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回国纪实(2)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07-11-06 09:29:02) 下一个


老北京人讲话,在家不行善,出门大风灌。大概是在文学城里干了什么不善的举动,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刮起了四五级的风。可这风却给北京吹出了一片蓝天。我回国多次,还很少看到北京有这么蓝的天呢。真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真想张开双臂,拥抱这北京的蓝天。如果北京总能有这样的蓝天,我倒宁愿出门大风灌了。

又能看见北京的蓝天了,蓝天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希望这不光是秋天的缘故,而和治理环境污染也有关联。

站在行人过街天桥上,可以看到远处的西山,已经多年没有这种情形了,看来北京迎奥运,治理空气污染多少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了。但愿总能保持这样。


把镜头拉近,可以看到香山的鬼见愁,只是香山的红叶还要再等两个星期,到霜降时才能霜叶红于二月花。


和这二位在硅谷天天见面,到了这里还能碰见他们。这可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啊。
什么时候,咱们老中的公司也开到硅谷来。


看看路旁的大楼的招牌,国航与(全聚德)烤鸭齐飞,德(意志银)行与(华尔街)英语一色。 英语也不断的改着名字。想想文革时常说,让美帝和平演变的美梦破产吧,让华尔街的老板们哭泣吧,这都哪汗哪啊,人家哭什么呀。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连英语都要华尔街的了。


当年这里可都是五道口东升人民公社的农田,



当年我娘骑过的自行车还在楼道里,只是常年没人骑,车带都没了。趁着天早,我骑上另一辆自行车去中关村凭吊了一下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的故居。顺便说一句,北京很多地方有自行车出租,5毛钱一小时,100块押金,太方便了。你要是去个近的地方,比如说从清华北大中关村到中关村图书城,到颐和园,圆明园,远比打的来的方便。,


我就在这座楼里住了将近二十年,从这里去的黑龙江兵团,回来后从这里考上的大学,


现在都破成这样了,也没人给修理一下,不知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大概是在等着拆迁,中关村现在可是寸土是金啊。


我们家后面这座楼是70年代盖的,司令,红豆豆,巴仁他们当年大学的校长管维炎老师就曾经住在这里,他当校长以前是科学院物理所的所长。


斜对面就是14号楼里,这楼今天看来是那样不起眼,当年这里住过中国顶尖级的科学家,他们当中有,戴芳澜(14楼101):中国真菌学创始人。 邓叔群(14楼102):弟弟邓拓的知名度显然更高些,同为学部委员,分属中科院和社科院。 黄秉维(14楼103):与竺可桢共同主编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全的自然地图集,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赵忠尧(14楼104):李政道曾说:赵先生七十年前就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钱学森(14楼201):年仅36岁就成为终身教授,被美国人称为“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 陈世骧(14楼202):生物学家 。贝时璋(14楼204):中国科学院硕果仅存的百岁院士。周总理亲点的学部委员。 钱三强(14楼203):中国的原子弹之父 。何泽慧(14楼203,钱先生的夫人,现在还住在这里)。 秉志(14楼302): 第一个取得国外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中国生物学的奠基人。 童弟周(14楼304):中学课本里的人物,中国孩子最早知道的几位科学家之一。 怎么样?科学院老一辈的人都够廉洁的吧?值得我们崇拜吧?




我刚上小时候,还没有中关村二小,现在,三小都已经有好多年了。看着他们,好像看见了当年的我。


福利楼的中关村茶点部还在,只是门脸小多了。


里面的师傅还在认认真真的为人们做着糕点,


俗话说,脚底下没鞋穷半截,想到过两天要去成都和九寨沟,觉得缺一双合适的鞋。于是,就乘上地铁去秀水街逛逛。 地铁虽然挤,却比地面上打的要快得多,它不会堵车。


看看我们北京人现在的素质。我特意等人都走光以后,留下来看看车站的地面,没有一张小纸片,没有一个痰迹。谁说习惯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人们连随地吐痰这样几千年下来的恶习都能改掉,那还有什么不能改呢?后来我发现,北京确实是比以前干净多了。三环以内的街道路面上都很干净。在地铁里也可以看到人们若是吃东西,都能把皮放进随身带的塑料袋里。


从五道口乘城铁轻轨换地铁2号线再换1号线,到永安里下车,才两块钱RMB的票价,连地面都不用出,地铁站直接连着秀水街的商场。北京再怎么变,对于我这个北京人讲,还不至于找不到北。
这块牌子翻译的也很有味道,有音,有意。


因为还有很多事,所以没有久留,价钱嘛,漫天要价260,就地还钱60,砍整。别当我是老外,我知道有人比我还能砍。趸了一双鞋就走人,天色已近黄昏了。

这是北京仅存的几个城楼之一,德胜门。北京的交通还是那样拥挤,等地铁全修通了就好了。估计还要再等几年,据说是2012年,有希望有盼头就好。据说明年机场就能通地铁。颐和园通地铁也指日可待了。



待续。下集,今日大学掠影


我爱祖国的蓝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秦关月 回复 悄悄话 "从五道口乘城铁轻轨换地铁2号线再换1号线,到永安里下车,才两块钱RMB的票价从五道口乘城铁轻轨换地铁2号线再换1号线,到永安里下车,才两块钱RMB的票价"
票价是很便宜,可别忘了这是中央财证,也就是全国人民补贴的.上海的地铁最低是3块钱,杭州的公共汽车是两块钱,天子脚下的人还是有不少特权的.统一的高考,分数低得多的北京人能进北大清华,生不逢地,也是中国的悲哀之一.
观众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馄饨侯的评论:
是很熟。我也是在中关村长大的。对你在‘我那记忆里的中关村’系列文章中描写的环境都熟悉。你的记忆力和文笔都很好,60-70年代中关村科学院地区的景物描写的很精确和生动。引起我对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回忆。谢谢你的文章。

听说这几年一直在策划把北区的宿舍楼平了,盖办公商业楼。看来用不了几年了。我们增经熟悉的中关村就彻底变了。 估计这也是你去拍照你住过的楼的原因之一吧。

馄饨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观众乙的评论:
是的,您眼力不错,一定对那一带很熟。
观众乙 回复 悄悄话 请问第一张照片是不是蓝旗营的路上照的?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北京是不是只有秋天才能看到蓝天呢?我二月份在北京只有透过蓝色挡风玻璃才能看到这色儿。

侯哥说的没错,这里中关村的还真是多,你们可以成立一个村民聚乐部了~~~~
中关村人 回复 悄悄话 看了你回国纪实,特别是中关村、五道口和清华食堂的照片,太亲切了。国内变化真大,环境和人的素质有提高,很欣慰。望再能写几篇北京的、中关村的。
种菜得菜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我们那时住在中关园。你的科学院老楼的照片看着很亲切象见到已经年迈了的朋友。

不过说实话,就那时的中国条件,科学院中关园那片的居住条件在全国算是相当好的。尽管和今天的比看着太寒酸。
小皮 回复 悄悄话 太熟悉太亲切了。报告一下,我后来就住14楼。
大头花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看你写的文章。我昨天才从北京回来。巧的很,我从小在清华园里长大,离北大不远,和你也算是邻居。这次回国,我也惊喜的发现,我在北京的一半日子都可以看到蓝天。希望明年可以回国看奥运。也希望明年的北京更漂亮。
剑吼西风 回复 悄悄话 我爱北京的蓝天!
benteng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我住在安外,安真桥东头...有照片吗
北京板奶奶 回复 悄悄话 在候哥这里做个广告
http://groups.wenxuecity.com/groupview.php?gid=121
OBRN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看您的文章,亲切,流畅,更喜欢看您拍的蓝天的照片。为我们北京的变化感到高兴!期待着明年回国看看!等待看您的下集。谢谢!
leothecat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家就在崇文门和东便门之间火车站后面,东便门很象德胜门。
每天都看着火车进出。终于有一天踏上了16次列车,离开了北京。20年再也没回去过。东便门还在?
馄饨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hitelaces的评论:
特意去灯市口乘了5号线,棒极了,后面会有照片。在北京就没看到在大街上吵架的。
战洪图 回复 悄悄话 好.太亲切了,是人大的?不过大院的老楼都差不多.
whitelaces 回复 悄悄话 去5号线地铁了吗?10月7号刚刚开通的, 很棒!我也是10月份回去的,的确发现国民的素质比以前高了很多(至少在北京),没见有人随地扔垃圾,上公共汽车都自觉地买票或刷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