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秋叶声

来美多年,感慨万千:风中秋叶,风起则飞,风停遂止,随缘起落,岂有它哉?唯书作伴,唯文作声,
个人资料
正文

秋叶品诗-游子乡情,故土莲心-赏析因卿种莲子和诗

(2016-10-17 18:29:34) 下一个

秋叶品诗-游子乡情,故土莲心-赏析因卿种莲子和诗

风中秋叶衷心感谢莲子赠和!

七律-思亲/风中秋叶(2013-6-24)

窗前独坐向谁愁?夜半怀人忆广州。梦里慈亲缝袄密,灯边老照皱纹稠。
回思海角长招手,送别天涯古渡头。屈指亲情三百事,心春尤记十年秋。

七律-拙和秋叶先生/因卿种莲子(2013-6-24)
苍茫岁月鬓空愁,客路归心向九州。灯下家慈针线密,窨中机杼纬纱稠。
三千羁旅长回首,万里风霜更白头。最忆寻常桑梓事,一抔热土寄春秋。

我一直认为,诗之贵在乎情真,情出于心,每可感人,而情写见真,更可动人,这是不言而喻的。读莲子上面这首七律,感觉作者的真情脉动,秋叶虽远隔太平洋,已然感受文字底处一份真。本着学习的心态,不避笔拙,秋叶也试着赏析莲子的56字真情。敬请读者斧正。

首联:“苍茫岁月鬓空愁,客路归心向九州。”莲子在读了秋叶的《七律-思亲》“窗前独坐向谁愁?夜半怀人忆广州。梦里慈亲缝袄密,灯边老照皱纹稠。回思海角长招手,送别天涯古渡头。屈指亲情三百事,心春尤记十年秋。”后,感受诗里一个海外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怀,试着品味游子诗心,既感受岁月的“苍茫”,也领会白发里的“空愁”。是啊,当一个游子:客路他乡几十秋,谁人不着此“乡愁”?亲情入尽芊芊处,寸寸分分向九州。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真情,作者以诗人的敏锐感受到了,她深切理解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眼向九州,心向华夏。

也许有读者问,为什么海外游子总是加倍心怀故国,梦莹故土?这萦怀的核心还是他们心底里有母亲啊!这就是亲情不断,万里不疏吧?作者深谙承联要进一步补厚首联的意境,用“灯下家慈针线密,窨中机杼纬纱稠。”点画出慈亲的具象:这边,灯下母亲手捧棉纳密密缝,那边,推机织布,“织织复织织”的画面,跃然纸上。这让读者自然联想:遥远东方,一位母亲化尽心血为孩子既缝又织,有谁不牵挂?有谁不梦莹?这就是承联托的妙用,把客路之人、思乡之情、思亲之由,逐步深化了。写得平静,承得自然,颇见匠心。

平起,稳托后, 第一段落结束,颈联自然拓开,转入第二段落,作者突然把画面展开:“三千羁旅长回首,万里风霜更白头。”诗句“三千”对“万里”,显出大气;“羁旅”共“风霜”,露出深沉;“长回首”与“更白头”,千般厚实,令我不禁抚掌。诗不同于文章,就在于其凝炼、简洁,仅仅十四字,容量如此之大,意象这般丰盈,把游子努力奋斗,青丝换白头的形象豁然拓出,轻松而自然,工整而畅顺,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很难做到的。我默默吟诵这一联对,暗暗称道:这才是诗啊!心头也跃出两字:精彩!

读完精彩转句,自然期望精彩尾联。诗人又是怎么写的呢?“最忆寻常桑梓事,一抔热土寄春秋。”是的,奋斗过了,攀爬上一定高度的人,稍一歇步谁不回首?可真正萦怀的还是“桑梓事”,最可回忆的也是少年时,那是故乡的日子啊!我忽然有句:回怀未尽是伤情,一寸丹心一寸萌。但使江南花遍野,东风与我共春行。心中情,笔底声,情不断,声不绝……把心中的一杯热土带回华夏吧!那里有母亲的影子,有童年的脚印,还有刻凿的千秋史页,需要我们回味,需要我们续写……

诗人的文字,一如远山撞钟,声响而厚,余味无穷,荡之在心,去之万里……我想,这就是诗的魅力吧?!

风中秋叶 7-2-2013写于屏前

五绝-偶吟-赠阳优优/风中秋叶7-7-2013:思乡无尽处,海角有穷时。绿里春常在,青山总是诗。

注:首两句为阳优优留言原玉,秋叶取来,凑成一绝,以见证网上友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