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
2022 (3)
看了转来的几个学外语的咆哮体帖子,不免想起中文中以音喻义的事情来。典型的就是歇后语,例如:
炮弹掉进粪坑里--- 激起多少民愤(粪)
茅房里发大水 ---奋勇(粪涌)向前
裤带上撒香水 -- 妖里妖气(腰)
膝盖上挂暖壶 -- 水平(瓶)比较(脚)高
屁股上挂暖壶 -- 有一定(腚)的水平
你说,老外要是学这些中文,他怎么去理解呀。
还有一些文雅的,比如曹雪芹玩这个就很厉害,红楼梦里面的人名就很有学问,什么贾雨村言甄士隐,真真假假搞得人头都大。就是那个小人物“封肃”,他都不放过,意思就是“风俗”。
俺挺喜欢“晴”“情”二字的音喻,一方面两个字都很阳光,另一方面“无情”和“无晴”还真是很一样的境地。先看俗的:
一天三场雨 --- 少情
一场雨下一天 --- 无情
乌云抱太阳跳舞 --- 矫情
再看雅的。举两个例子看古人在诗词中怎么用的吧,两首都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
第一首就是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看看这有晴无晴和有情无情多么浑然一体!
还有一首也是大家的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定风波: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靠,这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多让人心泪如海,多让人心凉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