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环球时事解读 08年11月14日

(2008-11-16 09:00:19) 下一个

东方环球时事解读 08年11月14日
 外交部:中国认为有必要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全面改革
  
  【北京消息】中国外交部在13号表示,中国方面将在华盛顿领导人峰会中,提出变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突出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职能;中国目前也正在就峰会期间,与一些国家展开双边会晤,密集磋商。
  外交部表示,胡锦涛出席华盛顿峰会,重要的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和强有力的信号,要各国团结一致,体现信心、果断和负责任的态度。中国也认为有必要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
  另外在西藏问题上,达赖喇嘛称会在月底召集支持者,到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就“西藏前途”听取意见,中国外交部敦促印度方面恪守不支持藏独活动的承诺。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中国外交部表示,胡锦涛出席华盛顿峰会,重要的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和强有力的信号,要各国团结一致,体现信心、果断和负责任的态度。中国也认为有必要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
  
  ●真正的强有力信号已经、或者正在发出
  
  的确,由胡锦涛主席亲自出席华盛顿峰会(原先传闻是温家宝总理出席),这当然是在“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和强有力的信号”,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正的强有力信号已经、或者正在发出:中国政府准备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是之,中国政府在一个月内数次调升出口退税率是之,特别是,中国央行行长甚至放风说“未来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选择性”更是之。
  
  ●巴西举行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准备投入4万亿”的大手笔、以及“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选择项,都是在巴西举行“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之后放出的。显然,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该次会议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随着15日的临近,围绕这次“世界金融峰会”的角力也是逐渐白热化。通过回顾过去的一段日子,是可以清楚地这样一个过程的,既:在亚欧峰会(10月24日)、中俄峰会(10月27日)、上合峰会、欧盟金融峰会(11月7日)等一系列“准备会议”相继开完之后(当然,中间还有美军越境袭击叙利亚非军事目标,利比亚强人卡扎菲访问俄罗斯、并有意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基地;海协、海基会就“两岸三通”达成“四项协议”等重大插曲),也就意味着“同坐一条破船”的人们,在一番“针锋相对”、“讨价还价”之后,必须开始就“华盛顿金融峰会主要议题”进行“起草工作”了。
  
  显然,上面所列举的一连串重要会议、外加那几条重大插曲,本质上都不过是针锋相对的“道具”、或者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巴西圣保罗“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就是在将这些道具、筹码进行“汇总”,以便为11月15日的华盛顿金融峰会“草拟议程”。
  
  
  ●作为“起草工作”的“起始点”,巴西G20财经会议有五个看点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正意义上的“起草工作”,应该从11月7日欧盟金融峰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9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20)开始算起。
  
  众所周知,在“圣保罗G20金融会议”闭幕式上通过了一项声明,值得注意的是,从会议内容及会后声明的详细情况来看,作为“起草工作”的“起始点”,可以说有五个看点:
  
  第一,会议将此次金融危机“定性”为“风险管理缺失以及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疏漏的结果”;会议“要求各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并敦促其加强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对评级机构的监督”;
  
  第二,作为会议主席,巴西财长曼特加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对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批评,称“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7)未能采取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
  
  第三,声明明文确认“目前的情况相当严峻,部分发达国家已陷入衰退,新兴国家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并“呼吁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进行全面改革,使新兴国家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第四,声明说:各国确认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并“有决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实现低通胀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声明指出:近期资源价格的回落已使放宽金融政策成为可能。
  
  ●再谈欧盟“金融改革日程表”的5大关键点
  
  在我们具体解读这五个看点之前,先简单回忆一下在11月7日欧盟金融峰会上露面的、由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提议的一份金融改革日程表。该日程表包括5大关键点,既:
  1. 委托IMF基于基本责任的立场,对重塑经济信心的措施给予建议,并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
  
  2. 对信用评级机构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
  
  3. 协调全球会计标准,重新审视公允价值的利用规则;
  
  4. 采取行动确保所有细分市场,领域或是金融机构都受到监管,包括对冲基金;
  5. 落实行为准则,以避免金融业的额外风险,包括细查企业高层的薪资。
  
  
  ●作为“起草工作”的“起始点”,“南方国家”通过声明为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定下“基调”
  
  如果将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20)与欧盟金融峰会的“会议成果”两相对比,也就不难看出,作为G20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会议成果”,那份声明不仅将此次金融危机“定性”为“风险管理缺失以及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疏漏的结果”,会议主席--巴西财长曼特加更是对“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批评,并指责“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7)未能采取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
  
  同样不难看出,G20的“财经首长”在对各家带去的“道具”、“筹码”进行“汇总”之后,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西方国家(G7)金融体系不仅是引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源头,也没有能力独自应对此次危机”。
  显然,作为“起草工作”的“起始点”,G20一开始就对“欧美”计划在“G7小圈子里决定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案(简单重返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由西方国家主导国际金融)、并强迫南方国家接受”之企图心进行了“公开否定”,从而为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定下“基调”,那就是任何金融改革方案,既要防止美国主导延续到明天,也要防止西方主导成为未来。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基调体现了“南方国家”的意志, 是中国等南方国家的一次胜利。
  
  
  ●问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机制有个“民主问题”!
  
  另外,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的第三个看点,既“呼吁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进行全面改革,使新兴国家获得更大的发言权”,这简值是在对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提议的那份“金融改革日程表”进行釜底抽薪。
  
  我们知道,法国(欧盟)的那份所谓“金融改革日程表”,其“动机”就是为“重返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出第一步:什么是“委托IMF基于基本责任的立场,对重塑经济信心的措施给予建议,并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站在中国等“南方国家”的角度去看,那么,委托“IMF”....没有问题,让IMF“对重塑经济信心的措施给予建议”也没有问题,至于“通过IMF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同样没有问题,问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机制有个“民主问题”!
  
  
  ●“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我们知道,自成立以来,IMF已经走过了61个年头。为了在二战以后让世界经济有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1944年,世界各国领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产生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构想。1945年12月,这两个机构正式成立,也被称作“布雷顿森林机构”。而世界银行是IMF的姊妹组织,已经成为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国家都可以加入。
  
  与一些按“一国一票”原则运作的国际组织不同,IMF实行的是加权投票制度,即一国在IMF中的份额(主要由其经济规模决定)越大,它拥有的票数越多。
  
  而就目前而言,IMF目前的投票体系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每个成员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以及根据各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所得到的加权投票权。在实际的投票运作中,后者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份额成正比,而份额则由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
  
  以“中欧美日”四方为例,中国的投票权为3.7%,日本为6%,英国为5.88%;而欧美各家都超过了16%;显然,这说明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从“中欧美日英”投票权与各自经济规模的实际情况去看,这种比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最起码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
  
  因此,IMF所规定的“份额则由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根本就是条地地道道的“霸王条款”,所谓“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解释权完全挰在“欧美”手中。
  
  第二,与一些按“一国一票”原则运作的国际组织不同,IMF实行的是加权投票制度,即一国在IMF中的份额(主要由其经济规模决定)越大,它拥有的票数越多。当前,美国投票权超过总份额的16%,虽然欧洲国家在总体份额中的地位高于美国(欧盟 27国在IMF大约拥有31.6%的投票权,处于绝对领导地位),但由于重大事项需要85%的票数通过,因此如果以国家为单位,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实际拥有重大事项的“最终否决权”。
  
  当然了,如果欧盟足够齐心,也可以像美国那样行使否决权,这恐怕就是法国(欧盟)在“金融改革日程表”中将“委托IMF.......”列为“第一关键点”的“信心”之所在,也是美国愿意将“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欧美共同主导国际金融体系”作为“对欧底线”的基础之所在。尽管美国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真正“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交出“美元本位制”的。
  
  通过上面这段讨论,我们也就不难明白,由欧盟提出的、美国“绝对反对、但又绝不公开反对”的“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了?法国(欧盟)精心编制的那份“金融改革日程表”是个什么货色了?说得直白一点儿,它就是“诈取”广大南方国家为这次欧美金融危机买单的第一步,其本质是扯着“需要统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面大旗,委托IMF基于“基本责任”,也就是凭着“它的良心”、去“总理”国际金融的一切要务。
  
  至于IMF的“基本责任”是什么,或者“它的良心”是什么一点儿不重要,重要的是“欧美”一人挰着一张“否决票”,因此,“欧美”的意志将最终决定“基本责任”是什么内容,欧美的利益就是“它的良心”!
  
  
  ●欧盟提出的所谓的“多边监督权”,实际上有三个意图
  
  
  另外,通过那份包括“五大关键点”的“金融改革日程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欧盟所提议的“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准备重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联合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凭借欧盟 27国在IMF大约拥有31.6%投票权的“绝对领导资格”,将IMF变为一个“由欧美共同管理、但由欧盟主导”的全球金融活动实质监管机构,并扩大IMF对全球金融活动的多边监督权。
  
  显然,这个所谓的“多边监督权”,实际上有三个意图:
  
  第一,就是要以“增加美元透明度”为名义,修改国际金融规则,以限制美国的金融活动,拿掉美元本位制;
  
  第二,就是要以“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为名义,要求南方经济体掏出“支票薄”,为仅有25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IMF注入资本,最少将其扩充至一万亿美元。之后,再以各种名义用这笔钱为“欧美”金融危机“买单”。
  
  
  ●在欧盟的精妙算盘中,第一与第二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的
  
  
  第三,由于“第一”是“非美大国”的长远利益之所在,而“第二”则是“欧美”的“既期利益”之所在,因此,一边高喊一定要打倒美元本位制、一边又要死死抱着“必须由西方主导金融改革”的欧盟、其言行举止的“本质”就是:
  其一,利用“与南方国家之间共同的长远利益”,以此为“胡萝卜”去诱惑中国等南方经济大国提供配合,并压美国让步,从而实现“第一”层意图;
  
  其二,同时,利用“与美国之间共同的既期利益”,以此为“胡萝卜”去诱惑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进行配合、并拿“大家同坐一条破船”去恐吓“南方经济体”、迫使后者让步,直至实现“第二”层意图。
  
  显然,在欧盟的精妙算盘中,第一与第二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的;而中国等南方国家与美国一样,是被欧盟“双向利用、双向消遣”的;
  
  
  ●对欧盟的算盘,美国的应对策略及真正意图
  
  
  根据我们的观察,对欧盟的算盘,美国的应对策略可以归结为“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具体做法就是“绝对反对、但又绝不公开反对”,想达到的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地激化“南北撕裂”、让激化之后的“南北矛盾”将急于抢班夺权的欧盟“挡回”美国这一侧,从而弱化“三边撕裂”,并以此作为巩固北约的最大利器、从而为“西方世界(实际上是美国)”战略上全面翻盘的“最后一搏”做准备:以北约的名义、或“军事解决”伊朗、或以“军事解决”伊朗问题相威胁、凭借北约的海上优势,迫使中东国家(包括伊朗)“必须站队”,直至实现将整个中东纳入“北约(实际上也是美国)”的控制、之后,再依靠能源、金融优势,彻底解决中亚、南亚国家的“倾向性”问题,最终将“中俄”的战略防线压缩至各自的国境线。为最终以民主、或者经济手段,全面解体“中俄”这两个极具战略潜力的大国做战略准备。
  
  
  ●相比欧盟的“金融算盘”,美国人的计划显然更加阴险、也更加危险
  
  相比欧盟的“金融算盘”,美国人的全盘计划显然更加阴险、也更加危险,想的是如何一举实现战略翻盘。但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那样,美国想让“南北矛盾”将急于抢班夺权的欧盟“挡回”美国这一侧并不容易,因为欧盟也清楚,一旦“实质性”地重回“北约”,并在“南北撕裂”的框架内去寻找解决金融危机的路子,那也就意味着欧元、甚至欧盟都将不可逆转地步入“解构”的进程。
  
  当然了,如果欧盟的决策者能做到“一切以盎格鲁-撤克逊人的整体利益为重”、从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持“西方主导”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然而,从欧元正致力于打倒美元的“革命现实”来看,所谓盎格鲁-撤克逊人的整体利益,在“欧美”各自的“根本利益”面前,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玩意儿!
  
  更何况,即便欧盟重归北约,即便重新巩固的北约想凭借军事手段、或军事威胁解决中东问题,那还要看“中俄”、或者“上合”是否愿意。因此,从“欧美”决策层的“言行举止”、及相互恶斗的情况来看,这些分居在大西洋两岸的盎格鲁-撤克逊人、还是“个体利益”远重于“整体利益”的。
  
  
  ●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而言,面对美国“欲做渔翁”的策略,理智的做法就是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之所以“绝对反对”欧盟的算盘,是基于保住“美元本位制”、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控制权的本能,这是美国最最核心的国家利益,相比上述“翻盘战略”而言,也是最现实的利益,因此,只要有“一丝可能性”,就绝不让步,否则,即便是上述精美的“翻盘战略”也将决无实现之可能。
  
  而华盛顿之所以“绝不公开反对”,则是基于激化欧盟与中国等南方国家的矛盾,激化欧盟与南方国家之间所固有的“南北撕裂”、弱化美国与欧盟之间的“三边撕裂”,从而既有助于美国借南方之力反击欧盟的夺权行为、还有助于维护“美元本位制”,本质上是让欧盟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去“渔蚌相争”、自己则准备“渔翁得利”!
  
  因此,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而言,面对美国的“欲做渔翁”,理智的做法就是:在欧盟愿意放弃“必须由西方主导国际金融”的想法之前,将打消“保留美元本位制”的“最后一丝可能性”之实际工作、“全部”交给急于抢班夺权的“欧元”、或者“日元”去做,但要提供“政策层面”的声援(就如中国国家主席亲自参与 此次峰会,并在动身之前明确发出必须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声音),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一件事件,那就是要切实搞好“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制定好各种金融、贸易、以及南南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计划,并在安全层面进行战略合作,并通过种努力让“南方国家”看到可以在金融危机中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信心”,这是与“北方”同坐一条破船的“南方国家”抵抗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战略;
  
  
  ●如何稳健地走出拿掉“美元本位制”、建立“公正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第一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有在“南方国家”中激起一份“可以继续发展”的信心,才能更好地实施这一“根本战略”,同样,只有最终夯实了这一“根本战略”、才能最终维持住一份“信心”,也才能让“将算盘顶在脑门在打”的欧盟认清现实,尽早放弃“必须由西方主导,且由欧盟领导”的野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并得到“南方国家”的全面支持,最终打掉美元的“最后一丝幻想”,从而稳健地走出拿掉“美元本位制”、建立“公正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第一步。
  
  只有这样,面对美国针对欧盟所施展的“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的策略,中国等南方国家才能做到既让“三边撕裂”继续激化、又能切实推进“南南合作”等工作、并通过“南南合作”的“有效推进”、不断地促使欧盟尽早认清现实、及早调整心态,从而让美国“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的策略执行不下去,并不得不面对欧元的攻势、主动出击、继而实现持续激化“三边撕裂”的目的。
  
  就象美国无法容忍俄罗斯对“石油美元结算体制”的主动攻击、而不得不着手反击、在格鲁吉亚挑起战事类似。
  
  
  ●欧美一着棋,令“南南合作”出现了不合谐的声音
  
  然而,从乌兹别克提出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再到中俄之间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谈判暂停、中俄能源线路建设暂停的情况来看,“欧美”对“南南合作”非常警惕,并瞄准俄罗斯对中国欲从经济层面“充实上合”组织的戒心,下了一着棋,令“南南合作”出现了不合谐的声音。
  
  我们知道,2005年乌发生安集延事件后,拒绝美欧对事件进行国际调查的要求,欧盟遂对乌实施制裁,包括限制乌进口武器,部分冻结与乌的合作谈判,禁止乌12名高官进入欧盟等。
  
  而欧盟又一直在寻求替代俄罗斯的能源来源,中亚是欧盟选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今年4月举行的欧盟“三驾马车”(指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委员会和候任主席国)外长与中亚国家外长会晤中,土库曼斯坦同意参加绕过俄罗斯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承诺工程完工后每年向欧盟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谁也不知道土库曼斯坦到底有多少天然气储量,欧盟担心土库曼只是夸下海口而心有余力不足,于是希望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加入其中。
  
   然而不久前,俄罗斯总理普京对乌的访问,使得欧盟的愿望变得渺茫:普京与乌总统卡里莫夫签署了建设中亚——俄罗斯中央天然气管道系统新分支的协议。一般认为,俄罗斯的这一举动迫使欧盟只能对乌采取唯一可行的讨好措施,即取消对乌制裁。
  
  ●俄罗斯急于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名义实现两个目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取消对乌制裁只是“借机讨好”层面的东西,只要“上合”内部在经济整合层面保持高度一致,是不能形成促成乌兹别克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之动机的,显然,真正引起这一变化的,是俄罗斯借着金融危机的机会,急于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名义实现两个目的、从而令中俄之间出现了某些分岐,让欧美有机可趁。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异同点
  
  我们知道,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密切,这首先就体现在两个组织成员国名单的“高度重合”上:将上合组织中的主导国家之一中国去掉,换成有心与俄罗斯合并的白俄罗斯,就成了另一个国际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
  
  其次,是两个组织各有一个大国作为倡导国。两个国际组织虽然都明确表示,各成员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是在实际上各有一个大国积极倡导,牵头运作。显然,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中,倡导国与主导国都是俄罗斯,因为它占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内生产总值的89%左右。
  
  而在上合中,虽然中俄都是倡导国,但是,起码在经济层面,由于中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又对包括俄罗斯在内成员国的主要产品--能源有巨大需求,因此上合组织的运作相当程度是由中国在主导、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合作。在作为反击俄罗斯率先攻击“石油美元结算体制”的手段,美国石油资本操纵国际能源价格大跌(以美国监管层公开曝光5000亿美元的石油空头部位开始,美国资本借助这批巨额空单形成的巨大心理威慑、成功地将石油价格从几个月前近150美元一桶,一路暴打至今天破60美元一桶)、在某种意义上、至少在“会计”层面上,已经令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产值”剧降了一半还多、从而重创了俄罗斯经济,因此,两相对比之下,中国对上合经济运行的“主导优势”更加明显。
  
  
  ●俄罗斯想借助欧亚经济共同体这个平台、比照欧盟的模式,建立“组织的统一货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目前而言,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合组织相比经贸合作程度要深。欧亚经济共同体2001年就成立了中央银行行长委员会,协调各国间的外汇、金融和银行体系运作,建立多边付款结算体系。
  
  多年来,在该委员会的努力下,共同体进一步推动资本自由流动,不仅建立了共同的金融市场,还使用统一的商品定税证明。其中,俄、白、哈等国率先建立了三国关税同盟。
  
  
  根据我们的观察,促使乌兹别克提出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直接原因,正是俄罗斯要求乌兹别克“尽快”加入关税同盟,从而从经济层面、特别是在能源出口价格、方向等问题上,“坚固”与俄罗斯的联系,并在金融结算体系上协调运作,为最后比照欧盟的模式,建立“组织的统一货币”做战略准备。
  
  
  ●就组织结构而言,欧亚经济共同体根本就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值得强调的是,这个组织不仅有自己常设的最高领导机构-“跨国委员会”(由缔约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总理组成),还有常设的议会--“跨国议会大会”、及常设的“共同体法院”,显然,就组织结构而言,它根本就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讨论进行到这里,俄罗斯组建、并加快推进欧亚经济共同体各项工作的“真正动机”也就清晰了,那就是重新构建、或者以某种形式、尽可能地恢复“前苏联的版图”,显然,这里面既看不到中国、或者上合的利益,也看不到最后一个加入者--乌兹别克的利益。显然,乌兹别克之所以会最后加入,当然是盘算到自己加入的利益最小。
  
  
  ●俄罗斯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宜的
  
  
  再加上格鲁吉亚战争之后,作为牵制俄罗斯的一部分,再加上乌兹别克既有丰富的天然气(可以绕开俄罗斯向欧洲供气)、也有特殊地理位置(可以构建通往阿富汗的第二条走廊)、还对自己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中的角色不满,也获益不多,欧盟、美国都加强了对乌兹别克“示好”,相继放松了制裁,直至欧盟不久前正式决定“解禁”,为的就是想利用俄罗斯的私心、“策反”乌兹别克;并“瞄准”俄罗斯对中国主导上合经济合作的戒心,在中亚区域制造热点,寻找突破口。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俄”都需要依托“上合”去共同“牵引”南方国家展开“南南合作”,且中俄在温家宝总理访俄过程中彼此敲定、准备以“上合”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抗衡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却准备抓住这一时机,以加快区域货币结算“非美元化”打击“美元本位制”为“名”,行实质促使“组织统一货币”跃进之“实”,不仅想从金融层面加紧对中亚的控制,还想为将来限制、排挤中国对上合经济的影响做准备。这显然是不合适宜的。
  
  
  ●即便是为了“上合”可以维持下去,也有必要对俄罗斯的“不顾大局”加以劝戒
  
  
  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在中亚抢夺货币主导权行为与欧盟在世界层面抢夺金融主导权的动作、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一都是想借金融危机之“危”、实现利益最大化之“机”;其二,都是不顾合作方的“根本关切”,因此,“俄欧”各自的企图心也必然会撞到南墙。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为了“上合”可以维持下去,也有必要对俄罗斯的“不顾大局”加以劝戒。在国际能源价格大幅走低、俄罗斯金融系统吃紧的今天(尽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很雄厚,但是,俄罗斯金融部门涉足金融衍生产品的程度也较深),来自中国的金融配合、对俄罗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这场随时有可能从欧美、扩展为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希望俄罗斯暂时放下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平台运行自己“小九九”的计划,与中国一起、通过“上合”这个平台推动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有效牵引全球的“南南合作”进程,用有效的“南南合作”迫使欧盟尽早调整心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以“中俄欧”为主体的欧亚经济大整合进程中,最终令美国放弃战略冒险,有效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并尽快确立国际新秩序。
  
  在我们看来,一旦美国“渔翁得利”的战略最终得逞,欧亚大陆必将重新陷入冷战,至于最后损失最大的将是谁暂且不说,可能是欧盟、也可能是中国、但头一个受到重创、且可能再也爬不起来的必然是俄罗斯,这是确定无疑的。
  
  
  
  ●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敢于退出、当然是看清楚了许多大国的“态度”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面对俄罗斯“尽快加入关税同盟”的要求,乌兹别克斯坦以“改该组织工作效率低下、且加入该组织后乌兹别克没有获得什么利益”为由决定退出。
  
  显然,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敢于退出、当然是看清楚了格鲁吉亚战争之后的“国际风云”,从而在“待价而沽”;也是看清楚了许多大国的“态度”,恐怕它这样做既得到了欧盟“解禁”的鼓励,也得到了北京方面的“理解”,这种结果自然也是华盛顿所乐见的,从而有持无恐!
  
  由于“中俄”在军事上都是实力强大的大国,在“全球经济运行图”中又有着各自的优势,从而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层面都占据着某些“关键节点”,因此,中俄或中俄主导的“上合”是有效推动“南南合作”、在“时间”及“技术”层面,对处于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下的“欧美经济”施加最大压力的根本。
  
  显然,欧盟对乌兹别克的“鼓励”、就是要打乱“南南合作”的步调,从而缓解自己在时间上的压力;北京的“默认”,以及之后传出中俄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谈判暂停,意在对俄罗斯“不顾大局”的劝戒,至于华盛顿的“乐见”,显然是“渔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必然。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消息看看中欧之间的“渔蚌相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