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吴園

(2019-05-15 12:33:50) 下一个

以前越南芒街共有两间华文小学,一间叫做“芒街市华文小学”,另一间叫做“吴園小学”。“华文”在市中心,“吴園”在北仑桥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吴園小学”关闭。到底关闭那年是六一还是六二年?如今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反正我只在那里读了一年幼儿班。随后不久就听说学校不再开班,在校的学生都转校去“华文”;那时我已在“华文”上学。

“吴園小学”紧贴北仑河桥头,整个校园是一个园亭式的建筑;前边临河,三面有高大围墙,園内有好些树木。学校只有一栋两层高的主楼,楼上刻有“吴園”两字。也许这栋楼原来的主人姓吴,也许另有其他原因,反正大家都将学校称作“吴園”。“吴園”是一家民办学校,但到底它的前身是个什么机构,还仅只是一所别墅?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办的?谁是原来的校董或校长?我自己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在“吴園”读书时,我们的校长姓周,班主任姓颜,我们叫她做颜阿姨。当时学校共有两个幼儿班,甲班和乙班。年龄稍大的在甲班,年龄小点的在乙班。我们乙班在二楼中间的房间,紧靠楼梯。芒街是生产瓷器的地方,直至六十年代初芒街共有碗厂十三家(政府收纳后统一称为“陶瓷企业”),因为“吴園”接近瓷厂区,学生几乎全部都是瓷厂工人的子弟。也许这就是这所学校最明显的特色。

那时越南的华文学校,小学是六年制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吴園”只开到四年级,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课室。所以要上五、六年班的同学,得到市中心的“华文小学”去。“吴園”也许班级不多,但几乎每个班级都有甲、乙两班,而且每班人数都很多(三、四十人一个班并不罕见),所以全校学生算起来也不少。每星期一早上全校集合时,園内小小的空地挤满了学生,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什么年龄的孩子都有。不知道现在的幼儿園还教不教小孩子文化,反正我们那时的幼儿班是学文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幼儿班时已经开始学认字、写字。开头是学“填字”,后来就学写单字,再后来就学写成行的字了。学生都有练习本,每天老师还布置“家庭作业”。记得我在“吴園”那年,还在班里赢了个“书法”比赛奖,获奖一个鸡毛做的书签。虽然不是很珍贵的实物,但的确很漂亮,所以我心里怪高兴的。

在“吴園”读过书的人,可能还都记得,学校设有一间“监牢”(当时我们管它叫“监仓”)。其实这个监牢并不是一所房间,而是主楼后面的一块露天但三面封闭的空地。空地稍比乒乓球台的面积大些,一道铁门将空地和通往外边的走廊隔离。犯了校规的或上课时“开小差”的学生通常都被塞进里面,不准听课,也不准参加操场的活动。学校有好几个稍为好动的学生,就常常被送进去“坐牢”。不用说,由于老是缺课,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就很难好得起来。由于上课时“口水多过茶”,有一次我也被拉进去呆了半天。就这么个几岁的娃娃,被关了大半天,觉得很委屈的。至今我还那天一起被关的那个小伙伴,老哥他现已在温哥华住上了很不错的别墅,但我相信他还记得在“吴園”“坐牢”的日子。

“吴園”关闭后,已经成为国营企业的瓷器厂将其收为己有,先是做写字楼,后又改为干部宿舍。不过不管怎样变,这里的人气越来越少。当然这也不奇怪,因为当它还是一所学校时,每天学生在进进出出,人声嚷嚷不断。学校始终是欢腾嬉闹的场所,何况是小学,更何况还是经常有顽皮的学生被捉去“坐牢”的地方。不过,虽然在那里坐过“牢”,但我还是很怀念它,怀念我的启蒙学府,那间让我第一次荣获“鸡毛奖”的学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