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子说话

大虾如云的江湖中,我是一只小虾米。
正文

postmorden 后现代

(2006-06-08 09:54:14) 下一个
postmorden 后现代
嗯……好像这些年“后现代”这个词很流行。
 
我最先接触到它的时候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第一遍都没看懂,虽然我也被感动。总觉得这前后两个故事,怎么就靠着两个不相干的人的擦身而过就串到一起来啦?很是匪夷所思。当时网易的文化频道我很喜欢去,上面一些对王家卫电影的评论写的跟电影一样的美,不过似乎或多或少,或明或隐,都提到了“后现代”这个词。这应该是个哲学范畴的词吧?不过我倒没有发扬追根究底的学术精神去找明所谓的“后现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只看电影和评论。所以,后现代留给我的印象是:恍惚,压抑,无可奈何,分崩离析。于是它触动许多现代人内心深处那灰色而脆弱的一块地方。
 
现代社会的效益效率观念,使得每个人都在身不由己的疲于奔命,即使得空安静,也已不敢直视自己千疮百孔的心脏。后现代电影让每个人都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于是那微微的震撼犹如拨动贝司上最粗的那根弦,微闻于耳,却绕梁三日!看完此类电影,大都发怔与叹息,为电影里的人物,更为自己。
 
文艺的开初应该只是为了满足创作人个人的内心需求。当某种文艺形式成为一种潮流,多少都有迎合大众的意味。导演大抵都是聪明人,阅人无数后大抵也知道这个社会这个人群的软弱在哪里。借着说别人的故事以打动看着的人,最后让这些人俯首称臣,顶礼膜拜。能说导演们阴险吗?当然不能。是自己不能自持。文艺,是一种麻醉剂。让你吸食之后飘飘然,似乎痛苦缓解,可是药劲过了,第二天还不是打回原形去。嗤!
 
今天这么多罗嗦,只因不小心看到这一段话:
 
Postmodern 后现代 这是含义相当广泛的一个词,一般的用法是代表艺术、建筑、设计等方面对于现代主义(modernism)的一种反动。可是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从棒球乃至汽车都能用这个字形容。现代主义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物,以“机器”为中心意象。后现代则是1970年代的产物,以“人”为中心意象,摆脱现代主义对功能性、效率性的追求,而加添了幻想、情感、非理性等因素,并重回传统的类型中去寻找灵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