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去马耳他
旅意随笔之四
廖康
“照这个速度,恐怕赶不上渡船了,”我心里暗自嘀咕着,同时又责备自己不该在那波利考古博物馆耽搁那么久。从地图上看,从意大利本土的那波利(Napoli)到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Catania)也就是五小时的车程,就算我开六小时,乘渡船过海峡一小时,七点也应该能够到卡塔尼亚港口了。从那里去马耳他的渡轮八点开船,我还得去机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7-20 14:52:09)
通往卡内基音乐厅之路
廖康
据说,有个行人曾向鲁宾斯坦问路:“对不起,先生,我怎样才能到卡内基音乐厅?”钢琴家答道:“练习、练习、再练习。”显然,鲁宾斯坦是在和那人开玩笑;同时,也指明了进入这座音乐殿堂演出的必经之路。只有一流的作品和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在那里演出就意味着得到了音乐界的承认,就标志着成功。根据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街头艺术家
旅意随笔之三
廖康
我喜欢意大利各大城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街头艺术家:唱歌的、奏曲的、跳舞的、演杂耍的、画装饰画的、不一而足。倒不是他们的水平有多高,一般说来,他们跟中国那些沿街卖艺的也差不多。我主要是喜欢那自由、热闹的气氛,没有政府人员来管束,不象美国和中国,连这些挣小钱的民间艺术家也不放过。尤其是美国,这么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观赏雕像
旅意随笔之二
廖康
正如我朋友所言,意大利精美绝伦的雕塑比比皆是。随便哪个教堂、博物馆或美术馆都有一些杰作,其复制品美国一级馆藏还未必收得到呢!一周看下来,觉得以后除了法国和希腊,大可不必再看别处的雕塑了。感触最深的当属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雕像馆观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那简直是朝圣。倒不是我对谁还残留着膜拜,而是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7-15 07:42:08)
误会
旅意随笔之一
廖康
出行之前,朋友们告诉我:意大利是欧洲的第三世界;旅馆条件较差;小偷到处都是,而且连偷带抢;意大利人多不说英语,很难沟通;意大利人很漂亮、很浪漫;意大利八月很热,本地人都会外出度假,店铺大都关门;意大利的雕塑天下无双,面对那些大师的杰作,你会觉得双膝发软,非要跪倒膜拜不可,以后会觉得别的国家怎么还敢把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7-14 08:11:14)
明亮的眼睛
廖康
李明拖着沉重的脚镣和另外十个罪犯被押上台。他扬起头来,他的眼睛还是那么明亮。人们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低声议论起来。我虽然听不见他们,但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自从李明13岁开始登台演出以来,就一直是这样。只要他一上台,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慕他英俊的容貌,尤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7-13 09:24:11)
红宝书·廖康·
“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我背诵道。
“共产党人,”庞大麻壳纠正我。
“哦,对,共产党人,人民好比土壤,”我接着背诵。
“土地。”
“嗯,土地,”我机械地重复道,头上有点冒汗了:“我们到了一片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你记性不是挺好的吗?”庞大麻壳不高兴了。“上次你不是背得挺流利的?显然你是没有认真准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7-10 08:32:54)
歌剧:最易欣赏的音乐
廖康
音乐很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基本教育中最欠缺的一门。经常听到有人说听不懂某个曲子,或向行家询问乐曲的意义,还有人夸赞一部交响乐伟大,因为他听出了这个或那个具体的东西和意义。大二那年,一个初春的夜晚,中央乐团的著名指挥李德伦到我们学校来讲演,普及交响乐知识和欣赏方式。阶梯教室里挤满了人,我和一哥们儿提前半小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7-09 09:13:36)
北京咳廖康今夏回国近20天都没有得病,正暗自庆幸,没想到临走时开始咳嗽起来,嗓子干疼。“你这是北京咳BeijingCough,”一哥们告诉我:“老外给起的名儿,就像德里肚DelhiBelly和罗马烧RomanFever一样,是游客水土不服生的病。美国纯净的空气把你惯娇贵了。”显然,政治正确的时尚还没有流行到中国,他不仅容忍这类近乎种族主义的蔑称,好像还颇以知道这些名称而得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7-08 11:39:00)
牙仙子
廖康
小布什千不好、万不好,其幽默感与亲和力还是不错的。他去耶鲁大学讲演,一帮高材生憋足了劲要他出丑。他倒主动出击了:“你们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啊,不然像我当年那样得C,就只能当美国总统。要是像钱尼那样辍学,就只能当副总统。”学生们的满腔斗志就让他这笑话给瓦解了。在一次聚会中,一个小女孩儿哭起来。原来她刚掉了个牙,正跟小朋友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