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口号与国人的浮躁
(2006-12-15 12:25:27)
下一个
亦文
自从2003年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在海南博鳌亚洲年会上提出“中国和平崛起 ”的口号,并被中共新一代领导层认可之后,“崛起 ”一词,立即成为一种时尚,在中国流行起来。最近,又搞出的长篇记录片<<大国的崛起>>, 实际上是这种时尚的继续, 名义上是展现近500年九个国家崛起的历史, 实际上是要把观众的思维引向预留的第十个崛起的位置, 中国的崛起。
不论<<大国的崛起>>怎么强调这些国家崛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经验,但明眼的国人和外国人都不难看出中国对这些国家一度称霸世界的憧憬和羡慕。崛起的口号其所以能 迅速为民众接受,并被知识界的精英广为发掘,引申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崛起文化现象,充分反映了国人,特别是精英层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崛起的本来的含义,不是渐进或进步和发展过程的结果,而是一种突起,说通俗一点,也就是暴发。这一概念本身, 就意味着冲突, 是对原有环境和秩序的变更和否定。这种变更和否定,不可能是一和平的过程。把崛起与和平捆绑在一起,就象把发一对发情的异性牛马放在一起,它们怎么也无法好事成双, 二者并无可以协调和统一的依据。
用崛起一词定义位五百年来,九个国家的兴旺和衰落, 使人们进一步看到了和平与崛起的不相容: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靠的是暴力对非洲,南美以及环绕太西洋和印度洋航线诸岛等殖民地的掠夺;荷兰用武力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垄断,占领了台湾,控制了日本的贸易,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和巴西才得以真正崛起;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海上无敌舰队和另外两个海上劲敌葡萄牙和荷兰,取得了海上霸权,靠殖民贸易积累了经济能量,才有了工业革命,才能崛起为日不落帝国;法国的两次短暂崛起,靠的是路易十四和拿破仑对欧州的武装征服;十九世纪下半叶,俾斯麦用铁与血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在普法战争中战胜了法国,从一频临灭亡的小国,崛起为威胁欧洲和世界的强权,并两度把世界拖入血与火的大战之中;近代日本的崛起与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 日俄战争中的胜利, 占领朝鲜, 台湾以及获得中国巨款战争赔款密不可分;苏联的崛起, 既有彼得大帝和卡捷琳娜女皇时代对外扩张的积累, 也有斯大林时代对农民的残酷剥夺;没有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美国也不可能崛起成为今日的世界强权。
纵观五百年的历史, 大国崛起的过程始终贯穿着血与火的冲突。不管这血与火的冲突, 哪个是正义, 哪个是不正义的, 至少世人知道了知识精英的“崛起”意味着什么。把中国的发展同五百年来大国的崛起串为一体, 即使冠之 “和平崛起”, 也无异于宣布中国将对世界原已形成格局的威胁。
在中国刚刚提出 “和平崛起”的口号时,西方各国已对中国的这一说法存在着威胁的疑问,这次<<大国崛起>>如此大张旗鼓谈论和阐释崛起,无疑让心存中国威胁论的各国确认了过去的看法。<<纽约时报>>最近就此发表评论, 认为虚伪的巨人已脱去了谦虚外衣。
近二十年中国的发展,使国人由极端自卑转而过分自傲,已经沉不住气了:GDP总量已超过了曾经崛起过的英国, 对外贸易总额今年可望达到二万亿美元, 将超越德国, 次于美国, 排世界第二。外汇存底已达一万亿,排世界第一。产业界和知识界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 纽约和巴黎的一些价格不菲的名牌店,连欧美中上阶层进去买东西,都还要惦量,看是否有折扣,而中国旅游团进来买东西眼都不眨一下。走在上海的浦东和广州的天河新城, 一眼望去,与纽约,洛杉矶也没什么区别,可能更新,更时尚。中国大学的校园,这些年来,无一不大兴土木,多数从外观上看与西方发达国家已没什么区别了。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军事装备逐步现代化。大款们流行的购物口头禅是“只要东西贵,不在乎东西好 ”。当有人恭维中国大学生的水平已高于美国大学生的水平时,不仅赢得满堂喝彩,而且全国一片叫好。军队的高级将领也不断放出风声,称中国的核子武器已可打到美国本土的任何一个地方,强势出击的意味已非常浓烈。爱国主义包装下的极端的民族主义的思潮越来越有市场。<<大国崛起>>应景而生,把国人的这种思潮与崛起杂交在一起,不能不令国人更加陶醉。有人把它比作当年的<<河殇>>, 其实二者的基点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以谦躬心态反思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前者则要煽起国人急切追求主宰世界的狂热。
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进步与崛起联系起来,用崛起这样浮躁的口号来定义未来中国的发展,实在缺乏智慧,甚至有些浅簿。
目前, 中国人均GDP还只有1703美元, 美国37610美元, 日本34510美元, 英国28850美元, 法国24770美元, 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还处在百名左右。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还刚刚或正在解决温饱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 原材料和能源耗费高, 科技含量很低, 利润也不高。基本上还没出现在世界上领先的高科技产业。被国人津津乐道的载人航天技术,其实也没超出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水平多远。中国大学在科研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材等诸多方面,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用以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还处在前景相当不确定的改革之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民主和法制意识都还有待提高。现在就谈崛起,似乎为时过早,让人不切实际地得意忘形!
有人也许会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上有限的能源和原材料急剧增加的需求,不提崛起的口号,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大国产生冲突,会导致这些国家的围堵。这实际上是冷战思维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处处把合理的竞争归为不可调和的冲突。
目前,世界的主流,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资本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靠围堵,而是要开放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利润和活力。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开放的市场, 把全球的经济行为联为一体。在这个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市场, 各国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 向市场输出自已的产品。如果按游戏规则行事,在新的环境下,不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和围堵。市场本身就是化解冲突,求得共识的场所,而价格本身就是这种共识的体现或表达。否则,中国对欧洲和美国的贸易不可能获得巨额顺差,也不可能从市场获得与欧美各国相同价格的能源和原材料。
但是,如果彼此间放出容易令人误会的信息,这种规则和环境却是可以破坏的。不论用崛起或和平崛起作为中国的方向,都意味着要挡一些国家的道,一些国家要走向衰落,以反衬中国的崛起,极其容易使人联想起五百年来大国崛起的血与火的冲突。特别是当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多年并无实质改变,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和制衡机制,经济发展会不会使中国走向军事强权,从而威胁世界自由经济的规则和秩序,不能不引发各国的耽心。这种耽心不消除,有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和麻烦。
中国现在所要的不是要今天一个崛起,明天一个崛起,的煽情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进行自身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建立政治民主和经济开放的机制,使自已真正成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员。在全球化过程中与各国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同时,也有必要彻底化解“中国威胁”论和引发这一观点的内在起因。中国需要和平发展,但自吹自擂式的“和平崛起 ”的口号,只可能帮倒忙。乡下农民都知道,这叫羊肉还没吃上,就沾了一身膻。事实上,早就吃到了羊肉的美国,却从来没宣布过自已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