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小字典:
(2006-11-23 00:05:54)
下一个
世界遺產小字典:
黎巴嫩簡介
國 名:黎巴嫩共和國Lebanese Republic
首 都:貝魯特Beirut
面 積:10,400平方公里
人 口:3,677,780人(2002)
宗 教:伊斯蘭教70%、基督教30%
貨 幣:黎巴嫩鎊(LBP)
G D P:5,200美元(2001)
(聖經)以西結書二十六章:(…推羅啊,我必與你為敵,使許多國民上來攻擊你,如同海使波浪湧上來一樣。他們必破壞推羅的城牆,拆毀他的城樓。我也要刮淨塵土,使他成為淨光的磐石。他必在海中作曬網的地方,也必成為列國的擄物。)
推羅 Tyre或譯提爾城考古遺址,古代腓尼基時期被譽為(海中女王)阿拉伯人稱為蘇爾 Sour,位於地中海東岸,黎巴嫩南部海濱,離首都貝魯特以南約八十公里。
推羅城始建於四千七百五十年前,曾經是腓尼基文化的中心所在。它曾以從貝殼中提取出的紫色染料而聞名於世,推羅城因此被認定是紫色顏料的誕生地。
推羅曾經是腓尼基最雄偉的城市,當時腓尼基人統治著一些海域,建立了西班牙卡底斯和北非迦太基這樣繁榮的殖民地,它的歷史地位在十字軍東征之後逐步衰落,但仍保留了許多主要是羅馬時期的重要的考古遺物,一九八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推羅城考古遺址列入文化遺產名單。
推羅最初是由一個大陸定居區和一個離岸不遠的中等規模的島嶼城市組成。西元前二七五零年開始的城市守護神神殿的建築,是推羅城的起源。該城的鼎盛期是在西元前九六九年前後的希拉姆王統治時期。通過填海造陸的方法將兩個島嶼連接起來。隨後他又用同樣的方法在浩瀚的海洋中營造出相當可觀的陸地,擴大了城市的版圖開始了她的鼎盛時期。
小島上另修座防禦城
西元前八一五年來自推羅的商人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殖民地。最終腓尼基殖民者遍佈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同時也為推羅城帶來了繁榮的海上貿易。然而也引來了敵人的垂涎。
西元前六世紀初,古巴比倫的國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二世圍困這座四面高牆的城市長達十三年之久,當尼布甲尼撒王攻破推羅城後,發現推羅似乎是一座空城。原來,推羅人早已分批乘船渡到推羅以西半哩之外的小島之上,並且在那裡另修了一座防禦城,原先的推羅城在公元前五七三年完全被毀壞,但因尼布甲尼撒無法渡海,使得小島上的推羅城得以繼續存留了幾百年。
西元前三三三年,希臘亞歷山大 Alexander大帝與波斯的伊蘇士戰爭 Battle of Issus中擊敗大流士三世Darius
,又準備繼續南下攻打埃及。當時亞歷山大規勸腓尼基沿海各城自動歸降,以阻止其為波斯提供軍事支援
。但推羅人拒絕投降,於是亞歷山大開始進攻推羅遭到堅決扺抗。希臘聯軍無法直接從陸上攻城,遂修築一道長堤與小島連接,但仍久攻不克。
亞歷山大大帝徵集一批船艦從海上加強圍困,經陸海夾攻於兩個月後攻陷推羅。八千推羅戰士戰死,希臘聯軍約亡四百人。據說亞歷山大對於推羅人的頑強抵抗和其部下的慘重損失極為惱怒,並且因此而毀滅了半個城市。城鎮中的三萬居民或被集體屠殺或被賣為奴隸。
西元前六十三年,推羅和整個古敘利亞區都陷入了羅馬的統治之下,城市中建造了許多重要的紀念物,包括護城河、凱旋門和在古城遺跡中最大的競技場,是推羅的極盛時期。現在的考古遺址主要是羅馬時期留下的,有戰車競技場、列柱大街、跑馬場等。
跑馬場羅馬時期最大
戰車競技場位於港口的東北側。長五百公尺,寬一百六十公尺容納兩萬名觀眾;列柱大街與戰車競技場相鄰,是推羅城主幹道之一,大街上建有凱旋門。一片用大理石建造的墓園位於凱旋門的東側;推羅城內挖掘出的跑馬場遺址呈U形,可以容納大約兩萬名觀眾。據考證這座跑馬場建於西元二世紀,是羅馬時期最大跑馬場之一。
西元六三四年阿拉伯穆斯林軍進佔推羅,政權和平轉移新的統治,城市繁榮依舊,並大量輸出糖、珍珠製品和玻璃。隨著阿拉伯統治的衰落,西元一一二四年推羅城在十字軍的強大軍力進攻下陷落。十字軍在此統治了約一百八十年,在此期間推羅城曾多次發生戰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渡過沙勒伕河時,因腦中風溺水而亡。由於當時耶路撒冷在阿拉伯的撒拉丁統治下,他的遺體被運到推羅城,安放在大教堂內。現在,這座大教堂的遺址一半被埋在地下。隨後這座城市在逐漸衰落中進入了十六世紀。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推羅完整地歸入了新的國家-黎巴嫩。
推羅城的紫色染料(推羅紫 Tyrian Purple)世界聞名,它是由骨螺 Murex中提取(骨螺紫)製成的,用於染布,只供王公貴族享用,又稱(帝王紫)。因為來之不易,價格不菲,據說十公克黃金只夠買一公克染料。關於紫色染料的發現,流傳著這樣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一天,一個名叫緹兒的漂亮腓尼基女孩與守護神一起在海岸邊散步,追隨他們的小狗把貝殼咬碎了,小狗的鼻尖被染成紫色。看到這漂亮的顏色,緹兒萬分激動,為了贏得她的芳心,守護神便撿拾了無數骨螺貝殼,並將一件用骨螺染成紫色的衣服送給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