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李白与杜甫(菊庐夜话 17 )

(2006-11-06 11:24:02) 下一个

        天府成都,多名胜古迹。到成都,人去乐山瞻仰大佛或上峨嵋朝觐佛光,我不信如来信圣贤,于是去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早已辟为公园,为旅游一景。茂林修竹,绿荫丛丛。那掩映在绿荫中的草堂是否还是当年模样,不得而知。然到此一游,凭吊诗圣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自觉乐事。

       杜甫的诗年轻时读过不少,一本杜工部诗集从头至尾翻过好几遍,他的诗以写实为主,是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与李白不同,李白豪放浪漫,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便见其恢宏气势;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便见其浪漫飘然。李白年轻时一身傲骨,不畏权贵,曾留下让太监为其脱靴、弄臣为其研墨的千秋史话。然而李白诗歌老始昏,及至老年官场失意便消极悲观,沉湎酒肆,发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感叹。借酒浇愁,醉眼看人生。

        杜甫则不然,虽然也是仕途坎坷,官运不济,但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社稷,不忘黎民,一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显其忧国忧民之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自己垂垂老矣,仍想着天下的穷苦老百姓都能住上好房子。

        一个醉眼看人生,一个直面看人生,为此他俩后期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回然不同。古人具慧眼,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一字之差,立见高下。

        杜甫与李白相比,我更偏爱杜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海上无名 回复 悄悄话 还是喜欢李白多一点。寒酒孤舟,苍凉了一点对于杜老。
小脚板 回复 悄悄话 喜欢李白多点,也同意罢了所言。
李白和杜甫各有千秋。他们的性格和经历造就了他们的诗风,正象我们作为不同的个体评点一样。但从他们的诗本身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的话,李白诗的功力显然远胜一筹。
只是各有喜好而已,不知是否要比?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我爱他们的诗~~~人嘛,就算了吧:))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_*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罢了小弟言之有理,对杜甫李白各有所爱。
这里摘转两篇文史学界对杜甫和李白的综合评述,对我们认识两位诗人有所启示。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tgy 回复 悄悄话 精彩!坐下听课。偏爱李白,雕琢少一些,牢骚也比较洒脱。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阁老的观点与苏轼“李白诗飘逸绝尘,而伤于易”同出一辙,且很有些元稹扬杜抑李的架势。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两个我都喜欢。因为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的不同,所以他们诗的风格和内容也尽不同。盛唐前期是李白诗“飞扬跋扈”(“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的时代,它们反映着玄宗李隆基统治下的政治、经济上升的气象。盛唐后期是杜甫“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的时代,他的诗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入衰的社会现实,主要是记录安史之乱一段时期的个人生活。当时杜甫的声望远没有李白高。李白于开元末年到长安,得到贺知章的吹嘘,玉真公主的提拔,玄宗皇帝的赏识,很快就供奉翰林,成为煊赫一时的宫廷诗人,他的每一篇新诗,都传诵天下。杜甫是以上疏救房琯而著名的。当时房琯以兵败得罪,无人敢替他申辩,杜甫不顾自身危险,毅然决然向肃宗上疏。他的这一行动,震惊满朝官员,一时传遍朝野上下,使他由此而出了名。李、杜并称,完全是因为元稹的极力推崇。元稹为杜甫写了墓志铭,并认为杜甫的才能非李白所能及,加之韩愈“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之句,从此以后,论持者才以李、杜并称。

本人以为,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千秋。李白才气奔放,善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苦闷、愤慨的情绪。李白的诗浅易、流利,不受律诗束缚,随时都能任情高唱,唱出来的都是诗句。有许多句子在别人是以为只能用在散文里的,而李白却大胆地组织在诗里。杜甫和李白恰恰相反。杜甫性格沉静稳重,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一句都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在格律上也是非常之严格,且很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特别是他的一些晚年作品,句法变化很多,很符合他对自己的评价:“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的诗中有太多忧郁、悲愤的情绪,虽也忧国忧民,但参杂了太多失意文人的情怀。他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充分表达了他一生的牢骚,一辈子的思想矛盾。

李白的诗,五言多于七言,古诗和歌行多于律诗。他传诵千载的诗篇,大多是歌行。其实他的古诗倒是继承了陶渊明的一脉真传,以古淡取胜。从陶渊明到李白一派五言古体诗,非中年以上的人不能欣赏(一己之见)。李白写了五十九首五言古诗,总称之为《古风》,古体的风诗。李白的道家思想,使他的诗很有些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之遗风,因他喜歌咏饮酒,又有了些许陶渊明《饮酒》诗的痕迹。清代陈沆在他的《诗比兴笺》中有一段论李白诗的话:
“诗有比笺而后明者,嗣宗《咏怀》、子昂《感遇》是也。有必选之而始善者,太白《古风》是也。夫才役乎情者,其色耀而不浮;气帅乎志者,其声肆而不荡。不浮,故感德深焉;不荡,故趣得永焉。世诵李诗,唯取迈逸,才耀则情竭,气剽则志流。指事浅而易窥,虑臆径以伤尽。至使性情之比兴,尽掩于游仙之陈词,实末学之少别栽,非独武库之有利钝也。”

李白的《古风》中,我最为欣赏的数古风第十四、第二十四和第五十六;我把它们贴在这里和喜欢李白《古风》的网友分享:


古风第十四

胡关绕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烧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古风第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古风第五十六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陈沆以为李白的《古风》不浮不荡,有深刻的感情,无穷的意趣。而一般人读李白诗,却喜爱他那些豪雄放逸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才气焜耀,但其中含蓄、比兴的意义都被华丽的词藻掩盖了。我非常赞同陈沆对李白诗“必选之而始善”的观点。李白的诗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但是挟泥沙以俱下。我们决不要,也不能以泥沙来代表李白,不知阁老赞同否?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从头越朋友,掉了“大庇”两字。已经补上。
苏乡门地 回复 悄悄话 杜甫的这两句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示的是有志之士博大胸怀和理想。 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得经过多少挫折和坎坷才能练就。 杜,范都是我们做人和育人的镜子。 多谢阁老的提示!
从头越 回复 悄悄话 您引得那句杜诗是不是少俩字?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欢迎两位客人来访。
小豆沙,李白的诗我同样喜欢,李杜的诗各有千秋,相比较而言,更喜欢杜甫罢了。还有一个我喜欢的诗人就是白居易,此三人堪称三雄。
豆沙小月饼 回复 悄悄话 阁老,我还是喜欢李白多一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在我初中时觉得,杜甫这么大人怎么和小孩自己计较...现在虽然改变了,但是还是觉得杜甫的心胸,并没有那么宽广,也是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势必养成的心态吧。


毛毛-妈 回复 悄悄话 评的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