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之嚎

野狼乃勇猛之兽,喜群居,尚团结。攻则群嚎而起,退则齐喑而下。不求单兵格斗之高下,不究一时得失之胜负。乃智勇双全之灵物也!
个人资料
正文

哀而不伤,恋而不依

(2013-08-12 12:13:22) 下一个

 

最近跟风看“中国好声音”。这的确是个有意思的节目,除了听到那么多好听的歌曲,还学习了不少关于歌唱的知识。比如,哈林对某歌手的评语“忧伤但不悲伤”就引起了我思考。

确实如此,我们都喜欢忧伤的曲子,但都受不了悲伤的故事。估计这就是所谓“哀而不伤”的境界了。

除了哀伤,人类别的情绪也有类似现象。比如“恋而不依”,就将一种暗恋情怀描绘得极为诗意。当然,这种依恋对象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物。记得,十几年前,野狼看到Toshiba Libretto 小笔记本电脑。7寸 屏幕,手掌大小,见后立刻就爱不释手的感觉。本来立刻想买一个,但后觉得键盘太小,不合适一般使用而作罢。但对此物的恋情一直挥之不去,时常上网看看关于 它的消息,还混进了一个用户组,同那些拥有者热烈讨论,似乎自己已经拥有了它。这种情怀延续了半年多,后来实在忍不住,当新的模型出来后,我立刻买了它。 不料,这一买立刻破坏了我的那种“恋而不依”的情怀。虽然我对那物件依旧喜欢,可那种痒痒的恋情没有了,再也不光顾用户组了。

我们还可以由此演绎出很多相似的描述来。比如放而不狂,愤而不怒等等。其实分析一下,便可以用一种通俗的话来归纳,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你都要讲究个度。破坏了这个度,可能就过犹不及了。

几年前,在国内诗坛看过一首诗。好像是张智深先生写的。题目是《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此诗有好几个版本,下面这两个版本我都喜欢:

版本一:

云山相望夏还冬,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版本二:

兴安岭上最高峰,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大家知道,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兴安岭上看到原本我中华江山,后来被俄罗斯占去的江东64屯的故国领土而发的情怀。个人觉得,此诗的关键就是将这种哀愤的情绪掌控在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度上。

诗词是中国人,尤其是古人宣泄情绪的重要舞台。许多优美诗词也都是控制情绪宣泄度的典范。甚至有些 时候,宣泄度也是人们研究诗词作者真伪的重要量度。比如,流传很久的岳飞的那首《满江红》。有人就怀疑,说此诗可能不是岳飞所作。除了其它的一些理由外, 还有一个就是词中这两句不太像岳飞的情绪表达: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大家知道,一个成功的高级将领在战争中一定会控制自己对敌人的仇恨程度的。冷静是他们取胜战争的必要素质。南宋最著名的军事家岳飞即使对自己的对手金国军队恨得非常刻骨,也不会宣泄到喝血吃肉那程度。

还是说说南唐后主李煜吧。此君虽治国无能,但在中国诗词历史上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仕大夫之词。

现在大家总是提唐诗,宋朝,元曲。把古代文人从诗的舞台引到词的舞台就是李煜的功劳。李煜的一生可 谓大起大落。由一个皇帝最后沦落为一个被软禁的臣民,失落,哀伤,悲愤,思念等等情怀都很浓烈。另外,在丢失政权之前,他是南唐的皇帝。江南春花秋叶,宫 帐雪肤红颜,都会让这个天生就会怜香惜玉的风流君王一直有酝酿各种情绪的氛围。

李煜的作品优美之处就是他做到的“哀而不伤,恋而不依”的度。还是欣赏一下几个他的作品吧。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清明时节,万物润生。即使数点雨过,也该是温暖如风。散步的李煜听到秋千上的笑语(该是美人),惹起芳心。然后和春暮的伤感连在一起,让人回味流长。最后一句“人间没个安排处”,浅浅的画出“恋而不依”的色调,让你感叹不已。

这首也是一样,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深院的梧桐,天上的月,西楼上孤独的人,清秋的季节。不用别的描述,整个忧伤的环境便有了。用“剪不断,理还乱”将情绪放一下,然后冷静地用“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将离愁情绪收在哀而不伤的量度。

下面这首更浓烈一些: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放: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非常自然道出大自然和人生一样,多少无奈,多少愁绪,离别的到来非人意所能扭转。

 

这一首虽然不怎么出名,但确很有意思: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知各位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在一种模糊角度去欣赏别人生活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羡慕。然 后你会因自己的某种不如意将这种情绪放大。比如野狼,我曾在一个陌生且僻静的县城生活过一段时间。五一节,我的一些同伴都去了别的地方,我的学生们都回家 乡了。县城的我忽然感到一种难忍的寂寞,如是我就坐在街边的茶馆里观察所有的人。小饭馆里正炒菜的师傅,街上买冰棍的汉子,盘坐在街道边抽着糊烟(用烟叶 直接卷的简易烟卷)休息的农民,还有旁边背着铜茶壶给人加水的伙计。我突然有种感觉,感觉他们都特别幸福,从而产生一种复杂的羡慕感。

这种“恋而不依”的情绪在上面那词中被李煜浓浓地烘托出来,并加上“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的诗意,美不可言。可是,你不能细究。你稍微问个问题,这画面就破了: 这渔夫打了多少鱼,够能养活家人,够再打一壶酒吗?

老毛的词中,有一首中也有这种情绪,很美。那就是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中这几句: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最后再看看李煜最著名的这首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评了。据说这首词使得他丢了性命。这我倒要说几句。李煜是被赵匡胤灭的, 但赵匡胤都没杀他,说明这人对所谓南唐复辟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了。杀李煜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如果赵光义真因为这首词中李煜所表现的思念故国的情绪杀 掉李煜,那赵光义太没有文学欣赏能力了。

这首词,李煜继续着他“哀而不伤”的色调。小楼,东风,故国,明月,复杂的思念浓之又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几乎要把忧伤变悲伤了,但他又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把你收住。

也有史学家推断,赵光义以这首词为由杀李煜其实是个幌子。真实原因是赵光义看中了李煜的老婆小周后。这个也有一定才气的大美人让赵光义迷住了,你想李煜还能有好果子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