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在京都四条通桥头的星巴克咖啡馆里休息时,我们遇到一位姓徐的中国同胞。她不但热情也很细心。当得知我们是初入日本时,离别时特地留下行动电话号码,要我们在需要帮助时找她。在日本我们没有麻烦她,回到英国后,我曾经试着给她打过几次电话,但是不是听到标准的日文答词(完全听不懂),就是没人接听。因为没有发现留言功能,只得作罢。在发表此文时,我愿借此一角向她表达我和我的朋友诚挚的问候。
《清修庵》是一家典型的日式料理店,只要看到店名,我就有一种到此一游的冲动。更何况,该料理店就坐落在桂川河的岸边,与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渡月桥为邻。于是我们抉定先在这里进餐,然后再返回京都市内。
餐后,我们顺著原路返回,当我们走出京都站的站口时,一座高高的塔楼就伫立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塔楼虽高,其整体风格却是典型的东方宝塔的造型。在塔楼的边上有一条林荫道。当我们顺著林荫道走了不多远,一片巨大的庙宇建筑就躺在宁静的空气中,那就是闻名京都,乃至世界的东本愿寺。东本愿寺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产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庙宇都被打扮得金碧辉煌,而眼前的庙宇却是异常地朴素。庙宇眼前正在装修,以便迎接平成23年(2011)即将举行的盛大祭礼。看到中央大殿前的木阶上摆著几双鞋子,我们也学著其他人的洋子,将鞋子和在岚山购买的长柄伞放在木阶上,光著双脚,走进正殿。正殿的地板上铺著草席,踩在上面凉飕飕的。我们踩在草席上,顺著正殿一路走下去,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与正殿相连的旁殿,那里正在展示该寺庙的历史和建筑过程。让我惊奇的是,尽管建筑的外面搭著脚手架,整个建筑群的内部却是一尘不染。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她的棋盘式的城市布局是仿照中国的古都长安和洛阳兴建的。即使在今天,京都的一些地名例如上京区、下京区,三条通等都还保留著中国历史的痕迹。为了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京都,我们特地来到了京都的生命河 - 鸭川。鸭川自南向北,沿著山脉流过京都的东部,与西部岚山脚下的桂川共同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兴衰。
走在鸭川的堤岸上,岸边的绿叶婆婆娑娑,河里的流水清澈照人。在河岸的另一边,典型的日本木结构建筑,惨差不齐,一看就知道这里还没有受到过现代文明的侵蚀。在河的中央,时不时地还会出现几只仙鹤,伸长著脖子,用他们的尖嘴,在捐捐的溪流中徜徉。看著这一切,我不知不觉地想起了中国的金粉之都南京的秦淮河。想起了秦淮河上的文人墨客,琴瑟歌舞。京都的鸭川在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的眼前不禁浮现了章子怡和巩俐主演的《艺妓回忆录(Geisha)》中的一些场景。
在一个叫做四条通的鸭川桥头,我们发现了一家星巴克咖啡馆,在那里小憩的时候,意外地遇到了一位中国人,她原来就住在京都,与她谈起这座城市的时候,她建议我们去看看八坂神社,因为那里是日本人的精神寄托。
八坂神社就在附近,她的颜色要比我们刚刚才经过的中国式庙宇东本愿寺鲜艳的多,来朝拜的人更是酪绎不绝,而且几乎全是日本人,反而我们这些游人倒成了不速之客了。
从八坂神社出来,天色将晚,霓虹灯早就亮了起来。一下子,大街小巷仿佛突然苏醒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不时地走过穿著艳丽和服的女子,街道上顿时弥漫著一股股的脂粉气。
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昏暗的路灯下,人头攒动,其中不乏西方面孔。这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挂著大红的灯笼,但是却见不到招牌,即是有也是什么"广岛家"之类的家族名字。我们用足了想象力,想把眼前的景象归一个类。但始终想象不出门背后的奥秘。在这些大红灯笼中,还有不少较大的灯笼,上面全都写著同洋的 "温习会"三个字。由于猜不出这三个汉字的真正含义。因而让我对京都的风情产生了一种谜一般的诱惑。
回到伦敦后,经过我的一位曾经留学日本的朋友解读,才明白温习会原来是日本关西地区,以京都为代表的艺妓表演团体,是京都艺妓的一种品牌。温习会的灯笼就是京都风情的真实写照。
下期预告:昔人已乘黄鹤去
京都东本愿寺
鸭川岸边
京都小巷
八坂神社
京都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