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拉的书架

文章都是转贴,为自己看起来方便, 谢谢各位作者了。
个人资料
正文

一生该去的十大水乡古镇 TOP排行榜(组图)

(2006-11-06 21:37:46) 下一个
by 焦点网


十大水乡古镇第一名:周庄

  史载于1086年的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华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水乡古镇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强化宣传促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最受外国人喜欢的50个地方”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的荣誉。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周庄门票价格 100元,高中以下(含高中)学生团体(10人以上)凭学生证5折优惠,大学生团体(10人以上)凭学生证8折优惠;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5折优惠;残疾人士凭残疾证5折优惠;1米以下儿童免票,1.1~1.4米儿童5折优惠。

十大水乡古镇第二名:西塘——梦里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从上海乘火车到嘉善下车后,乘中巴到西塘3.5元。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点,西塘的旅游环境和治安都比较好,民风古朴,卫生也比较好,临河的居民很多人家用墩布擦洗长廊地面。

  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



  西塘,河流纵横,绿波荡漾,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写照。望仙桥始建于宋代,来凤桥、五福桥、卧龙桥等建于明清,已倾听了千年的流水低吟、桨橹浅唱,阅尽了两岸的屋舍变迁、旧事新人;依河而建的街衢,临水而筑的民居,尤其是总长近千米的廊棚,使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慢慢褪去了色彩,虽有些泛黄,却逐渐清晰……;狭窄而幽长的石皮弄,陌生而又亲切,前面走过,后面似乎还传来自己脚步的回声;种福堂、尊闻堂、薛宅等皆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古老而又朴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征,顺着高深的屋壁望上去,小小的天井中透过的阳光在缓缓地移动,似流金撒在了斑驳的木墙壁上,让人慨叹逝者如斯的光阴。

西塘的一些古屋顶上,长着近尺高的瓦草,据传是屋宅以前主人的魂灵附在了这些草上,使它们长得如此茂盛,佑护着古屋的宁静和久长,也佑护着古镇的繁荣与祥和。

  嘉善水乡风情旅游区以河网交错,湖光水色,水虾鱼菱构筑而成的多情多姿的水乡风情为特色,尤以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最为著名。

  门票: 游船80元/船(可乘12人,码头在薛宅,游览路线从钱塘人家到七王爷庙)。 西塘旅游通票60元(包括11处小景点)。

十大水乡古镇第三名: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位于苏州东南27公里的吴江市同里镇是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而闻名国内外的古镇,1980年被列为国家太湖风景区景点之一,1982年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河道及纵横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个"小岛",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



  同里因水多,故桥也多,镇内共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多建于宋以后各时代,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年间的思本桥,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富观桥。成品字形架设在河道上的太平、吉利、长庆3座古桥,是昔时同里婚嫁花轿必经之轿,以示吉庆。被人们叫做读书桥的小东溪桥,桥上那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桥联,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同里人勤学苦读之风,证实了同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科名"很盛。

同里原有八景、续八景、后四景等220处自然景点。至今仍有一些景点保存完好。在一级保护区域内,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因亭台楼阁及山石均紧贴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贴水园之称,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崇本堂、嘉荫堂木雕艺术十分精美。耕乐堂庭院以田园风光见胜。古街坊、古街道粉墙黛瓦,俄脊高挑,水、声、空气都融有古远的韵味。

 交通:在苏州火车站乘坐旅游专线车,或者在苏州汽车北站、吴县汽车站均有直达车。同里的套票是80元

 十大水乡古镇第四名:乌镇——最具文化气息(浙江嘉兴)

  乌镇,是浙北杭嘉湖平原上的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气凝而土沃,地厚而人稠,为浙北殷庶之区,历史悠久,早在 6000 多年之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乌镇地当水陆之会,四方来水,争流竞秀,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镇内河网密布,港汊纵横。千百年来,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静卧千余米的古帮岸、水阁和廊稝透出水乡的悠悠韵味,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乌镇自古繁华,民风淳朴,极盛时 “ 商贾四集、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丛塔宫观周布森列,桥梁阛匮,宛然府城气象 ”——“ 乌青镇志 ”。而桐乡拳船、花鼓戏、皮影戏、香市等独特的民俗风情,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使乌镇成为目前江南古镇中独具风韵的佼佼者。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 ,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 64 名进士, 161名举人。如曾游学和寓居于此的昭明太子、赵白择、陈与义、张杨园、鲍廷博、夏同善等,还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坛巨匠茅盾、沈泽民、孔另境等名闻遐尔,并留下了众多的人文胜迹。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您若乘舟流连其间,只身徘徊于巷陌之中,无不倾醉于此地的清纯绝世与从容恬淡,并让你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潺潺内涵。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的缘故。

乌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间始称乌镇。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门票价格:六十元,乌镇的小饭店都很便宜,每人花上二三十块,中午就吃的很好了.如果想节约一点,花上五块钱吃碗乌镇特产红烧羊肉面也行.

 十大水乡古镇第五名:角直——难忘的古镇(江苏*苏州)

  神州水乡第一镇,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吴县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建于公元503年,据今1495年历史的甪直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苍桑,却仍然保存完好。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做过湖洲、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



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 --威尼斯。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f直的景色添彩增辉。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其中在保圣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据今已1300年树龄,高度50米,树身三位男子也围不住,她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著名教学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执教期间写的<<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因此叶老先生在临终时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的地方,所以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当人们目睹该镇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有领略了甪直古镇的另一种风味。

镇上现有主街道9条,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再是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最近二年来,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情趣无穷。

  门票价格:60元(所有景点)

十大水乡古镇第六名:南浔——曾经最富庶的古镇(浙江*湖州)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北面是太湖,东与江苏省交界,距苏州市仅51公里,乘中巴车12元,途中经过著名水镇同里。

据〈江南园林志〉记载“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

  在清代时南浔人根据当地人家财富的多少,以动物形体大小形容为“4象8牛72黄金狗”,财富在1000万以上为象,100万以上为牛,30万以上为狗。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南浔历史文化悠久,从宋至清共出41名进士。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等。

  嘉业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

  宋代古桥通津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俗称大桥;与南浔相距7里远的辑里村是著名的辑里丝的产地,辑里村第三等的蚕丝被作成丝棉被。另外湖州的双林镇,还以生产绫出名,双林镇出的绫在清代就是装裱字画的主要材料,直到现在故宫博物院还从双林镇购买绫。

  2005年南浔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中国魅力名镇前10佳”。

  南浔门票价格 60元。一票到底,隔一日有效。凭学生证、老年证、教师证可享受对折优惠,1.2米以下免票。景区内游船80元/船,每船可坐8人。

十大水乡古镇第七名: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苏州)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西南距太湖5公里。胥江,香溪于此交汇,灵岩、天平、狮山、横山、尧峰等吴中名山拱列四周,形似一环天然的绿色屏障。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群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的历史可上溯吴越春秋,名胜古迹遍布。境内除了山川林石的奇俊,小桥流水的婉约,更兼古宅深巷之幽幽。镇上河道纵横,桥街相连,其中胥、香溪均为吴越遗迹,山塘老街则为乾隆御道,小镇人家或临街或枕河,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古镇区深宅大院毗连,尤以严家花园、榜眼府第和古松园等私家花园著称,其中严家花园集苏州园林之大成,为江南名园。



  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中少有。木渎门票价格 古镇园林联票60元(包括严家花园25元、虹饮山房25元、古松园15元、榜眼府第10元)

十大水乡古镇第八名:朱家角——现代都市中的古镇(上海)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朱家角门票价格 60元(联票,内含10个景点),单买大门票10元。团体10人以上打9折,30人以上打8折,学生凭证打8折,老年人70岁凭证打8折,离休干部免票。

十大水乡古镇第九名: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苏州)

  太湖之滨,邓尉山麓,有座半岛,那就是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光福古镇。全镇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距苏州约28公里。

  光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考古学家在东太湖水域底部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稻谷、瓦片、绢片、丝绒、竹器、纺轮等遗物。光福镇相传为吴王养虎处,萧梁时建光福寺于龟峰,遂以寺名镇。历代词人墨客以“湖光山色”、“洞天福地”吟咏此处景致,光福之名因此而来。



  在光福“邓尉探梅”早已成为一种习俗。邓尉山植梅,始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素有“邓尉梅花甲天下”的盛誉。梅花除观赏外,可入药,可食用,故当地人都以种植梅花为业。宋孝廉张诚《探梅》诗中有“望衡(横)千万家,种梅如种谷”之句,“十里梅乡”就是当时真实情景的写照。康熙南巡写下了“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之诗句。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来此赏梅,赋诗《雨中元墓探梅》,“香雪海”遂名扬天下。乾隆帝曾6次到邓尉探梅,并6次赋诗,有御碑和石刻为证。

  掩映在梅花丛中的古闻梅轩和梅花亭,就像飘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琼阁。人们沿着曲折幽深的花径前行,大有“入山无处不花株,远近高低路不知”之感。登上梅花亭极目眺望,满山遍野,绵谷跨岭,雪海荡漾,银波耀眼,蔚为壮观。

  位于古镇西街的光福塔坐落在光福寺内,是古镇的标志。光福寺建于梁大同年间,距今已有近1500年。大雄殿是佛寺正殿,殿前铁铸宝鼎烛光摇曳,香烟萦绕,枝干挺拔的明代香樟冠盖如伞,满目苍翠。

  光福寺又名铜观音寺。据传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张氏乡民在泥中掘得唐铸铜观音立像一尊,铜像通体金黄,光亮可鉴。高约1米,体态丰腴,慈眉善目,头戴华锦,身佩玑珠,双足裸露,轻踩莲花宝座之上,神情自然。左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微弯,称为“如愿印”;右手自然屈臂上伸齐肩,掌心向外,五指朝上,名为“施无畏印”。此铜像原就供于光福寺,此后几经被盗复得。传说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自夏至秋,吴中“恒风不雨”,江南大旱,井干湖涸,田地龟裂,铜观音被奉迎入城,“祷之即雨”。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吴中大水,铜观音再次被迎入城,“为文以祷即晴”。

  值得一提的是光福寺桥,为梁式石桥,因与寺门前石阶连成两个凹形的轴对称图案,民间俗称“翻转桥”。栏杆、锁口石、压顶石均以武康石凿成,扣之有声,铿锵作响,故称琵琶桥或响石桥。桥上石雕云龙和万字纹图案,古朴遒劲,线条流畅。

司徒庙位于镇西邓尉山麓。史载,汉光武帝刘秀封24岁的邓禹为大司徒,进讨赤眉,率军辗转征战。在平定天下后,邓禹曾一度游隐光福。司徒庙现存宇殿舍,为清末民初重建。院内4株古柏传为邓禹手植,至今已有近2000年,枝繁叶茂,堪称奇迹。据称,乾隆皇帝南巡来此,被四株古柏吸引,叹为观止,分赐四柏名为“清、奇、古、怪”。“清”柏主干挺拔,直耸云天,树冠清秀,茂如翠盖;“奇”柏雷击为二,体裂腹空,皮连枝绿,朽而不枯;“古”柏纹理盘旋,古朴苍劲,貌衰枝壮,体态刚健;“怪”柏卧地三曲,游龙走蛟,满枝苍翠,态状怪异。四者有“清奇古怪画难状,风火雷霆劫不磨”之誉,堪称江南一绝。赏柏厅西侧廊内,存有明代《楞严经》石刻一部、宝塔《金刚经》碑及其它石刻精品。其中康熙御书“松风水月”碑额最为引人注目。

  位于古镇玄墓山的圣恩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南宋宝?年间重建。依山而筑,居高临下,景致清丽,衔山吞湖,向有“三龙三凤,胜绝天下”之誉。山寺历经兴废,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江南名僧万峰和尚自杭入吴,重兴佛法,圣恩寺得以起死回生,渐成江南名刹。明洪武年间,圣恩寺得以扩建。一时僧徒云集,名僧辈出。康熙3次南巡,乾隆6次南巡,均到圣恩寺巡视观光。寺后山石嶙峋怪异,峥嵘迭出,虽自然天成,却似人工雕凿,这便是古今闻名的“真假山”。

  光福不失其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造化,饱经风霜而依旧秀美,寂寂无名而暗香浮动。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作证,山水是光福的载体,梅花是光福的使者,文化是光福的魂魄。

十大水乡古镇第十名: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

  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铺、民居,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桥,使得安昌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观光。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在安昌,你还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风情,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凭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安昌古镇门票价格 20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