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间人

(2006-09-14 21:04:34) 下一个

前两天和小莉在网上聊天,聊到了移民的话题,然后她冷不丁的问我,你在悉尼待那么久了,就身份不论,你现在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这样的问题我毫无防备,手指下意识的在键盘上敲着,脑海里浮现出过去的零星片断。 

我的一个好友,在悉尼待了5年后回国,回去后给她打电话,问她回国什么感受。她说她觉得自己就象傻子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哪儿也不熟悉了,恨不得马路都不会过,还要她的7岁的侄女带领着。国内的朋友也不多了,能谈得来的更是廖廖无几,原来在国外时一心梦想的故乡,当你脚踏上这片土地时才发现好多东西都变了。其实这种环境的不适应还算是简单的,需要一些时间调整,很快就会重现曾经的游刃有余,但思维方式、理念的不适应却是一种更大的挑战。 

随之思绪又漂得更远了一些,我想到了04年在北京上班时公司的老板。他是一个澳洲人,来自Brisbane。他来北京已经8年了。一次聊天,他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法说我们是哪里的人,我们什么也不是,至多算一种中间人,如果有这个名词的话。他说在北京,人人管他叫老外,虽然说不太好中文,但八年的时间他也什么都明白了,在中西方人思维方式差异的重创中,他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来,爬起来之后便不再那么天真,如今他冷眼看身边的世事发展,穿梭于其中却不为之改变,保持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但并不意味着他不理解这份人鱼混杂。他说他每次回国,跟当地朋友之间的走动越来越少,因为聊一下各自的近况之后就再没有话题了,所以一般十分钟就够。而他的好朋友们不是在北京,就是和他一样在城市、国家间奔跑的人。“我肯定不能说自己是中国人,连中文都说不好,中国人也不长我这模样。”他说,“但你说我还是一个真正的澳洲人吗?也不是!”他说的每一个字我都理解得真真切切,他就好象坐在我的脑子里,读着我的意识跟我聊天。自此之后我便在脑海里有了一个“中间人”的概念,觉得如果真的要把人分类的话,脑门上顶着这个标签确实更为恰当。 

又想远了,屏幕上一闪闪的对话框把我揪了回来,于是回答小莉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在悉尼是中国人,在北京是外国人。”她于是乐了,说“合着谁也没把你当自己人。”哎,一声“中间人”的叹息尽诉忠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