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读诗偶得(一)
作者:江南雨
http://flydragon.ccnt.com.cn/bencandy.php?id=400
01
诗歌作为一种短小、简洁、含蓄的韵文,用最少的语言,最小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读诗,欣赏的过程其乐无穷。只有善于欣赏,才能更多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本文想要就平时读诗中的一些感觉,记录下来,与诸位诗友探讨。
一、巧妙的构思,常见于短小精炼的五绝
前几年,读到一位诗友的五绝,构思就很巧妙。
“ 北国风霜重,南方草木佳。春来人不觉,未种故乡花。”
作者是南方人,长期在北方生活。北方的春天一样是芳草、鲜花,感觉不到太多的风寒。只要到了冬天,在严霜之下,才会想起故乡的花草。思乡之情,淡淡的,却也是长长的。然而这绝不仅仅是思乡,人在顺利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为不顺利准备些什么。直到遭遇挫折,才会回忆起过去美好的东西,因而生出些许的遗憾来。 诗人如此,读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简单的二十个字,实在写不出更多的东西,所以一切都只是点到即止,而留下的回味,却是很多,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巧妙的构思了。
许多小诗,都有如此之功效。网络女诗人郢芷最近写的一首五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说是春来好,同看陌上花。不堪杨柳绿,稚子折还家。”。
相约同看陌上花的人必然是没有来,所以引起些须的惆怅。而小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心情,忍心把嫩绿的杨柳折回家中。这种淡淡的思绪,就通过对孩子的淡淡的嗔怨表达出来,同样引起读者深深的回味。至于相约之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没有来,就不是作者需要表达的东西了,读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展开联想。
我曾经写过一首拟闺怨,作为练笔,想要体会一下五绝的诗思,内容如下:
“ 堂前双燕至,应悔与书迟。春草年年绿,潇郎知不知。”
诗中的女主人公看到燕子双至,自然的怨恨潇郎的书信却没有按时送达,于是在心中默默地叨咕:春天按季节到来了,我对你的思念时刻没有停止,你都知道吗?当然,这个构思只是一种练习,并无本事,亦没有真情实感,与上面提到的两篇相比,自然逊色的多。
02
余近日得一诗,诗中有:“鼙鼓如春至,黄沙卷地来”句。初成时,对“如”字之用法不能肯定,与力夫先生论及此,先生建议用“随”字,觉更为顺畅。我反复思忖,觉得“新绿、杏花”皆可视作春信,“春”做春信解,因此,鼙鼓如春至,似可。翌日,遇关东王震宇,遂请教王:“如”字可好?王答:妙极。
王即举一例:有人写秦始皇,中有一联,“雄图传万世,大业剩孤坟”。王问,此二句如何。吾答:甚好。王提笔改二字成“雄图空万世,大业只孤坟”。一空一只,顿时力度大增,不得不赞叹到:好极。王说,实词用好了容易,虚词犹不易,但往往虚词比实词更能增加表现力。吾以为然。随后,王又举二例,一是:孤城背 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按平常写法,当为:孤城背日花空落,三户无人鸟自啼,位置一变,味道变多矣。另一例是王自己的长篇古风中的一联:蒿艾滋零露,河汉凝清光,觉中间二字不够出色,遂炼为:蒿艾浥零露,河汉萦清光,还是不满意。最后改成:蒿艾得零露,河汉自清光,遂觉大妙。
数语过后,得炼字又一佳境,觉前路尚远。
03
近来整理唐诗作品,对唐人中互相唱和以表达互相思念情怀的诗感触很深,现在举白居易和元缜的例子如下。白居易和元缜之间有深深的感情,有一次,白居易出行,曾写过一首: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其中那循墙绕柱的情怀,殷殷可见。元缜的诗,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谊,他在《得乐天书》中说: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他以妻女的角度,来描写自己得远方书信以后的情景,以推测代替白描,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在另外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中道: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远方的朋友书信来了,说梦中见到了自己。而自己因为有病以致思绪乱了,做梦梦到的都是不相关的闲人,惟独不能梦见你(白居易),可谓构思新颖独到。我每次读此诗时,憋不住只想笑。而笑过之后,却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我亦常做梦,而梦中多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情景,心中思念的人总是难以入梦。元缜此诗,倒象是专 门写我的一样。
现代人为诗,互相唱和或赠答的很多,但大多只写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最大的毛病在于,总是类似于自己在述怀,很难和对方联系起来,因此很难与对方产生共鸣,读古人诗,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
04
近来转贴刘甲夫先生的诗,有人对“红爱西山霜后叶,翠甘南国雨前茶”一联极其欣赏,这本也不错。但我认为诗要写出这样对仗精美的联来,固然是很难的,可并不一定就是作者最高能力的体现。换句话说,出各把好句是容易做到的。而写出一首好诗,才更加显现出作者的功力。我很欣赏先生的《谢艺鸿女史惠铁观音》。
兰闺许我问茶禅,素手频拈玉茗烟。顿觉幽香消块磊,漫将清韵系缠绵。大千世界原无色,方寸灵台别有天。片刻沉吟臻物外,与君相视一嫣然。
起句说“兰闺许我问茶禅”,巧妙地扣题。接着描写沏茶的动作,可谓活灵活现。茶沏好了自然要品,颔联接着写品茶的感觉。由于品茶,所以使诗人得到了感悟的境界,于是萌生了“大千世界原无色,方寸灵台别有天”的想法。表面看来大千世界和方寸灵台似乎与茶没有什么关系,跳荡很远。但实际上起句的“茶禅”二字已 经做了铺垫,章法在跳荡中和谐而完美。尾联收束自然,用“片刻沉吟臻物外”来把“大千世界”的思考拉回眼前,“与君相视一嫣然”更是神来之笔,可谓妙到毫巅。我之悟是君之所赐,因君之赐所以我来答谢,这一切的内涵全部包含在“一嫣然”这三个字之间,读来令人把玩不止,赞赏不止。
全诗的章法完美和谐,与我在律诗的章法一章中所强调的“平起、顺承、跳转、妙合”是一样的。颈联可谓精警,是作者多年对生活和世界认知与感悟的高度概括。与此相比,可见“红爱西山霜后叶,翠甘南国雨前茶”好在表面。而此诗的好处在于思想的深度。但全诗无一字不是平常之语,可见笔力之深厚。
读诗读到前者领会的是皮毛,读到后者领会的才是灵魂。而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才是真的与作者的交流、沟通和共鸣。好的诗词可以跨越时空,我们在读这样的诗词时,已经不必要去考虑这诗是古人作品还是今人作品,交流时已全无障碍。
05
日前看到一网友作品如下《我的幸福生活》:
朝把飞蚨算认真,夜将庄蝶数均匀。争知黄犬忙胜我,吠过金乌吠玉轮。
此诗小巧,颇有构思,也得余味。然问题有三。一是题目不合,类似于今人散文题目,过于随意。二是“争知”二字有误,争知是怎么知道的意思,这样用恐与作者本意不符,“胜”字于格律处也有问题。三是题目的深度不够,立意过于浅显。
从诗中的情景看,诗中女主人的生活确实不错,白天挣大钱,晚上做美梦,还有黄狗看家护院,小日子过得很舒服,题为“我的幸福生活”十分贴切。然而果然这样的话,我却以为可惜了,诗中所应该表达的深刻寓意全部埋没。当时我读作品的时候,分明感到“黄犬”应该有所指。如果是我,就改动几字。首先题目要动,改成 《无题》比较合适,以下为:
朝把飞蚨算认真,夜将庄蝶数均匀。谁知黄犬忙于我,吠过金乌吠玉轮。
改过之后,黄犬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引人深思。我的生活自然还是那样的美满,那整日忙于吠日吠月的黄犬却更加让人可怜。黄犬如此,生活中不是也有许多类似于黄犬的人吗?他们看什么都不顺眼,终日忙碌,却不招人喜欢。
诗歌来源于生活,取材或有相似,立意多有不同,全凭作者的眼界。眼界高则境界高,是为一例也。
06
一日,学生要我分析孟依依的一首诗。如下:
代钓者答观者
前日见人钓,似初学,频频举竿,皆草。一东北人过而呼:“这家伙,哗哗的上草 !” 余莞尔,代钓者赋此以答。
来坐春风里,一竿橫小渠。鬓沾花瓣雨,堤过丽人车。
莫讶俱为草,所求安在鱼。斜阳知可钓,向我落徐徐。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很好理解,不用多言。关键在于立意和境界问题。我虽不懂钓鱼,但大致理解钓鱼者的心态,大概可以分为三层吧。
其一是名利者。鱼可食也,钓者得胜而归,自然可以美餐一顿,此为利也。钓鱼需要技巧甚至经验、学问,善钓者自然可以得人青眼(尤其在把胜利品与人分享的时候),然后传为美谈,此为名也。大多垂钓者属于此等范畴。
其二是一种成功后的喜悦。钓者与弈者究竟孰高孰低恐难比较,但二者有近乎相同的乐趣,就是成功以后的喜悦心情。下棋的为求战胜对手,虽然不关家国天下,甚至连生计也关系不到,但仍为一结果而绞尽脑汁。胜利了喜不自禁,失败了垂头丧气。钓者应该也有这样的经历或情感历程。尤其是上鱼的一刹那,那种喜悦感是不 逊于其他胜利者的。
钓鱼的最高境界,大概是追求一种心态了。善弈者在棋枰上纵横捭阖、明察秋毫,其感觉往往超出棋局本身。而钓者此时的心态似乎更有胜之,或明月清风,或虫鸣蛙唱,或杨柳依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要的是那一份清净、和谐和自然。要的是那一份等待、期盼和心如止水的静谧。这时的钓者似乎忘记了自我,而与自然容为 一体。此时的心境,怕是名利辈甚至那些为成功而奋斗的人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之间包含几多哲理,几多情趣呢?依依的诗,已然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所以我评价此诗:境界极高。
诗人先描绘出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来坐春风里,一竿横小渠。仅接着用细腻近乎幽默的笔调来描写钓者的心态:鬓沾花瓣雨,堤过丽人车。出句让我想到一个现在特俗但过去或许特雅的词来,那就是拈花惹草。我以为,只要在情理之中,拈花惹草实在是一桩很美丽的事情。对句让我想到了秦淮海的一句词:常记误随车。钓者 的心分明不在鱼的身上,而在于旁边偶然路过的小车里的美人。我羡慕钓者的境遇,钓鱼也这么有眼福,呵呵。我想,这一联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因为它为颈联的议论打下了伏笔:莫讶俱为草,所求安在鱼。这充满生活感悟的话,在我看来似乎只是一句顺口而来的大实话而已。这样自然流畅的结构,是颔联铺垫之功。结尾以景 结,使全诗升华:斜阳知可钓,向我落徐徐。这里既有时间的流失,也有景物描写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强调这一段珍贵的时光。这时光,大概就是钓者的心态,也是作者的境界了。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收获,但无论是钓者还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安逸、和谐,又是多少具体的物质所能够替代的呢?我欣赏钓者的这一份心 态,更欣赏作者的这一份境界。
因境界高而和者难。有些和诗无法企及原诗的境界,超出更不可能,只能以趣味奇之,当作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