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不是岸
我接触过的很多华人,第一次见面时总以为我是越南华侨。其实我是古巴华裔,一九六零年在哈那瓦出生。我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古巴本地人。我是混血儿,我母亲也是混血儿。母亲的父母一个是黑人,一个是白人,所以按中国人的讲法,我身上除了流着中国人的血外,还有其他族裔的血。
我父亲在他十多岁时就离开中国去古巴谋生。他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到古巴的。那时,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尾声,但据父亲后来对我讲,我们的家乡那时候很穷,生活很艰苦,很多人要出国谋生。我家祖籍来自广东省,老家就在广州市近郊,是个著名的侨乡。现在这里已划在广州市的管辖之下。
十来岁就到古巴的父亲,自小生活在哈那瓦。他能讲四种语言:广东话、(中国)国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不过他的英语和国语没有粤语和西班牙语那么好。广东话是他在家乡学会的。由于小时候曾上过几年小学,所以他能讲些国语。到古巴后,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学会了西班牙语和一些基本的英语。哈那瓦也有一个华人聚居区,但没有英国和法国的唐人街那么集中。古巴独立后,很多华人去了美国。到了一九六十、七十年代,哈那瓦的华人越来越少,唐人街也变得比以前萧条。
据老一辈的古巴华人讲,早期到古巴的中国人是清一色的广东人,其中台山籍的占大多数,很多人到古巴后在种甘蔗的农庄打工。后来,一些有点积储的人,离开农场出来搞小买卖、做小生意,例如开餐馆、杂货店或洗衣店。古巴的华人很勤奋,刻苦耐劳,所以大部分人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这样一来,他们的成就便招来一些本地人的嫉妒;这些人对华人不友好,不能接受华人到古巴来“赚钱发财”的事实。当然大多数古巴老百姓是善良友好的。古巴政府对华人也很好,特别是在民营小生意这方面,有关政策还是顾及到华人的生计的。华人领取餐馆经营许可证,一般会比本土人容易些,因为政府认为华人会做生意,成效的机会大。若果你有机会到古巴去旅游,你就会发现,很多餐馆和杂货店的老板都是华人。虽然在六、七十年代唐人街变得萧条冷清,但近十年来,中国政府派出成千留学生到古巴求学,另外还有很多中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如今古巴的中国人又开始多了,华人的文化生活也渐渐丰富了。
虽然我在古巴出生,但一九六三年我三岁多时,父亲把我送回中国读书。那时中古关系特别好,华人回国比较容易。我住在广州市我伯父的家里。虽说是混血儿,但小孩子的皮肤嫩,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半个外国人的特征不太明显,邻居和同学也不太在意。如今成了中年人,我的“鬼佬”脸型开始显出来了点。有人说我像日本人,又有人说我像菲律宾人。
小时候我一直在广东读书,呆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后才返回古巴和父母团聚。刚回去时,父母还忙着他们的餐馆生意。我到餐馆去帮他们的忙,渐渐地也学会一点厨艺。古巴的中餐馆生意不错,当地人喜欢吃中国菜,你随便炒个什么都卖得出去。因我在中国度过童年,所以我的西班牙语不太流畅。我觉得以其长久在古巴混餐馆,倒不如到别的国家去碰碰运气。于是我想到移民。起初我想去西班牙,因为古巴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两国有相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再说,虽然讲得不怎么流利,但我还算是懂一点西班牙语;也就是说,我应该可以在西班牙混碗饭吃。可惜我办西班牙签证时不获批准。后来糊里糊涂的我就来了英国。我是一九九三年到英国的。
到伦敦后,我先是在中餐馆打工,后来跟着朋友学做生意,搞日用品、杂货之类的中英贸易。然而折腾了好些日子,我们的生意还是赚不了什么钱。我不是英国公民,没有英国护照,这对做出入口买卖是个障碍。十多年前我认识一位华裔女子。我们拍拖不久后便登记结婚,两年后我们有了一个孩子。但由于生意上的阻滞,妻子和我常闹不和。渐渐地,不“和”变成不“合”,最后闹成分居。虽然未正式离婚,但我们实际上已分道而驰。
孩子和我妻子住在一起,所以我如今又成了单身汉,一个没有家庭温暖的人。由于没有中国身份证,我去不了中国。想回古巴去,但去办手续时,领事馆没批,因我手上没古巴的证件。我父母几年前已先后在古巴离世,堂兄弟也已移民他国,在古巴我再没有至亲,没人能代我在那边办理我的证件。如今我走头无路:在英国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回头又不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