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起初他们......三则小故事

(2014-10-07 20:03:59) 下一个


自我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提醒自己——我,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买枣子 Vs.卖枣子

 

有一次买枣子,卖枣的人一边帮我挑一边对我讲:“我看你买了好几次我的枣了,也不讲价钱,也不是太挑剔。来,我帮你多装几个好枣。”然后他讲起曾经怎样面对其他挑剔的顾客,以及怎样在顾客挑好之后趁称的机会顺手装进好多坏的枣压秤的事。世间事若要跟别人算计,谁又能算过谁呢?我偷个懒,能省脑细胞时就省点。

忽然想起一个西方寓言故事:有一位行善的基督教徒,去世后向上帝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上帝领去参观地狱和天堂,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到了地狱,看到一张巨大的餐桌,摆满丰盛的佳肴。心想:地狱生活不错吗?过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佳肴前,然而手持的勺子把儿太长,尽管他们争着抢着往自己嘴里送菜,可就是吃不到,又馋又急又饿。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又走到了天堂,看到这里同样飘溢着菜肴的香气,人们手里同样拿着的是特别长的勺子。但是,这里的人个个都红光满面,喜气洋洋。原来他们个个手持特长勺把菜肴喂进对方的嘴里。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其实,互助并没有多么困难。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并不见得更能获利,时常最终是造成双失而不自知。相反地当人们也能同时顾及到他人,在轻松地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回报。这说明:互助,就能互惠双赢。 (冰月心)



起初他们...

在波士顿,有一个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位于该市市中心的小公园中,由六个玻璃空心塔组成,塔壁上刻有集中营囚徒代号和幸存者的语录。在玻璃空心塔的旁边有一个记载着铭文的小石碑。

全世界纪念二战中被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场有多处,而且波士顿是个与犹太人屠杀关系不大的地方。但,却唯有此地的纪念碑尤为著名。这仅仅因为,上面写了这么一首忏悔铭文:

起初,他们(纳粹)杀共产党时,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

接着他们迫害犹太人,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他们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是新教徒;

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发声了。

这段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经常被引用。铭文作者: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1892-1984),德国人,新教牧师。作牧师前,尼莫拉曾在一战中指挥过潜艇,也曾支持过希特勒(掌权之前)。纳粹媒体还因为他在一战时的表现而树其为先进典型。不久,尼莫拉与纳粹决裂,1937年被捕入狱,囚禁在集中营里,战争即将结束时险被处死。战后,备受折磨的尼莫拉走出牢房,讲出了这段话。铭文警醒世人,在你有能力而不为别人的正义站出来出一份力的话,某一天终将会伤及到你自己。


 

推荐文章:

 抑郁与暴力倾向都与儿童时期遭受的体罚成正比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603/201409/2223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懒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整全的教育' 的评论 : 你那里也有很多精彩而具启发性慧的小故事。谢谢分享!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懒风博客里的好多故事都带着正能量,感谢分享!我正在一个一个地阅读。
同时告知,这里也有我分享的故事。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flat&order=1&topic_id=86545&forum=18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第一个故事编进了《整全的教育中文教科书》第三册。

第二和第三个故事分别在课外阅读材料里加以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