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每每谈到学术交流,都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摆出来,并用“百家争鸣”来形容那时的学术气氛。但是你只要细想一下,就会发现那时的情形与你想象的差很远。
现在我们把老子孔子他们当圣贤看,其实他们当时也就是一般人,形象比我们高大不了多少。为了自己的学术市场,也搞恶性竞争那一套。实际上,孔孟老庄这些人在学术交流上都挺狭隘的。孔子曾求教过老子,从记载中看,老子明显不原意和他交心,因为老子知道孔子这家伙是安桌系统,迟早要和自己的苹果系统抢市场。
先看看他们是如果相互攻击的。老子说:“圣人出,有大伪;家不和,出孝慈;国家丧,出忠良。”初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细想,这话完全是胡说八道。家不和,然后有孝慈,难道我们为了有孝慈,而让天下家庭都不和?国家丧,出忠良,难道我们先灭国,然后成就我们的忠良?这个与现在我们教育孩子吃苦一样。我们都知道,人吃点苦,才能懂得努力的必要性,然后才能优秀,才能以后有好日子过,长大后才不会吃苦。请问你会为了孩子以后长大不吃苦,而把你的孩子送到埃塞俄比亚挨饿吃苦吗?另外,你让他吃苦的原因是为了让他长大了不吃苦,多滑稽呀。都是吃苦,你把苦留到他身强力壮的时候吃不好吗?
老子的逻辑也一样。国家需要忠良的目的就是不让国家灭亡,可是他非设个国家丧的条件才能有忠良出来,你说鬼扯不鬼扯。其实老子后面那两句是为第一句服务的,他的意思是,你出来个聪明厉害有学问的人,骗子就跟着出现了。为了社会没有骗子,最好不让聪明厉害有学问的人出来。
老子还接着这样忽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更没道理吧,大家都不仁不义,都绝圣弃智,都当个原始野蛮人,然后生活就美好了。你相信吗?我估计老子自己也不相信。这种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腔调,哪里是个搞学术的人说的话。 他说这疯话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崇尚“礼义”的儒家学派干倒。你儒家不是将仁义礼智齐满的圣人作为修行最终目标吗?好,我彻底给你来个釜底抽薪,指出社会的动乱根源就是这些所谓的圣人和礼义,看你还玩啥。可问题来了,老子本身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他这种同归于尽的做法损人不利己,顶多是个自杀攻击。
请问老子为何这样说,因为他反对社会给这些“圣人”地位,而且,这些所谓“圣人”,就是当时在学术上最有地位的儒家人士。
儒家那帮人也没好哪里去。他们表面上强调个人修行,要尽仁尽义,可对竞争对手,一点仁义都没有。他们鼓吹说只要我们都当君子,把小人灭掉,社会就美好了。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这点孔老先生没给具体定义。但从他的话中可以知道,他喜欢的人就是君子,不喜欢的人就是小人。他最不喜欢的,比如少正卯,就是最恶的小人。少正卯之所以那么小人,原因就是学术观念和老孔不一致。他想除之而后快。估计老孔当时也想把老子划归为小人,但由于当时老子的江湖地位比他大,不敢动老子。
最可气的是孔子不仅要将这些“小人”在精神上打倒,还要剥夺他们的生命。一边说“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边却以言论罪把人杀掉,这TMD什么行为呀。这点上,疯老头老子和孔子一比,要仁慈多了。
多少年后,司马光同学还算地道,把这些所谓的圣人,君子,小人,愚人下了定义,我认为基本符合老孔的意思。司马光说,根据德才,可以把人分成四种:
才德兼备的是圣人
才德都没有的是愚人
德胜才的是君子
才胜德的是小人
然后什么是才,什么是德, 也有定义: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按照这个定义,小人至少比愚人要好吧,至少多点知识和才干呀。可是孔子他们不恨愚人而恨小人,为什么?很简单,拿现在的话说,他们只恨竞争对手而不敢恨消费大众。
看看这个才,“聪察强毅”指的是人的文武知识和技艺,都是可以拿来比较和试验的的。 而“正直中和”呢,明显与世界观有关,是美学的范畴。我说一句话:“少正卯是个好同学,不该杀头”。你可以认为我正直中和,但另一些人认为我不正直,不中和。还例如四人帮他们,在76年10月前是“正直中和”的,是有德的,10月以后就是“祸国殃民”的,无德的。不是四人帮变了,而是社会统治者美学观点变了。
于是有意思了,一个无才无德的愚人,他如果想进步怎么办? 要修德,怎么修,跟着学术上最牛B的人走,德就有了。比如孔子厉害,你就按照凡是孔子说的,就是对的,凡是孔子做的,就是应该的,你就有德了。然后不管你学习不学习,有才没有才,你都是君子。
如果这个愚人刻苦学知识呢,麻烦了,稍微才比德强点,你就成小人了。如果你像野狼这样把孔子乱评一通,德就是负值了,彻底小人一个,立刻会被一帮君子把你批倒批臭,闹不好还像少正卯一样被砍脑袋。
这帮家伙还忽悠女人,说你们想进步比男人容易,你们不用学习,也不用管和孔子观点一致不一致,你只要保持这种愚昧的脑子就好了,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你看看他们多胡扯,多无耻。目的就是让女人都成笨蛋,这样男人们才好欺负她们。
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统治者,所谓愚民政策都起源于这种思想。曾经有人问我,说刘少奇至少也是老毛政治盟友吧,为啥文革时期被整那么惨?很简单,才大德无呀。 为啥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受冲击?因为知识分子心里对文革那一套不能怀“正直中和”之心,而且还有才,这不是典型小人吗,必须要打倒。工农呢?没关系,管他们德不德,因为没才,不是君子就是愚人,是我们的朋友,需要团结的。
因此,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那时候就没怎么健康出现过。比起同时期的希腊, 老子孔子都该惭愧呀。看看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柏拉图的态度:我尊重的我的老师,但我更尊重真理!
一定有人不相信我讲的,为此,我费点力气说说这些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兴衰。
首先我们看看为何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学说忽地蓬勃起来? 之前为何这些百花没能发芽?其实这都是市场造成的。周武王分封诸侯国到春秋之前,社会都有一个默认的秩序,也就是孔子推崇的周礼。社会上的人,自周王,诸侯国国君到平民都严格安分守己。各诸侯国的国君祖祖辈辈在自己国家呆着, 国家管得好不好,都是自己家的事,其他国家不会说三道四, 就连周王廷也不管。你只要每年纳贡,给王廷送点礼, 王廷才不管你怎么鱼肉你自己的国民呢。那个时候,即使出现老子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 既没人请他们上课,又没人跟他们读书,因为学了也没什么用。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 诸侯国竞争激烈了,你国家搞不好,人家立刻过来灭了你, 逼着这些国君就到处寻找厉害的人帮自己强大,于是各种治国理论的学说便应运而生了。
比如你是齐国国君,你招贤纳士,自然有很多人过来挣银子。 你怎么选?自然先听他们聊,当然也参考别人的推荐。比如野狼有一套理论, 想去应试,你当国君的不一定能相信我所说的,怎么办? 野狼只好靠码头,找江湖大佬。嗯,陕西那里有个老子厉害, 野狼借点钱,跑到老子那里, 交点学费,听几节课,然后野狼就算老子的弟子了。 毕业后再回来找齐国国君,把老子大学的毕业证亮出了,立刻就找到工作。
山东曲阜那里的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形,不服气。 我本来学问比老子不差,为何江湖上没我地位?于是他勤奋学习, 正好遇到野狼和齐国国君吵架了,孔子就过去求见齐国国君。 国君很烦,说:“你们这些人就是会忽悠, 那个野狼在我这里挣了不少银子,搞了不少改革,结果呢, 官员和老百姓都怨声载道,我刚把他打发走。你也差不多, 也走吧。” 孔子一听,哈哈一乐,说:“我正为此事而来, 老子他们那一套怎么行呢,什么国家丧,有忠良, 胡扯呀。我们不一样,我们号召全国人民都奉献爱, 让大家都过上和谐美好的日子。你只要这样。。。。。。 你们国家就强盛了。”齐国国君被说动了,就按孔子的方法办, 果然GDP上去了。
于是孔子名声响了,江湖上也有地位了。然后就有靠码头的过来听他讲课, 毕业后再到各处找工作。 这些找工作的自然和老子的那些毕业生有竞争有冲突。怎么办? 打呀,当然不是动手打,而是动嘴。除了说自己的理论怎么怎么好, 还想法子贬低别人。
比如孔子和少正卯那个事,其实真假都很难确定。 第一个说这个事的人是荀子。 现在你觉得孔子荀子都是诸子百家的头头,但他俩不仅没碰过头, 连坟头草都没见过。孔子生卒年为約前551年-約前479年, 荀子大约是前336年-前236年。什么概念呢? 今天野狼发个文章, 说曹雪芹曾经和一个尼姑有过一段爱情故事, 并且尼姑还生了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后代移民去了韩国,那个尼姑叫妙玉。 于是大家就相信了,都骂曹雪芹这人不地道。你肯定说我瞎掰, 荀子怎能干那事?其实不仅荀子干,庄子也干。 原因是儒家弟子们把孔子的话和故事写出来了, 这样宣传起来效果特别好。可是老子呢,除了几篇文章, 故事一个都没有。怎么办? 只好编故事,拿孔子说事,自然都是一些对儒家有负面影响的故事。 还别说,真就有人信。你可能会问,孔子那帮人为何不辩解?没法辩解,两百年过去了,真伪如何考证?你如果说荀子杜撰的,那荀子也说你那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和言论也是杜撰的,然后跟你建议,要不大伙都不讲老人故事行不行?当然不行了,因为孔子哪些故事是儒家的最大资产,对外宣传全靠这个,他们怎么舍得丢。
最后再看看这些诸子百家为何后来都没了,原因是市场没了。后来国家统一了, 要你们那么多学派干吗?你想,几百家公司只服务皇帝朝廷一个客户,竞争就更残酷了。为了做生意,他们吵得更凶了。最后, 皇帝烦了,想了一下,说算了,都别吵了,就用儒家的,于是儒家便一家独大了。
好了,最后把司马光那段关于君子小人的定义摘抄一下: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