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一:国宝幸存
(2007-03-19 06:36:15)
下一个
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文物一直很引人注目,原因很多。
中国历史特别悠久,积弱多年,国之瑰宝,外国人予取予求。流落到外国,精雅绝伦让人家惊艳,数量多,也让人家不觉就贬了值。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在国共开始和解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淡忘,那就是中国的不统一。
许多人看过北京故宫博物馆内中国皇帝的龙椅。也有许多人看过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里的宝藏。故宫者,旧时的皇宫也。皇宫依旧在北京,宫中的宝物可一大半搬到了台湾,还有许多流落在海外。在台湾的国宝,那可是精华之中的精华,国之重宝。这些国宝长久以来都是台湾当局政治存在的凭据。稍稍拿出一些到西方展览,总是会引起巨大轰动。几十年来,有过几次。
台湾对大陆开放旅游在即,到这个时候,大陆的文化人应该去看看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看台北的博物馆,加上宝岛南北观光、阿里山、日月潭,那可比港澳游,或是星马泰游强太多、太多了。
前几年,台湾民进党上台前不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过一次"中华瑰宝展",展品来自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其内容之丰盛全面、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陈列水平之高,说空前,那是了无疑义,说绝后,也是越想越对。那时候,接连很多天,我有空就到大都会去,或坐或站,皆大欢喜,置身其间,流连忘返。享受如此浓郁芳洌的文化盛宴,每天人都是醉醺醺的。至今思想起来还是令人向往不已。
记得那个展览入口处有三张高约四十公分,宽一公尺有余的大型黑白照片。据介绍,这是当年国民政府为了躲避日军的战火,用竹筏和卡车将国宝从山西运往四川的情景。
照片不会说话,但有参观者说话:把这里的"躲避日军"改成"躲避共军"可能更准确一点。
事情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当时内战,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就卷了细软黄金走路。国库的黄金储备之外,北京故宫里的珍宝,由掌管故宫的行家精选了六十四万件辗转运到台湾。其间的经过,早已经有亲手经办的秦孝仪(后来担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长多年)等人写过文章,娓娓披露。
这是国共争天下诸多战役中的一个幕后战役而已。友人评论说,当时如果国民党撑得够久,又有美国现在的巨无霸银河式运输机帮忙的话,可能北京故宫太和殿里的龙椅、"正大光明"的匾额,甚至北海的九龙壁、天坛前的回音壁……现在都在台湾,甚至到了美国了。
当时国民党置五亿中国人民死活于不顾而卷走的国库黄金,虽然后来据说成了台湾经济复兴的本钱。但是,知情的大陆人民很难不耿耿与怀。
奇妙的是,文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不但当年运走得东西大致都在,而且保存得很好。不少专家现在到台北看了后,欣羡之余,有人认为比北京保护得更好。有这样的评价,关注这件事情的大陆人士心里会好过不少。
我在这里说"东西大致都在",因为,除了早先台湾媒体数次报道过国宝为权贵所占有的消息之外,我本人也略有所见闻。
中华瑰宝历经战争兵溷离乱,权贵巧取豪夺,外人诈骗偷抢,百姓盗窃破坏。幸存者,弥足珍贵。
那次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中华瑰宝展"规模巨大。四百多件展品被特别安排在该博物馆二楼南翼的坎特馆(Iris & B· Gerald Cantor Exhibition Hall)展出。大约两千一百平方公尺的面积由十一个连成一线的展览室组成。
所有的展品都放在用厚近半寸的有机玻璃和不锈钢框架根据各自尺寸特制的密封框内展出。据介绍,在台湾时这些作品都是水平安放展出的,这里改为全部垂直安放,大大方便了观众。更有甚者,黄公望长约七公尺的"富春山居图",怀素长约八公尺的"自叙帖",董其昌高约四公尺的"夏木垂荫"等都是完整地舒展开来陈列着,在明亮柔和的灯光下任人细细观赏。董其昌的这幅画连画轴高逾五公尺,画框顶天立地,将高度为六公尺的展厅一壁的高度占尽,令人叹为观止。
观众如潮。大家进门可以使用特备的多种语言专用随身听录音机,边走边听自己熟悉语言的介绍,另有专人带领的导览。留意一下观众的交谈就可以发现,多数观众不但对中国很熟悉,而且见解有深度。
中国故宫的文物大批量地送到西方展览,历史上祗有两次:第一次是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另一次是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二年在美国举行的"中国艺术瑰宝展"。那次展览其中有七个星期是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
无论从规模或展览品质来看,这第三次的展览都强得太多了。美国人将之喻为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来自两岸的文化人都知道,这种展览方式在国内是看不到的。
不少同胞说起话来有个老套,总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美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其实,一个半世纪以来,中美两国之间有战有和,人民之间有恨有爱。大陆,港,台的中国人对美国有不同层次角度的了解。美国不同层次数量很大的人民对中国也有不同层次的了解。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在政治上或许有偏见,但是面对古老精雅的文物时,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看到川流不息的美国人来看"中华瑰宝展",我心里很有感触。进入"中华瑰宝展"前要穿过"欧洲绘画馆"。许多专程来看"中华瑰宝展"的人都是匆匆走过,对两边精美的油画和十几座罗丹的雕塑无暇顾及。
记得文革后不久,北京曾举行过一次罗丹雕塑展。我在国外电视上看到同胞们排长龙购票入场,心里顿时生出一种又悲又喜的感觉。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文化交流就像呼吸空气,不是什么人的个人意志可以否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