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爱

互相提携勉励;为我,为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海外闯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绵力。
个人资料
peterpan166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品味丽江【组图】zt

(2008-01-19 09:58:27) 下一个

品味丽江


作者:
王本忠

 去年10月,宜都移动公司邀我来到了丽江,感知了她的山水,感恩于她那美轮美奂令人不忍亵渎的秀美容颜,心中涌出一股不可遏止的震撼亦或是惊叹。真没有想到,在祖国的西南一隅,在偏僻的玉龙雪山脚下,在崇尚东巴古教的纳西民族世代居住的高原坝子,竟有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城民居,它从远古走来,盛于明清,今天依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起居,迎来送往着远方的客人。



    我们是在去迪庆香格里拉的途中停留丽江的。第一次到云南的我对丽江知之甚少,同行的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段传贵告诉我,去香格里拉必经丽江,如果说香格里拉是一首完整的音乐,丽江就是那宛约优美的序曲。一天的丽江之旅,倘佯于熙熙攘攘的游人中,太过短暂,古城的飞檐斗拱木楼,滑溜溜地承载了茶马古道无数马蹄声碎的石板路,那真实的小桥流水人家,如泣如诉激越婉转的纳西古乐,都只是刚开了个头,我们又开始了香格里拉之旅。



    香格里拉原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中甸县,因为旅游发展的需要,1998年改名为香格里拉。从丽江到香格里拉有着相当的一段距离,我们早餐后出发,直到傍晚时分才到。尽管下榻的酒店客房里放着一本讲述香格里拉民俗风情的《香格里拉朝圣之旅》,可能是没有思想准备的缘故,第二天的中甸纳帕海和松赞林寺行,我怎么都觉着没有读懂这本书,眼里只看到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原和寺院里虔诚的喇嘛。“香格里拉是一首深奥的内藏玄机的哲理诗,你如果一天就读懂她,那你就是哲人了。”当地的藏族导游卓玛告诉我。读不懂也罢,返回丽江后正好有一天休息时间,那就细细品味丽江之丽吧。



    丽江古城没有令人感到望而生畏的高大厚重城墙或森严壁垒的中世纪古城堡,也没有像北京故宫和曲阜孔庙那样拥有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她更没有雄伟庄严的大教堂和千年古刹,而只有属于平民百姓自己的纳西族民居建筑。那么古朴,幽静,清丽,几百年来,她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令人流连忘返的少数民族地域性特色。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作为一座小小的古城,她的整体布局是与地形地理状况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海拔2416米,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丽江古城,四面青山绿水,晶莹璀璨的玉龙雪山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远远的蓝天白云底下,东南两面十里沃野,辽阔开朗。这样秋冬两季西北寒风为高山所阻,春季东风拂面垂柳吐芽,夏季微风和畅暑热尽除,不愧为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




  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其他四条小街呈辐射状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我不怕迷路,因为不管怎么走最后总能到达方方正正的四方街。这里小店林林总总,静静地同垂柳一道站立在石板路旁。除铜器店银器店皮货店凉粉店外,还有茶馆咖啡馆酒吧和画廊,当然更多的是迎合各种口味的小饭馆,入夜,红灯闪烁,弯弯曲曲的街巷成了人们放松性情的美好去处。



  丽江民居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因为这时期正是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丽江纳西族的民居为石基土墙木结构,檐顶和山墙均呈现出木结构的迥异于其他地方的地域性特色。我尤其偏爱古老民居的白墙黛瓦,以及门窗雕饰的花鸟图案。出于好奇心,我走进几处铺着五彩石的院落,那家家垂杨户户泉水,人们安祥恬静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态,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多少次我用无声的语言赞叹
着。



  虽然下着雨,但古城街头依然游人如织。无数次我被一种种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现象感染着激动着。古城的泉水井分饮水池,洗菜池和洗衣池,三者一字排开紧紧相连,我看到人们是那么墨守着“成规”,没有人越雷池一步,恪守着先人留下的规矩,守护着“原生态”般的生活,守护着古城的静土。走在街上,我看到一外地游客不经意间抛却于石板路上一个胶卷盒,马上附近的清扫工就上前捡起,不仅没有丝毫恼怒之意,反而向那人莞尔一笑。这一笑,笑出了和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笑,笑出了包容,显现出纳西人能包容一切的胸襟。

 
 
666

  到了晚上,古城广场上,纳西老人组成的舞蹈表演,从十多里外赶来的纳西农民演奏的原汁原味的纳西古乐,尽情演绎民族精典,令游客如痴如醉,从心底里赞叹纳西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当然也陶醉其中,陶醉于丽江的山水中,陶醉于古城的民居中,陶醉于“原生态”的纳西人的生活中,陶醉于博大精深的纳西古乐和纳西文化中。这或许就是丽江古城能与山西平遥和苏州园林一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