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
今日整理旧文件,偶然发现我在2002年写的两首作品,一首是春天游玩台湾时写的,一首是秋天时写的,诗虽然有些粗糙,但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尤其是第一首,它让我回忆起当天晚上我和朋友从台北开车赶赴阿里山,又早早登上山顶,却因晨雾蔽日未能一睹阿里山日出春景的过程。第二首没有题目,不记得是什么背景下写的了。秋叶特意一字不改地发在这里,让诗友和我一起分享我当年学习诗词的起步作品。
七律-游台湾阿里山/风中秋叶/2002春
黑夜兼程阿里山,薄雾锁日挂春纱。池塘水静映绿树,山林水冷落红花。
登高只为眺远景,俯首专作觅农家。喜见涯前半溪水,渴时犹胜乌龙茶。
秋叶自...
今日整理旧文件,偶然发现我在2002年写的两首作品,一首是春天游玩台湾时写的,一首是秋天时写的,诗虽然有些粗糙,但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尤其是第一首,它让我回忆起当天晚上我和朋友从台北开车赶赴阿里山,又早早登上山顶,却因晨雾蔽日未能一睹阿里山日出春景的过程。第二首没有题目,不记得是什么背景下写的了。秋叶特意一字不改地发在这里,让诗友和我一起分享我当年学习诗词的起步作品。
七律-游台湾阿里山/风中秋叶/2002春
黑夜兼程阿里山,薄雾锁日挂春纱。池塘水静映绿树,山林水冷落红花。
登高只为眺远景,俯首专作觅农家。喜见涯前半溪水,渴时犹胜乌龙茶。
秋叶自评:
上面这首诗应该是仄起首句押韵,用韵应该是中华新韵,因为“山”和茶在平水韵中不在一韵,说明那时我写诗还没有确定选用平水韵为自己的学习方向,而且对平仄用韵很不熟悉,有许多错误,针对此作出现的平仄问题,秋叶特别对诗词初学者作一些平仄格律的运用作个基本介绍。近年我坚持使用平水韵,既然习惯了,下面修改也用平水韵了。请读者理解。
此律,首联出句“黑夜兼程阿里山”仄仄平平平仄平,应该说“OK”,能大概说明时间和地点,“兼程”有马不停蹄的意味;对句“薄雾锁日挂春纱”,与出句的衔接有些匆促,“雾”仄,应平,此处雾出律了,可以改为:“雾云锁日挂春纱”仄平仄仄仄平平。这样就可以达到平仄相对了。或有人问,这个“山”不入平水韵六“麻”韵啊!怎不改?这七律的首句,原是可韵可不韵的,当然也可以借用邻韵,而首句借邻韵叫做“孤雁出群格”,所以这个“山”是“孤雁”,合律呢。总之修改后首联“黑夜兼程阿里山,雾云锁日挂春纱。”勉强过关吧?
颔联出句要和首联对句“平仄相粘”,这是律诗的法则。所以“池塘水静映绿树,山林水冷落红花。”的“绿”(仄),没有粘上“春”(平),显见“绿”字出律了;我想试着把上句的“春”字调下来,配成“春树”,(而上句可用“轻”,代替“春”,变成“轻纱”),此句就是“池塘水静映春树”平平仄仄仄平仄,“映”意虽不错,但还是有点平淡,而且还出律了,无端让“春”惹了孤平(两仄夹一平)之嫌,可否改用“生”?由此变成“池塘水静生春树”,这池塘本身是不能“生春树”的,但由于“水静”,树倒影在池塘里,就可以夸张为池塘“生”春树了。有些味道吧?不知读者以为然否?呵呵,玩而已,继续!
律诗还有个法则,叫“一联之内平仄相对”,所以出句“池塘水静生春树”,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就应该:“仄仄平平仄仄平”了,而“山林水冷落红花”,平平仄仄仄平平,显然“林水冷”和“红”都出律。而“水冷”对“水静”则是字面合掌了。合掌,就是一联两句,词性及意思十分相近,或者几乎一样,例如“群贤共谱时事,众彦齐讴警世声”,这不就像两只手合起来了吗?所以叫“合掌”。有老师说过,“合掌”不能只看个别字眼,要从整个联句来看,这样看来我的“池塘生绿树,山林落红花”就不算合掌了,意思还不错呢。最要紧是解决“水冷”对“水静”的错误。怎改?“林”是平声,“径”是仄声,用“山径”吧?“水冷”仄仄,“风寒”平平,取“风寒落花”如何?“风狂”也是平平呢?或者“风狂落花”更合理?我在推敲,又推敲……心底读“生春书”,随之而出“落晓花”;如用“寒”字,寒落晓花,不成立,所以我取“狂”字,“池塘水静生春树,山径风狂落晓花”倒是很吻合当然情景呢!这一联暂定这样吧?
查看颈联,又找诗词法则:“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出句“山径风狂落晓花”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要粘上就得“仄仄平平平仄仄”,检查我的句子“登高只为眺远景”平平仄仄仄仄仄,哇,那么多的“仄”,偏偏“登高”,平平,没有粘上呢,要改!怎改?诗词有个口诀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首字“登”是一,可“不论”,可保留。登高不成,登顶如何?“顶”仄,基本可以。“只为”仄仄,没粘上平平,也得改。“只为”改为:“只因”“只缘”如何?“因”、“缘”都是平声,都可以的;“眺”仄,改“观”平,可以吗?若只从平仄看可以的,但诗句不是合平仄就可以的,更重要是情与味。我心中跳出个“贪”,整句改成“登顶只缘贪远景”,是啊,那么辛苦爬山登顶,不就是贪看“一览众山小”的远景吗?且将就一下,收留此句吧。嗯,对句又要用诗词法则了:“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且看“俯首专作觅农家”,仄仄平仄仄平平,正确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此句又没有平仄相对呢。呵呵,安“一三五不论”此句偷点懒,只改一字“俯身专作觅农家”就可以了,我回想当时登山没带水,口渴了,小卖部还没开门,怪不得到处张望“觅农家”了,找水喝呢。有诗友建议“俯身皆为觅农家”,我觉得可取,收用了。诗友若有好建议,秋叶必定从善如流。
不知不觉,尾联来啦!又是“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上句“俯身皆为觅农家”平平平仄仄平平,我的尾联首句“喜见涯前半溪水”仄仄平平仄平仄,显然“喜见涯前”都没有粘上,出律了,把喜见和涯前互换位置,这平仄不是正好?试一试吧?当然这“涯”应该是“崖”更准确了。调整后“崖前喜见半溪水”OK吗?这“半”字会不会出律?这“溪”是不是孤平?半年前我遇到同样问题,我不知高低,指正诗友这是“孤平”,出律了,该诗友说:这是自然拗救,习惯用法,合律的!而且不用韵的句子,没有孤平,我抓抓头,用软件检查:出律! 可是我也知道软件对拗救不认同的。自己不真懂,只好收声了。如今趁这好机会,还想听听诗友的见解呢!渴时犹胜乌龙茶。
五绝-无题/风中秋叶/2002秋
天冷草披霜,水寒湖生烟。
秋深犹染彩,远近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