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http://www.guoxue.com/nl/nlyj.htm |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 纳 |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 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 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
纳兰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 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 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 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 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
纳兰性德病时,康熙曾派员探望并送御药,闻亡故之讯,为之挽惜。纳兰性德的业师徐乾学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纳兰性德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茔,带着无限的爱与永远十九岁的娇妻卢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远。他的《纳兰词》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
禹之鼎绘容若肖像 (故宫博物院)
二、纳兰性德的创作(上) | |
1.家庭影响 | 纳
|
| 纳兰纳兰性德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政治生活的大背景必然在他思想上形成烙印,开明意识必然深刻于他的观念启蒙过程。又因为纳兰性德出生和在世的阶段,也正是其父明珠官运亨通,权势渐重的上升阶段。家势炎炎,跃然王公之列。首相的显赫更是万臣莫及的。这种高贵的地位,使他従一开始就有条件在最佳环境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据说他四岁学骑马,七岁学射箭,十四岁通诗文。作为封建官僚家庭中的嫡传长子,做为聪颖早慧的贵族神童,无疑是明珠夫妇的掌上明珠。家中为他延请的数位家庭教师,都是名扬一方的饱学之士。他的个人天赋也得以被尽早发现、培养。中贵子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关顾、举荐,有更多的机遇,这是自不待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表现出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使他更锦上添花,较寻常人更一步一层楼,十步一层天。他入太学即为“校长”(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看中,并推荐给在朝为官的家兄徐乾学。顺天府乡试,徐乾学又正好是该考区的副主考官。纳兰性德小试牛刀,一考中举。在徐乾学的帮助指导下,他又编辑大型书籍《通志堂经解》,著录《渌水亭杂识》 |
纳兰再者,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优裕生活,使他入仕之前能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乐做之事。在不受过多市俗干扰的环境中,精心地经营个人的艺术生活,编织个人细腻的情感之网。他无需体验生存的辛酸,经历创业的艰难,饱偿仕途的坎坷。既不必担心穷措大作富贵诗的可笑作大,又不必顾及小人得志的洋洋自得与轻狂。 在他的艺术中,体现的是成熟的贵族化倾向,进入到比较自然、纯粹、本质的境地。那种冲淡、平和、自然正是在那种物质、精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超越。 纳 兰 |
纳兰纳兰性德点为进士后,便做了大内侍卫,并在几年的时间,従三等侍卫升到一等侍卫。一等侍卫为正三品,格同武官参将、文官府尹(市长),属于上品高阶。清代侍卫大致相当于汉代的羽林郎之类的侍従武官,区别于外廷朝臣(国家行政职官)。历来多由勋戚、贵胄子弟充任,算得上“近卫军官团”军官。侍卫们在帝王身边随行宿卫,并接受临时差遣。由于是帝王身边的随従亲军,品级起点远比普通行伍出身的军官要高,(三等侍卫为五品,格同知州)因此这一职务也有荣誉性质。 | |
纳兰纳兰性德担任侍卫以来“御殿则在帝左右,扈従则给事起居”、“吟咏参谋,多受恩宠”。他在御前任职,能应付自如。皇帝诗兴大发,他随声唱和;皇帝若有著述,他受命译制;皇帝行猎,他则执弓冲突,跃马随围。“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由于尽职称诣,他受到康熙皇帝的金牌、彩缎、弧矢、佩刀、鞍马、诗抄等赏赐,得到让许多人羡慕的特殊眷顾。 纳兰就他的出身来看,很难对现实社会有准确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养尊处优的环境对或有才华的人,大约也只能成就个风花雪夜中的宝哥哥、林妹妹。“文”再出不了写“三吏”、“三别”的杜少陵,“武”也铸不成壮怀激烈的辛稼轩。但天资聪慧的纳兰性德出乎寻常地利用了良好的条件,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增广见闻。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活的狭隘局限。宫廷侍卫因为要常随帝王参与各种重要活动,遇有巡狩之事则要扈従,踏名胜山川,过乡镇城邑。鉴于经历见识对一个诗人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影响在他的诗词中反映再明显不过了。这类经历对诗人激发情感,阔大境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纳兰另据有史可查的记载,康熙为阻止沙俄的南侵,于康熙二十一年派都统郎坦、彭春、萨布素等一百八十人,以狩猎为名,沿黑龙江行围,达雅克萨,探敌虚实,测水陆通道,进行战略侦察。三年后,清军调集军队,水陆并进,与沙俄进行了史称“雅克萨之战”的反击战。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沙俄在于我有利的条件下,鉴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阻止了沙俄的向南扩张。参加那次隐蔽侦察任务的就有纳兰性德。作为当时就有社会影响,才华横溢的风骚词人,随猎兵千里赴戎机。既显示了武官的职业本色,也锤炼了才子的诗魂剑胆。一世风流,一个花絮,一段男儿的军旅华彩。 |
纳兰由于侍卫的职业性质,虽为帝王随身近臣,但不参政;虽是军官,但不统兵 纳兰但作为满人的后裔,八旗子弟在清初,还较多保留着善骑射,骁勇尚武的的 |
三、纳兰性德的创作 (下) | ||||||||||
3.婚姻点染
|
四、纳兰性德与清代词坛 | |||||||||||
1.艺术特色 纳兰纳兰性德主张作词须有才学。对泥古、临摹仿效深恶痛绝,在创作态度上“ 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认同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 师”的观点。提出“凡风骚以来,皆汝师也。”认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 面目”是迂腐之徒的作为,不足取。还形象地比喻此般行止如矮人观场,随人喜怒。他谈诗词创作“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 于诗者,如是而已。”兰
纳兰 纳兰性德的诗,特别是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哀惋动人,间有雄浑之作。 陈维嵩认为,他的词与南唐李后主风格相同,但词中有青春气息,因此长于后主。 现在看来,这同代人对他艺术特色的评述,还是比较恰如其份的。 2.艺术价值 纳兰 纳兰性德是清初满州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 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州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 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 词家三绝”。
纳兰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千古篇章《沁园春·雪》。柳亚子 与之唱和,写了《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沁园春>》。下阙道“才华信美多娇。 看千古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 兰容若,艳想穠情意雕。……,従文艺创作角度说,用众星拱月,或反衬、比较 的方法,把一系列著名词人列出,更衬托不可同日而语,非一个量级上的伟人毛 泽东的高大;従文艺批评的角度说,指出批评家眼中的每位重量级词人的艺术得 失,更显出毛泽东该篇词作的高超、完美。这就如同评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一样,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也是一种文艺批评的常见现象。従悖 论的角度,运用逆向思维方法,也能看出柳亚子所搬出的历代著名词人的“份量”, 不如此排列组合与累积量化,则难以和划时代的伟人相提并论。 纳兰在以上这些“后话”之前的三个世纪,纳兰性德的诗词已经在社会上享有很 高声誉了。従当时的显官、名儒,如徐乾学、高士奇、韩菼、朱彝尊、陈维嵩等, 对他的评价和态度,可以看出,他天资聪慧,于学之显、于文之通,致使诗文既 出,便掷地有声,嘉评鹊起。和他家有世交的江宁织造曹寅,在怀念交谊甚厚、 相知甚深的故友纳兰性德的《题楝亭夜话图》诗中就有“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 山人貌姣好……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小字几曾知?”的句子。由此可见纳兰词 在当时已经于世流传,读《侧帽》,咏《饮水》被视为风雅之事。 纳兰尽管由于纳兰性德的家世,出身以及本人地位可以声先夺人,封建官场,旧 时文坛也少不了迎逢、奉和的职业庸俗。像《红楼梦》所说:一些清客、市井闲 人,拿着怡红公子写的字画斗方,附庸风雅当回事儿。在当时封建社会背景下, 会有过誉、过热现象。以后随历史风云,政治变幻,出现的排满,阶级斗争,阶 级分析等思潮和情绪倾向,不同程度影响过对这位大词人和其艺术的认识与评价, 结合对他的百年后话,我们可以拂去尘埃,掩住浮光,比较客观地评价这位贵族 词人的艺术成就。把他那个时代的真正闪光驻留今后。 纳兰无论命运之神怎样架构人生,上帝掷出的骰子怎样使世人无法捉摸,应该说: 真情实感加上真才实学,都将托起人文辉煌。 3.文化意义
纳兰未入关前的满族在与明王朝的军事斗争中,由弱变强,屡屡获胜。清太祖努 尔哈赤已经开始注意吸收汉人有学艺者加入自已的阵营。当然,他们最先接受的 是诸如火炮技术之类的“硬件”技术。入关后,当满州贵族的势力不断向全国扩 展,清军的铁蹄开始踏入江南之时,在这个人文荟萃的温柔之地,受到了最激烈 的抵抗。清军每攻一地,克一城,几乎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亲王以下官兵伤亡惨 重。为了血恨报复,清军甚至采取了人类军事斗争中最为极端的屠城行为--“ 扬州三日”,“嘉定屠城”。清军虽然占领了文化名城,但没有征服人心,堂堂 的征服者在文弱书生眼中,也仅是沾满鲜血的武夫一介。従孔子后裔孔尚任的《 桃花扇》中,李香君劝侯公子参加尚可法的抗清斗争的戏剧情节中,可以看到佳 人鼓励才子抗清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可以従妓女都劝嫖客投身抗清的另一特殊角 度领会这种反抗的全民基础。这种不妥协的,以柔克刚的激烈情绪,被当时的思 想家顾炎武以深刻的道理形式讲出:“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所说的“亡天下” 即落后、野蛮对进步、文明的践踏与灭绝。对这种倒退现象的拒绝,必将唤起顾 炎武所说的国家兴亡中的匹夫之责。这也使得江南地区既便在被清军武力征服后 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仍然是思想最不稳定,人心思旧的地区。面对江南文士集团, 满州武士也是英雄无奈。
纳兰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表现比较开明,并抱积极态度。 其子纳兰性德又在其基础上,树起了一面文学诗词的旗帜。如果说曹雪芹的《红 楼梦》是满汉文化融合后,中国古典文学开拓创新形成的一个最高峰,那纳兰性 德的词作,就是在文化融合过程之初的一个成功的里程碑。对纳兰性德,我们看 到的不仅是他超逸的才华和令词的美丽,従他的成就与表现,更让人看到具有民 族特色的文化过程和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千年不绝的百川归海的历史趋势,向 我们昭示着这个文化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增强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面对今天的世界文化的浪潮,我们应该,也能够敞开博大的襟怀,咀精嚼华,吞吐大荒。 |
文章称,纳兰容若,有人说光听这个风光旖旎、教人惊艳的名字,就能感觉到辗转连绵的情意,天生的多情种子,自有一种完美情结,选妻的首要标准,当是美丽的容貌。作为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颇有艳福,他有二妻二妾,都是绝色美女。
纳兰容若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这一年卢氏刚满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可谓才貌双全,性情温雅,成婚后,夫妻恩爱情笃,纳兰容若十八岁写过一首词,内有“吹花嚼蕊弄冰弦”的句子,这是他心目中红颜知己的娇憨模样,“吹花”,就是用树叶吹出音调;“嚼蕊”是口嚼芬芳的花蕊,使口中带有香气;“冰弦”是冰蚕丝做的琴弦。这些颇具情调的女子的诗意动作,和李清照与夫君“赌书消得泼茶香”异曲同工,卢氏也是一位解风情、识雅趣的“知性女子”,“吹花嚼蕊弄冰弦”自然不在话下,可惜天不假年,偏在三年后摧花夺香,让卢氏死于产后受寒。
不久,纳兰容若续娶官氏,这一位更比卢氏家世显赫,为一等公之女,相貌也属上乘,但在才情雅趣方面,可能就不及卢氏了。官氏嫁给纳兰容若后,没有生子,有人推测两人关系不好,并摘出纳兰容若的诗词进一步左证,比如纳兰容若的《点绛唇》里就有一句:“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想必官氏是受到了纳兰容若的冷落的。否则,纳兰容若不会再娶二妾。当时满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一妾”,纳兰容若在续娶官氏为妻后,又娶了一位美貌女子颜氏为妾。
然而官氏与颜氏,在情感与精神交流方面都不及卢氏,纳兰容若30岁那年,由朋友顾贞观牵线,终于娶了一位江南“美女作家”作妾,来了却红颜知己的心愿。这位“美女作家”名叫沈宛,着有《选梦词》。可惜由于纳兰容若当时担任皇帝侍卫,工作特殊,不能与汉族女子通婚,所以沈宛不能进入纳兰府,不久,纳兰容若去世,沈宛产下了遗腹子,就被纳兰府“送回”了江南。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得以堂而皇之地纳入纳兰的族谱,在他70岁的时候,还被邀请参加乾隆所设的“千叟宴”。
纳兰容若31岁时5月的一天,与朋友聚会后旧疾寒病复发,“七日不汗”,然后撒手人寰。
满打满算,纳兰容若与这位沈才女的爱情历程不过几个月时间。
从世俗的角度、男性的角度来看,纳兰容若这一生够完美的,家庭背景好得没话说,父亲是皇上的大红人,他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娇妻美妾,个个如花似玉,够有艳福的,还相当有才,怎么偏偏只活了31岁(还是虚岁)呢?
文章称,作者于是想到他的早逝之因。
是否能归结为“娶美女短寿”的逻辑和理论呢?
据科学研究,娶了美女做妻子的男人,平均寿命比娶了普通女人的男人短12年。原因是漂亮女人的老公性损耗较大,通俗点说,就是“色多伤身”。但纳兰容若的主要兴趣,怕不是在女色上。
如果说是“情深不寿”,倒是有点道理。几个妻妾中,纳兰容若对卢氏感情最深,有一次他梦见卢氏淡装素服而来,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了许多情话,临行时写下这样的诗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纳兰容若醒来之后无限悲伤,据统计,纳兰容若现存的300多首词里,爱情词有100多首。而有近50首是悼念亡妻的,颇有些“爱情至上”的味道,这些爱情词中,“愁”、“泪”、“恨”、“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词,更是比比皆是。
情多伤身,没错。但是将情感发泄出来,对身体应该有好处,如果说写诗作词能使诗人的悲伤情感得到暂时的排遣,能使他情绪的压抑得到片刻的舒展,那么,这倒是一项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否则,诗人怕要更短寿些吧?
文章指出,结合纳兰容若的工作来看,长期的抑郁不得志,怕是他早死的最大原因。
纳兰容若二十二岁中进士,成为皇帝的三等侍卫,从三等侍卫到一等侍卫,他用了九年时间,纳兰容若鞍前马后地服侍康熙,年纪轻轻却城府颇深的康熙却好像熟视无睹。
这种为皇帝打杂跑腿的生活,对纳兰容若来说,没有多少成就感和快乐可言,单调拘束的侍卫生活远不合他的性情,加上常常目睹上层政治党争的内部倾轧,他越加心灰意冷。“生了一个奴才的命,却长了一颗做人的心”,这样的人,注定痛苦一生。
其实,纳兰容若对自己的遭际早有深刻认识,“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这是他在一首词中总结的人生答案,上天是公平的,给予你汪洋浩翰的才华,却在暗中把你的福寿像商品促销一样打折了。
不管怎样,即使纳兰容若英年不早逝,31岁后,像他父亲一样从侍臣升至高位,他也不会做一个四平八稳的官僚,因为纳兰容若骨子里是忧郁,正如叔本华在他的《论天才》一文中,曾引西塞罗的话说:“所有的天才都是忧郁的。”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纳兰容若无疑是天才,所以我相信他其实是死于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