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应邀参加朋友女儿的结婚典礼。这是太太刚来美国时,英文不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工作而在餐馆打工时认识的朋友。朋友夫妻俩走过了一段长长曲折的人生路,从餐馆的waitress/油锅到餐馆老板。作为朋友,我们可以说是看着新娘长大的。还记得当年太太从餐馆打工回来,告诉我朋友夫妻俩太忙,又不会几句英文,而女儿ACT考了26分,以国际学生的身份无缘州立大学,问我能不能帮忙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分数应该可以进州立大学生物这边的学院呀”。她最终选择了社区大学,而我和她在她父母的餐馆里碰面时还鼓励她早点转到州立大学来。昨天和新娘提起旧事,她还大笑我居然还记得她的ACT分数呢。是啊,几年时间,这个小丫头从社区大学转到州立大学的微生物专业,毕业后又选了实用而好找工作的pharmacy,现在成了正式的Pharmacist。昨天太太很感慨: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早年父母从“打工崽”到买下餐馆的过程中,全靠这小丫头帮忙。从应付卫生局的检查到租房合同,英文不好的父母哪能对付得了?唉,她爹妈算是熬出来了。
是啊,看她爹那条拖了几年也舍不得花钱去治疗的腿终于好了,看她娘一笑露出的几颗稀疏的牙齿,就知道挂在脸上的笑是从内心出来的。
(二)
晚宴设在太太以前一起餐馆打工的朋友的餐馆里。这是这个朋友的第二个分店了。走进去,和老板打过招呼,他冲我嚷嚷了一句:怎么这几年不见,长胖了这么多?回头又对我儿子说:我认识你爹的时候还没你呢。
是啊,这又是一个走过了一段长长曲折的人生路,从餐馆的waiter到餐馆老板的朋友。记得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学生身份,带着新婚的前太太来的。前太太不习惯这乡下的生活,逼着他去繁华的都市追求另一种生活。两年后听太太说起,他一个人回来了,没了学生身份,前太太也离婚走了。
没有什么能挡住勤奋人的路。他从waiter和送外卖开始,在打工时又认识了现在的华裔美籍太太,结婚成家。有了身份,有了动力,也有了运气。这不,当第二家分店开张的时候,老二也赶着来到这个世界给爹妈忙碌的生活再添上一份快乐。餐馆里练出来的手握着我这书生的手,能感到那种从心底里上来的自信。一双儿女,两家餐馆,命运没有作弄他。
(三)
婚礼上见到了太太以前打工时的餐馆老板夫妇。说起来,他们也是上面两位从“打工崽”到老板的朋友的老板。几年不见,他们是老了不少。他们是当年南韩和大陆建交时,离开南韩移民美国的一批中国人。我和太太刚来这个大学城的时候,他们刚开始自己的餐馆生意不久,是这里第一家把中餐馆开成了快餐的形式,生意极好。每次中午去吃饭,都得排着长队等候。他的口味不仅吸引美国人,也同样为中国同胞喜欢,而快餐性质的中餐就更合适大学城里的学生消费水平了。
老板夫妇很大方,从大到办理绿卡小到生活小事,对手下员工都是能帮忙就帮忙。每年春节还会关门来招待所有员工的家属。大学城的华人新年晚会,只要选中了他,就是亏本的买卖,他也大力支持。至今这里的华人协会还记得他提供晚会饭菜的那个新春晚会:丰盛的菜肴,优质的服务。多少年,那个新年晚会只能是经典的记忆了。太太回来给我说,他那次可是亏了不少钱的。
生意太好,总希望作得更大。当生意越来越大时,没有多少财经管理知识的夫妻俩,在中餐馆生意低迷时没有适当调整,终于资不抵债。餐馆抵押了,他们夫妻只好另找工作。大厨的手艺在,走到那里还能有饭吃。昨天被请来参加婚礼,我和太太见了,马上上去问候寒暄。可惜晚宴他们没有参加,不然会好好敬他们一杯酒的。
美国这个社会对勤劳的人有很多的机会。这些机会是靠美国的体制来支持的。没有机会均等的信念,没有前人的付出,美国不会有今天。总在想,当我们得到了这些机会,变得富裕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为那些还不幸的人留下一些机会呢?
(二0一二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