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万
(译者注:巴格万是生活在印度的一位灵性大师。)在不同场合下给悟道下过不同的定义。对一位脑神经学家来说悟道是后脑某些部位的关闭。对一位生物学家来说悟道是感官的敏锐化。对一位心理学家来说悟道是小我的消失。对一位哲学家来说它是成为生活的见证。对一位求道者来说悟道是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灵,开发爱的能力。
当问及爱是什么的时候,巴格万说他只能告诉你爱不是什么。爱不是占有另外一个人。爱不是建立在需要、执着、或者害怕失去什么的基础上。爱不是去控制另外一个人生活的理由。他强调说大多数人所谓的爱并不是爱。要想体验爱,你的大脑需要改变。只有那时你才能体验到佛陀或者基督的爱。无论多少灵修或者心理努力都做不到这一点。
他强调悟道就是独立存在感的消失,固定身份的消失。一旦你悟道之后,只有他人才存在。你体验到与万物的合一,最终体验到与天的合一。你体验到作为人的美妙,体验到什么是给予和接受爱。
在这个悟一的境界中有喜悦。只要小我还存在,他可以体验快感,但是体验不到喜悦。当境遇顺利时你感到快乐;当境遇不顺时你感到痛苦。这与物我合一的纯粹存在所体验的无故的爱有着天壤之别。
巴格万说除了悟道之外最好的处境就是知道自己没有开悟。这不是在玩弄辞藻。他肯定说:“当你没有开悟的时候不要假装你已经开悟了。”我们中的许多修行者给自己带上了一个也许比任何头脑的黑暗表现都更难以打破的灵性面具。
开悟的主要障碍不是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什么自我角色,不管它是粗糙的还是精致的,是世俗的还是灵性的,而是我们对这些角色的执着心。我们假设通往开悟的过程是直线式的,我们会变成越来越好的人,直到某一天我们冲过终点线到达目的地。
也许一个头脑中没有什么概念的简单人比一个修行多年携带各种关于开悟的概念和期望的人更容易开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越是执着于某一个灵性角色或者灵性自我,我们离开悟道就越远。头脑乐于制造悟道的假象,这样它就可以继续玩比较和审判的游戏,只不过更有欺骗性。
做好人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只要我们同时否认坏的一面。只要我们能够继续因为自己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审判自己或者别人,我们就认为属灵是好事。我们把透过大脑传出的灵性光芒包装在宗教里,窒息在道德里,歪曲在自以为是里,最后葬送在属灵的小我里。
我并没有说追求善德和仁爱是不好的。宗教有其存在的理由,许多人通过修行或者心理治疗提高甚至改变了他们的自我。作为一位灵性老师和心理治疗师,我知道静心、调息、心理整合、理疗等技术的力量,它们对治疗过去的创伤和改善人格的缺陷都有效果。
如果改良头脑是我们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必须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做一切努力。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开悟,我们就不能通过在自身上培养开悟的特征来到达目的地。我们需要理解头脑的本质。
在合一大学开的课程中,头几天的内容是认识头脑这座监狱。目的不是要改变头脑,因为你改变不了它。你只是在观察你头脑的真相,观察头脑里面的情绪、习惯模式、各种假设和创伤、条件作用、我们为了生存而戴上的各种面具。当你观察的时候,你就在拆掉自己的社会面具和灵性面具,你开始明白头脑的本质。
你开始明白开悟就是你与头脑分离。
我们要清楚开悟不代表改变头脑的内容或者摆脱头脑。与头脑分离意味着你认识到头脑的本来面目,这样它就不再有权力为你做主。我们不是要变成没有头脑,而是要变成佛教徒所说的“处处留心”,觉知现实。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就是头脑,但我们不是头脑。头脑可以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开悟也不是象某些人想象的那样要逃避头脑,而是要从头脑里分离出来。当你开悟之后,你发现头脑不再控制你,当你不需要头脑的时候你可以与它分离。当需要用头脑时,意识可以比从前更加敏锐、更加清晰、更加灵活地使用头脑。
与头脑分离就是失去固定的、单独的、连续的、我们称之为“我”的自我意识。
开悟就是觉悟到不存在需要开悟的自我。我们不能改变头脑的本质。头脑就是头脑,但是开悟之后我们与头脑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我们不再受到头脑里的内容和条件作用的奴役。思想照样来往,情绪照样沉浮,但是我们觉悟到它们不再是“我”的思想和情绪。在这个觉悟中我们体验到自由。
巴哥万讲到个人的头脑并不存在。是的,我们有单个的意念,但它们只是他称之为远古头脑的一个辐射,这就是自从一万两千年前现有文明发端的时候就开始存在的人类集体思维场。我们的所有恐惧、不适应、混乱、痛苦、色欲、嗜好、不安全感、贪婪、仇恨、愤怒、嫉妒、审判等等都存在于这个思维场中。另外我们的许多善意、美丽、快感、幸福、勇气也属于这个思维场。
我们的大脑可以被想象为一台收音机,它根据我们当时的心态、健康状态、物理环境、星象等因素随意地接收到一些信号。我们过去的个人创伤或者条件作用同样也影响我们接收到的频率。
但是我们的思想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是倾向分离的,我们就会接收到这些思想、感情、印象,好象它们属于自己。因此把我们与他人更加有效地分开,我们觉得别人或者比自己好,或者比自己差,或者与自己有所不同。
我们看一场电影的时候很快就迷失在幻觉里以为它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电影放慢成单格放映,我们就会意识到这只是一场电影。五官以同样的方式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
开悟调整五官的性能,使得我们意识到那个固定连续的自我感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网络制造的幻觉。不同的人格在轮番出现,但是不存在一个从生到死一成不变的小我。意识时时刻刻从你的肉体中流过,但是同一个意识也从所有造物中流过。
当小我不存在的时候就没有渴望或者执着。执着是建立在单独存在或者自大的基础上,你不断地渴望你没有的东西,或者拥有你不想要的东西。当分离的小我消失之后,执着和渴望也随之消失。当执着和渴望消失之后,苦难也就消失了。
我们不是在谈论生理痛苦或者心理痛苦,而是在谈论存在性苦难。存在性苦难就是持续不断地要得到当下情景之外的情景的渴望。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我们的痛苦,而是我们对这个痛苦的抗拒。逃避苦难的行为本身就是制造苦难的根源!
开悟意味着每时每刻毫无抗拒、不加改变地体验你所在的当下。一旦你愿意完全地去体验当下的现实,你就不再与现实分离。你直接体验到每一刻的真理,你从头脑的干扰和条件作用中解脱出来。你体验到纯粹存在的无故之乐!
你仍然拥有旧习惯、记忆、人格等因素留下的神经通道,但是你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人了。自我变成多孔的,永恒的变化在每一刻都可能吹进新鲜的空气。你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人”而是一群“人格”不断地在你的觉知中出没。你甚至不是一个与你自己分开的观看事物变化的旁观者。你就是变化本身。
你可能仍然有好恶,情绪仍然出现,但是它没有遗留物,它们来了之后就会很快离开,就象一个婴儿刚才还在大哭,现在已经在惊奇地注视着一只小毛虫了。仍然会有情绪习惯在你身体上留下烙印,但是这些烙印也会逐渐消失。
开悟之后的另外一个觉悟就是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身体的大多数功能都是自动的,但是你意识到那些你以为是受你控制的功能其实也不受你控制。在开悟体验中,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自己的身体不受意志控制地自发做出各种动作,或哭或笑。它也可能变得一动不动,你意识到除非它自己要动,否则你无法让它移动。
你和自己身体的关系也变了。你不再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它变成宇宙意识所使用的一件美妙工具。你明白自己拥有这样一个可爱的、活着的身体作为在世上表达宇宙意识的一条途径是多么大的恩典。每一次味觉、嗅觉、听觉、 视觉、触觉的感受都是美妙的,都象头一次的感受那么新鲜。每个念头同样也带着内在的、来自当下的新鲜感,禅宗把这种体验称之为“初学者的头脑”!
悟道从观察所有这些事情的能力开始。当你进入更深的合一境界与悟神境界的时候,你发现你已经与万有合为一体,你的身体确实包括所有的造物。最终你发现你与造物主也合二为一了。
总的来说,巴格万大师教导我们:
1. 人类只有一个头脑,就是远古头脑。它受到分离意识与二元意识的支配。
2. 你的头脑不是你的,而是这个远古头脑的延伸。
3. 你的思想同样不是你的,而是从与这个远古头脑相关的思维场中下载而来的。
4. 分离的自我感(小我)来自人的大脑神经生理结构。
5. 这个小我,由于体验到分离,于是生出各种渴望、厌恶、比较、审判,这些是苦难的核心。
6. 当小我消失后,苦难也终止了。当包括渴望开悟在内的各种渴望消退时你就开悟了。
7. 能量传递引起一种神经生理变化过程,最终会导致那个分离的、固定的自我感的消失。
8. 当固定的自我感消失后,你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不同人格不断出没、此起彼伏的过程。
9. 你的身体不是你的。当小我消失后,你对身体的所有权也消失了,你感觉到身体是宇宙意识的一个工具。最终所有的造物都成为你的身体。
10. 基于二元意识的头脑不可能开悟。
11. 小我是一个幻觉,所以小我不可能开悟。小我只是一个概念。
12. 开悟就是意识到那个追求开悟的自我(小我)根本就不存在!
作者:Kiara Windrider
--------------------
快乐的真谛
点击: 107次 发表时间: 2006-8-26
下文摘录自2000年1月31日葛印卡老师在达渥斯举行的全球经济会议上的演说
这就是一切了吗?—快乐的真谛。
每一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来宾,都是我们星球上独特族群的一员,通常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具权势、最有成就的人。大家公认能受邀参加世界经济会议的每一位来宾,都是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当一个人拥有所想要的财富、权势、和地位时,是否就必然会快乐呢?这些成就和自满就是一切了吗?或是仍有可能达到更高程度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它转眼即逝,此刻存在的,下一刻便消失无踪了。当你的事业、银行的帐户、家人一切都顺利时,是很快乐的。但是当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了,当完全超乎掌控的事情发生并扰乱了你的快乐和和谐时又怎么样了呢?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权势和地位如何,都会遭遇到超乎掌控的环境,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可能是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可能是亲密心爱的人病了或死了、也可能是婚姻破裂或发现另一半欺骗了你、事业成功的人可能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公司被合并导致你失业了、政治选战输了、别人升迁到你想要的位置、小孩离家出走或是叛逆到反对你所珍惜的一切价值观。不论你有多少的财富、地位和权势,这些不想要的事情、不想要的失败总会产生极大的痛苦。
问题来了:该如何应付这些破坏美满生活的不快乐时刻呢?即使是在最令人陶醉的生活中,不快乐的时刻仍是会到来。当你经历痛苦时,是以平衡和平等心来应对呢?或是习惯性地以嗔恨心反应?贪求你的快乐重现吗?若你耽溺于快乐和顺心,一旦事情不如意时,痛苦会变得更为锥心刺骨。事实上,它们变得如此难以忍受,以致使我们诉诸酒精来对付这些失望和抑郁的处境,甚且吞食安眠药以便获得生活中所需的休息。而在这同时,我们却告诉外面的世界:因为我们的财富、权势和地位,而过得异常快乐。
我来自一个经商的家庭,所以年纪很轻时就已经是一个企业家和商人。我建造了蔗糖厂、纺织厂、和地毯厂,设立了进出口公司,并在全世界分设办事处。在整个过程中,我赚了很多钱。然而,我也历历在目地记得,在那些年里,对在事业上和私人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我所产生的反应———每天晚上,如果在白天里搞砸了一桩商业交易,我会清醒地躺在床上好几个小时思索着:到底哪里弄错了?下次又该怎么做?反之,若当天做成了一笔非常成功的交易,我还是会清醒的躺在床上,对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虽然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心中却没有快乐和安详。我发现安详与快乐是紧密相连的,虽然我的钱财和地位居于社会中的翘楚,但却常常无法拥有安详和快乐。
有首我很喜欢且和今天主题有关的诗:
当生命流过
像一首甜美的歌曲
快乐是轻而易举的
最难的是
当事情一败涂地时
仍能流露出笑容
不论我们的钱财、权势和特权是多是少,如何应付灰头土脸的时刻才是「快乐的真谛」的主要因素。
每个人都想要过快乐的生活,这是基本的人类需求,因此你必须去体验真正的快乐。藉由拥有钱财、权势、和耽溺于感官享受的所谓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这类的快乐非常脆弱、不稳当,而且短暂。为了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了永久稳当的快乐,你必须深入自己并去除积藏在心灵深处的所有不快乐。只要在心灵深处仍留有痛苦,那么想要在心灵表层感受到快乐的企图,都将只是白费力气。
这些积留在心灵深处的不快乐,只要你继续产生负面情绪像:愤怒、仇恨、恶意、和敌意,它们就会持续的繁衍。自然的法则是当你产生负面情绪时,不快乐也同时升起。当一个人在心里产生了负面情绪,便不可能感到快乐和安详。安详和负面情绪无法并存,就像光线和黑暗无法并存一样。我古老的祖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展出了一套有系统而科学化的修练方法,藉由它,你就能在经验的层次上探究有关身心现象的真相。这个技巧叫做内观:是如其本来面目,客观的观察实相的意思。
此技巧帮助人们在自己的身体架构内,发展对于身心的感觉和理解的能力。内观的技巧牵涉到基本的自然法则,那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当心中有任何不净杂染升起时,在身体上就会伴随的发生两件事:一是呼吸丧失了它正常的节奏,任何时候只要有负面情绪在心中升起,呼吸就会粗重些。这是一个显而易见,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实相。在此同时,一个更精细的生化反应开始在身体内运作,会让我经验到身体上的某一种感受。每一种不净杂染都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产生某些感受。
这是一个实用的妙方。因为一般人无法观察心中抽象的不净杂染,像抽象的恐惧、愤怒、激情。但经由正确的训练和练习,却能很容易的去观察呼吸和感受,而这两者都直接和心中的不净杂染相关连着。
呼吸和感受以两种方式帮助我们,第一、当杂染开始在心中生起,呼吸马上就会丧失它正常的节奏,它会大叫:「注意,有些不对劲的事情已经开始了!」感受也会告诉我们:「有些事已经不对劲了。」我必须先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经由这些警告,开始观察呼吸、感受,并且发现这些杂染很快的便消逝不见了。
这种身心现象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思想或情绪,另一面则是在身体上的呼吸和感受。每一个思想或情绪——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每一个心里的杂染都会立即显示在呼吸和感受里。因此藉由观察呼吸或感受,你便是间接的在观察心中的杂染,是如其本然的面对实相而非回避问题;接着杂染会失去它的力道,无法如过去一样的宰制着你,如果持续观察下去,杂染终将烟消云散,而你仍然保持着安详和快乐。
就像这样,自我观察的技巧以它的两个面向来揭示实相:外在的和内在的。之前,你总是张眼向外看,而漏失了内在的真相。人类总是向外寻求他们不快乐的原因,他们总是责备并试着改变外在的实相,由于对内在实相的无知,人们从来就不了解痛苦的原因源自内在,在他们自身的盲目反应中。
你越练习这个技巧,就越快走出负面情绪的束缚。渐渐的,心会摆脱了杂染,变得纯净了。一颗纯净的心,总是对他人充满了爱,超然的爱;对他人的失败和苦难充满了怜悯;对他人的成功和快乐充满了喜悦;面对任何情境充满了平等心。达到了这个阶段,整个生活形态会开始改变,将不会在言语或身体上去侵犯别人的安详和快乐。相反的,这颗平衡的心,不但变得安详,而且也帮助别人变得安详,围绕在这种人四周的气氛会渗透着安详、和谐和真正的快乐,也会开始影响他人。
对自身实相直接的体验、观察的技巧,就叫做内观。它是导向真正快乐生活的一种简单、直截了当的方法。
要过快乐的生活,有许多不同的要素,其中有几项是和参加本次会议的在座有关的。虽然一切想要的钱财和资产,你都有了,然而当这个世界上有千百万的人们仍为着下一顿饭而烦恼时,你怎么可能真正的享用这些福份?赚钱供你自己、家人、依赖你而活的人使用,绝对没有什么不对,但你也必须记得回馈社会。你的财富是从社会中获得的,所以你也必须加以回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不但为自己,也为他人赚钱。在商场上另外一个快乐的观点是:不管以什么手段来赚钱,都不应该伤及或危害到他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以别人的安详和快乐为代价而赚到的钱,永远不会带给你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资产、或成就、或财富、或权势,而是源自一颗纯净和安详的心的一种内在生命的状态。而内观就是帮助每个人达到那个状态的工具。
--------------------------------
光明心老师漫谈瑜伽冥想
点击: 206次 发表时间: 2006-6-8
很多瑜伽练习者都在谈论冥想,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冥想,在很大程度上实在是似是而非的。
张惠兰女士的《瑜伽》中只提到语音冥想,所以,很多人以为,只有口念梵音或心诵梵音才是瑜伽的冥想。
其实,瑜伽的冥想方法非常丰富。它可根据练习瑜伽的不同目的,练习者的个体情况的差异,包括生理、心理、性格乃至思维方式等,来进行具体地设定。
大概而言,从理论上讲,它有从心灵的专注到无为的观照的渐进过程,有从止息思虑到在无思无虑中的体悟(好像很难理解,而唯有这时才能叫是真正的冥想的开始)的渐进过程。
简单地说,初学者一定要通过专注的训练将奔如江河、纷纭万绪的心统一起来,做到初步的心态安宁;然后继续深入,直至真正心念完全止息,此时人是高度清明的,清明之中且心地一尘不染;再然后在此思虑止息的状态中进行有目的的领会,体悟(但不是思考)。比如,“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思虑从何而产生?”,“生命的归宿在哪里”等形而上的问题。
至于专注的训练,都是利用人的五官或意识的功能来进行的。语音冥想只是众多的方法中的一种,目的只是初步让人心有所专注而不致混乱奔逸。其他的诸如以眼睛观注于特定的颜色或烛光或太阳或月亮或虚空等;及以鼻子进出的呼吸为专注的对像的方式;以耳朵听的功能而进行的专注梵音的冥想;用意识的思虑功能而进行的观想专注(比如想大海、花、大草原、蓝天白云或圣人之像等)等,都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功能来进行的,对静坐时身体的反应感受来进行体察的专注……
专注的方式很多,但都只是方法而己,或者只是过程。冥想的重点在于止息思虑以后的体悟(类似禅宗的参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