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希望之歌

(2013-09-21 00:48:24) 下一个

  希望之歌                                                      

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前夕,有天下午开车回家,路上意外收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庆祝中秋和国庆的特制节目。节目介绍安置在中国南疆某农场的越南归侨的近况,说侨胞们回国后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如何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等等;当中记者还采访了几位侨胞,让她们发表自己的心声。关于侨胞们的发言,具体内容如今已记得不太清楚,大致是回国之后,人们如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克服开初时遇到的困难,奋发图强,站稳脚跟,渐渐过上好日子,现正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朝小康的宏伟目标迈进 。末了归侨的业余文艺队还用越语演唱了一首越南歌曲。虽然看不见现场实况,但从广播中听得出,当时的气氛相当热烈、兴奋,尤其当歌声响起时,更是扣人心弦。歌声从汽车音响飘扬出来,轻轻地在车厢内悠荡。歌词的中文翻译大致是这样:

      一双双鸟儿
            歌声悠扬
            春风中,展翅飞翔
            托鸟儿把亲切的问候
            捎给亲爱的南方
            请告诉那儿的亲人
            咱日夜想念着故乡  

一九七八年八月离越以后,曾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听过越南歌曲。记得初入香港深水埗时,宿舍里经常传出优雅动听的音乐,那是来自顺化的一对年轻夫妇用他们新买的收音机播放的南越情歌。与北越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音乐相比,南越歌曲可以说是靡靡之音,曲调温雅悠扬,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而越战时期的北越音乐,出于大局的需要,一般都是高亢激昂、气势回荡的进行曲。早期唱得最响亮的或要算是《解放南方》了。这首歌雄壮有力,节奏轻快,有一股驱人往前、视死如归的气势;那个年代越南的年轻人,几乎人人会唱、个个会哼。随着战争的升级,越来越多这一类型歌曲相继出台。《回归火车路》、《歌唱九号公路》、《燃起火来吧,姑娘》、《向蓝红的姑娘们致敬》等就是其中代表作。到蔓延战火直逼南越政权的老巢时,《开路姑娘》、《阿哥开车过长山》、《日夜行军曲》、《挺进西贡》等作品又横空出世,将进行曲创作推向新的高潮。如今,人们习惯把这些抗美战争时期创作的歌曲笼统地称为“红歌”。

七十年代初巴黎谈判初期,虽然还未出现和平的曙光,但在北越,因城镇居民疏散而造成的混乱已逐渐趋向平静。这种平静在陆续面世的音乐作品中得以体现。这个时段的歌曲虽仍以战争为时代背景,但儿女思情不再是作曲家们刻意回避的题材。人们普遍认为写得特别好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长山东,长山西》。这首歌以倾诉心事的表达手法,在歌词中融入生活情景的描写,赞美自然,歌颂爱情,从而达到引发共鸣、鼓舞士气的作用。歌词写得细微动人,听起来真实、亲切,中文浅译如下:

     在长山的森林里
          咱一起搭起了网床
          年轻的人儿啊      
         
分头两处在远方
          美丽的季节里
          奔赴在前线的路上
          长山东那边的人儿啊
          咱正在长山西这边盼望  

聆听这首歌曲,即使你未曾涉足长山、亲赴实地,也很可能被意境中大自然的壮美和爱情的纯洁而深深感染。小径、枯溪、嫩笋、彩蝶 百里山川尽收眼帘。那是一幅何等凄美而浪漫的战地图画! 

可见,即使在硝烟弥漫的年代,北越的音乐也不只是清一色的进行曲,许多“红歌”作品流露出浪漫主义的生活情调;或者说,人们能够在“红歌”中感受到一丝温馨和甜蜜,而这些崇高的情感更多的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广平啊,我们的故乡》、《西北情歌》、《春天火车路》、《凤凰花城之歌》、《河内 — 信念和希望》等就是这类歌曲的其中例子。到了一九七五年,南北统一,战火平息,进行曲不再千篇一律地继续“进行”下去,迎风而来的是更多的抒情歌曲。《歌唱统一》、《来自冠以您的名字之城的歌声》、《举国欢腾》、《在我们前进的路上》等大量新时期的“劲歌金曲”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轻快优美的旋律响彻云霄,响彻长山南北。有次在河内歌剧院听来访的广州歌舞团一女高音演绎《河静人倾心之曲》;虽说演唱者的越语发音不尽完美,但她音色沁人肺腑,悠扬萦绕的歌声博得满场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听过闻过的众多越语歌曲中,很难说哪一首是自己的最爱。六十年代中期,在一次某文工团举办的露天文艺晚会上,第一次听到《越南 — 中国》这首以国际友谊为主题的歌曲。那晚演唱的是一位年轻的军旅歌唱家(也许当时只是一般演员);她分别用越、中两语演唱。在各种轻重军乐器的伴奏下,她的歌声锵锵有力,热情感人:

      越南,中国
          山连山,江连江
          共临东海
          我们的友谊像朝阳
          共泳一江水
          早相见,晚相望
          清晨共听雄鸡高唱
          啊,啊
         
共理想,心相连
          胜利的路上红旗扬  

也许出于自身所处环境之故,当时的旅越华人大都比较喜欢这首歌曲,觉得它贴切易懂,学起来容易上口,容易消化;住在边界地区的人,听起它来或许还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越两国山水相依,边民“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确是真实写照。记得当时一高年班校友对这首歌曲尤其着迷,不单曲不离口,还经常反复琢磨歌词的中文译版:为什么“Duong ta di hong mau co cach mang”是“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而不是“革命的路上红旗飘扬”?原句的“cach mang”一词跑哪去了?... ... 当然,这种痴迷或更多说明此老兄对这支歌情有独钟,而非对译文持有绝对的异议。

提到那次在车上听到的电台广播,随后我曾给电台写了一封短信,略谈了自己的听歌感受。后来电台的对外联络组连续几年给我寄来小日历等纪念品。时世沧桑,如今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远去,随着越南的开放以及中越关系的局部缓和,很多当年因越南当局排华而被迫离越的华人华侨陆续返回他们曾经成长、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观光旅游,探亲访友,重温逝去的峥嵘(或伤痛)岁月。也许人们无法认得以前的街坊邻里,找不到旧日的熟人朋友,但每当耳边响起那些熟悉的歌声,许多以往的记忆又会很自然地在脑海浮现:红棉、绿柳、棕帆,笠河、剑湖、诗山 这一切都还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反而,昔日那些动听的歌曲,那些划时代的艺术作品,仍像旷野中响亮的号角,教人猛醒,激人斗志,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在风云多变的大气候中寄和平予永恒的希望,让来之不易的友谊继续开花结果。正如电台那首歌的末句的越文原词所说一样,风雨、忧伤、寒冬和云雾将一扫而光: 

妖魔儿 笨桶 摸洞 霉木 色啊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