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高山,越过海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个人资料
正文

阅读大英图书馆

(2009-05-26 14:36:55) 下一个

提到大英图书馆,不能不从大英图书卡说起。浅绿色的卡面上,一枚红底白字的长方印章是大英图书馆的特殊标记,而顶端的一行警句式的座右铭:“探索宇宙奥秘(Searching the World’s Knowledge)”,又给卡增添了一种神圣的意味。

 

我就持有一张这样的图书卡。严格说来,那只是一张阅览证,因为图书馆里的所有的图书资料都是不能外借的。要查阅任何资料,必须坐在图书馆的其中一个阅览室里,慢慢品尝。大英图书馆的阅读证就是让持有人能够自由出入阅览室寻查他想要的资料。

 

我没有专门统计过大英图书馆里究竟有多少个阅览室,但是除了没有去过大英图书馆设在伦敦北部的考林岱尔(Colindale)报刊阅览室以及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阅览室以外,凭着这张万用通行证,我已经先后游历过地图阅览室,亚非学阅览室,珍本和音乐阅览室,商务和信息科技阅览室以及人类学阅览室等。

 

按照我的学问和需求,平心而论,这些阅览室对我不起什么作用。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总喜欢到其中的一两个阅览室里坐一坐,我喜欢这里的气氛,喜欢随意翻一翻放在墙边书架上那厚重的精装书。我的周围,只有暗暗的人影与我为伴,阅览室里鸦雀无声,宽大的阅览桌上被台灯笼罩着,散发出悠悠的清光。我每一次都尽情地享受着这无声的肃穆。

 

阅览室里,真正在忙碌的倒是资料递送服务台前的读者们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在我的心里面,他们才是做学问的人。

 

大英图书馆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因为就连中国北京的国家图书馆都名列它之前。但是我敢说,大英图书馆的查阅服务系统完善和友好的程度一定名列前茅。大英图书馆的宗旨就是免费为读者查阅和递送资料,无论这些资料是馆内还是馆外的,只要读者需要,工作人员就会尽心尽力。

 

据统计,大英图书馆目前的藏书,手稿,影像资料等已经超越了1亿5千万件,而且每年还以300万件的速度继续递增。为了安全保存这些珍贵资料,图书馆的主楼下兴建了深达25米的地下资料库。这个英国最深的地下建筑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来保护人类的文化财产。虽然这里所有的资料都不能带出阅览室,但允许读者将它们保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避免第二天再重新取阅。

 

图书馆里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不论是咖啡馆,餐厅,走廊还是楼梯口,里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几乎成了读书人的天堂。这些人中间,约有半数都会与笔记本电脑为伴。原来图书馆里到处都设有电源插座和无线网络,供来这里的读者们方便地使用电脑和上网。正是这种优越的环境,才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以后,我在写文章时,也要将笔记本电脑带到这里来,也许这样的氛围更能激发出我的情绪。

 

图书馆一楼左侧的邮票墙是另一道风景,这里所有的邮票都是按照捐赠者或内容目录镶嵌在玻璃框里,侧身排列在墙上的储藏格中。由于玻璃框靠墙的一侧装有铜质扶手,因此可以方便地拉出来仔细观赏。玻璃框的扶手经过了千万读者的推拉,早已被磨得油光发亮了。

 

经常光顾大英图书馆,还可能有不寻常的收获。凡是在今年9月份之前去大英图书馆的读者们,一定会被馆内的世界公众人物声音展所吸引。当我坐在展示厅里的电脑前,戴上专门耳机,选择性地收听一些录音时,我还真是庆幸自己没有白来。在这些声音展里面,不仅有历届美国总统的宣誓和重要讲话,还有克林顿在白宫犯了生活错误以后的一篇公开道歉。非常有趣是,当我聆听着列宁,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希特勒,邱吉尔,卡斯特罗和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讲话录音时,我仿佛身历其境,有历史正在重演的感觉。

 

很多去过大英图书馆的读者们可能会忽视院子里的那一尊巨型雕像。开始时,我总以为雕像表现的是一位弯腰低头,手持圆规,正在演算习题的学生。我曾经还给这尊雕像起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名字“向科学进军”。直到有一次,我走近雕像仔细观察时,才猛然发觉这位专心致志的人物不是别人,而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博士。雕像是根据牛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和诗人维廉.布莱克的绘画作品再创作的。布莱克的原作现今还存放在英国伦敦的泰特画廊里供人瞻仰。

大英图书馆院子里的巨型雕塑


 

注: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 96 Euston Road London NW1 2DB

最近地铁站或火车站:King’s CrossSt Pancras Eusto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