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之聲

春風何處﹐點點滴滴人間﹔春意何處﹐點點滴滴心裡。-姚雲毅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人从何处来?

(2017-02-04 19:51:24) 下一个

根据美,英,法,德,中,日等六国遗传学家多年来的基因研究,以女性的线粒体
DNA作为人类起源的依据,因为这种女性间单传的基因数万年来变化极小,从而得出
了全球六十多亿人类,都起源于一万到五万年前冰河时代的36位不同的"宗族母亲"。
而这些"宗族母亲"则是15万年至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线粒体夏娃" (Mitochondrial 
Eva) 的后代。虽然与这些始祖共存的有许多女性,但其它的女性,或未存活于壮年,
或生下的都是儿子,因此她们的线粒体DNA无法在今日的人类中探测出来。

中国人从何处来? 三四万年前,中国大陆的冰川不断消融,由东非迁移至缅甸的南
亚黄色人种由云南和珠江流域的两个入口进入了中国大陆本土。其中一支沿着云贵
高原向北跋涉,于一万年前到达黄河的河套地区。在迁涉的途中,为了适应高寒环
境的变化,这些人原来的南亚圆脑袋,大鼻子,厚嘴唇在二万年里起了变化,脸变
长,嘴角,脸部的线条变得分明,男性Y染色体上的M122基因和其分支的M134基因发
生了突变,这些称作先羌的族人是汉藏的共同祖先,但在五千年前,一部分羌人退
入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藏人,彝人,景颇族的祖先,另一部分则在黄河流域继续繁
衍,并与先到此地的棕色人种进行了夺地拔寨的争斗,同时向东走到渭河流域,从
游牧民族变为农业民族,在迁涉途中,其M117基因又发生突变,以M134和M117两个
基因的突变使其成为汉族的祖先华夏族,开创了新石器时代。

但是,另一支黄种操缅语的南亚族裔则从珠江流域北上,翻越南岭山脉,先于华夏
族进入江浙两湖地区,成为越国人的祖先,被称作南蛮,部分越人向广西十万大山
迁移,落户并成为后来的侗族,浙江人的语言至今与侗族语言有着相似之处,便是
这历史种缘源的佐证之一。

居住在渭河流域的部分华夏族在定居几代后,又沿长江往南走,进入了洞庭湖地区,
其语言形成了苗瑶语系,而其后人继续东进太湖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华夏族以及其
它族裔混合成了苏南的吴国人,其遗传结构变化多而复杂,有的遗传学家戏称找不
到DNA根源的某些吴国人为"外星人。"但南下的华夏族并没有止步太湖地区,他们一
直走到福建地区,其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数据,以及福建方言保留的许多北方古汉语
的成分,使科学家们认识到,华夏汉人南下扩张后,并没有与当地族裔融合,而是
驱逐了当地人,成了福建地区的主流族裔。

从目前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来看,中国56个民族,东亚,东南亚各民族都是南亚语
系的祖先分化而来的,因为他们都有M122基因的突变,男性Y染色体都有黄种人的K-M9基因。

而比黄种人早五万年离开非洲的棕色人种则沿着东非海岸线到达阿拉伯半岛-伊朗-印
度-中南半岛,并立足南亚,东南亚的陆地,岛屿,后来的一支沿着北印度洋,西太
平洋的海岸线一直北上至东北亚,西伯利亚地区,然后由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和南美
洲,这些棕色人种的Y染色体上,都有特证性的C-M130基因。北方的蒙古族,突厥族,
满族,朝鲜人,日本人也有棕色人种的M-130基因,还有D-YAP矮黑人基因。南北方
的汉族人都没有这两种基因。欧洲白种男人的Y染色体上,则有特征性的P-M45基因。


D-YAP矮黑人基因是种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棕色人种的C-M130基因几乎同时离开非
洲,在印度安答曼群岛的安答曼人中占100%,藏族中占58%,日本人中为34。7%,土
家族,彝族,满族,鲜族,缅甸人,克钦人中都有D-YAP基因。

那么,北京猿人是不是我们的祖先呢?
传统教育告诉我们,欧亚非地区的现代人都是由当地的猿人进化而来的,中国人是
由北京猿人,山顶洞人,河套人进化而来的。欧洲人是由尼安德特人等进化而来的。
但遗传学家认为,现代人是由单一的,东非猿人进化来的物种,欧亚非其它的猿人
属于差别极大的不同物种,并不是现代人的祖先,所以北京猿人不会进化为现代中
国人。十万年前至四万年前的中国,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现,这说明生活于东亚的
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因为最近的冰川期恶劣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万里跋
涉而来的现代人祖先。

但还是有许多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吴新智院士认为,
现代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头骨上的三个特征是一致的,70%的中国人有这三种特
征,但他的学生刘武去非洲考察发现,30%的东非人头骨也有这三个特征。复旦大学
遗传学家金力教授的学生柯越海在东亚12127个男性的Y染色体上找到非洲人特有的
M168基因,这说明,大多数的东亚华人起源于非洲。

那为何世上有这么多的种族,鼻眼肤色截然不同?

我们以女性线粒体DNA的保守基因追溯了人类的起源,以男性Y染色体上的保守的,特征性的基因判断各国人的来源,而在研究人类的种族差别时,则以人体易变的基因,即调节人体对不同环境进行适应的基因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人类数千年来训养的马,牛,羊,鸡,狗,猫,金鱼的品种变化,便容易理解人类种族的不同。以鸡为例,现存马来西亚半岛上的原鸡,是鸡类的共同祖先,但随着人类的北上南下,四处迁移,被逐渐饲养驯化为家鸡,又按人类所好,培育出了数百个品种,狼山鸡,乌骨鸡,九斤黄,浦东鸡等是江南一带常见的鸡种,其外形体态千差万别。而金鱼,马,狗,猫,鸽也都是人类选择与自然选择数千年的结果,水泡眼,红高头,珍珠鳞,绣球,墨睛的金鱼是数千年人类培育的不同品种。而人类的不同种族,则是历经数万年的,眼,鼻,耳,脸型,肤色等易变的各种基因对不同环境条件的人类适应结果。高鼻白肤蓝眼,是高帷度寒带下的适应型,阔脸扁鼻黑肤,是热带条件下,对高温高热照的适应结果。因为自然选择的残酷性,人类必须以易变的基因调节人体。

 

(本文根据网络文献改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