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语言

我喜欢静静地把自己的感觉注入相机里,让它把我想说的告诉别人。
个人资料
正文

欧洲漫游(5) 卢浮宫

(2011-09-03 19:30:29) 下一个

结束安塞尔四日游回到巴黎酒店的时候,发现我寄放的行李箱在服务台里原封不动地躺着。据经理说,服务台 24小时有警卫,是存放行李最安全的地方。天哪,早知道我出去旅行的四天,我的行李箱给服务台带来那么多的麻烦,还不如让它跟着旅游巴士走?从欧洲回来后,听到驴友说在巴黎酒店行李被撬窃,我才懂得感激我所住的那间旅馆的负责精神。

以往每次全家旅行,我总是开闹钟叫醒大家陪我去看日出。这次在巴黎,我和儿子签过约,我一定不叫醒他,可是我先生却开好了闹钟,原因是,他要带我们全家清早排队去参观卢浮宫。

事先在网上我们读到过关于参观卢浮宫的拥挤情况,在到巴黎的第一天,虽然我们到达卢浮宫已经是晚上,没有机会事先购买到参观的门票,但是我们还是从卢浮宫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卢浮宫只出售当天的门票,只有在地铁站出口通往卢浮宫的那家小杂货店才有不定日期的卢浮宫门票出售。于是,我们在早上8点45分准时到那家店等开门买票,这样就能避免在卢浮宫排长队买票了。

可是网上网友交流的信息总跟不上卢浮宫的变化。到达卢浮宫地下室的进口后才知道,原来供有票的人进入的大门,现在改由团体进入了。地下室两条长龙,其中有一大半是我们中国人的参观团。问了门卫后我们才知道,作为自由旅行者,即使有票,也要到金字塔正门进口处检票。

一上楼梯到了广场,我的脑袋轰地一下,出国20年,第一次看见那么长的队伍。



家里三个人轮流排队,轮流在广场上照相,排了一个小时到进口前才知道,有票的人可以从左边另一个小门进场。是我们看不懂法文,还是卢浮宫没有标明?ANYWAY,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进了里面才发现整个卢浮宫金字塔进口处只有一个X 光检查仪器,到了宫里,又有好几个窗口让游人排队,还开设一个柜台要求大家寄放双肩背包等大包。唉,法国人办事真的是又慢有乱。卢浮宫原本只让在欧洲的学生免费参观,现在已经扩大到让全世界的学生免费参观。在这样繁忙的地方战斗了一个半小时,再被到处举着彩旗和伞的中国及各国导游带领的众多旅行团包围着,我手里捏着一块毛巾手帕擦着汗,心里想着怎么样让自己安静下来欣赏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博物馆。

关于卢浮宫的介绍,为保证其资料的准确性,本文从卢浮宫的官方介绍中引述一部分。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卢浮宫博物馆分门别类将展区分为8个藏品部门,分别是:东方文物部、伊斯兰艺术部、埃及文物部、希腊、伊特鲁里亚及罗马文物部、工艺品部、雕塑部、绘画部、素描版画部,以及关于卢浮宫历史和中世纪卢浮宫的分部。

我们首先参观希腊雕塑,基本上没有一件雕塑能展现其完整的面貌。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米洛岛的维纳斯》,1820年雕像出土于一个叫米罗的岛上,裸露的上半身表明她是希腊爱和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她从海中诞生,被罗马人称为维纳斯。


 


胜利女神,希腊人称之为“尼凯(Nike)”。表现的是胜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头宣布胜利。希腊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损毁,而后于 1863年在爱琴海东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上被发现,已成碎块。《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最初屹立在众神圣地(卡比利圣地Kabeiroi)的山丘之顶,向 小岛驶来的船只在远处就可望见。一些学者认为这件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罗德岛(爱琴海)的居民在一次海战胜利后为感谢神明而奉献的贡品。其身体的比例、形态的逼真、衣裙迎风被吹起褶皱的表现力、以及极富戏剧感的动作气势都是那个时期对写实主义追求的完美证明。她的双翅中只有左边的保存下来,右翅是左翅的石膏复制。雕像脚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现代添加的,女神本应直接站在船的甲板上。到1950年她的右手(展示在旁边的玻璃橱窗中)才被发现,让她得以恢复原本的姿势:手向上抬起,正宣告着胜利。


 


在胜利女神像前向后转,正对着的大厅就是红厅(Salles rouges)。红厅由多个厅组成,第一个厅中陈列的就是新古典主义作品。大卫奉拿破仑之命,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完成巨作,用画卷纪录下1804年12月 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这一不朽的时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传 作品一样,在这幅画中也有一些对现实的加工:皇帝的母亲端坐于宝座上,位于画面中间很显著的位置。而事实上她因为生儿子的气而没有出席。拿破仑的形象被理 想化了,变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面前的约瑟芬皇后,也在拿破仑御用画师大卫的笔下年轻了许多。由于拿破仑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大卫没有在画中表现他加冕 的情节,而是最终选择了不那么有争议的约瑟芬加冕作为主题,但坐在拿破仑身后的教皇庇护七世并非衷心为新皇帝祝祷。画面光线处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个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处地照顾到某件首饰上镶嵌的宝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从某种角 度来说,大卫是现代摄影师的先驱,就像他们纪录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报纸上展现出的奢华场景不禁令民众浮想连翩。而在画面上所有这些人物中,最生动的 应该是身穿红衣站在画面右端的外交部长塔列朗(Talleyrand),他似乎对这台透着炫耀味道的好戏投去嘲讽的一瞥。


 


径直走到展厅的尽头。面对着的两扇门中间就是作品《大宫女》(La Grande Odalisque )。

创作这幅裸体女性作品的是大卫的门生之一: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在此他将女性裸体这样的古典题材搬到了他仅在梦里游历过的东方世界,这个世界 只是他表现异国情调中的后宫妃妾(或宫女)裸体形象的一个借口。终其一生,安格尔多次表现东方主题,以及他最钟爱的题材之一,女性裸体。

像他的老师大卫一样,无论从他的创作技巧还是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在他的其它作品中表现出来)来说,安格尔都是一位古典流派艺术家。但他又偏离了这一流派, 追求对轮廓、身体的曲线的表现,并根据需要对人体构造进行变形处理:如这个宫女的脊椎骨足足多了三块!同样,她右乳和左腿与身体的连接都显得十分奇怪。同 身体的变形处理形成反差的是,厚重的蓝色帷幔、头巾或是水烟筒都以极为写实的方式表现。当时的评论家对这样的混合手法无言以对,对安格尔如此独特的风格嗤 之以鼻。然而,安格尔却对现代艺术家产生了极大影响,毕加索(Picasso)就借鉴了他的创造性和解构人体的手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进入下一个展厅——德农馆,然后进入左侧蒙娜丽莎厅(Salle de la Joconde)。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参观者,蒙娜丽被放置在防弹玻璃中,被长长的警戒绳与观众隔开。



我从右侧人群的边缘跻身而入,因为我知道蒙娜丽莎的眼神是向右看的,我希望看到她与我眼神的交流。我慢慢往中间移动,拍摄完三张照片后就被警卫从前面的绳子间开口放出去,差点让我与家人走散。找到我家领导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跻身进去看,他说:“我觉得蒙娜丽莎长得还没有你好看呢。”唉,男人到四十还真的比年轻时会说话了。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加喜欢从一些艺术作品中去直接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东西。抛开介绍,当我自由观摩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会让我流泪的作品:



孩子的眼睛唤起我的母性 。



这幅画中女人颈项上的珍珠,几乎要跳出画面,让我感觉伸手可得,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还有这张在逆光中被反射光照亮的脸。



当我退出画廊,来到摆放满雕塑的大厅的时候,我仿佛从这些冰凉的大理石里感觉到了体温。

这双柔软的手,



这只刚硬的脚,



还有这有力度的身躯, 将全身血液迸发到他眼神中显示出的愤怒。



最后,我抛开相机聚精会神地参观。当我从东方文物部、伊斯兰艺术部、埃及文物部一大圈走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又兴奋又疲惫,脚上打起了泡。



 
在卢浮宫东街Le Corona咖啡馆,我不得不坐下来,喝一口咖啡,歇歇脚再继续参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ruitpassi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汉至的评论:


Thanks HanZhi.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图片有变形,但是画质还是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