对“欧美资本”而言,这虽然不是“引导并控制世界舆论”的“最高境界”,但却是“最为高效”的“非常手段”,特别是”CNN、BBC”之类的欧美主要媒体在“非西方国家”、甚至在“西方国家”已名声扫地、而培养另一个CNN与BBC的时间已“来不及”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至于在“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角力中,在“中欧美俄”国家利益的角力中,在“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角力中,在“西方与非西方资本”之间的角力中,特别是,在“资本控制国家”还是“国家控制资本”之间的角力中,“引导并控制舆论”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美国所做的“技术性调整”主要是“国家利益层面”的调整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想强调的是:尽管盖茨访华以失败告终,但此次“访问失败”并不意味着“其‘阴谋’不成、就顺势‘阳谋’”之策略的“终结”,但是,在“技术”上会有“调整”!。

  

  从基辛格抛出所谓“太平洋共同体”之“新概念”的情况来看,从胡锦涛主席访美”暂时性成功“的情况来看,美国所做的“技术性调整”主要是“国家利益层面”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中美间跨太平洋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就是“修改版G2”,类似于“欧美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

  

  

  但是,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存在多年的“欧美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没有办法阻止“欧美国家利益之争”、直到爆发”欧美金融危机”,又如何指望“中美间跨太平洋的经济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阻止“中美国家利益之争”、从而防止“中美资本、中国与西方资本在资本利益层面”之争?显然,这个“修改版G2”尽管经过修改,但本质上还是“G2”,其“目的”在于为美国国家利益从美国金融危机、甚至欧美金融危机的困境中“打通”一条“逃生的高效通路”、做“又一次的努力”,既:既期望中国接受“变相的G2”、以解决最现实的问题(换取中国支持、并维持美元本位制,延缓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爆发),又期望“通过换一种玩法”、去最终“瓦解”中国、欧盟、俄罗斯等的伊核战略协调,就像小布什政府晚期玩“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类似。

  

  

  ●一旦美国的意图得逞,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问题、中国问题、或者南方问题等一系列长远问题

  

  而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美国的“技术性调整”的意图得逞,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问题、中国问题、或者南方问题等一系列长远问题,从而由美国、或者美国资本继续、且永远把控国际政治、或者国际金融秩序主导权、彻底从经济、或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实现支配世界的既定战略。

  

  ●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 “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 “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中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对这种“技术性调整”做到“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对此,“非美势力与资本”、特别是“中、欧、俄的国家利益”,欧盟资本利益,“非西方国家与资本”、特别是中国,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美国、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技术性调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对中国而言,在“利用之”的层面上,美国这种“技术性调整”一旦兑现,那么,它对用“天安号事件”才得以巩固的“美日军事同盟、韩美军事同盟”之打击将是极其沉重的。

  

  因为,这种“技术性调整”其实可以被解读为“中美重构、并共管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但是,它也可解读为“修订东亚雅尔塔格局”,显然,它对“中俄关系”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这是中国需要警惕的“被利用层面”。

  

  ●现在“一巡(三波)”已过,又轮到俄罗斯来谈条件了

  

  

  而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从俄罗斯突然强调“制裁只能让伊核问题更加糟糕”、且“再次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情况来看,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因“中东局势可能破局”而“被迫”在对华关系上做出“技术性调整”、但“战略图谋”没有任何实质性调整之后,作为第一波排列与组合主角之一的俄罗斯,显然反应非常快,在“原本支持制裁伊朗”与“制裁只能搞糟”的180度大转弯中,俄罗斯显然在说:如果美国不想“中东局势”就此破局,仅对中国做出“技术性调整”是不够的,现在“一巡(三波)”已过,又轮到俄罗斯来谈条件了。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俄罗斯在伊核问题上突然再次反对制裁伊朗的情况来看,它对“美国的技术调整”可解读为“修订东亚雅尔塔格局”的认识是清醒的,这就如我们之前所说,“这些”都不过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在所有重要的“排列与组合”没有“枚举穷尽”之前,都不过是为了在后面的“排列与组合”中尽可能地占据有利的位置,因此,没有谁会“太认真”!否则 ,恐怕早就出局了。

  ●这就好比是一场“车轮战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罗斯的这种变化,当然在“中欧”的盘算之中,不仅如此,“中欧的国家利益、甚至资本利益”恐怕已经开始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了:等俄罗斯“满足”之后,如果美国仍然不想中东破局,那么,我又应该要些什么?

  

  显然,在美国、或者美国资本打自己的算盘时,非美国家、或者非美资本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既要利用“中东破局”这一工具、迫使美国也对自己做出更多的让步,还要继续维系“中欧俄”的伊核之战略协调,从而可在美国核心利益集聚的“中东战略交换平台”上、轮番上场,从而尽可能淘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好比是一场“车轮战法”!

 至于谁的算盘能兑现,更或者最终是“国家利益”、还是“资本利益”的算盘能兑现,在美国、美国资本“主要”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但其“既定全球战略”仍未实质性调整之后,恐怕是下一波“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内容了。

  对此,我们将与大家一道密切关注。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

  

  第一,在“下一波”的排列与组合的过程中,不仅经济、甚至许多国家政权、社会,都可能会遭遇一场危机,巴基斯坦、特别是印度。当然,美国也有这种可能性。

  值得强调的是,特别是让印度存在“这种可能性”,将成为“欧美国国家利益、欧美资本利益”在必要时敦促“印度”替美国进行、针对中国的“南亚破局”的一个工具。

  

  而让美国存在“这种可能性”,将成为“西方资本”在必要时敦促“美国国家利益”强行进行、针对中国、甚至整个南方阵营进行“南亚破局”的一个工具。

  更加值得强调的是,这恐怕也是美国国家利益、甚至美国资本利益在一定阶段内、愿意暂时忍受“中欧俄”、甚至土耳其、巴西这些“地方王”、在自己核心利益上“轮番上场”的重要原因。

  ●对中国而言,既要高度警惕“印度内乱”导致“南亚破局”的巨大危险性,也要继续切实地推进“中东破局”

  

  因此,对中国而言,既要高度警惕“美国国家利益、或美国资本利益”在喘一口气之后(在我们看来,美国实质性兑现“中美联合声明”的可能性很小),既通过“印度内乱”导致“南亚破局”的巨大危险性,也要继续切实地推进“中东破局”、而不要为美国的“技术性调整”所蒙蔽,从而一方面“尽可能继续扩大”欧美国家利益之间、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战略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保留”要么迅速反击美国国家利益、或者资本资本利益的战略冒险,要么迅速反击欧美国家利益、或者欧美资本利益的战略冒险的能力,并威慑之!

  

  第二,在“下一波”之“后”的排列与组合的过程中,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突显,并有可能成为成为世界各国之间核心利益进行“排列与组合”的一条重要线索、并成为“人民币实质性国际化”这只陀螺“顺利起旋”的一条通道。

●维基解密是“战略性棋子”,其面目是越来越清楚了!

  第三,密切关注“维基解密”的动态,特别是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南方国家的所谓“解密”!作为既从属于欧美国家与欧美资本,又独立于欧美国家与欧美资本,但绝对从属于“西方资本(请注意用词)”的一颗“战略性棋子”,其面目是越来越清楚了!

  第四,在美国主要于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调整之后,作为“中东破局”之前的“主要推手”,中国将相对表现得有所克制,如果朝鲜半岛局势、特别是南亚局势实质性缓解的话。

  从韩国立刻接受朝鲜对话建议的情况来看,其情况一如我们之前所说:只要美国全球战略需要,在“必须接受”韩朝对话、缓解半岛局势的问题上,韩国李明博政府是有条件也得上、没有条件、就是创造条件也得上。

  由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解,美国东北亚政策有意“重新做人”,因此,在表面上,主推“中东破局”的任务,恐怕就暂时交给了俄罗斯。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观察问题,俄罗斯在伊核问题上突然反对制裁伊朗,也就成了必然,同样,作为“尊王攘夷”的重要环节,在土耳其被接收进“伊核N方会谈”之前,在“中欧俄”中 “大多数”的“暗中操作”下,就要在土耳其开会的伊核问题六方会谈、是谈不出什么的了。更加严厉制裁伊朗、更是别想!

  显然,对“中欧俄”、特别是伊朗而言,只要土耳其“愿意出面”搅美国的“美事儿”,那么,“中东破局”就极具基础,而“支持”土耳其正式加入“伊核N方会谈”,就始终是悬在土耳其前面的一颗巨大胡萝卜!

  而对美国而言,对土耳其这类“不愿意”帮助美国更加严厉制裁伊朗的中、小国家、“科特迪瓦内乱”就是一个警告。

  ●伊核N方会谈就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但对“非美国家的国家利益”而言,“科特迪瓦内乱”的警告是双方面的,作为另一方面,这也许能促进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开始更加积极地考虑“中东多边安全框架”。而这,在我们多年之前的点评中,就曾经说过,它可以由“伊核六方会谈”慢慢扩充而来。

  在这个层面上,在时隔多年之后,东方评论员还是那句话:伊核N方会谈就是个框,什么(不仅是中东的、且是全球的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安排)都能往里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