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十六节 浮萍般的现代中国
我今天去参观英国的约克郡,很震撼也很沉重。完工于1470年的约克大教堂至今保持原样并一直在进行精心的修缮维护。每一块修补的石料均人工雕砌完美拷贝破损前的模样再替换上去。约克大教堂已历经五百多年,从内到外依然如刚落成般气势恢宏、精美绝伦。导游以大教堂为中心带我们漫步于约克街头,从最久远的罗马时代到成为贸易中心的维京时代再到中世纪,城市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一千多年的街道上人潮如织,随便一栋房子都能道出三五百年的故事。约克在盖房子打地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块维京时期的遗址,他们没有去破坏这个遗址,而是在遗址的顶上修建了新的街道。今天你花上10个英镑依然可以进入地下参观一千多年前的遗迹。
事实上不止英国,整个欧洲到处可见古老的街道和房屋,而在中国你只能见到尘土飞扬的工地和一个个新开盘的小区。中国的城市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比英法的历史要长,可是这些历史仅存于书本上,老街都拆了,零星的那么点没来得及拆的老房子要么圈起来收门票,要么是假的。看书你知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实地转转,不要说和英法比,连美国澳大利亚都不如。看书你知道日本是中国的学生,看城市,我们的历史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上一节《没文化的新文化》在网上贴出后,很多人看后不理解:简化字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老有人提繁体字,繁体字到底有什么好?有些人说我文化复古。其实中国人的思维很有趣,花上昂贵的旅费到欧美去拍那些老建筑,赞叹之余感慨人家的古迹保存得多么完好,回国后却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拆迁运动中去。仔细想来,新中国这个“新”真乃神来之笔;如今的中国一切都是新的,万恶的“旧社会”已经被彻底推平,连一砖一瓦都难觅踪迹。可是中世纪同样“邪恶”,为什么欧洲要将中世纪的建筑完整的保留下来?他们在复古?不,他们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文化,甚至谈不上“复古”。
繁体字的优点有很多,比如一、美观(你见过有人用简化字写书法吗?),即使在将繁体字视作政治错误的今天,你依然能见到繁体字书写的招牌;二、意义准确,一个简化字往往对应数个繁体字,阅读简体字出版的文言著作往往会产生歧义。当然,今天的中国还有几人在读文言著作?三、繁体字本身在造型上就蕴藏极丰富的涵义,简化字既破坏了结构也破坏了意义。一谈到繁体字,就有人拿甲骨文出来说事。甲骨文民国时候才发现,至今尚有三分之二的字不识别,如何与久经考验的繁体字相提并论?任何文字都有诞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汉字到晋朝时已完全定型,至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古人用毛笔写都不嫌麻烦,为什么今人敲键盘也要去简化它?
其实繁简之争并不仅仅是少几个笔划的问题,而更多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再回到城市建设,别的国家都是避开老城区,开发新城,我们为什么要拆毁老城区?别的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历史文化,只有中国人像避瘟神一样与老祖宗划清界限,恨不得把一切姓“中”的都拆掉,才显得咱现代化。
中国对传统的漠视和抛弃反映在方方面面,绝不仅仅是汉字和老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信心的根源,失去了传统文化就变成无根的浮萍,不知道路在何方。我到美国,才发现这个全球最发达的国家还在用磅和盎司,以我中国人的数学头脑,也难以对十六进制的磅和盎司进行换算,更何况美国人,他们为什么不改成千克?那不是既讲科学又方便计算么?同样,美国人的长度用英尺和英寸,这回又变为十二进制,他们就不懂像咱中国人那样推翻旧体系,建立简易科学的新度量衡?再比如温度,美国人为什么要用华氏而非摄氏?为什么这个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在计量单位上最不讲科学?英国同样,磅和英尺让我这个习惯科学计数的中国人买东西都无可适从。他们用这么原始的单位怎么还能征服世界?
再来看看中国,作为一名医生,我每天都要询问病人的体重,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XXX斤”,或者最近体重减少了“XX斤”,于是,在写病史时,我每次都要把斤换算为公斤。同样,买菜时,所有小贩和营业员跟你说的都是多少钱一斤,而电子秤和打印出来的价格上永远标的都是公斤。“斤”这个传统单位顽强地生存于中国的角角落落,但它并非合法单位,不见诸于任何书面文件,只能在民间自生自灭。为什么我们非要用“公斤”而非“斤”(“尺”同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美英那样坚持自己的度量衡?
没有传统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只能随波逐流,永远不能创造潮流。如今的中国除政治体系执拗地坚持所谓中国特色外,其他方面几乎均无原则地迎合洋人,追随所谓的国际潮流或者国际标准。可哪有什么真正的国际标准?美国、德国还是日本的?所谓的国际标准本身也在变来变去,于是我们的(血压)单位一会儿mmHg,一会儿又换成kPa,看看形势不对,又换回mmHg。医学原本读五年,后来想学美国,开始读七年,没几年觉得学得不像,又推行八年,现在据说觉得八年制不伦不类,又想改回去。整天折腾来折腾去。中国人没了传统,也就没了定性,什么事都在那变来变去,越变越离谱。
其实捍卫传统并非想象的那样难。港台用繁体字,因此落后了吗?中国当初不搞简化字,会比现在差吗?老房子不拆,人就没地方住吗?用“斤”而非“公斤”中国的科技就会没落吗?今天给学生讲讲《大学》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学生就会拒绝数理化吗?
传统文化的摒弃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一点点好处,相反把我们变成别人的哈巴狗。然而文化与生活习性正好相反,由奢入俭易,由俭入奢难,失落的文明就像滚滚江水一路东流无可挽回。我们如何才能使浮萍似的中国扎下根来,不再飘来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